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新手爸妈都能听得懂、学得会、做得到的育子指南。
用请求取代命令,用奖励代替惩罚,用暂停取代责骂,帮助孩子尽情发挥自身的天赋。
2.中国爸妈不可不知的育儿细节全公开。
64个与孩子对话的沟通技巧,让孩子不再抵触。
来自实践的育儿案例,提供贴心指导,帮助父母在实践中灵活运用理论知识。
传播先进教育理念和方法,帮助孩子得到快乐的成长。好父母不仅是孩子*好的老师,还是*好的朋友。
4.“棍棒之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不骂不成材”的教育方式已经过时
打骂的教育方式会给孩子造成难以磨灭的消极影响:一,没有内疚心,产生叛逆心;二,性格粗暴易怒,甚至行为乖张而残忍;三,缺少自我约束的能力;四,性格内向、自卑,甚至变态;五,缺乏耐心。蒙特梭利博士说:“在帮助孩子健全发展的过程中,常被人忽视的,就是人性的特质――孩子精神上的需要。”因此,用沟通的方式教育孩子才是合理实用的教育方法。  
5.为什么有些家长抱怨“说了100遍孩子也不听”?不少孩子都会让爸妈这么怨声载道:“这孩子怎么就喊不动呢?”“我都说了100遍了,你怎么就不听呢!”怎么样说孩子才愿意听,愿意改呢?书中找答案

【内容简介】

《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帮助父母懂得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掌握与孩子沟通这一家庭教育*基本也是*重要的技能。为此,本书选取亲子关系中*为常见的场景,告诉父母如何应对孩子不同的情绪,如何正确地听、说、做,通过一系列简单、实用、高效的方法,帮助你和孩子建立起一个能够快乐交流的平台,使孩子变得主动积极地与父母配合。掌握了这些技巧,就能开启孩子的心灵世界,与孩子达成美妙的交流沟通,让孩子在您的引导下身心健康发展。


【作者简介】

燕子,湖南人。家庭教育工作者,致力于孩子品格和健康工作多年。其育儿文章数次被各育儿网及知名微信号转发,吸引了数以万计的妈妈关注。

★★★★★ 更多精彩推荐★★★★★


【目录】

*章 跟孩子沟通,先要懂孩子的心理

3~4岁孩子的身心特征:性格变化快,热衷于反抗

4~5岁孩子的身心特征:自我意识萌发,希望独立

5~6岁孩子的身心特征:感情相对稳定,渴望关爱

6~7岁孩子的身心特征:内心充满矛盾,行为两极化

7~8岁孩子的身心特征:谨小慎微,安静内敛

8~9岁孩子的身心特征:性格相对成熟,参与感强

9~12岁孩子的身心特征:性格差异显现,与父母有疏离感

第二章 了解孩子的性格,沟通才能有的放矢

暴躁型孩子:你要充当“灭火器”

内向型孩子:你是那把“金钥匙”

