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一本了解法国大革命书籍。
  一部引发社会阅读热潮的西学经典。
  剖析社会改革,解答自由之惑。
  托克维尔思想精髓与智慧菁华的完整呈现。


【内容简介】

本书是法国历史学家、思想家托克维尔的代表作之一。托克维尔通过对法国大革命大量史实的研究分析,揭示了旧制度与大革命的内在联系,探讨了十八世纪末法国大革命的起源以及大革命较之其他资产阶级革命更彻底、更激烈的原因。本书研究的问题包括,为什么法国人民对封建权力的憎恶要远胜其他国家?为什么当时的法国人民比其他国家的人民更彼此相似,又更彼此分离、漠不关心?旧君主制为鼎盛的时期就是路易十六统治时期,为何这种繁荣反而加速了大革命的脚步……
法国大革命在世界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能给后来者以启迪,让后人在理解历史的同时有所警醒,它的内容和性质决定了此书具有深远的意义,必定会给读者带来心灵的启迪与震撼,让读者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所处的时代,做一个以史为鉴的人。


【作者简介】

托克维尔,法国政治思想家和历史学家。出身于贵族世家,经历过法国五个“朝代”(法兰西帝国、波旁王朝、七月王朝、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法兰西第二帝国)。前期热心于政治,曾出任众议院议员、外交部长等职位,后因反对拿破仑称帝被捕,获释后对政治日益失望,并逐渐淡出政治舞台,之后主要从事历史研究。代表作有《论美国的民主》《旧制度与大革命》。


【目录】



  章 人们对大革命爆发的各种看法
  第二章 大革命的终走向已不单单是要毁灭宗教权力和瓦解政治权力
  第三章 大革命以宗教革命的形式拉开政治革命帷幕的原因
  第四章 为何完全相同的制度会蔓延整个欧洲,它们又是怎样到处陷于崩溃的
  第五章 法国革命取得了怎样的独特功绩
第二篇
  章 为什么法国人民对封建权力的憎恶要远胜其他国家?
  第二章 中央集权制并不是如同人们所说的是大革命和帝国的业绩,而是旧制度的一种体制
  第三章 今天的政府管理监督仍是旧制度的一种体制
  第四章 又一旧制度体制--行政法院与官员保证制
  第五章 避开摧毁的途径直接将旧政治权力取代,中央集权制是如何做到的
  第六章 谈谈旧制度的行政
  第七章 法国怎样才能在欧洲各国中成为一个以首都为中心、掌控各省的国家
  第八章 在法国,人们相互之间变得如此相像
  第九章 如此庞大的一个大相近同的团体是如何被分裂成一个个独立而陌生的小团体的?人与人之间为何如此互不关心?
  第十章 各阶级分离与政治自由的毁灭所产生的弊病,差点儿使得一切旧制度灭亡
  第十一章 自由在旧制度下都有怎样的体现?它对大革命的影响如何?
  第十二章 随着文明的进步,18世纪的农民相比于13世纪反而倒退,原因何在?
第三编
  章 文人在18世纪中期成了国家重要的政治家,其原因何在?影响如何?
  第二章 18世纪,非宗教倾向在法国人身上普遍盛行,其原因何在?对大革命的特点影响又是什么?
  第三章 在法国,为何会出现“欲求自由,改革先行”的局面?
  第四章 旧君主制为鼎盛的时期就是路易十六统治时期,大革命的脚步为何会随着旧君主制的愈发繁荣而不断加快呢?
  第五章 减负如何招致了人民愤怒的大反弹
  第六章 为了实现人民的革命教育,政府付诸了以下几种措施
  第七章 这场巨大的行政革命是怎样占据政治革命的先导位置的?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第八章 大革命于过去的事物中生成并爆发开来,它又有怎样的成长史呢?


