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内容简介】

为什么我和别人不一样?

害怕失败怎么办?

我该如何面对世界和内心的难题?

……

在孩子们光芒初绽的宇宙中,他们每时每刻都在面临着成长的难题。

“勇气与成长”系列(全五册),

意大利童书作家、心理治疗师特别为孩子们精心创作的心理绘本,

为孩子们的心灵成长,提供*温暖、*有力量的支持。

几乎每个孩子都会追问:我们从哪里来?是谁创造了这个世界?

如果真有一位上帝,他会是什么样子的?他能保佑我明天考试得高分吗?他喜欢报复吗?

如果有人声称只有一种信仰是正确的,其他信仰是错误的,他说的对吗?

《思考上帝的勇气》引导孩子们理解宗教的源起及意义,以及何谓好的信仰,

让孩子们能够从一定的高度来看待人生,对世界的未知心怀敬畏。

“长大了,不能忘记伟大的事物。”

成长,意味着能够去思考那些关乎存在的本质问题,而不是逃避它们,活在蒙昧之中。


【作者简介】

多梅尼科·巴里拉(Domenico Barrila):意大利作家,心理治疗师、精神分析师。致力于为孩子们创作帮助他们健康成长的故事。

埃玛努艾拉·布萨拉蒂(Emanuela Bussolati):意大利著名插画家和儿童作家,作品被翻译成法、英、德、韩等多种语言,深受世界各地小朋友们的喜爱。


【媒体评论】

作者将自己放置在孩子们中间,以孩子们*易于碰到的问题为起点,带孩子们一步步走进自己的内心,亲切易懂,满怀温情与善意,真知灼见在书中更是俯拾皆是。

——蔡朝阳

与其说该系列绘本看上去是在教孩子如何坚定信念,鼓起勇气,战胜自己,成为人生赢家,不如说是一位心理咨询师对儿童情感或心理的全方位检视,并巧妙地借助一个个亲切的日常生活场景,将孩子复杂的心理活动,或以内心独白的形式,或以幽默的画面表现出来,*终教孩子学会表达自己,与人交往,顺畅地完成社会化的转型。

——张贵勇


【前言】

成长,终究是自己的事

文/ 张贵勇

读“勇气与成长”系列时,总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不是想起童年的那些故事,而是故事背后的种种情感,如渴望得到某件玩具却不好意思开口的尴尬,想表现自己又害怕失败的纠结,明知道别人说的不对却不知要不要纠正的犹疑,抑或对“我到底是谁”的困惑……

这些很多人成长中都有过的感受,在“勇气与成长”系列里得到了*体的展现、解读和回应。某种程度上,与其说该系列绘本看上去是在教孩子如何坚定信念,鼓起勇气,战胜自己,成为人生赢家,不如说是一位心理咨询师对儿童情感或心理的全方位检视,并巧妙地借助一个个亲切的日常生活场景,将孩子复杂的心理活动,或以内心独白的形式,或以幽默的画面表现出来,*终教孩子学会表达自己,与人交往,顺畅地完成社会化的转型。

心理学研究发现,决定孩子成长的因素既不是其内在的能力,也不是所处的客观环境,而是他们对外在现实的看法,以及对自己和现实所构成的关系的理解。也就是说,孩子如何看待自己、他人、世界,以及成长中的磕磕绊绊,决定着他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尤其对即将迈入小学的孩子而言,他们从单纯的率性而为,逐渐转向接受系统的行为规范、社会教育,对各种规则的了解、适应、运用程度,将关系到他们在学校里过得快不快乐,能否顺利完成学校教育,从容地走向社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人。

实际上,多梅尼科·巴里拉之所以创作这套绘本,就是看到了孩子从学前期向儿童中期过渡时所常遇到的诸多困惑和障碍,并深掘到了其深层的原因。作为意大利知名的心理治疗师,他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深谙孩子成长的秘密。他着意引导孩子看到人与人之间的差异,看到不同选择和交往方式所带来的不同结果,看到勇敢之于一个人的非凡意义。

