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1.区块链技术先锋蓝图,涵盖了区块链“是什么?”“为什么?”及其“究竟如何运作?”三大根本问题。

2.区块链大众普及读物。向大众普及什么是区块链,我们每个人身边的区块链接触点有哪些,基于区块链的消费者情景,以及区块链的商业应用前景等,并为未来区块链发展描绘了趋势蓝图。

3.对技术人员更好地了解区块链的商业潜力,并为有商业头脑的人掌握区块链技术的许多方面提供指南。

4.国家开发银行原副行长高坚、 中国资产证券化分析网CEO、首席架构师庞阳、以太坊创始人维塔利克·布特林作序,金融时报社社长邢早忠、山西金控董事长孙海潮、*集团副总裁高红冰、 南开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刘澜飙、 联合信用评级公司总经理张志军联袂推荐。

5.中国资产证券化研究院、南开大学金融学院联合推出。

6.中国资产证券化研究院院长林华领衔强大译者团队。

7.区块链引进版内容,为中国学习、落地实践提供参考。
【内容简介】

如果您想了解区块链到底是什么?我们身边有哪些具体应用?区块链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是什么?谁将是区块链里的亚马逊、谷歌和脸书?如何通过该技术实现金融体系的信用变革?比特币、区块链、加密货币、分布式账户应用、加密协议与平台的未来会是怎样?它的前景和未来究竟会怎样?那就让这本书带领您开启一段揭秘区块链的旅程吧!

这本旨在探讨区块链技术的各种可能应用的小书,不仅仅限于书中标题所显示的商业领域,作者认为区块链还可以用于解决经济、实业、政府与社会等更加广阔的领域,医疗、供应链、物联网、安全认证、能源交易、电动汽车与充电站、社交以及人工智能等领域都有它的身影。在作者看来,区块链将会积极挑战现状,与互联网经济类似,它终会形成一种新型的加密经济。

本书对技术人员更好地了解区块链的商业潜力,并为有商业头脑的人掌握区块链技术的许多方面提供指南。本书向读者介绍了如何理解区块链框架,如何揭开其相关变化的机会,并为未来区块链发展描绘了趋势蓝图。
【作者简介】

威廉·穆贾雅(William Mougayar),比特币专家,博学的区块链商业思想家。

虚拟资本风险投资公司(Virtual Capital Ventures,一只早期科技基金)普通合伙人;OB1公司董事,旗下OpenBazaar开源协议提供点对点的去中心化商业交易平台;以太坊基金会特别董事顾问;OMERS Ventures董事顾问委员会委员;Coin Center顾问委员;Startup Management创始人。

威廉·穆贾雅通过其博客文章及多部著作,分享其对区块链严谨的研究洞见,影响着全球很多人对于区块链的理解和认识。

译者:

林华,现任中国资产证券化研究院院长、中国资产证券化分析网(CN-abs.com)董事长、中国基金行政管理网(fundadmin.com.cn)CEO、兴业银行独立董事、央行《金融会计》编委、南开大学与西南财经大学兼职教授、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客座教授、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固定收益首席研究员、中国微金融50人论坛成员。持有CFA证书。

著有《金融新格局:资产证券化的突破与创新》、《中国资产证券化操作手册》、《PPP与资产证券化》,译有《全球REITs投资手册》、《区块链:技术驱动金融》。

涂红,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任南开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南开大学中国金融租赁研究中心副主任、(美)Research Center for Northeast Asia Financial Cooperation中国研究员、中国证券业协会特许国际投资分析师(CIIA)、保荐代表人及证券从业资格考试顾问专家。

许余洁,现任联合信用评级有限公司研究总监,中国资产证券化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西南财经大学特聘研究员。2013年7月起供职于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2015年更名为中证金融研究院),暨证监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与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联合培养博士后。


【媒体评论】

邢早忠/金融时报社社长,中国资产证券化研究院理事长

比特币只是区块链技术方案在支付领域的一个试验性应用,但正是由于密码学和区块链作为底层技术,使得比特币不仅仅是一种货币,它代表了一种科技支撑的新金融体系。在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除了商业领域之外,区块链还可以应用于经济、实业、政府与社会等更加广阔的领域,医疗、供应链、物联网、安全认证、能源交易、电动汽车与充电站、社交以及人工智能等领域都有它的身影。

孙海潮/山西金控董事长

区块链,是一门通过挑战现状而活跃的技术,它不仅会被用在商业领域,还会助力去中心化进程,与互联网经济类似,它终会形成一种新型的加密经济。换句话说,它注定要影响我们当前世界的几乎所有事物,就如同互联网曾经和现在都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世界一样。总之,阅读林华组织团队翻译的这本小书,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把握互联网时代金融科技浪潮的发展趋势和未来。

高红冰/*集团副总裁

区块链技术运作的核心,是以共享的分布式方式达成共识,它打破了陈旧的、由一个中央数据库规范交易有效性的中心化集成模式。分布式(区块链的基础)将权力和信用转移到分散的网络,授权网络中的节点连续并有序地将交易记录在公共“区块”上,创建的“链”,即区块链。区块链技术将在经济体系内蔓延,培育新的市场参与者,也会威胁到另一些参与者的存在,逼迫意欲生存的现存机构进行改革。读完这本小书,就能深刻理解和体会何谓“去中心”的变革。

刘澜飙/南开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

正如本书作者所提到的,区块链可以被视作“博弈论、密码学和软件工程”三大已知领域的结合,其中每一个领域,都已经单独存在和发展了很长时间。正是区块链技术,让它们次有了明确的交集,指向了无限可能的实际应用。阅读本书,我们可以体会到区块链技术为人类科学理论的落地与现实运用,激发了无穷的智慧火花。让我们一起在林华组织翻译的这本小书中领略区块链的无穷魅力吧!

