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Amazon读者五颗星满分推荐!来自《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的超级人气畅销作家*力作!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拉思出版了五本畅销全球的著作,包含《纽约时报》销售冠军《你的桶子有多满》《盖洛普优势识别器2.0》等。汤姆·拉思的作品总销量已经超过六百万册,在《华尔街日报》畅销书榜中更是出现超过300次。

3大关键,21个细节,让你每天都状态满格,效率满点!

调查显示,超过七成的白领受困于日常工作状态,无法提升工作效率。汤姆·拉斯汲取来自商业、心理学和经济学的*且*实用的研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三大关键,从涉及工作、社交以及日常生活的21个细节出发,全面给你充电,彻底摆脱“充电两小时,通话五分钟”的窘境。

中美职场效率达人联袂推荐!

特立独行的猫 (百万畅销书《不要让未来的你,讨厌现在的自己》作者)

萧秋水 (知识管理专家,著名作家)

寺主人 (“女神进化论”创始人)

丹尼尔·平克 (畅销书《驱动力》作者)

奇普·希思、丹·希思 (《黏住》作者)


【内容简介】

是不是每隔一段时间总有那么几天无心工作,也不愿与人交往,身心俱疲,找不到状态?你该充电了!身为盖洛普咨询公司高管的本书作者,利用手头的海量资源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查研究,结合来自商业、心理学和经济学的*研究成果,提炼出让你精神饱满、能量满格的三大关键因素,并从数千条备选策略中,精选了21个让你快速充电的方法。翻开本书,开启“电力十足”的自己,为自己和他人创造更充实的一天吧!


【作者简介】

著者简介

汤姆·拉思(Tom Rath),盖洛普公司全球咨询业务负责人,他领导了一系列的研发项目,包括评估工具、专著和其他专业研究,著有畅销书:《你的水桶有多满》《盖洛普优势识别器2.0》《吃饭、运动和睡眠》等,其作品全球畅销超过600万册,多部畅销书共占据《华尔街日报》畅销书榜单超过300周。

译者简介

清浅,毕业于厦门大学英语系,译有《致命水域》《窒息的大海》《杀人海岸》《沙滩足痕》等作品。


【媒体评论】

内心的热忱是*好的精力源泉,通过微小的成功创造人生意义,让工作成为目标而不仅仅是一个场所。从小处开始,不要同周围的人做无谓的比较,让自己的内心回到*青春的时刻,建立自己的累积性优势,体验多样的生活,保持健康的体魄和生活方式,创造属于自己的正能量。

——特立独行的猫 畅销书作者

这是一本教人如何科学充电的书,如何在工作、学习、生活中都充满激情和活力,它既不是鸡血也不是鸡汤,而是日常的锻炼和修为,是告诉人们如何才能管理好精力,如何在紧张忙碌中达到舒压效果。反复充电、休整,以崭新的面貌启程。它从深层揭示出生命的意义,在意义的感召和切实的行动中,每一天都可以充实、快乐。

——萧秋水 作家、知识管理专家

此书的许多结论印证了我充满电量的原因,同时,也给予了我更多电量的来源。“意义、互动、能量”,看似简单的三个关键词却有着无限的魔力。当你用这本书的方法指导你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时候,会突然发现很多事情有所改观。

——寺主人 热门公众号“女神进化论” 创始人

包括《盖洛普优势识别器2.0》和《你的水桶有多满?》在内,汤姆·拉思的书售出了600万部,在《华尔街日报》畅销书榜单上停留了300周。本书可以说是他*好的作品,易读而又严谨,意义深远而又切合实际。

