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犹太史专家、《耶路撒冷三千年》译者张倩红潜心探究数十年,厚积薄发、深入浅出的普及之作
笔法生动、史料翔实,一本书读懂犹太民族漫长历史

讲述犹太民族荡气回肠的苦难与奋进史
展示犹太民族别具一格的气质和品格
破解犹太民族政治、商业、文化领域成功的奥秘


【内容简介】

犹太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是一个很小的民族,但却对人类思想的发展与文明的演进做出了与自身人口不成比例的贡献。在长达两千余年的漫长的流散过程中,在离开故土、失去疆域的情况下,他们克服了被同化与消亡的种种危机,应对了反犹主义的重重压力,奋力延续历史、建构历史,形成了自成体系的宗教观念与历史意识,并孕育出独树一帜的民族性格与文化品质。
  犹太民族是如何形成的?他们是如何在遭受外部世界挤压甚至迫害的漫长历史中保持自己的民族身份和宗教认同的?他们重视教育的传统从何而来?他们善于赚钱的天赋源自何处?历尽磨难后他们是如何在强敌环伺的中东世界站稳脚跟的?他们是如何在沙漠中创造经济奇迹的?本书在世界历史发展的宏观视野下,聚焦犹太人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以生动的笔法、切实的史料讲述犹太人那令人荡气回肠的苦难与奋进的历史,引领读者走进犹太民族那不同寻常的精神世界。


【作者简介】

张倩红,教授,博士生导师,郑州大学副校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主要从事犹太—以色列史及中东问题研究。出版《犹太史研究的新维度》《以色列史》等著作,主持翻译《耶路撒冷三千年》。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人民日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

  张少华,历史学硕士,现在郑州大学工作。


【目录】

总序 钱乘旦

章 走进“早熟的民族”
“契约之民”
摩西出埃及
王国的兴衰沉浮
为公义呐喊的先知
与异质文明的交往
“马萨达精神”

第二章 世界性大流散
拉比犹太教的由来
亚伯拉罕的精神遗产
以智慧立天的民族
“黄金时代”
基督教世界的悲惨遭遇
犹太人的教育理念
天造地设的商业民族

第三章 适应现代化
犹太启蒙之父门德尔松
哈斯卡拉的兴起
寻求解放之路
(完整标题请见书)
犹太教的改革与调整
影响世界的犹太精英

第四章 追逐美国梦
踏上北美大地
思想裂变与心理适应
犹太教在美国的多元化发展
美国犹太人的成功之路
认同与同化的张力

第五章 空前的民族浩劫
希特勒的犹太观
被驱往奥斯威辛之路
“冷漠的高墙”
愤怒的抗争
反思大屠杀
纪念的蜡烛

第六章 重返故土锡安

复国先驱
西奥多·赫茨
《贝尔福宣言》
“伊休夫”的发展壮大
决裂英帝国
联合国181号决议

第七章 久经磨砺的斑斓国度
地中海岸的“民主孤岛”
沙漠中的经济奇迹
万花筒般的社会
枕戈待旦的现代斯巴达
为和平献身的勇士
困惑与动荡依旧

结 语 不断追梦的务实民族
主要参考书目
作者后记
出版后记


【免费在线读】

决裂英帝国
摩擦初在犹太人与阿拉伯人之间爆发,但随着事件不断发展,不管是犹太人还是阿拉伯人都认为,英国才是的敌人,英国时而扶犹、时而扶阿的外交政策是造成巴勒斯坦矛盾不断升级的重要原因。英国的尴尬角色让其成为巴以双方乃至国际社会声讨与指责的对象,终英国决定将巴勒斯坦问题移交给联合国,彻底从巴勒斯坦抽身。
出于对《贝尔福宣言》的抵制,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与犹太人的矛盾愈演愈烈。1921 年5 月,双方矛盾再度激化,冲突首先在犹太移民进入的门户雅法发生,然后蔓延到拉马拉以及沿海地区。断断续续的冲突延续了近一年时间,其间,有47 名犹太人死*,146 人受伤;48 名阿拉伯人死*,7* 人受伤。冲突发生之后,英国政府主张对双方予以安抚。1922 年,英国殖民事务大臣丘吉尔代表政府发表了一项声明,即《丘吉尔白皮书》,《白皮书》指出:如果要问起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民族之家的意图是什么,那么答案应该是并非要强迫巴勒斯坦的所有人接受这一个犹太国,而是要在全世界犹太人的支持下,发展现已存在的犹太社团;犹太人应该有自由发展的空间与施展才能的机会,鉴门于犹太人与巴勒斯坦的历史联系,建立民族家园是他们的权利而不是宽容。
《白皮书》虽然肯定了《贝尔福宣言》所确立的支持犹太人建立民族家园的政策,但同时又规定,外约旦不受有关建立民族家园托管条款的约束,巴勒斯坦移民的数量不能超过当地的“经济吸收能力”。《白皮书》还建议成立有双方代表参加的立法议会,处理移民纠纷问题,立法议会包括10 名官方委员与10 名民选委员,由英国专员担任主席。为了安抚阿拉伯人,《白皮书》暗示,未来的自治政府并非以犹太人的发展为前提条件,而是在阿拉伯人仍占多数的情况下建立。
犹太人虽然有情绪,但还是接受了《白皮书》。阿拉伯领导人则断然拒绝,他们要求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阿拉伯国家,并提出了成立民族政府与立宪议会的主张,这些要求自然被英国政府所否定。
《白皮书》显然不能终止阿以间的矛盾,1929 年8 月,阿以双方又因为西墙问题爆发了更大规模的流血冲突。西墙的归属权一直是犹太人与阿拉伯人争执不休的问题。在犹太人看来,西墙是圣殿的遗存物。犹太人经常聚集在西墙,面壁哭泣,或缅怀先人或追忆苦难。在穆斯林的心目中,西墙位于伊斯兰教第三圣地上,是他们“尊贵圣地”的一部分,也是负盛名的阿克萨清真寺与岩石圆顶清真寺的外界。西墙与穆斯林的关系可以追溯到先知时代。按照伊斯兰传统,西墙是穆罕默德“夜行登宵”升天前拴马的地方,所以穆斯林用穆罕默德所骑飞马的名字奥尔·布拉格来命名西墙,在阿拉伯人统治耶路撒冷的时代里,西墙长期被伊斯兰宗教组织所管理。英国委任统治确立后,一些犹太人主张从阿拉伯人手中买下西墙,魏茨曼等人曾多方筹措资金,但始终未能成功。阿拉伯人对西墙十分敏感,认为“购买西墙是犹太复国主义者占领巴勒斯坦的尝试与象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