张志军/联合信用评级公司总经理

信用是金融行业的基础,人们正是希望能够通过区块链技术,低成本地解决金融活动中的信任问题。本书相对通俗易懂,可以被视作区块链的科普读物,有助于非计算机专业的读者系统地了解区块链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方向。如果您想了解区块链到底是什么、有哪些具体应用、如何通过该技术实现金融体系的信用变革、它的前景和未来究竟会怎样,那就让这本书带领您开启一段揭秘区块链的旅程吧!
【目录】

序/高坚

序/庞阳

译者前言

原版序21

原版前言25

原版引言29

第1章 什么是区块链1

中本聪的论文4

互联网的前因后事6

一个或几个区块链?7

区块链应用的介绍8

区块链的强叙事性10

元技术11

软件、博弈论和密码学12

数据库vs账本13

回顾过去,才能展望未来15

解读区块链17

状态迁移和状态机——它们是什么?24

一致性算法25

第2章 区块链式信用是如何渗透的29

一种新的信用层面32

去中心化的信用——是什么意思?34

Airbnb是如何为陌生人之间设计信任的36

基于证明的信用服务范围37

区块链格局38

直接和间接的利益39

对基础功能的解释说明41

一个被信任的区块链能实现什么?46

身份所有权及表述48

分布式数据安全52

匿名和难以追踪的通信54

作为云的区块链55

数以百万计的区块链58

第3章 困难、挑战和心理障碍61

影响区块链的框架方法65

技术挑战67

商业/市场挑战74

法律/监管障碍77

行为/教育挑战80

第4章 金融服务中的区块链85

互联网与金融科技的冲击88

为什么不能有一个全球性银行?91

银行作为后端94

区块链内部监管与免批准创新96

区块链公司在金融服务业中的情况98

金融服务业中的区块链应用99

金融服务的战略问题102

第5章 新型中介和云服务行业107

新型中介110

云服务行业115

第6章 区块链技术的实现121

应对区块链技术的内部策略124

区块链沙皇125

组织模型127

区块链的功能架构128

内核与协议129

区块链软件技术的发展131

链内服务132

终用户视图132

链外服务133

其他区块链所需特性133

去中心化的应用程序的编写133

区块链平台的12种属性135

给首席信息官和企业高管的13条策略建议135

决策框架140

第7章 未来之路:去中心化145

去中心化的互联网将会如何?148

去中心化并非易事150

去中心化的形式151

加密经济152

全新价值链155

技术渗透156

展望2025157

后记163

延伸阅读165

致谢167
【前言】

译者前言

区块链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是什么?谁将是区块链里的亚马逊、谷歌和脸书?比特币、区块链、加密货币、分布式账户应用、加密协议与平台的未来会是怎样?想了解和探讨这些问题,不妨读读放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书。书中明确指出,我们需要通过历史来展望未来,加密技术的发展方式可能与互联网曾经的发展方式类似。从历史视角看,在过去的20年中,互联网在四个维度上产生了较大影响:新兴互联网企业出现,并引领了新的用户行为;现存机构和政府在其运营过程中接纳了互联网;一些行业受到了互联网的威胁,被迫转型;得益于开源技术,网页程序开发成为软件开发的主流,大家共同维护、共同开发。

这本旨在探讨区块链技术的各种可能应用的小书,不仅仅限于书中标题所显示的商业领域,作者认为区块链还可以用于解决经济、实业、政府与社会等更加广阔的领域,医疗、供应链、物联网、安全认证、能源交易、电动汽车与充电站、社交以及人工智能等领域都有它的身影。在作者看来,区块链将会积极挑战现状,与互联网经济类似,它终会形成一种新型的加密经济。

这是我组织团队翻译的第二本区块链作品(本是《区块链:技术驱动金融——数字货币与智能合约技术》,8月初已由中信出版社出版),在翻译经典著作的“干中学”过程中,结合我自身对金融业务与信息技术的理解,我谈一点自己的心得体会——区块链好的应用是证券化。