——丹尼尔·平克 《驱动力》作者

本书描绘了一幅获得更美好生活的蓝图。这种生活能够创造更多的能量。拉思的书简单易读,以大量研究为基础,并且非常实用。

——奇普·希思、丹·希思,《让创意更有黏性》作者


【目录】

简目

第1部分 意义

第2部分 互动

第3部分 能量

结语:创造正能量

推荐行动

工具和资源

出版后记

目录

第1部分 意义 

第1章 通过微小的成功创造意义

第2章 追求生命、自由和意义

第3章 让工作成为目标而不是场所

第4章 寻找比金钱更高的使命

第5章 问问世界需要什么

第6章 不要陷入默认陷阱

第7章 行动起来创造未来

第8章 专注45分钟,休息15分钟

第2部分 互动 

第9章 让每一次互动都有意义

第10章 80%的积极

第11章 从小处开始,保持清醒

第12章 为了人际关系休息一会儿

第13章 体验优先

第14章 不要独自飞翔

第15章 建立累积性优势

第3部分 能量 

第16章 把你的健康摆在*位

第17章 吃出更好的日子

第18章 跑之前先学会走

第19章 睡出更好的成绩

第20章 吃饭—运动—睡觉舒压法

第21章 韧性回应

结语:创造正能量

推荐行动

工具和资源

让这本书成为可能的人们

出版后记


【前言】

自序

你充满电了吗

如果你电量充足,你就能完成更多事情。你和他人的互动会变得更好。你的头脑清晰,身体健康。在电量满格的日子里,你的投入度会更高,幸福感会更强。这种状态持续下去,会为你关心的事项带来上升势头。

在电量充足的日子里,我的工作效率会高出很多。同时,作为丈夫、父亲和朋友,我的表现也会更好。*重要的是,我可以为其他人做更多事情。但是,直到*近,我也没有弄清楚到底什么样的行为可以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充电。

我的职业生涯一直研究的是职场投入、健康和幸福感。针对这些主题,我已经写了几本书,但就我个人而言,*的挑战是将我的研究发现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毕竟,如果我不能改变自己的行为,那么这些知识并不能为我带来任何实质的好处。

幸运的是,近期出现了一个新的研究主题:创造日常幸福。以往,向人们提出问题并追踪他们的行为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因此,研究人员收集的都是关于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基本信息。在过去的100年里,大多数有关幸福感的研究都是以调查人们在几年或是几十年内的生活情况为基础的。

当被要求反思自己的人生时,大家首先想到的会是一些广义的概念,例如健康和财富。问题是,这些一般性的衡量标准无法帮助人们逐日改善自己的生活。健康是一个长期的概念。财富不是几天就能累积的。因此,我们需要一个新的方法去衡量什么才是生命中重要的东西。

关于日常体验的科学

现今,追踪人们行为所需的时间和金钱成本都非常低。衡量人们每日甚至每时的想法、情绪和行为也变得更加容易。新技术使得科学家们可以在一天中的任意时段,随时询问调查对象他们在做什么,和什么人在一起,是否享受自己当下的行为。感应器和可穿戴设备甚至不需要穿戴者输入信息,就能测量出他们的实时状态。

由于这些新技术以及一些新的研究方法的出现,人们对日常幸福的核心要素的认识迅速增长。研究人员将这类知识称为日常体验。它是一天中积极和消极经历(或者积极和消极影响)的产物。研究人员询问调查对象在具体的某一天是否体验到快乐、享受、压力或者其他情绪,由此来衡量日常体验。日常幸福和广义上的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差别非常重要,因为它会导致截然不同的*时间和资源投资结论。

例如,为了提高生活满意度,传统的建议是鼓励人们投入大量精力去增加收入。然而,尽管生活满意度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几乎无限地)增加,但当人们的收入达到某个值后,赚更多钱并不能真正改变人们的日常体验。

例如,在美国,当家庭年收入达到75000美元后,统计上并没有出现幸福感大量增加的信息。尽管这一数据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人们似乎忽略了一个事实,即日常幸福感和收入之间的正比关系几乎都发生在年收入40000万美元这一分界线之下。事实上,人们需要一定的收入来满足食物、居住方面的需求,以防止遭遇生活上的困境,但当你的收入达到这一基本水平,可以给你金钱上的保障,那么赚更多钱对你过上更美好的日子并没有什么帮助。

人们通常会觉得富有国家的居民更加快乐,但关于日常幸福的研究也颠覆了这一认知。过去,科学家们在研究生活满意度时,国民幸福度排名总是和国家富有度排名保持一致。但是,盖洛普咨询公司针对138个国家的居民的日常体验进行调查后,却得出了完全不一样的结论。在“积极体验“这一项上,得分*的国家是巴拉圭,而这个国家的富有程度仅位列第105名(排名依据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这项日常幸福指标上排名前五的国家里,有四个国家在富有度排名上位列后半段。

这个研究给我带来了信心,因为它意味着日常幸福并不取决于你累积的财富,也与你是否生活在一个富裕的国家没有必然联系。随着我越来越清楚长期评估和日常体验之间的区别,我越来越察觉到后者的重要性。就我个人而言,我更在意的是今天的欢笑、享受和与妻子、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光,而不是从今天开始,往后10年里的不确定的整体生活满意度。与提高人们整体的生活满意度相比,帮助人们提高每一天的生活体验更切实际。