孩子的成长,是有关键期的,在关键的节点拉一下扶一把,孩子就有可能从小树苗顺利长成参天大树。事实上,成人尽管也曾是孩子,但囿于功利化、表层化的思维定式,对儿童的心理并不真正了解,要做到有效帮助他们解决“成长的烦恼”并非易事。而“勇气与成长”系列,为我们大人打开了一窥儿童心理奥秘的大门,同时更让孩子学会从多种角度看待问题,得到共情的同时找到未来的方向。

例如,《敢于尝试的勇气》让孩子们明白,长大,除了意味着拥有高大的身形、宽广的视野和深刻的思想,同时也要担当更多的责任。倘若能战胜自己,不断去尝试,学会以平常心看待失败,善于利用团队的力量,去做一些以前不敢做或一个人做不到的事,才是和曾经那个矮小、胆怯、任性的自己告别,也会像那两只翩翩于田野的蝴蝶一样,体味到飞翔的乐趣。

《做自己的勇气》则吐露了很多孩子都有过的情感秘密:总以为自己一无是处,或为自己的肤色、性别、外貌、缺点耿耿于怀,或一心希望自己成为“别人家的孩子”。

殊不知,拿出勇气,接纳自己本来的样子,不被别人的眼光所左右,才是*有价值的人生哲学。就像沙滩上的那颗“石头”,看上去又丑又有裂痕,但它其实不是冷冰冰的石头,而是一个美丽的生命:小海龟。小海龟的使命不是点缀沙堡,而是游向蔚蓝的大海。

长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会产生很多疑问,会羡慕、妒忌其他伙伴,还会遭遇各种不公、欺凌和伤害,我们的身体和心理也在不断发展变化。《这就是我》教会孩子们以另一种方式看待成长。决定孩子成为什么样人的,不是经历是顺畅还是坎坷,而是如何看待这些过往,有没有自信和勇气。怀着包容、乐观的心态看待自我,孩子们会更易被别人接纳,融入集体,也能找寻到生活的意义所在。

该系列字里行间也流露出一种教育理念,即包办或代替孩子的成长是不足取的,孩子是独立的个体,终究要借助自己的力量一点点长大。这是在帮助孩子更好地完成社会化,也是完善人格的重要途径。孩子需要的,是在具体情境之下的共情、互动和鼓励。有意思的,作者采取了孩子与小动物的双重叙事,书里的孩子在经历自己人生的蜕变,小动物也在经历着成长。原本枯燥的主题,经由这样的互文修辞,变得意趣盎然。而无论是站在孩子还是小动物的角度,关于怎样与人相处、重拾勇气以及如何做自己,相信孩子们读过这套书后,都会有属于自己的答案。

发现我、认识我,成为更好的我

文 / 蔡朝阳

勇气,是一种可贵的、甚至经常稀缺的品质。无论大人小孩,我们都渴望自己拥有非凡的勇气,去面对世界,突破困境。但很多时候,我们常陷入自卑、羞怯、无力的境地,难以将自己超拔出来。我们这样给自己解释:我没有勇气……那么,勇气究竟是什么,又有什么特别呢?

美国绘本作家伯纳德·韦伯著有一本著名的图画书,书名便叫做《勇气》。这是一本充满力量的图画书,给予孩子们挑战自我的助力。韦伯用格言般的语句,告诉我们勇气是什么。比如,勇气是骑自行车不装辅助轮,是留下一根棒棒糖明天享用,是向陌生人问好,是勇尝不喜欢的蔬菜……

但我们也必须承认,勇气其实远不止如此简单,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勇气更多地与自我认识,与对人类社会,对神秘未知世界的认识有关。而我们知道,终其一生,这些都是生命的重大命题,有更多未解的奥秘,需要我们去探索,去发现。

一个孩子,来到世界上,从温暖安全的母腹,到独自面对这个世界,这是他展开向内与向外两重世界探索的起点。成长,是一件多么值得惊叹的事情,孩子们克服了那么多的困境,终于成为一个自足自立自信而自由的个体。正是这种一往无前的成长过程,给了孩子们信心,让孩子们不断战胜自我,突破边际,实现生命的超越。

