重磅推荐
【内容简介】
  《国医大师唐祖宣解码名人养生》由国医大师唐祖宣精选我国古今120位长寿名人作为典范,从均衡养生、精神情志、膳食环境、运动锻炼、食疗药疗等方面,用中国传统的养生保健知识深度解读他们成功的养生保健经验。全书言简意赅、通俗易懂,以期让读者借鉴适宜自己身心健康的养生方法,达到益寿延年的目的。

【目录】

均衡养生篇 陶弘景《养性延命录》 孙思邈养生十大要术 陈直《养老奉亲书》 龚廷贤养生良言三十三字 董其昌养神十戒 曹庭栋《老老恒言》 曾国藩辛勤则寿 高桐轩“十乐”养生 梁漱溟少食多动勤用脑 孙越崎的长寿之道 张国基养生十六字 罗有明百岁强身经验 袁晓园自然养生 钟敬文不染烟和酒活到九十九 夏征农养生四秘诀 周有光随遇而安 邵逸夫养生三法 张岱年顺其自然 刘建章“七字、九放”养生诀 姚雪垠养生三规律 钱信忠养生六特点 陈省身的长寿要诀 周巍峙养生三有限 吴阶平生活有规律 路志正起居有常饮食有道 庄炎林“六六赠言” 穆青的保健经验与教训 吴孟超八条建议 李振华贵在力行 张灿玾顺应自然 我所知道的二月河 精神情志篇 老子道法自然 孔子大德必寿 孟子积善成德 庄子寡欲乐观 孙权心胸坦荡 葛洪养生重情志 白居易乐天长寿 张英养生重精神 郑板桥性情旷达 纪晓岚:豁达风趣 从林则徐制怒谈养生 马寅初:坚强意志利养生 金岳霖:童心不老 冯友兰宽容处世 萧劳:厚德载物 宋美龄心理健康 巴金养生十见解 溥杰丹青翰墨伴终生 文强的养生对联 程思远百折不“恼” 赵子岳:笑对人生 艾青童心助养生 钱学森情深益寿 郭布罗·润麒长寿有道 钱伟长:长寿靠自己 启功风趣幽默 冯亦代健忘乐观 马三立“三合一”养生法 于光远: “八字方针” 戴爱莲老有追求 刘白羽绿色陶冶性情 李德伦兴趣广泛 凌元爱花长寿 何任音乐延年 陈述的长寿法则 冯其庸长寿有道 葛存壮胸怀宽广 黄枫幽默乐观 杨景宇情志专注 南振中活到老学到老 姜昆一二三四五养生口诀 膳食养生篇 张仲景谈四季饮食养生 梁武帝膳食素简节制性欲 孟诜食养法 陆羽《茶经》论养生 陆游长寿四法 邹铉《奉亲养老新书》 贾铭《饮食须知》 忽思慧《饮膳正要》 李时珍谈饮食 李渔养生趣闻 朱彝尊膳食养生 袁枚《随园食单》 齐白石的养生艺术 张大干美食健身 张中行饮食有道 程莘农饮食七律 常香玉的食疗保健 运动锻炼篇 姜子牙垂钓养生 华佗创“五禽戏”强身健体 巢元方养生三法 武则天习武修炼涂泽养生 冷谦长生十六字十六法 朱元璋弈棋垂钓养性情 高濂《遵生八笺》 乾隆养生十六字 钱穆锻炼强身 贝时璋的长寿经 吕正操广闻博览运动锻炼 蔡尚思独特健身 张开济运动促长寿 汪忠长养生法 吴清源一心一意只爱棋 谢添养生重锻炼 丁聪与众不同健身法 朱良春动可延年 何万云长寿动力要素 颜正华谈体育锻炼和起居养生 杜澎平衡养生法 贺普仁的养生功与保健操 林希翎快乐养生 医药防治篇 汉武帝长生教训与经验 王怀隐食疗药疗养生 张从正养生见解 朱丹溪养阴抑阳养生观 万全却疾养生 蒲松龄熟知医术利养生 康熙深通医道不信丹术 慈禧内外兼补药食同用
【免费在线读】