【免费在线读】

章 人们对大革命爆发的各种看法
法国大革命史是一部源远流长的伟大历史,看似已经酝酿成熟的时局却又充满了变幻莫测,它的存在时刻提醒着哲学家、政治家们要谦虚谨慎。
  伟大的天才弗里德里希同样没能预料到这场革命的爆发。虽然一些革命的苗头已经被他所感知,但却没能引起他足够的重视。他可以说是这场大革命的先驱、代理人,在这场大革命爆发之前就按照大革命的精神行事,然而在大革命来临时,他却没有识别出来。而爆发的法国革命和人们所知道的历史革命截然不同,它独特新鲜的面貌使人民忽略了它的到来。
  大革命的爆发引起了各国的关注,它的影响极大,给了各国人民一些模糊的概念和朦胧的希望,那就是旧制度将要被毁灭,新的时代即将来临,一切都会得到变革和改良。但是,大革命的真实样子却让人难以琢磨。这种即将到来的变革使得人民一见到大革命就开始骚动不安,但是各国的君主和大臣却是不以为然。在他们看来,所谓的革命不过是一场周期性疾病,这种疾病在每一个民族都会有所体现,而它的终作用也不过是给邻国的政治开辟了新的领域,并不会造成其他的影响。即便他们有意无意地说出了革命的本质,也是没有任何道理和依据的。
  1791年,德意志的各国君主在匹尔尼茨举行会议,并得出结论说法国君主制所面临的威胁是欧洲一切旧政权的共同威胁,他们和法国一样危险。然而对这样的结论他们自己都不相信,从他们当时的秘密文件中可以看出,他们只不过是在巧立借口,找一个掩饰、粉饰意图的理由而已。
  他们以为法国的大革命只是一次极为普通的地方小事儿,是一次可以从中牟取利益的机会。抱着这种思想,他们开始出谋划策,充分准备,形成一个秘密联盟。面对眼前的这块肥肉,他们开始相互撕咬争夺,又不断相互联合。可谓是渔利八方面面俱到,却没感觉到身边即将爆发的危险。
  英国人长期实行政治自由,对于自己的历史还能历历在目,所以有着丰富的经验和见识,他们很轻易地洞察到了迅速来临的伟大革命,但却对它的形式一无所知,更是远远没想到法国革命对世界命运的影响以及对英国命运的影响。在大革命即将爆发之际,在法国游历的阿瑟•杨格虽然确认了这场革命的不可避免,但却未能看透这场革命的终意义,还推测这场大革命的后果会给贵族带来更多的特权。他曾说:“如果这场革命给予贵族更多的优越地位,那么我想,它就弊大于利。”
  法国革命爆发后,伯克心中充满了仇恨,但是他对大革命的走向也没有一个精确的预期。按照当时的情况,很可能就像他认为的那样——法国会因为大革命的到来而逐渐削弱,甚至消亡。他这样说道:“好战是法兰西人所具有的一种品性,这一点毫无疑问,但是现在却即将长久地消失,甚至是永远地消失,而在后人的口中则会出现与那位故人极为类似的说法:听说,高卢人曾经是以好战、崇尚武力而闻名的。”
  有的时候,适当地放远距离更能精准地判断历史事件。在法国大革命爆发前期,人们并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这场革命即将成就什么样的事业。在陈情表中,我仅找到了两份记载有关人民的某种惧怕心理的资料。人们害怕能够压倒一切优势的王权(也就是当时的宫廷)继续存在。三级会议召开的时间很短,其胆小怕事的表现也让人无法放心。人们非常害怕这些尚存在的王权对他们施加暴力,尤其是那些贵族们,更显得惴惴不安。陈情表的很多篇章中都有提到:“御前卫队应宣誓绝不把枪口对准公民,哪怕发生骚乱或暴动。”需要改革的工程看似巨大,其实也很简单:只要三级会议召开的自由,所有的弊端都会一扫而空。
  法国的大革命有着它自己的发展趋势。革命在蔓延的过程中,它不同于以往的奇特形式也慢慢地展现出来——政治机构被摧毁,民事机构被废除,法律遭到变革,就连风尚、习俗,甚至语言都不可避免地遭到了冲击。这样的革命不但摧毁了政府的结构,更是动摇了社会的根基,就差连上帝也要清算一下了。大革命中的那些闻所未闻的手段、新战术、致命的准则,即皮特所谓的武装理论,很快便跨越了国界,打破各个帝国的阻碍,击碎一顶顶王冠,践踏一个个民族,后把这些民族变为自己的部下和追随者!革命爆发后的一切变革不断冲击着人们的思维,终使人们的观点开始发生变化。法国革命所呈现出的诸多变化与人们所认知的历史完全相悖,然而它却又是那样普遍、恐怖,甚至让人费解,使人们有一种这个被欧洲各国君主和政治家视为小事儿的法国革命,一炮而红。