我们的整体生活满意度当然是重要的,但是产生有意义的变化只需要几天,而不是几年,甚至几十年。如果你集中精力,立刻采取行动,那么提高你以及他人的幸福感就会变得容易得多。从今天开始采取有意义的小行动,这就是获得变化的*方式。这些小小的变化*终将累积产生重大的长期效果。

电量满格的三大要素

为了找到让电量满格的方法,我和我的团队查阅了不计其数的文章和学术研究论文,并且采访了一些全球知名的社会科学家。我们发现并归类出2600多个改善日常体验的方法。我们继续筛选这些办法,寻找*有效、*切实际的策略。在这个过程中,潜在的范例不断浮出水面。我们发现了把电量满格的日子和寻常日子区分开来的三大要素:

意义:做有益于他人的事 互动:创造更正面而不是负面的时刻 能量:做能够改善你的精神和身体健康的选择

我们调查了一万多人,想看看他们在这三方面的表现如何。我们发现大多数人每日还在苦苦挣扎。例如,当我们要求他们回想前一天的事情时,只有11%的人表示他们精力充沛。显然,大多数人并没有完全发挥他们的能力。

因此,他们的工作效率低下,和朋友及家人的互动也远没有达到*水平。此外,由于压力一天天地累积,而且每日活动量不足,他们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是时候改变这种情况了。

好消息是,你不必躲到丛林里去寻找意义,不必去鸡尾酒会结交新的朋友来获得更好的互动,当然也不需要跑一场马拉松,或是赶时髦进行节食来创造体力。对于你的日常幸福,*的改变始于一些小小的步骤。

出版后记

工作明明已经堆积如山,却总是没有干劲;面对社交活动的邀请,却总是打不起精神;也知道应该早睡,应该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如此才能精力充沛,但总是管不住自己。多少次下决心要奋力打拼,事到临头却萎靡不振,焦虑、迷茫、孤独如影随形,只觉得心好累。状态出了问题,什么雄心壮志也只能付之东流。

你的状态是可以整理的!与其被动等待状态好转,何妨主动出击?本书总结了让你状态满格的三大因素,提供了21个为自己“充电”的细节,保证让你每一天都精精神神的。本书作者是盖洛普咨询公司的高管,*善于通过大范围的调查得出切实可行的策略,书中给出的每一条建议,都是在查阅了不计其数的学术研究论文、采访众多权威专家后,从数以千计的备选方案中精心挑选出来的。本书建议你,通过追求事业的意义来改善工作状态;通过创造正面的互动时刻来改善社交状态;通过一系列微小的改变来提升自己的身体和精神状态。要言不烦,又极具操作性,相信能给你带来立竿见影的影响。

这是一本新书,几个月前才在美国上市,并迅速占据了畅销书排行榜;这又是一部经典,是总销量超过600万册的数本畅销书的精华荟萃,其内容的有效性早已被数以百万计读者的口碑所证明。除了这本书之外,后浪出版公司已出版的《横向领导力》《做事的常识》《沟通的艺术》等书,也可以为您改善日常状态提供帮助,敬请关注。

服务热线:133-6631-2326 188-1142-1266

读者信箱:reader@hinabook.com


【免费在线读】

1

通过微小的成功创造意义

今天,你要做什么有意义的事?

我从十几岁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很认真地思考。这并不是因为我早熟,或是受到了什么启发,而是缘于我在16岁时就被诊断出癌症。一个大肿瘤导致了我左眼失明。医生怀疑我得了罕见的遗传疾病,血液检测结果证实我的肿瘤抑制基因发生了突变,因而导致癌细胞在我全身各处扩散。在基因这件事上,我没有得到幸运女神的垂青。

医生告诉我,在我的余生里,我每年都需要在医院待上一个星期,进行各种扫描和检测,以便医生追踪癌细胞的踪迹——它们目前存在于我的眼睛、肾脏、胰腺、肾上腺和脊柱,并实施手术或者进行必要的化学疗法。如果情况一切正常(大多数时候确实如此),我在这一周结束治疗,离开医院时,便又为自己的人生争取到了全新的12个月。

