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内容简介】
八十多年前,742个日日夜夜,四支红色铁流,纵横十四省,长驱六万五千余里,冲破国民党军上百万军队的围追堵截,战胜教条主义 、分裂主义错误,胜利完成战略转移任务、这一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无与伦比的军事行动何以取得胜利?王新生*的《穿越历史时空看长征》以翔实可靠的历史资料、大量精当的点评,带你穿越八十多年前的历史时空,*近尘封的峥嵘岁月,感受、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长征这一英勇悲壮的伟大壮举,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定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明天。

【目录】
引言:长征——永远不能忘却的历史
*章 中央苏区,反“围剿",战略转移
  一、中央苏区,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硕果
    井冈山的道路
    斯大林强调:占领中心城市才是革命高涨
    革命根据地风*这边独好
    共产国际改变了指导中国革命的方针
    中共中央制定革命根据地和红军发展新战略
  二、*反“围剿”胜利的秘诀
    米夫首次提出了红一方面军进行战略转移
    *力主“诱敌深人’方针
    横扫千军如卷席
    探寻*领导红军连续三次反“围剿”胜利的秘诀
  三、李德来到中央苏区
    “左”倾教条主义者脑子发烫了
    *受到错误批评并离开红军指挥岗位
    蒋介石策划第五次“围剿”
    李德任中央苏区军事顾问的由来
    李德推行的反“围剿”作战理念与战法
  四、中共中央的两个方案传到了共产国际
    一次非常有利的机遇失去了
    广昌保卫战失利
    酝酿红军主力进行战略转移
  五、战略转移前的准备和布局
    红七军团北上与红六军团西征
    仓促进行战略转移准备
    周恩来的高明布局
    共产国际批准红军主力战略转移
第二章 粤北湘南,湘江之战,转兵贵州,
  一、红军连续突破封锁线
    依依惜别于都河
    顺利突破三道封锁线的秘密
    赣南粤北湘南群众与红军情谊深
    红二十五军踏上战略转移的征程
  二、蒋介石弄清了中央红军的意图
    蒋介石*初有些发懵
    蒋介石明白过来了
  三、蒋、桂、湘各怀鬼胎
  四、血染湘江,红军将士愤怒大到极点
    转移到何方
    苦了教导师
    血战湘江,终于突破第四道封锁线
第三章 转兵贵州,实现历史性转折
  一、继续投向罗网,还是另辟蹊径
    翻越老山界
    蒋介石的阴险新计划
    通道会议,*提出转兵贵州
  二、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黎平会议,改变战略方向
    进入苗族聚居区
  三、突破乌江天险
  四、历史刻下了遵义的名字
    智取黔北重镇遵义城
    夺取天险娄山关
    遵义沸腾了
    实现伟大转折的遵义会议
  五、红军斗争出现了新转机
    土城之役,出师不利
    扎西会议
    回师黔北,遵义大捷
    项英、陈毅组织九路突围,实施战略转变
    红二、红六军团取得反“围剿”的胜利
第四章 会师、北上、分离,
  一、*的神来之笔
    蒋介石似乎看到了“剿灭”红军的希望
    苟坝风波
    三渡赤水,再进川南
    四渡赤水,南渡乌江
    蒋介石贵阳风声鹤唳
    龙云献地图
    金沙江边,国民党军捡到了几只烂草鞋
  二、雪山之下会亲人
    会理会议,*严厉批评林彪
    红军不是石达开
    红四方面军西进松、理、茂
    翻越夹金山,会师懋功
  三、中共中央的战略新构想
    确定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战略方针
    张国焘向中央要权
  四、不得不过的草地
    放弃攻打松潘,剑指夏洮地域
    张国焘节外生枝
    艰难过草地
  五、分离,柳暗花明
    红一方面军主力先行北上
    张国焘拒绝北上
    俄界新决策
    突破天险腊子口
第五章 落脚点,奠基礼,陕甘红日,
  一、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六军
    红二十五军建立鄂豫陕根据地
    红二十六军打出了新天地
    永坪会师
  二、*宣布:到陕北去
    哈达铺:意外的惊喜
    红旗漫卷西风
    到吴起镇,到家了
  三、在直罗镇举行奠基礼
    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
    举行“奠基柑”
  四、红日照耀陕甘高原
    *指示:刀下留人
    “满天乌云风吹散”
第六章 甘孜城,会宁城,将台堡
  一、张国焘南下行动碰壁
    张国焘另立“中央”
    南下先胜后败
