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大学俄语(东方新版)教师用书7》与大学俄语东方(新版)经典教材学生用书7配套使用。

对学生用书中的重点、难点进行了细致的梳理,总结了积极词汇、固定表达法和重点句型,以提高课堂效率。大学俄东方语新版经典教材教师用书在手,教、学难点不再愁!

【内容简介】

《大学俄语(东方新版)教师用书7》与《大学俄语(东方新版)学生用书7》配套使用。

书中内容包括教学法,学生用书练习答案、知识点的详尽讲解以及教学内容的补充材料等。对学生用书中的重点、难点进行了细致的梳理,总结了积极词汇、固定表达法和重点句型,以提高课堂效率。该书编写科学合理、内容详实。

【作者简介】

蔡晖,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副教授,发表核心期刊论文近20篇,编著1部,编写教材若干。蔡晖曾获得第三届世界*俄语教师大赛的总冠军。蔡晖长期教授俄语高年级实践课,教学经验丰富。


【目录】


目录
Урок 1 русская мендальность...................................1
Урок2климат и национальный характер...................55
Урок3 запад или восток.............................................107
Урок4отзывчивость....................................................145


【前言】

前言《大学俄语(东方新版)教师用书7》是《大学俄语(东方新版)学生用书7》的配套教学参考书,供高等学校俄语专业四年级学期教学使用。在此阶段学生已经过两年基础阶段的学习并进行了三年级语言水平巩固和提高阶段的训练,因此四年级教材从题材到体裁的设计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变化,注重对作品人文价值的观照、思想表达的深入、语言手段表述的丰富性和准确性。学生用书教材编者选取了"俄罗斯精神""气候与民族性格","西方还是东方?","博爱"四个专题来帮助学生了解并把握俄罗斯的人文精神和国民特质的面貌和形成的因素。同时,结合我国实际,这三个主题更加具有拓展的空间和讨论的必要性。例如:一、人们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是否应该有精神层面的追求?物质生活的富裕能否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满足?中国文化里是否有类似的观念或思想——русская душа? 二、相比于俄罗斯民族性格特点,中国人国民性的特点分别有哪些?其形成是否有环境、历史等客观因素?中国文化里有哪些价值观需要传承?哪些需要摒弃?三、对于俄罗斯文化和文明的归属及走向问题,西方派和斯拉夫派进行着旷日持久的讨论。我们追求以西方为代表的现代文明的同时,如何传承并发扬本国的优秀传统和文化?四、博爱是每个民族的精神家园和追求,"尊老爱幼"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否该见义勇为、对患病或跌倒的老人该不该实施救助?这些问题不断挑战着我们的良知,该如何守护并施予自己的爱心呢?对上述问题的思考应该是学生用书教材编者选题的出发点之一,体现着"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师道。因而教材在知识结构的深度和广度方面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教参在编写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用书上述特点,在各课具体内容中体现如下:教学目的:明确本课教学的基本任务,确立学习目标。补充材料:配置了若干阅读材料,有助于教师揭示主题、深入理解课文中出现的基本概念和文化观念,了解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导语:释义——对导语中不易理解的难点,练习中没有出现的,要求学生掌握的语言点给予解释和说明。扩展问题——为专题的讲解分析预热。课文:教材中每一专题中有两篇主课文,分别是文学作品和议论文。在教参中针对每篇课文我们设计了补充信息、释义、问题和积极词汇汇总。○ 补充信息:含作家介绍,课文中出现的主要文化历史事件、人物等背景知识。 ○释义:根据情节的进展,我们将课文I 划分出段落(课文II 没有划分);分别对课文中不易理解的难点(包括语言点和文化知识点)给予解释和说明,便于教师规划每次课的教学任务量。 ○问题:分课文问题和扩展问题,前者按段落(指课文I)紧扣课文给出,便于教师进行问题型教学和任务型教学;后者有助于揭示课文主题,联系实际,调动学生语言实践的积极性,供分析思考或课堂讨论时使用。 ○ 积极词汇:本课文常用词汇、词组和句式的汇总,便于教师考查时使用。 ○语法实践:提供了带有不同前缀的常用同根词的汇总表,有助于高年级阶段学生语法知识的巩固和提高、扩大词汇量。练习答案:除部分难度不高或需要学生口头讨论完成的练习外,我们为绝大部分练习给出了参考答案。补充课文:丰富专题信息,补充实际例证。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根据*《高等学校俄语专业教学大纲(第二版)》的规定,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因地制宜地使用教材。本教参提出如下教学法建议,仅供参考:○ 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 ○ 在高年级阶段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机会,以课上或课下分组讨论的形式,来完成指定练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的意识,以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 ○ 课前:完成预习作业,通读全文,划出疑难点,带着问题来上课,通过课堂听讲和课后提问来解决疑难问题。 ○ 课中:积极启发学生用所学语料来回答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储备。 ○课后:完成教师规定的课后练习。教材课后练习配置得较为丰富,可视练习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掌握情况灵活加以选择。○ 检查:可以要求学生独立写出各课专题学习结束后的命题作文、讨论会或辩论会的发言提纲。二、继续贯彻精讲多练的教学原则四年级是大学俄语教学的后阶段。应该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学生的语言基本功,提高学生的口笔语技能熟巧。为此,课堂上的主要时间和精力用于对课文的讲解和操练。课文讲解应突出重点、难点,课文中的积极词汇、句式、语法点可以通过例句、造句和翻译等形式进行操练,并要求学生在复述课文、回答问题、专题讨论中积极运用,力求让他们掌握所学知识。教师在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如阐述问题实质、段落大意,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作品的社会意义,讨论有争议的问题时,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教师在其中应实时跟进,及时修正出现的语言错误,补充地道、工整的表述方式。三、采用"研讨式教学"方法本


【书摘与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