活泼开朗“小大人”:多多鼓励是王道

敏感的孩子:柔声细气打开其心扉

脆弱的孩子:锻炼其心理承受力

自卑的孩子:帮助他扬起信心

高傲的孩子:鼓励只可偶尔为之

第三章 心平气和,让倾听一路畅通

心平气和,打开倾听之门

角色互换——现实版的设身处地

不唠叨的好妈妈

宽容,是*强的说服力

亲子沟通,拒绝先入为主

别被孩子的行为激怒

孩子不听话时不要心急

第四章 爱和平等,亲子沟通的双行道

要建议,不要命令

坦诚,是一切沟通的基础

父母要做好承兑,孩子才会信任你的话

让自己保持在与孩子的视线齐平的位置

换位思考,理解孩子心中怎么想

父母也要学会道歉

第五章 要想让孩子听你的,不妨做孩子的听众

孩子也需要尊重

积极耐心倾听孩子的烦心事

孩子不会表达时,要多问多引导

孩子说话时,不要轻易打断他

别急于否定孩子的话

听孩子说话的时候不要心不在焉

第六章 掌握沟通好时机,孩子才能听进去

晨起不训子,一天好心情

晚餐时的其乐融融

人前不教子,孩子比你想的爱面子

不要揪着错误不停说教

孩子沮丧时,要走进他的心里去

游山玩水的课堂

用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孩子

第七章 表扬不空泛,夸出好孩子

别人夸孩子,无须当谦谦君子

借他人之口夸赞孩子

分数不是表扬孩子的*理由

夸努力比夸聪明更好

物质奖励不是灵丹妙药

父母的陪伴是孩子真正需要的奖励

鼓励孩子勇敢做自己

第八章 批评也要讲诀窍,逆反心理去无踪

批评,要适可而止

用幽默的方式让孩子意识到错误

批评要就事论事

言传即可,慎用批评体态

批评,但不压制

批评≠贬低

不要给孩子贴标签

批评时,不要给孩子带来恐慌

沉默,是*宽容的教诲

第九章 拒绝方式多,孩子不出格

哭吧,哭吧,不是罪

冷处理,让孩子恢复理智

用四两拨千斤的方式面对孩子的无理取闹

“游戏瘾”,宜疏不宜堵

孩子顶嘴时,要理智控制事态发展

“偷梁换柱”——皆大欢喜的拒绝手法

转移注意力,事后说道理

第十章 掌握好定规矩的法则,孩子就会完全照着你说的去做

给孩子定规矩,前提是家长自己要有规矩意识

培养孩子对规矩的敬畏之心

家长定规矩不能过于随便

把握好规矩和爱的度

先提醒后执行,叫孩子听话很省心

给孩子定的规矩要简单、具体

在孩子面前,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

不要因为孩子哭闹就妥协

附录

父母不应该说的10句话


【前言】

父母怎么说,孩子才会听?

一直以来,从孩子呱呱坠地之后,父母们*头疼的问题就是:如何让孩子听话。鲜有父母因为孩子不听话而感到高兴的,大多数父母在晒孩子的时候,都夸奖孩子如何乖巧懂事,对父母的话言听计从。

的确,一个听话的孩子能让父母省心省事,无需因为孩子的执拗或者顽皮而煞费脑筋,生活也貌似能轻松很多。为此,很多父母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不知不觉间都在培养孩子听话的能力。殊不知,这样的教养方向对于孩子的成长并没有好处,反而会扼杀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失去自主性、创新性,变得唯唯诺诺,习惯性地依附于父母。等到他们长大成人之后,又有谁去安排他们的生活呢?到那个时候,他们在人生的旅途中一定会感到非常迷茫。

作为一切以孩子为出发点的父母,与其现在为了省事时时刻刻教导孩子听话,不如采取更好的方式与孩子交流,和孩子之间实现真正的沟通。只有这样,父母与孩子才能真正了解彼此,心灵融合。

在现实生活中,虽然很多母亲含辛茹苦把孩子养大,父亲也任劳任怨一切为了孩子,但是父母并非真正了解孩子的需求,孩子也不能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这一切,都是沟通不到位导致的。

有位妈妈带着四岁的女儿一起参加盛大的圣诞聚会,聚会上摆满了美味的食物,圣诞树上挂满了金光闪闪的礼物盒,这一切都让人兴奋不已。然而,聚会刚开始没多久,女儿就吵闹着要回家。妈妈劝说几次都没用,女儿甚至坐到地上哭闹,似乎这不是一个欢乐的聚会,而是让人厌恶不已的地方。无奈之下,妈妈蹲在女儿身边,想安抚她的情绪,带她回家。这时,妈妈突然惊讶地发现,女儿视线所及,根本看不到高高的餐桌上摆放的食物,而只是一条条摇来晃去的成人的腿和或圆或方的桌椅板凳的腿。妈妈知道女儿哭闹的原因了,显然谁也不愿意这么度过新年。就这样,妈妈带着女儿回了家。从此之后,妈妈每次和女儿说话都会蹲下来,与女儿的目光保持平行。

