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元秒杀专区】


【编辑推荐】
权威教育专家审定推荐;全国重点考区满分作文全覆盖;精选考场佳作,及时传递阅卷现场评分规则;再现考场失误范文,阅卷者高效指导升级方法;解读2016高考作文,预测2017高考作文命题趋势,帮助实现高考作文临场超水平发挥。
【内容简介】
全书共分为五大篇幅。 篇,满分技法特辑。分别从立意、素材、内容、情感、文采和文体6个方面,通过技法点拨和范文品读的形式来点评作文创作水平提升的要领。第二篇,年度满分作文特辑。分别选取全国各地高考优秀作文作为范例,通过真题呈现、名师解读和思路导航的形式来启发如何借人之长来提升临场发挥的技能。第三篇,考场失误文升格特辑。通过对高考失误文进行病因会诊,升格指点,再由名师在此基础上创作出升格
文,通过正反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全面掌握作文创作的要领。第四篇,名师押题特辑。第五篇,*命题点素材积累与解析。通过这些方法,让学生开阔思路,积累素材,从而在高考时做到不慌不忙,从容应对,取得优异成绩。
【作者简介】
高晓春
全国中小学教育图书策划人,一直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与教辅书的研究、编撰与课外辅导工作,在作文、阅读图书编写方面有较深厚的积累。先后出版作文辅导类图书达200多本,内容实用性强,畅销全国,深受学生的好评!
朱晓东
中国教育学会会员,全国语文试题研究中心研究员,华夏名师资源库“学科专家”,市学科带头人,优秀教育工作者,北京曲一线图书公司“优秀主编”,《中学生导报》(读写版)执行主编,《中学课程辅导》《满分阅读》《作文素材》等杂志特约编辑,万方数据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签约教师,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优秀指导教师一等奖,全国中学百强文学社模范指导老师。
【目录】
篇 满分技法特辑满分技法一
立意深刻 胜人一筹
【技法点拨】……………… 2
【范文品读】……………… 2
唯分数论,家庭教育之悲… 2
满分技法二
善用素材 灵活变通
【技法点拨】…………… 4
【范文品读】…………… 5
甘为逆流之锦鲤………… 5
满分技法三
内容充实 内蕴丰厚
【技法点拨】…………… 6
【范文品读】…………… 7
人生若只如初见………… 7
满分技法四
情感动人 获得共鸣
【技法点拨】……… 9
【范文品读】……… 10
腹有诗书气自华………………………… 10
满分技法五
增加文采 熠熠生辉
【技法点拨】……… 11
【范文品读】……… 13
理智面对虚拟世界……………………… 13
满分技法六
扬长避短 巧选文体
【技法点拨】……… 14
【范文品读】……… 15
进 贡…………………………………… 15
第二篇 年度满分作文特辑
Ⅰ 卷
【真题呈现】……… 18
【名师解读】……… 18
【思路导航】……… 19
教育应把握二重尺度…………………… 20
有一种关爱叫伤害……………………… 21
有一种学渣叫山区贫困儿童…………… 23
唯分数论—教育的阴霾………………… 24
教育不应只看分数,更不应苛求分数… 26
鼓励孩子天地宽………………………… 27
功利落尽,诗意悠长…………………… 29
我看“中国家长视角观”……………… 30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31
快乐值在哪里…………………………… 33
对失败多一些宽容……………………… 34
莫让教育铸造考试机器………………… 36
改变一点点……………………………… 37
分数,不是成败的关键………………… 38
陟罚臧否可异同………………………… 40
苛求完美,莫若日臻完善……………… 41
赏识为舟,批评作帆…………………… 42
分数,不可至上………………………… 44
世上无一物多余………………………… 45
Ⅱ 卷
【真题呈现】……… 47
【名师解读】……… 47
【思路导航】……… 48
何妨心怀憧憬且徐行…………………… 49
做一位有思想有灵魂的舞者…………… 50
花气袭人知昼暖………………………… 52
致“萌叔”……………………………… 53
语文点亮美丽人生……………………… 54