每年,又一段生命的延续都让我充满了能量,努力让每一天都过得有意义。回想我刚获知诊断结果时,我觉得*棒的地方是这种病对我享受日常生活的欢愉几乎没有任何负面影响。如果有的话,就是这个永久的威胁让我更加在意每一天里的小事。

现在离确诊已经过去23年了。在我继续生活在这似乎是借来的时间之中的同时,我把大多数时间花在“延续”我的生命上。

从做研究、写作到拓展人际网络、陪孩子们玩耍,我把我花费的这些时间视作对未来的投资,在我将来离开后,它们仍可以绵延生长。我努力在每一天里都创造一些小小的意义,让自己无暇去思考不可控的基因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对生活有了更多的认识,而不是将时间花在思考死亡上。事实上,没有人知道自己的生命还能持续几天、几年或是几十年。

基于研究和个人经历的体悟,我发现创造意义不仅仅是我人生的中心所在,对于现今社会的各种组织,情况莫不如此。

公司、学校、政府、家庭和各种信仰团体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需要证明它们对社会有所贡献。现今,人们对工作的*本质的要求是能够为他人创造意义。我的研究表明:如果你把一天里的大多数时间都花在做有意义的工作上,那么你全身心投入工作的概率将增加250%以上。

为了找到获得更高质量的工作和生活的方法,哈佛商学院的特里莎·阿玛拜尔和心理学家史蒂文·克拉默整理分析了来自七家公司的238名员工的12,000条日志条目和64,000项具体工作事宜。他们的研究结论如下:“到目前为止,能促使人们投入工作的举措里,*重要的一项是在有意义的工作上取得进展。”

这项研究还显示创造意义是一个每日渐次递进的过程,而不应指望重大的目标一蹴而就。“微小的成功”会产生有意义的进步。今天,你可能为某位客人提供了折扣,或者努力开发一样将来可能让人们受益的新产品;周末时间里,你可能和你爱的人进行了一次有意义的倾心长谈。创造实质性意义的正是这些琐碎的时光,而不是什么重大的行动。

放弃追求幸福

追求意义而不是幸福,这样才能让你的生活有价值。尽管托马斯·杰斐逊将追求幸福写进了《独立宣言》,但“追求幸福”是一个短浅的目标。将个人福祉置于善举之上,你将被拖往错误的方向。

当然,幸福是一个正面的状态。幸福度较高的人总是更能让身边的人感到愉悦,但一味地追求个人的幸福则会令人误入歧途。为了你所爱的人或是你身边的人而追求幸福,这是值得努力的目标。但是,近期的研究表明,竭力为自己创造幸福则有可能产生相反的效果。

科学家们还在研究为什么追求幸福反而会适得其反。有一个观点认为,这个现象与自我关注属性相关。研究表明,当一个人越看重自己的个人幸福时,他在日常生活中就越容易感到孤独。一些实验让参与者阅读虚构的、夸大幸福的好处的文章,故意引导他们更加看重幸福,结果参与者们表示感到孤独。他们的唾液样本显示相应的黄体酮水平降低(与孤独相关的一种荷尔蒙反应)。仅仅追求个人的幸福会导致你产生无力感。但是,如果你在创造有意义的互动和追求幸福上投入相等的时间,那么你在这两方面都会渐入佳境。

沉浸于生活深处

幸福和富有意义是人类的两种显著状态。尽管两者有重叠的地方,但它们的明显区别表现在人们如何花费自己的时间。例如,追求幸福的人,被心理学家称为“接受者”。罗伊·鲍迈斯特和他的团队深入研究这个主题后指出:“没有意义的幸福代表了一种相对肤浅、利己甚至自私的生活。”相反地,他的合著者凯思琳·沃斯解释道:“过着有意义的生活的人们,他们从给予中获得了很多快乐。”

鲍迈斯特指出,将人类和动物区分开来的正是追求意义,而不是追求幸福。有时候,创造意义意味着将他人的需要摆在自己的需要之前,而这会导致你短期内的幸福感降低。但是,当你这么做的时候,你成功改善了你周围的环境。

幸福和富有意义似乎对生理健康也有显著的影响。在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松的一项研究中,当参与者过着幸福但是缺乏意义的生活时(判断标准为追求高于自我的目标),他们将表现出一种和压力有关的基因模式,这种模式会激发炎症反应。这种基因表达模式和人们面对逆境时的基因表达模式相同。长此以往,这种模式将导致慢性炎症的发生,而慢性炎症和心脏疾病、癌症等诸多疾病有关。弗雷德里克松指出, “空虚的正面情绪……对你的影响几乎和逆境相同”。