这件生活中的小事无疑向我们传达了一条很重要的信息,即孩子看到的世界和成人眼中的世界是完全不同的。也正因为如此,孩子们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也与成人完全不同。要想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与孩子愉快地沟通和交流,就应该蹲下来,认真观察孩子眼中的世界,习惯孩子的思维方式,以孩子乐于接受的表达方式与孩子进行亲子沟通。

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让孩子乐于与父母沟通,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很难。只有以对孩子的爱为支撑,以耐心为储备,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孩子,热爱孩子,体贴孩子,理解孩子,才能真正实现把话说到孩子的心里去。

父母们,你们已经踏上一场新的教育之旅,你想在旅途中找到与孩子*好的相处方式吗?那么,从现在开始,不要再把孩子当成私有物品,而是像对待*尊贵的朋友一样对待他们吧!只要你耐心倾听,真诚与孩子交流,你就一定能够走进孩子的心里,与孩子成为真正的好朋友!


【免费在线读】

*章 孩子沟通,先要懂孩子的心理

民间有句成语,叫“对牛弹琴”。它的意思是说,对着牛弹琴,牛根本就不懂得欣赏优美的琴声。在和孩子沟通时,如果父母不了解孩子的心理,一味地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以成人的表达方式和孩子交谈,那么也无异于对牛弹琴。只有了解孩子在相应年龄段的心理和行为特征,才能有的放矢,触动孩子的心灵,让亲子沟通达到预期效果。

3~4岁孩子的身心特征:性格变化快,热衷于反抗

3~4岁期间,孩子先是情绪平稳,和善友爱,继而变得焦虑,进入叛逆期。在刚刚进入三岁时,孩子非常快乐。他很喜欢分享,也善于接受外界的信息,安全感很强,因此心绪平静。他彬彬有礼,总是面带微笑,哭泣的次数大大减少。对于爸爸妈妈的要求,他总是能够快乐地接受,即使有些不情愿,也不会歇斯底里。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他一味逢迎,失去自我。在此过程中,他能够感知到自己正在不断成长,能力越来越强。在这个年龄段,他的依赖性比较强,很喜欢说“我们”。不管做什么,他都会说“我们”,因为这个词语意味着依赖和分享。他既依赖他人,也喜欢和他人分享。至此,他*喜欢且*依赖的人依然是妈妈。

正当爸爸妈妈暗自庆幸孩子从小魔头变成小绅士、小淑女时,孩子突然间又变了。因为,在你们不知不觉间,他已经顺着时间的长河流淌到生命的另一阶段。这个阶段,生命的河流就像从平静舒缓,突然进入激流和漩涡。孩子进入三岁半后,他们变得不再顺从乖巧,而热衷于反抗。在辛苦养育孩子的爸爸妈妈眼中,此时的孩子仿佛故意和他们做对,处处不让他们顺心。这个阶段,亲子之间特别容易发生争吵。以前水到渠成的事情,现在孩子都喜欢和爸爸妈妈对着干,例如吃饭、穿衣、洗澡、睡觉等。*让爸爸妈妈沮丧的是,在之前三年多时间里总结出来的应对孩子的方法,如今全都失效了。究其原因,亲子冲突除了孩子故意和爸爸妈妈对着干之外,还因为随着孩子年龄渐长,爸爸妈妈对他们的期望也越来越高。事实却是,孩子的成长出现了反复,并没有顺理成章地继续朝着成熟发展。这种情况通常会持续到孩子四岁前后。在此期间,爸爸妈妈要多用心观察孩子。