有些人甚至猜测,这场大革命将会把人类社会逼向终的毁灭,因为这场全新模式的革命根本就是无休无止,不可阻挡,仿佛会自生且永存的。有些人认为,魔鬼的现世作祟是大革命的主要根源。德•梅斯特尔先生在1797年就曾言:“法国革命具有恶魔的特点。”与此相反,也会有一部分人看到大革命闪光的一面,革命使法兰西处处都是改旧换新的面貌,而且要蔓延遍布全世界,创造一种全新的人类。这种带有宗教色彩的恐惧心理就好像当时萨尔维见到蛮族一样,在当时的好多作家身上都有体现。伯克继续发表他的想法,高亢地喊道:“法兰西岂止丧失了旧政府,简直丧失了一切政府,与其说法兰西必当成为人类的灾难与恐怖,不如说它几乎成了屈辱与怜悯的对象。但是,从这座被谋杀的君主制的坟墓中,却走出来一个丑陋、庞大、超出人类全部想象力的可怕怪物。这个丑陋的怪物径直向目的地奔去,不为危险所惧,不因悔恨却步,它无视一切固有的准则,无视一切常规的手段,谁要是对它的存在不理解,便被它击倒。”
  法国革命是否真如当时人们所感觉到的那样超乎想象?真的如同他们所说的那样是一场颠覆一切的革新吗?它有什么突出的地方?它又造成了什么影响?这场新奇可怖的革命是否真的有价值?它毁灭了什么?它又带来了什么?
  现今我们所处的地位恰好使我们能够更全面仔细地洞彻这个伟大事件的本质,做出精确的决定和判断。我们早已与那个大革命时代相去甚远,只能凭借细微的感觉去体会革命参与者当时的革命热情,但大革命又好像近在眼前,让我们以一个革命参与者的身份深入到大革命的精神之中。然而革命一旦取得胜利,那么许多导致革命爆发的原因也就相继消失,革命也因为终的胜利而变得让人难以琢磨,所以用不了多久,人们很难再深入地去了解这场大革命。
  第二章 大革命的终走向已不单单是要毁灭宗教权力和瓦解政治权力
  法国革命爆发之初,首当其冲的就是宗教教会,这种在大革命中产生的反宗教的激情贯穿了整个大革命的首尾。为了得到安定,人们可能不得不奴颜婢膝,又或者对自由的渴望已经消磨殆尽,然而即便在这种境况下,他们仍念念不忘要和宗教权威做斗争。拿破仑可以斩去法国革命崇尚自由的天性,但却如何都遏制不了人们反基督教的本能。直到今天,仍有人不信奉基督教,不相信上帝,在他们看来,他们对上帝的不敬只是弥补了自己曾经对政府小兵小吏卑躬屈膝的过失。他们与大革命信条中自由、崇高的一切完全相悖,却始终认为自己是忠于大革命的,因为他们是无神论者。
  然而,反宗教战争只不过是这场伟大革命的冰山一角,一个能够表现出大革命面貌的细微的特征,是孕育这场革命及其后续的思想、热情和一些事件的临时产物,而并非是大革命的全部本身特征。
  18世纪哲学的非宗教思想很深刻,这也是18世纪的哲学引起这场大革命的一个主要原因。但是我们仔细地观察分析,发现它分为两个完全不同的部分。
  其中一部分阐述的是一些新的观点和革新的观点,内容涉及了社会地位、民事、政治律法准则,这些新的或革新的观点重在强调人类生来就彼此平等,所以应该消除种族、性别、阶层、职业的所有特权,推行人民民主,使社会权力神圣化,设立新的制度和准则……这些信条不单单是法国大革命的原因,甚至与法国大革命所要强调的内容基本相同。它们是大革命根本的成就,从时间上讲,更是大革命长远、实在的业绩。
  18世纪哲学家们所阐述的另一部分的思想就是仇视教会。为了彻底使教会土崩瓦解,他们攻击教士、教会等级、教会机构、教义,他们甚至还想将教会的基础连根拔掉。但是,这部分哲学思想产生在这场大革命时期的各种事实中,也必定会随着这部分事实消失不见,被大革命的胜利埋进坟墓之中。介于我还要在后续的章节中重新提到这一问题,我还要补充一句,使我所阐述的意思更加明白:基督教激起如此强烈的仇恨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它是一种宗教教义,也不是教士们自命来世管理者的使者身份,更不是它在新建社会根本没有存在的位置,而是因为它以一种政治制度的身份出现,他们的大部分成员是俗世的地主、领主、行政官吏和什一税征收者,他们在即将破灭的旧制度旧社会中占据了厚的特权、势的地位。