不幸的是,在弗雷德里克松的研究中,75%的参与者属于这一类型。他们的幸福水平超过意义水平。相反,过着有意义的生活的参与者们,不论他们是否认为自己是幸福的,他们都表现出了对上述与压力有关的基因表达模式的排斥。换句话说,他们的身体没有出现长期处于威胁下的反应。

参与有意义的活动能够提升你的思想,使其上升到高于自己以及自己当下需求的高度。不论多长时间,只要你为了他人,将自己的幸福抛诸脑后,这些行为*终都将导致你的家庭、你所处的组织和社区变得愈发强大。*后,对幸福和“成功”的追求将消逝不见,余下的是为自己和他人的生活创造意义。

2

追求生命、自由和意义

长久以来,追求意义都被描绘成一段个人的旅程——你在不倦的探寻中发现的事物,或是在需要的时刻内心的召唤。在生活中寻找一个更为高尚的目标,这被视作终极生存和哲学目标。维克多·弗兰克1946年出版的重要作品《活出生命的意义》影响了人们对意义的研究。这本书记录了他在纳粹集中营中的经历,描述了在人类*艰难的环境中,弗兰克和其他人是如何通过寻找意义幸存下来的。当然,如此一针见血的总结肯定是经受了悲惨的折磨才能得出的,对吗?

事实是,弗兰克有关意义的发现在他被关进集中营前就开始了。他那时还是个医学院学生,试图寻找防止抑郁青少年自杀的办法。弗兰克发明了一种治疗方法,将其称为“意义疗法”。这个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帮助人们找到切合实际的目标,以及能够创造“具体的个体意义”的步骤。用弗兰克的话来说,“幸福不是追求来的,它是被引发的。一个人的‘幸福’肯定是有原因的”。他就是用这种方法帮助了集中营中的囚犯。

现今的研究人员设计了各种实验,用以仔细检验弗兰克关于年轻人如何寻找意义的初始理论。在2014年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追踪了一组青少年一整年时间,通过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和问卷调查,研究他们的大脑对满足自我的(快乐)行为和创造意义的(实现)行为的反应。研究人员给身处功能性磁共振扫描仪中的参与者提供不同的情景:把钱留给自己或是送给自己的家人。研究人员在一年期满时,还检查了这些青少年抑郁症状的基准线是否发生了变化。

研究结果显示,对有意义行为反应*强烈的青少年,他们在整个研究期间的抑郁症状减轻幅度*。相反,做出较多自我满足决定的青少年,他们的抑郁症状加剧的概率变得更高。

从本质上来说,有意义的活动能够保护大脑不受负面思想的困扰。正如弗兰克在其职业生涯早期所发现的,人们对有意义工作的需求从青少年时期就开始了。

从内在获得电量

驱动人们进行有意义工作的是内在动机而非外在动机。外在动机是指你为了获得某种回报而去做某件事。你可能为了更高的薪水和福利而接受一个新的工作。然后,为了完成其他人设定的某个目标,你每周工作60个小时。毕竟,若干年后,当有人出于世俗标准阅读你的简历时,这将会是一笔不错的回报。

内在动机(或者深层内部动机)的内涵则更为丰富。试想一下,一名教师因为学生的成长而受到鼓舞,或是一名医生因为病人的健康状况好转而受到激励。内在动机来源于你的工作所蕴含的意义。它令你渴望去做某件事,即使无法获得回报或报酬。

近期有研究人员认为只关注内在动机是更为正确的做法,因为源自外部刺激的任何动机都有可能导致表现变差。耶鲁大学的艾米·瑞兹尼沃斯基及其团队用了14年时间,追踪了11,320名西点军校学员,评估他们进入西点军校的动机。研究人员得出了一个令人吃惊的结论:和出于外在动机进入西点军校的学员们相比,出于内在动机的学员们更容易毕业,成为军官,受到提拔,以及留在部队。但是,进入军校的内在动机(例如渴望成为领导者)和外在动力(例如获得更好的工作和更高的收入)同样强烈的学员们,并没有表现出相同的成功概率。

和研究人员*初预测的不同的是,在所有的衡量办法中,与单一的内在动机相比,拥有两个强烈的动机反而会产生较差的结果。这样的结果令研究人员们开始思考,部队是否应该更多地强调领导团队、服务国家,而不是入学或是职业培训能够带来的金钱效益。研究人员也对其他行业中的这种普遍逻辑产生了怀疑,例如通过高分奖金鼓励教师的这一惯例做法。