课堂有效学,语文素养高……………… 56
素养多亏课外书………………………… 57
语文素养“三步走”…………………… 59
语文素养,让我喜欢让我忧…………… 60
和着诗歌的美韵,夯实语文素养之基… 62
书香浸润人生…………………………… 63
与令狐冲一起笑傲江湖………………… 64
我愿做只蛀虫…………………………… 66
我读故我醒……………………………… 67
写不尽语文课堂芳菲情………………… 69
历尽沧桑是语文………………………… 70
咀嚼,语文的味道……………………… 72
Ⅲ 卷
【真题呈现】……… 74
【名师解读】……… 74
【思路导航】……… 75
山寨伪劣何时休?……………………… 76
勇做致富带头人………………………… 77
境界高大,天地自宽 … ………………… 79
放弃,开启另一种拥有 … ……………… 80
善舍方得 … ……………………………… 81
何以山茶香 … …………………………… 83
舍之坦然,得之淡然…………………… 84
新“大禹治水”传奇…………………… 86
放弃与收获 … …………………………… 87
规范与人心 … …………………………… 89
让规则充满人性之光 … ………………… 90
分享的智慧 … …………………………… 91
变“苦守”为“放手” …………………… 93
六块田 … ………………………………… 94
不一样的花茶 … ………………………… 96
把自已的光分给全世界 … ……………… 97
竞争一定能成功吗 … …………………… 99
北京卷
【真题呈现】……… 101
【名师解读】……… 101
【思路导航】……… 102
“老腔”何以令人震撼……………… 103
“老腔”何以令人震撼……………… 104
“老腔”何以令人震撼……………… 105
“老腔”何以令人震撼……………… 107
“老腔”何以令人震撼……………… 108
“老腔”何以令人震撼……………… 109
“老腔”何以令人震撼……………… 111
“老腔”何以令人震撼……………… 112
神奇的书签 … ………………………… 113
神奇的书签…………………………… 115
神奇的书签 … ………………………… 116
神奇的书签…………………………… 118
神奇的书签…………………………… 120
神奇的书签 … ………………………… 121
神奇的书签 … ………………………… 122
神奇的书签 … ………………………… 124
神奇的书签 … ………………………… 125
神奇的书签 … ………………………… 126
上海卷
【真题呈现】……… 128
【名师解读】……… 128
【思路导航】……… 129
知者不言,知者须言………………… 129
用独立与理性,摆脱评价浪潮……… 131
你活好自己了吗……………………… 133
评价的力量…………………………… 134
回家的路……………………………… 136
评价他人生活的“艺术”… ………… 137
由“孝”说开去……………………… 138
从“看他人”到“看自己”………… 140
子非鱼………………………………… 141
和逆态度说“不”…………………… 142
你的评论是治病救人,不是敌对仇视… 144
练就独到真我,何须评价他人……… 145
入情入理,三思而言………………… 147
莫用你的生活评价他人的人生……… 148
风乍起,吹皱一江春水……………… 149
天津卷
【真题呈现】……… 151
【名师解读】……… 151
【思路导航】……… 152
我在手机上读《围城》……………… 153
网络读书好处多 … …………………… 154
唐诗宋词千年行 … …………………… 156
三代人的读书日记 … ………………… 157
纸中别有洞天 … ……………………… 159
深阅读—做一个有思想的读者 … … 160
那些年,草长莺飞 … ………………… 162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 ………… 163
轻翻纸上岁月,跨越青春流年 … …… 164
爱手机电子书……………………… 166
墨海泛舟 … …………………………… 167
穿梭千年,阅读之心不变 … ………… 169
阅读·悦读 … ………………………… 170
读书在静气…………………………… 171
我的青春阅读………………………… 172
有一种青春阅读,叫声情并茂 … …… 174
五“读”俱全………………………… 175
山东卷
【真题呈现】……… 177
【名师解读】……… 177