  我们可以回顾总结一下,经过时间的洗涤冲刷,时时刻刻都证明了下面的这一事实:大革命的政治体系稳固之后,它的反宗教事业也会随之没落走向尽头;在大革命的攻击下,一切旧制度和旧的政治体系被彻底泯灭,那些为大革命所不容的权力、影响、阶级也被彻底消灭,丝毫不留,它们曾经所激起的仇恨也会随着它们的失败慢慢消退,后消失;之后,那些纯粹的教士会从这些败落的废墟中脱离出来,教会的力量也会在人们的精神中日渐恢复,变得更加牢固。
  这种现象并不是法国教会所特有的,在法国革命之后,欧洲的很多基督教会都是以这种形式再度兴盛起来的。
  有些人认为民主社会与宗教是天生处在敌对面的,其实这是错误的,因为无论是基督教还是天主教,都没有与民主精神相悖的东西,反而有很多东西是对民主社会大有裨益的。历朝历代的史实表明,富有生命力的宗教是始终根植于人民的心中的,那些已经消失在历史的河流中的宗教在人们的心中都会有自己的归宿,而那些偏向于人们的感情和思想所建立的制度,很奇怪地会把人类的精神引向不信奉宗教。
  上述对宗教问题的阐述,相对社会权力更加适用些。
  看到维系社会等级和制度的一切机构和那些系着枷锁的风俗、习惯被大革命一朝破灭,人们就可能单纯地认为大革命不单单是要推翻个别的社会秩序,更是要推翻一切的社会秩序;不单单是要推翻一个政府,更是要推翻政府所掌控的权力;进而做出结论,法国的大革命是以一种无政府主义的形式进行着。但是我认为,这些都只是肤浅的见解。
  法国大革命爆发还不足一年,米拉波就私下向国王致函道:“请把现在的革命形势与存在的旧制度做个对比,您会从中得到安慰和希望。虽然国民议会中存在一部分对君主政府有利的重要法令,但是取消高等法院、三级会议省份,取消教士、特权阶级和贵族集团是多么好的一件事情啊!我相信黎塞留会很高兴这种将繁杂的阶级变革成一个单一的公民阶级的做法,因为这种看似能够实现人人平等的阶级更加有利于权力的施行。很多时期的政府都是倾向于加强国王的权力和威严,但是他们所做的都没有革命这一年所做的更有意义,更有效果。”米拉波是这样理解大革命的,同时他也是有能力领导大革命的人。
  法国大革命所要做的不只是对旧政府的变革,还有对旧的社会结构的废除,所以,这就注定了它要去挑战一切现存权力,推翻一切公认的势力,消除更新各种传统思想和风俗习惯,也可以认为是把人们脑海中所有固有成型的那些尊敬服从的思想清洗一空。这也就形成了法国大革命所特有的无政府主义的局面。
  透过这种所谓无政府主义的掩饰,你就会发现一个极其庞大的中央集权,它把旧制度中分散的从属机构、阶级、等级、职业、家庭和个人等一切散布于社会中的零散权力全部吸纳融合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这样一个庞大的政权与当时已经崩溃的罗马帝国极其相似。大革命衍生出了新的权力,然而这种新的权力却是诞生于它所摧毁的一切权力。虽然大革命新建立的政府更加脆弱,但是相较它所推翻的政府却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空前强大。基于同一种原因,它包含脆弱与强大的两面性,我会在下边另外论述。
  米拉波从即将解体的旧制度的缝隙中看到,这个简易、正规、庞大的东西已然凝聚成型,尽管人们还没发觉这样的一个权力分布模式的形成,但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终将被昭告天下。此时,各国的君主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既赞赏又羡慕这个中央集权的形成,不管是大革命所袒护的人们,还是走在大革命敌对面的人们,都对这种权力表现出了由衷的认可,他们各自努力地消灭豁免权,消除特权。他们与不同的等级相融合,让这些不同的社会地位慢慢变得平等,用官吏制度取代贵族制度,用统一的规章制度来取代地方特权,用统一的政府来代替零散分散的权力机构。这样一份事业,他们处处小心,一旦遇到阻碍就会借用法国革命中的种种手段和准则。在需要的时候,他们使穷人与富人、平民与贵族、农民与领主形成尖锐的对立。法国革命对于他们来说,既是一场灾难,又是使他们进步的老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