吉吉三岁半了。*近,妈妈发现她变化特别大。原本,在吉吉进入三岁之后,妈妈每天都在庆幸女儿变得乖巧顺从了,也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动不动就哭个没完了。然而,好景不长,从进入三岁半开始,吉吉又像是变了一个人。她变得和小时候一样,不爱穿衣服,赖床。每天早晨,妈妈做好饭喊吉吉起床,都像是一项声势浩大的工程。因为幼儿园离家比较远,所以妈妈看着哭个没完没了也不愿意穿衣服的吉吉,总是要抓狂。每天早晨,看着一脸泪水的吉吉,妈妈都是一头汗水。

有一天,妈妈从幼儿园接了吉吉去小区广场玩。在那里,吉吉遇到了好朋友珠珠,吉吉妈妈也和珠珠妈妈站在一起聊了起来。珠珠比吉吉大一岁,当吉吉妈妈满含苦恼地说出吉吉*近的“恶劣行为”时,珠珠妈妈马上感同身受,她以过来人的口吻告诉吉吉妈妈:“没关系的,慢慢熬吧,等到孩子四岁之后就好多了。我家孩子三岁半到四岁期间,也特别矫情,还很固执,我简直怀疑她是我的冤家呢!”和珠珠妈妈聊天之后,吉吉妈妈意识到吉吉也许在经历特定的成长阶段,因而查阅了孩子心理发育的相关资料,决定改变对待吉吉的方法。

第二天清晨起床,吉吉依然不配合。这时,妈妈说:“吉吉,等你穿好衣服,我们一起去麦当劳吃早餐吧!”吉吉马上高兴地一跃而起,还央求妈妈快点儿帮她穿衣服。去幼儿园的路上,妈妈一直在和吉吉聊一些高兴的话题,吉吉情绪很好,再也不像平时那样哭哭啼啼地去幼儿园了。偶尔吉吉表现出不想去幼儿园的意思,妈妈也马上赞扬吉吉:“吉吉真是特别棒呢,是妈妈的骄傲。吉吉比小妹妹表现好,小妹妹总是哭,吉吉却始终笑眯眯的,让妈妈心情也很好。”

对待三岁半的吉吉,妈妈从苦恼转变成顺从地接受从而和孩子沟通很顺畅。只有接受孩子,了解孩子心理发育的特征,爸爸妈妈才能少一些烦恼,让自己开心地陪伴孩子成长。试想,如果吉吉妈妈一直都怀着排斥、抗拒或者不耐烦的心情对待吉吉,那么吉吉的叛逆、对抗一定会愈演愈烈。与其抗拒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状况百出,不如接受孩子的一切,陪伴孩子一起走过成长的各个阶段。

对于三岁半的孩子来说,他们之所以表现得非常固执,并非是因为自信,而是因为他们缺乏安全感。他们小小的心灵正在经受焦虑的煎熬。随着经验的增加,他们再也不像两岁多那样不知天高地厚,可以毫不犹豫地从高高的地方一跃而下。现在的他们,更加了解外界,更加意识到自己能力的不足,甚至搭积木都小心翼翼,生怕一不小心就使辛辛苦苦搭建好的高楼大厦坍塌了。生活中*常见的是,他们甚至连说话都不如半年前流利,因为他们害怕自己无法流畅地组织语言并且一气呵成地说出来。很多父母都因为三岁多的孩子突然有些结巴而感到担心,其实,这只是孩子紧张焦虑的一种表现。这个阶段,孩子的不安全感体现在很多方面,爸爸妈妈只要用心观察就能发现。

孩子们三岁半后,自我意识越来越强,也越来越喜欢自己成为主宰。他们甚至学着对爸爸妈妈发号施令。很多妈妈都在孩子三岁半时倍感挫折。有些妈妈甚至会故意逃避,把孩子交给其他人养育,这样孩子就不能恃宠而骄了。当然,这种教养方式是不恰当的。妈妈应该理解这个阶段孩子的心理特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沟通交流,这样养育三岁半的孩子就很简单,很省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