【思路导航】……… 178
备好人生的行囊……………………… 179
用己所有走向辉煌…………………… 180
挎起行囊勇敢前行…………………… 182
备好行囊……………………………… 183
行 囊………………………………… 184
行 囊………………………………… 186
背起行囊,行走远方………………… 187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188
行囊已定,征途精彩………………… 190
与灵魂同行…………………………… 191
一路有你相伴………………………… 193
人生唯心……………………………… 194
背起梦想的行囊……………………… 195
背起行囊,永不止步………………… 197
人生的行囊…………………………… 198
人生的行囊里要装上创新…………… 199
背负行囊,迎接成功………………… 201
书到用时方恨少……………………… 202
浙江卷
【真题呈现】……… 204
【名师解读】……… 204
【思路导航】……… 205
虚拟门外,现实门内………………… 206
母女协议……………………………… 207
蜗居虚拟一隅………………………… 209
勿藏身虚拟的盔甲,
请回到宝贵的真实……………… 210
理智拥抱虚拟新世界………………… 212
理性接纳虚拟现实…………………… 213
科技的新秀,人文的毒酒…………… 215
逃离与接受…………………………… 216
拥抱虚拟现实,体验足不出户的惊喜…… 217
何妨虚实且徐行……………………… 219
适用虚拟,不忘现实………………… 220
一座城池……………………………… 221
江苏卷
【真题呈现】……… 223
【名师解读】……… 223
【思路导航】……… 224
不做错误思潮的传声筒……………… 225
不要简单选边站……………………… 226
模仿是没有前途的…………………… 227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229
沈三怪其人其事……………………… 230
烟火蓝边碗…………………………… 231
修 钟………………………………… 233
月季花的思念………………………… 234
不一样的烟火………………………… 236
闭口若悬河…………………………… 237
大音少声……………………………… 238
你不说,我已知……………………… 240
“缺心眼”的老爸…………………… 241
你的心境我的天……………………… 243
擦亮个性的眸子……………………… 244
让个性与创新相拥…………………… 246
我是我自己…………………………… 247
无话则长,异彩纷呈………………… 249
第三篇 考场失误文升格特辑
升格点一
从“偏离题意”到“切合题意”
【考场失误文】……………………… 252
“老腔”何以令人震撼……………… 252
【病因会诊】……… 253
【升格指点】……… 254
【名师升格文】……… 254
“老腔”何以令人震撼……………… 254
升格点二
从“立意平平”到“思想深刻”
【考场失误文】……………………… 256
于无声处……………………………… 256
【病因会诊】……… 257
【升格指点】……… 257
【名师升格文】……… 258
于无声处……………………………… 258
升格点三
从“内容单薄”到“内容丰富”………260
【考场失误文】……………………… 260
不做拙劣的探索者…………………… 260
【病因会诊】……… 261
【升格指点】……… 262
【名师升格文】……… 262
不做拙劣的探索者…………………… 262
升格点四
从“平面展开”到“主体分层”………264
【考场失误文】……………………… 264
在“说话”中成长…………………… 264
【病因会诊】……… 266
【升格指点】……… 266
【名师升格文】……… 266
在“说话”中成长…………………… 266
第四篇 名师押题特辑
模拟题1:
以“学问”漫画为材料作文…… 270
模拟题2:
以“人的内心与宇宙”为材料作文…270
模拟题3:
以“空心菜之美”为材料作文… 271
模拟题4:
以“不功利的古茶园”为材料作文…271
模拟题5:
以“中心与边缘”为材料作文… 272
模拟题6:
以“余光中笑答”为材料作文… 273
模拟题7:
以“秦西巴放鹿”为材料作文… 273
模拟题8:
以“勤劳的送奶工”为材料作文… 274
模拟题9:
以“感受高三”为材料作文…… 274