“帮助人们将注意力集中在他们工作的意义和影响上,而不是工作所能带来的金钱回报上,尽管从直觉上看不太可能,但也许这是改善人们工作质量以及取得财务成功的*好办法。”瑞兹尼沃斯基和她的合著者巴里·施瓦茨如是认为。这个结论非常重要,因为人们很容易因为外在刺激(例如工作上的金钱回报)的影响,而削弱了对服务他人这一富含意义的行为的关注。

培养和发展内在动机通常需要人们有意识的努力。这是人们需要面对的一个挑战。为了研究这个课题,研究人员对不同的创意写手小组进行了随机调查。他们在调查中隐晦地给予被调查对象不同的写作动机的暗示,即内在动机或是外在动机。当写手事先考虑到内在原因时,经评定,他们的后续工作更有创意。相反,即使写手们只花了5分钟思考他们工作的外在动机,效果往往也适得其反。

想想你的工作的意义。传统的大棒加胡萝卜政策虽然在开始时相当奏效,但无法长期维持。相反,你应该寻找一些简单的办法,让你*的内部激励因素在全天时间里持续占领思绪的*地。

对于我来说,手机屏保上和桌面上孩子们的照片就能很好地提醒并激励我。我在出版界的一个朋友,他的动力来自每周的销售报告上显示的他所策划图书的读者数量。詹姆斯·艾伦是伦敦火车站的工作人员,他努力让*难搞的乘客微笑,以此激励自己。能让你从内部获得能量的事情很可能与其他人能够获得能量的事情截然不同。内在动机不是通用的,每个人的都不尽相同。

试着寻找除了工作外能够吸引你的内在动机的活动。有项研究发现,被鼓励参加与工作无关的创意活动(例如创意写作或者其他艺术活动)的员工,他们之后的工作表现会变得更好。

埃克塞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仅仅是用盆栽、艺术品或是你所爱的人的照片装饰你的办公桌,就能让你的生产力增加32%。这就是为什么包括谷歌在内的新型互联网公司会鼓励他们的员工将办公场所布置得像家一样,即使在旁人看来完全是在胡闹。

在当下创造意义

意义不会自己找上门,而需要你去创造。建立美好事业和生活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让你每天所做的事成为一个更宏大任务的一部分。在你明白自己的努力对于这个世界的意义前,你每天仅仅是在敷衍了事而已。

在工作中创造意义并不需要你制订一个如何改变世界的大计划。它应该是一个更切实际的,和你*在乎的人相关的计划。

首先,问问自己,你现在的工作或是扮演的角色为什么存在。大多数情况下,工作的存在是因为它们能帮助其他人,让某个流程更有效率,或是能够产出人们需要的东西。

往杂货店的货架上摆放商品,你帮助顾客节约了时间,使得他们能够早些回家和家人一起享用营养美味的饭菜。在客服中心或是电话中心工作的人,大多有机会安慰他人,解决问题,让其他人的一天过得更加美好。如果你的工作是应用程序或软件开发,你的产品将为人们提供极大的用途,节约人们的时间,提供娱乐功能,或是帮助人们相互联络。如果你真的去思考,要找出大多数工作有意义的一面并不是多么困难的事。

如果你确认了自己的努力能够为他人带来更好的生活,那么想一想怎样才能为你服务的人群提供更好的服务。你只需要想想你作为消费者时和客服人员的各种互动。当一名客服代表以恶劣的态度对待你和你的请求时,你一整天的心情和计划都有可能受到影响。相反,如果客服人员以热情、理解的态度解决了你的问题,你能获得正向能量,从而使一段糟糕的经历变得美好。

这就是你和朋友、家人、同事以及客户的互动所带来的一种常见的影响。但是,要确定如何才能让你每一天的互动为周围环境提供充足能量,你得付出努力。首先,赋予微小的交流以意义。长此以往,你就能将你的努力和一个更大的目标建立稳固联系。

我询问过的人当中,大多数人都有机会在自己的时间里追求有意义的事。但是,当我问到他们每一天的工作的意义时,他们很难给出答案。我觉得这很令人担忧,因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在绝大部分的清醒时间里,扮演的是全职工人、学生、家长或是志愿者的角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