    张国焘打出“中央”旗号
    南下方针破产,红四方面军西进甘孜
  二、顾全大局的红二、红六军团
    由湘西到黔西
    纵横滇黔边
    渡金沙江北上
  三、甘孜会师,反对分裂力量得到加强
    两大红军主力会师甘孜城
    朱德的腰杆硬了
    红二、红四方面军共同北上
  四、一场风波又起
    打通苏联的计划
    张国焘突然变卦
  五、三大主力红军会师
    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师会宁城
    红一、红二方面军会师将台堡
    *后一仗
结束语:巍巍丰碑
参考书目及报刊资料
后记

【免费在线读】
井冈山北麓的莽莽丛林之中,有一个山清水秀的小镇,属当时的宁冈县管辖。1928年4月下旬,*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军余部和湘南起义农军在这里隆重会师。这便是中国现代史、革命史、党史、军史都必须记上一笔的“井冈山会师”。*、朱德这两个各率起义军艰苦转战的人民军队领导者在这里握手,从此,朱德、*开始了长达48年亲密合作的生涯。朱德、*被简化为“朱毛”,许多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朱毛”是一个人。“朱毛”成为中国革命的一个特殊符号。
两军会师以后,成立工农革命军第四军(1928年6 月按中共中央规定,改称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任党代表,王尔琢任参谋长,下辖第十、第十一、第十二师(不久改编为四个团)。从此,朱德、*领导的红军便被称为“朱毛红军”,这是一支令国民党军队闻风丧胆的部队,也是令蒋介石寝食难安的部队。
*和朱德率领的部队会师,增强了井冈山地区工农武装的力量,为进一步扩大革命根据地创造了条件。
红四军成立后,由于南方各省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处于暂时稳定时期,国民党军队连续向井冈山根据地“进剿”。*、朱德把红军和赤卫队的作战经验概括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游击战十六字诀。十六字诀是适应当时情况的带着朴素性质的游击战争基本原则。它是从敌强我弱这一特点出发,趋利避害,避实就虚,灵活机动,达到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目的,从而改变敌我双方力量对比。人民军队的后来战略战术,就是从十六字诀发展而来的。
井冈山会师后,红四军在*、朱德指挥下,先后打破了国民党军对井冈山根据地的第二、第三、第四次“进剿”和湘赣两省国民党军队*、第二次 “会剿”。1928年12月11日,彭德怀、滕代远等率领平江起义后组成的红五军700多人,从湘鄂赣边的平江、浏阳地区到达井冈山,与红四军会师。这两支红军的会师,进一步增强了井冈山地区工农武装的力量。
粉碎国民党军队二次“会剿”后,引起国民党当局的极大恐慌。1928年12月,湘赣两省国民党军队在朱培德、何键、金汉鼎的指挥下,以六个旅3万人的兵力,分五路对井冈山根据地发动第三次“会剿”。
为了打破敌人的“会剿”,1929年1月4日,前委书记*在江西宁冈县柏露村召开由中共红四军前委、湘赣边界特委、红四军和红五军军委以及各县县委负责人参加的联席会议。会议决定采取“攻势的防御” 方针,由彭德怀、滕代远指挥红五军主力和红四军第三十二团留守井冈山,由*、朱德、陈毅率红四军主力向赣南出击,以便解决由于敌人的军事“会剿 ”和经济封锁造成的困难,以内线和外线相互配合的办法打破敌军的“会剿”,保卫和发展根据地。
1月14日,*、朱德、陈毅等率红四军主力 3600多人离开井冈山根据地,踏上转战赣南的艰难行程。由于脱离根据地作战,一时没有地方党组织的接应和群众的配合,红四军在大庾、平顶坳、崇仙圩、圳下、瑞金接连失利。这时,正值隆冬,天寒地冻,后有追兵,险象环生,红四军似乎面临着成立以来的绝境。然而,机会来了。这个转瞬即失的机会被*、朱德等抓住了。
2月9曰,红四军来到瑞金县城以北60里的大柏地。大柏地东西两边峰岭相接,山高林密,中间是一个凹形狭长地带,只有一条小路通往外面。这天,正是农历除夕,当地群众不了解红军,都躲到山上去了,紧紧围追红四军的赣军刘士毅旅两个团,因为红军之前接连失利,已经难以坚持了,因此孤军冒进,穷追不舍,想立大功。*主持召开前委扩大会议,认为可以在大柏地打伏击,决定布置成长形“口袋阵” ,以主要兵力埋伏在瑞金通往宁都的道路两侧的密林中,以一部分兵力引诱敌人进入伏击圈。
2月10日下午,红四军一部把刘士毅部两个团诱进“口袋阵”底部,东、西两伏兵向后迂回,扎住“ 口袋”。这是关系到红四军主力下山后生死存亡的关键一仗,紧急关头朱德亲自带队冲在前头,连平时不摸枪的*,也提枪带警卫排向敌军阵地冲锋。在朱、毛带领下,全军将士奋勇作战。由于弹药缺乏,红军用刺刀、枪托同敌人搏斗,甚至连树枝石块都用上了。战至第二天下午,红军全歼被围敌军,俘虏正副团长以下800余人,缴枪800余支,机关枪6挺,刘士毅率残部退往赣州。P13-1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