模拟题10:
以“三个孩子挖野菜”为材料作文…275
模拟题11:
以“微信与微博”为材料作文… 276
模拟题12:
以“企鹅与孔雀”为材料作文… 276
模拟题13:
以“富商买书”为材料作文…… 277
模拟题14:
以“猎人与狒狒”为材料作文… 278
模拟题15:
以“爱鱼”为材料作文………… 278
模拟题16:
以“忙碌与闲暇”为材料作文… 279
模拟题17:
以“温暖的旅程”为题作文…… 280
模拟题18:
以“再也没有”为题作文……… 280
模拟题19:
以“熬”为题作文……………… 281
模拟题20:
以“急”为题作文……………… 282
第五篇 命题点素材积累与解析
正面能量
独腿义务交警拄拐杖执勤感动网友… 284
21岁妈妈生下双胞胎后离世,
捐献器官救4人… ………………… 285
科比:“小飞侠”诗性退役………… 286
文娱体育
2016年文化遗产日主题揭晓:
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 287
广电总局出台“限娃令”:
《爸爸去哪儿》等节目停播……… 288
人机大战—“阿尔法围棋”击败
韩国围棋大师李世石九段………… 289
科教环保
NASA宣布在火星上发现水…………… 290
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互通,共享共治……291
野生枸杞被滥采之祸………………… 292
感动中国
吴锦泉:热心公益的磨刀老人……… 293
张宝艳、秦艳友夫妇:爱心铺就
“宝贝回家”路…………………… 294
阎肃:琴弦上的放歌者……………… 295
楷模典范
屠呦呦:摘取诺贝尔奖的
“三无”科学家………………………… 296
郝景芳:低调生活,谦虚写作……… 297
常萍:纷繁尘世不忘初心…………… 298
热词热语
富有个性的“老干部”……………… 299
“工匠精神”首次登上政府
工作报告…………………………… 301
“你妈是你妈”:荒谬的证明,
温馨的希望………………………… 302
观读盛宴
《琅琊榜》达到的是,却
只是一个起点……………………… 303
《太阳的后裔》—一部富有
正能量的韩剧… ………………… 304
《大圣归来》:八年磨一剑………… 305
【前言】
2016年高考作文命题解读及2017年命题趋势预测
2016年高考的硝烟已经散去,回望9套高考作文题,可谓是题材丰富、形式多样。每道作文题各具特色,都能紧扣时代的脉搏,引领价值观念,强调思辨性,从学校教育、生活事件、为人处世、科技创新等角度,引导高考生对人生、对社会进行深入的思考。既做到了让考生有话可说下笔千言,又能见仁见智阐述独到而深刻的观点。考生可以从自身入手表明人生态度,又可以思索问题洞察时代。为此,我们针对今年高考作文命题所传递出来的各种信号进行解读、分析、归纳、探索,从而寻找2017年高考作文命题意图、题型特点、素材来源等方面的规律,同时对2017年高考命题走向做一点探究和预测,或可为明年的高考生指点方向,让他们看到前方熹微的晨光。
一、2016年高考作文命题综述
关注社会热点,思考时代问题,提倡正能量,是高考命题一以贯之的理念,也是选拔人才的需求。2016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同样契合当下的形式。
1. 延续传承,体现命题规律性
高考作文的命题,主要是让考生针对不同素材,都能做到有话可说,做到正确审清材料的立意。故而,对历年高考不同的题型的回望和思考,能让考生在面对作文时,从容读题,找到切合主题的角度,展现才华。我们先看全国卷Ⅰ漫画材料作文。画面1是成绩优者(100分)受到奖励(吻痕),成绩差者(55分)受到惩罚(掌印);画面2是成绩优者因退步(98分)而受到惩罚(掌印),成绩差者因进步(61分)而受到奖励(吻痕)。综合观察两幅画面:100与61受到奖励(吻痕),98与55受到惩罚(掌印);但100与98,61与55差距并不大,而前两者与后两者差距却很大。近年来,全国卷考漫画材料作文,已经不是次。2007年考漫画“摔了一跤”,2010年考漫画“都什么年代了,有鱼吃还捉老鼠?”。前面相隔2年,后面相隔5年,更让人思考的是,2007年的漫画“摔了一跤”的主题与2016年的分数高低的奖惩有相同角度—“教育”。故而,及时对近五年考题的反省与总结,也就显得相当重要。北京卷“‘老腔’何以另人震撼”是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的,与2014年材料作文“北京的规矩”引导考生思考老规矩等传统道德修养对人的影响,有着相通之处。写作此类题目,要从身边事件出发,采取以小见大的方式,在构思立意上,要综合具体的材料来分析,做到言之有据,以理服人。