因此,古希腊太阳神庙镌刻的那行字,被看作是给予人类的*深远的忠告:认识你自己。只有在自我认识的前提下,我们才会从无知的洞穴中挺身而出。 这套以“勇气与成长”为主题的绘本,就是这样一种帮助孩子们认识世界、认识自我,从而获得更多成长内驱力的心理绘本。

两位主创者,一位是专业的心理治疗师和精神分析师,有25年之久的临床执业经验。在他的执业生涯中,他有这样的感想:“过去,我在为成人写作的时候,总是会想到我接触过的孩子们。这一次当我直接面对孩子写作时,也不断想到作为孩子生活组成部分的成人。其实,孩子与成人处于持续的相互影响当中,尽管大人认为从孩子那里学不到任何东西,而孩子也确信没有什么可以教给大人的。但很显然,大人和孩子都错了。”这句话的意思,我是这样理解的,在成人的精神世界里,始终存在着一个孩子的部分。很多成年人所面临的问题,很可能便是他童年所无法克服的问题一再重复。那么,在一个人的孩提时代,获得自我认识层面专业而适宜的指导,便是一件有助于其一生成长的事情。我想,这也是多梅尼科·巴里拉创作这一组绘本的原因之一吧。

另一位主创者的自我认识,以及对这一系列绘本的认识,与多梅尼科·巴里拉医生有某种应和之处,作为这一系列丛书的画者,他说:“我是在不太适应的感觉中出生和成长的,然而世界上*困难的事情之一是创作孩子们喜欢的图书,为了克服我的不适感,我接受了这一挑战。”在我看来,这个接受挑战的事实本身,便是勇气的表现。在这件事情上,也可以说埃玛努艾拉·布萨拉蒂克服了自小而来的不太适应的感觉,这同样是一种自我超越。或者,就用这一组图画书中的一个标题来概括吧:敢于尝试的勇气。

这一系列绘本一共五册,分别是《敢于尝试的勇气》《忠实内心的勇气》《做自己的勇气》《这就是我》,以及《思考上帝的勇气》。从内容上看,大致涵盖了儿童自我心灵长的基本范畴。一个人的成长,归根到底,*重要的是心灵的成长,如果没有这个内在的觉醒,那么即便形如成年,也会成为心理学家所谓的“巨婴”,或者如人文学者余世存所言的“类人孩”。同时这也是基于我们对生命的一种认识,因为有限度的生命,只有人类才会试图赋予其意义,而意义的觉醒,更增强了成长的内驱力。

就个人阅读感受而言,这套书令我感慨。五本书,有理论,但不说教,不是故事,更像是一幕幕情景剧,基于心灵成长,自我发现,以明白晓畅的对话,适合孩子接受的方式,带孩子们展开自我认知之旅。

或许有人以为,心理学是很枯燥的知识,也许孩子们很难接受,但在这里,作者将自己放置在孩子们中间,以孩子们*易于碰到的问题为起点,带孩子们一步步走进自己的内心,亲切易懂,满怀温情与善意,真知灼见在书中更是俯拾皆是。

比如,关于尝试的勇气,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便是接受失败的勇气。因为尝试本来就是一个试错的过程。在扉页,作者写道:这种勇气并不是一种非凡的美德,仅仅属于那些出众的孩子,而是一种容忍失败、持续尝试的能力,是一种寻求帮助、克服不适的能力,也是一种有人需要时愿伸援手的能力。作为一个近36 岁才开始自我寻觅之旅的读者,这些醍醐灌顶的句子简直令人热泪盈眶。

什么叫“做自己的勇气”呢?比你的名字更重要的,是你的人格标志,或者,简单地说,便是你的个性。但是,获得自我价值的确认,也并不简单,其中要经过多少委婉曲折,多少幽微深远的心理过程,所幸的是,我们一直在成长。

我想说的是,这一系列绘本,并不仅仅是写给孩子们的,同时也是给身为父母的成年人的。在与孩子们一起阅读的过程中,我敢说,成年人也一定会从阅读中获得自我认识的勇气与继续成长的能力。就像我在另一篇文章里说的那样:育儿是一次自我疗愈之旅。我们将与孩子们共同成长,共同承担,有勇气,有能力,去成为那个*好的自己。


【书摘与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