陶弘景《养性延命录》 陶弘景(456~536年)是南朝齐、梁时的医药学家和养生学家。他幼年家贫,勤奋好学,十岁便有养生之志。他将各类书籍所载的养生法则和养生学家的方术,上自神农、下及魏晋之际的养生妙方,撰写成一部我国早的养生学专著《养性延命录》,将养生延年方术概括为“顺应四时、调摄情志、节制饮食、适当劳动、节欲保精、服气导引”等六个方面。他身体力行,享年8l岁。
一、调神养形 陶弘景继承了《黄帝内经》里运用阴阳学说的理论来阐明人的生理、心理以及病理、药理等方面的观念,认为自然界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源泉=他运用阴阳学说阐明人的心理发展过程就是七情六欲从阴阳中和到阴阳失衡,再从阴阳失衡到新的阴阳中和的过程。
他吸收了《妙真经》等书的观点,形象地说明人体生命的基本要素是形和神,“人所以生者,神也;神之所托者,形也。神形离别则死.死者不可复生,离者不可复返”,故他把调神、养形作为养生的关键。强调“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毙,神形早衰,欲与天地长久,非所闻也”。中医学强调精神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提出了“神形相因”之说。认为形体与精神活动密切相关,“精、气、神”为一体之二三宝,是健康长寿的内在因素,只有情志调和,方能形与神俱,延年益寿。
二、节制饮食 历来的养生专家都要求人们食不过饱.欲莫过贪。陶弘景认为,节制饮食能够保证人体的基本需要,可以减少人体消化系统的过重负担。陶弘景强调的节制饮食,是指所需营养的摄取不宜过多,过多则被排泄掉,还给胃肠等消化器官造成负担;也不能过少,过少则不足以满足身体的需求。用现代语言叙述就是要本着低热量、低脂肪、低糖类和保持充足的蛋白质及维生素的原则,各种营养都要有所吸收,适度地保证人体的需要。《素问-上古天真论》日:“饮食有节,……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而民间的一些谚语也强调节制饮食的重要性,如:“少吃多滋味,多吃坏脾胃”;“每餐八成饱,保你身体好”;“要活九十九,每餐留一口”等等,都是长期实践的总结,至今仍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三、惟人为贵 陶弘景认为,世界上万事万物惟人为宝贵,其生命只有“百岁光阴”,如此客居于世,若自己不留意修身养性,就会为心志所累,受疾病之苦。
我国早在1500年前就出现这种以人为本的思想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人的生命虽然有限,但是如果能“ 留意修养”使其生活起居、饮食劳作皆有规律,就会益寿延年。
陶弘景对人的生命寿夭认识非常深刻。他在《养性延命录·序》中指出:天地之间“禀气含灵,惟人为贵”。他认为“天人一体”,天地自然界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源泉,人体与自然的万事万物息息相关。他说:“天食人以五气,从鼻入藏于心,五气清,为精神聪明音声五性……地食人以五味,从口入藏于胃,五味浊,为形骸骨肉血脉六情。” “留意修养”是陶弘景养生思想的集中表现。他在《养性延命录·教诫篇》中引用《仙经》之语日: “我命在我,不在天。”“自非留意修养中,未免病苦为心累”,指出违背养生规律,任意妄为,就会为痛苦所累“不寿而终”。他强调“养生者慎勿失道,为道者慎勿失生,使道与生相守,生与道相保”达到 “与天合德”,“与道同式”,否则“将身不谨,饮食过差,淫泆无度,忤逆阴阳,魂神不守,精竭命衰,百病萌生,故不终其寿”。
一个人的躯体禀受于父母,而终其天年只有靠后天的调养。要珍爱生命,珍爱健康,全靠一个人在自己的一生中合理调配,顺应自然,合于数术,法于阴阳,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无限地溶于大自然中去,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样才能度百岁乃去。
四、和心少念 陶弘景认为,情志由五脏精气化生,属于神气的范畴,能够“少嗔恶”,便能保养精神,避免五脏受伤,并指出:“夫常人不得无欲,又复不得无事,但当和心少念,静身损虑,先去乱神犯性之事,此啬神之一术也。”(《养性延命录·教诫篇》)他要求人们 “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这样才能养性延年。中医历来十分重视心少念,只有清心寡欲,才能形与神俱。孙思邈在其《千金翼方》中强调:“养老之要,耳无要听,口无妄言,身无妄动,心无妄念,此皆益老人也。
”说明心和可以调养精神,对养生者来说,是一个的要素。
陶弘景不愧为医药学家和养生学家,他的养生理念涵盖了中医养生理论的大部分内容,且自己又身体力行,完成了高寿的目标。我们现代人无论是处在年轻阶段,还是已步入老年,都应该惜神爱体,以人为本,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性,顺应客观规律,心无杂念,不妄想、妄动、妄言、妄听,从而达到形与神俱,圆满地完成自己的个人宿命。P3-5

【心血管内科成长手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