2. 贴近生活,考生有话可说
作文的命题,是考查考生的能力,考查他们对熟知事件的分析和综合能力。在设置考题时,切合考生的实际,做到考生人人有话说,能够围绕正确立意来分析思考,不至于“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离题,显得尤为重要。世界读书日、全民阅读是校园里经常开展的活动。读书征文之类的事件在近些年如火如荼,对学生来说,都是常见的情况。全国卷Ⅱ说:“语文学习关系到以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要求考生根据上述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看法和理由”。语文素养,这对于考生来说,是天天接触的东西,理当有话可说。天津卷作文题是针对阅读多样化的今天,要求考生围绕自己的阅读方式,结合个人的体验和思考,谈谈“我的青春阅读”。每个人的阅读各有特色,每个人阅读的内容也不尽相同,“阅读”的理解,更是宽泛。山东卷的“行囊与人生道路”,也是考生经历的事情,能做到言之有物。写作此类题目,要在选材上匠心独具,文字的运用要生动流畅,关键是选择表现主题的材料,要做到出新,阐述理由要深刻。
3. 心怀他人,思考问题更深刻
社会是多元化的,时代是由不同类型的人组合而成的。我们生活在尘世,要同形形色色的人交往,学会与人相处,懂得尊重他人,做到先人后己,我们所处的时代才会更美好。“我为人人”,才会“人人为我”。他人不是敌人,是另一个自己。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在全国卷Ⅲ“小羽的创业故事”中,小羽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研究出花茶新工艺,但是受假冒产品冲击,为此她先公布制作的工艺流程,然后指定标准,得到政府帮助,成为当地领头人。她在面对问题时,及时改变思路,“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在为他人考虑的基础上,调整策略取得成功。如果没有对他人的关心,怎么成就自我?上海卷作文题,在当今人们的生活更容易进入大众视野,评价他人生活变得越来越常见,这些评价对个人与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评价他人的生活”也就进入我们的眼帘。我们评价他人,他人评价我们,你想别人怎么来评价你,你就应该怎样去评价他人。社会是复杂的,评价的结论必须公正,评价的方式是直陈利弊,还是委婉含蓄,都是要考虑的。写作此类题目,分析他人在我们心中的位置,要带着一种客观、敬畏的心理去思考。做到心中有他人,懂得对他人的尊重,就是对自己的尊重。在审题时,要侧重于事件人物内心的博大胸怀和远大情操,才能起到升华主题的效果。
4. 想象丰富,作文更显精彩纷呈
科技在不断地进步与发展,我们所处的生活也日新月异。结合所处的尘世,探索未知的美好,是人类的追求。浙江卷“虚拟与现实”中提出,当虚拟世界里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对材料提出的问题,考生应当有怎样的思考?网络时代的生活,一切都有可能,生活在其中,我们如何去面对?这是每一个人都将面对的。北京卷“神奇的书签”,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这是一道非常传统的题目,考生从标题本身入手思考书签“神奇”在何处时,必须要联系生活实际,借助联想和想象,来思考文章的构思和立意。在科技面前,在当今时代,我们期待的是一种怎样的方式?此题,还考查了“读书”和“科技”的关系,提醒考生多读书。写作此类题目时,必须要有对社会的认知和科技发展的思考,对身边的事件,懂得选择合适的角度来分析阐述,显得尤为重要。在选择角度时,要侧重科技与现实的关系,才能起到论证主题的作用。

5. 注重思辨,彰显个性展才华
材料作文的思辨性,是多年来一直延续的命题方式。考查对事物的认知,考生对待问题的看法,容易从他人的思考中,看到一个人为人处世、关注现实的能力。江苏卷“个性与创新”材料作文中,阐述道:“在人际交往中,是长话短说,还是无话找话?别人已说的话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在这个时代,是彰显个性还是提倡创新?”说话,看似一个简单的问题,却能看出一个人的才情。长说,还是短说,你可任意选择,不过,万变不离其宗,你要有话语权意识。没有话语权,或许就没有你了。而话语权,绝不是说说就行的。在这个日新月异、快速发展的新时代,彰显个性还是提倡创新,已呈常态化趋势:要么彰显个性,刷存在感,要么提倡创新,不走寻常路线,要的是高精尖。彰显个性、提倡创新,相信没有人反对,当必须要说到他人心坎上,才能起到“说”的效果。写作此类题目,必须要做到辩证分析“说”的实质,在材料的引用上,必须要有典型性和新颖性,才能写得更好。在立意上,做到综合考量,各有侧重,才能读来当令人深思。
二、2017年高考作文命题思路展望
从2016年高考作文来看,全国卷和省市卷在选材构思上,各有侧重,但都是从贴近时代、贴近考生、弘扬正能量的各方面来考虑的,为的是让每个考生都能有话可说,展现社会需求的价值观,有着教育引导的作用。其具体选用材料的形式,可以从以下角度来概括:
1. 漫画材料作文更需关注
全国卷的命题,往往具有标杆作用。今年的全国卷Ⅰ考漫画材料作文,是继2007年、2010年漫画作文的延续。在2007年全国卷考了“摔了一跤”漫画作文之后,江西卷在2008年紧跟其后,考了漫画作文“助鼠为患”。为此,考虑到全国卷的特殊性,在2017年其他省市的高考卷出现漫画的可能性还是较大的。
2. 国家政策需要深入思考
很多作文的命题素材,都是切合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弘扬社会正能量的。2015年全国卷Ⅱ的“大国工匠”,是响应着国家的“工匠精神”的,2016年全国卷Ⅲ的“小羽的创业故事”,则是与国家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相契合的。作为高考生,必须要关注国家提出的方针政策,关注相关的事件,平时多加关注小中见大的事件。
3. 新闻事件不可小觑
在媒体日益发达的今天,各类新闻层出不穷,新闻事件的中心人物或是相关的媒体从业人员的素质,都是值得人思考的。我们既要关注普通人物上“头条”的原因,也要进行简单事件背后的思考,比如2015年小陈举报父亲开车打电话,“举报”事件的实质是“情与法”的冲突。热点新闻,往往能起到引人深思的作用,可以多角度立意,引发众人思考。
4. 名言、俗语依旧灿烂
名人的言论,往往有着对生活的思考,有着历经坎坷取得成功之后的感悟。虽然是三言两语,但是引人深思、促人深醒的。俗语来自民间,是对社会问题、人情世故的思考。今年江苏卷的“有话则短,无话则长”,2015年四川卷“老实的聪明,聪明的未必真聪明”,山东卷的乡间谚语,“丝瓜藤,肉豆须,分不清”等,人人皆知的俗语,饱含着丰富的信息在其中。
三、2017年高考作文备考策略
高考作文,是年年岁岁“题”相似,岁岁年年“料”不同。对于2017 年考场作文,没有办法去揣测内容,但是可“未雨绸缪”,成功总是留给有所准备的人。
1. 侧重各题型训练,掌握表达技巧
高考作文的题型,近似不可预测。在日常的作文训练中,要根据新闻类、名言类、漫画类等不同的作文材料,懂得如何分析材料,如何寻找角度立意,然后进行相关的训练。作为考生,必须夯实基础提升能力,只有对不同材料作文有过思考写作的训练,才能在考场上遇事不惊,有条不紊地动笔,在考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2. 注重观点思辨性,提升审题能力
当下的材料作文提供的内容都是组合型的,是相对的一组词语,或是迥然不同的两种各有各的理的观点。就算是评价新闻事件,也是不可以偏向任何一方的。生活在尘世,学会全面客观、公正地关注,才能看出一个人的水平和能力。思辨性,是一个人看待问年度高考满分作文特辑2016-2017NIANDUGAOKAOMANFENZUOWENTEJI题的态度,更是懂得思考社会问题的关键。
3. 考虑主题循环,探索规律变化
高考作文的命题角度,比如“教育”“文化”“生命”“社会”等,历经多年的探索,是基本稳定的。高三师生在备考的时候,不能只看前一年的全国卷和省市命题的形式,必须要关注近些年的高考命题角度。有的主题,在考过一年之后,相隔数年又出现,或是这套卷前年出现,另套卷里去年类似。2016 年全国Ⅱ卷的“语文学习与素养”,与2007 年江西卷作文“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二选一),与2014 年北京卷小作文“学习语文的体会”有着相似的关系。
4. 关注新闻事件,把握时代信息
作文材料来自新闻,已经屡见不鲜。在媒体发达的时代,懂得关注各类热点问题,阐述自我的看法,也是年轻人必须具备的能力。在科技信息扑面而来的时代,及时从新闻材料中挖掘事件带给人的正确认知,敢于正确发声,是至关重要的。考生关注新闻事件下的跟帖评论,更要有自己的独到分析,才符合当今青年“国家兴衰,你我责任”的身份。作文的命题千变万化,材料的选择无法预计,作为迎接2017 年高考的师生而言,与
其去猜测来年的考题,不如夯实当下的基础。从2016 年的高考命题中寻找出题的方式,从考场高分作文中揣摩他人构思的新巧、材料的新颖,然后反省自视,在一年的实战与磨砺中,掌握应对的技能,昂首挺胸走上考场。


【免费在线读】
甘为逆流之锦鲤江苏一考生法国思想家帕斯卡有一个精妙的比喻:“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在我看来,言外之意即:拒绝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敢于反抗,做一条逆流之锦鲤。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很多人是“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长篇大论可能并非出自真心,只是为了迎合;无话可言也未必缺乏思考的能力,恰是因为不敢想,不敢说。可怕的是,一个时代的灾难,正是在“坚决拥护”下受孕的。这样的灾难,德意志、俄罗斯都遭受过。一个民族的文化能量、智识、伦理,数代人的青春、尊严、激情即被粉碎在一架架政治涡轮下,溅着血光和肉末,伴着绝望与呻吟。
很少有人冲出泡沫,跳出旋涡,但也不是没有。在鼓吹禁欲的时代,李贽明确地提出了回归自然本性的主张,他指出“不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这不正是“万马齐喑”之中的一声春雷吗?李贽提出的“庶人非下,侯王非高”“男女平等”,在当时看起来是异端的思想,超越了时代,成为现代人思想的传统源泉。做一条逆流之鲤,必须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大胆的创新意识,想别人之未想,察时代之弊端,方能找到通往光明的道路。
爱之深方责之切,锦鲤逆流的背后谁说不是对河流深沉的爱和对“合理”的无限向往呢?龙应台在《野火集》一书中勇敢地揭露了生活中人们肆意破坏自然,为了谋利而破坏环境的现状。每一字每一句的批评背后即是她那一腔对社会浓浓的爱。她在书里深情地写道:“我不愿意描写那些虚假的美好,我也无法写下,因为对于现状,我心急如焚。”和柴静一样,她们都选择了把别人不愿说的揭露出来,正是有了她们,我们才发现了问题并加以解决。当众鱼于旋涡里苦苦挣扎时,唯有锦鲤选择跳出并逆流而上,这不能不说是勇气的力量。在那个连高尔基都为斯大林唱起颂歌的时代,粉饰太平,掩盖真相成了所谓的正道,可索尔仁尼琴坚持独立思考,深入索尔维茨岛,得出“一句真话的分量比整个世界还重要”的箴言。众人并非皆醉而唯我敢劝大家直面现实,这便是勇士。梁文道说:“每个时代的人都认为自己生活的时代是糟的,由是批驳,由是进步。”我愿意成为那个正直的“无话则长”之人,在急流中逆流而上,找寻正确的方向。满分亮点文章开头以帕斯卡的名言为题记,开宗明义地提出了“拒绝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敢于反抗,做一条逆流之锦鲤”的观点,起了提纲挈领之功效,又呼应了标题。文章主题部分选取的素材李贽、龙应台、索尔仁尼琴,都是世界上著名的大师,选取他们的事例,使文章极具说服力,也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主题更加深刻。文章善于利用多种素材来提升文章品质,一步一步,都让人越发信服考生的观点。标题点明主旨,为全文打下良好的基础。一句“不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这不正是万马齐喑之中的一声春雷吗?”尤其令人眼前一亮,令人印象深刻。文章古今中外,旁征博引,体现了知识的渊博,另外“逆流之锦鲤”之喻是文章的魂骨,一唱三叹,有余音绕梁之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