资产证券化我研究了很多,有幸在中信出版社出版了一系列资产证券化书籍,区块链科技现在运用得多的领域在什么地方呢?众所周知的是,数字货币和比特币。另外一个是代币,把资产变成货币、代币化,代币化就是一种证券化。你看资产证券化,发起人需要首先将资产装到一个特殊目的载体(SPV)里面去,然后再份额化、拆分,一份一份地给投资者进行交易。区块链在这三步中可以有很大的作为,怎么装到SPV,怎么拆分这个资产,怎么给它份额化做成交易?这三个步骤需要区块链整个技术组合的某个成分。区块链是个账本,账本如果不能跟实体资产产生一一对应关系,账本就是没有价值的。步是怎么通过区块链技术把资产映射(Mapping)到账本上,实现第二步的份额化和拆分。后,对应于智能合约,你要在其中加一些代码和货币,区块链里面就是可编程的货币、可编程的资产,一份一份地给投资者进行交易,即完成第三步的交易。每一个步骤都需要区块链整个技术组合的某个成分,简言之,通过区块链将资产映射到账本,账本要分拆,拆完之后实现智能化合约交易。所以,我觉得区块链好的一个应用就是证券化,而交易所可能是好的映射场景。

在此,我首先要感谢国家开发银行原副行长高坚先生和中国资产证券化分析网CEO、首席架构师庞阳先生不辞辛苦,亲自提笔为本书作推荐序。感谢金融时报社社长邢早忠先生、山西金控董事长孙海潮先生、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高红冰先生、南开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刘澜飙先生、联合信用评级公司总经理张志军先生为本书撰写推荐词,感谢您们的鼓励和支持。

我要感谢参与本书翻译的每一位译者。南开大学金融学院讲师叶军翻译了原版引言、第1章和后记,天津银行博士后段月姣翻译了第2章,天津大学金融学博士郭彬翻译了第3章和第4章,南开大学金融学博士沈鑫翻译了第5章和第7章,南开大学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硕士孙弘博翻译了第6章。全书由我和涂红统稿,许余洁在整体校稿的基础上,多次与出版社老师们对接书稿的后内容以进一步完善。

后,我还要感谢中信出版社编辑的精心编校,没有大家精益求精的团队努力与合作,这本书的中文版本不可能如此顺利与读者见面。我们衷心地祝愿本书的引进,能够激发和引导大家进一步重新思考信用、财富和信息科技等互联网大时代的重要内容。

林华

2016年8月底于北京

作者前言

在很多事情上我并不是一个幸运的家伙,但是我和维塔利克·布特林的相遇的确是非常幸运的。维塔利克·布特林是以太坊的主要发明者,而且他和我住在同一个城市——多伦多。

在2014年1月一个冷的夜晚,维塔利克出现在位于士巴丹拿道(Spadina Avenue)上一所狭窄建筑里的楼梯上,当时距Anthony Di lorio 组织的一系列多伦多比特币每周聚会之一开始还有一个小时。我和维塔利克有了次交谈,试图从他那里理解对我来说,“超越比特币”的一些概念。早在6个月之前,我就试图理解比特币,而以太坊对我来说当时是陌生的。

在我们开始谈话之后,人们陆陆续续进入房间,准备即将开始的聚会。大家都在议论纷纷,因为维塔利克刚刚发表了他的白皮书,在白皮书里他宣称发明了一种新的区块链平台,这个平台比比特币更好,注定将成为下一个重要的事物。

被好奇心激发的我,向维塔利克抛出了许多关于以太坊及其结构的问题。我对他的发明印象深刻,但我更对如何应用这一发明感兴趣。维塔利克并没有给我所有的答案,但他浑身散发出积极(虽然当时看来有些幼稚)的决心和乐观,认为将来无疑会更好。我感觉到,不仅仅出于技术本身,它还有更深远的意义。它涵盖了社会、政府、企业,以及新旧信念,它和我们所有人有关。对我们这个世界而言,这种技术里蕴含了一种人为的因素,能够给我们提供一种更加公正的解决方案。

两周后,我几乎是强迫维塔利克坐下来和我详细描述,以太坊是如何在一个部署框架下组织和运作的。我自己画了一个草图并展示给他看。他只看了三秒钟,就激动地打开电脑,发疯般地开始画草图,那是个包含以太坊在内的基于区块链的建筑结构。这个版本的草图后来经过演变,出现在维塔利克的博客文章里,名为“On Silos”“On Siols,”https://bolgethereumorg/2014/12/31/silos/。

在此几个月后,直至今天,我和维塔利克都互为良师益友。他教了我很多区块链的知识,而我则投桃报李在商业应用和发展以太坊方面给了他建议。我也许永远无法一夜之间理解维塔利克的区块链之梦,哪怕是一小部分,但有一点我很确定,那就是维塔利克·布特林就像他的很多技术前辈一样,在继续领导以太坊核心科技以及以太坊基金会的同时,已经具有洞察力的商业头脑。

我继续写了50多篇关于比特币、区块链和以太坊的博客,沉浸在那些处在区块链及其应用的前沿人物中,包括发明者、先锋者、领导者、创业者以及企业家和实业家。

本书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基于我在技术行业34年的经验上得出的历史观点。在惠普的14年,是我思想形成的阶段,其后的10年(1995~2005年),是我作为互联网时代的独立咨询师、作家和有影响人物的第二阶段。在1996年,我写了本关于互联网商业战略的书——《开放的数字市场》(Opening Digital Markets),从而使我能够和应用互联网的大小企业合作,深入广泛地分析互联网对商业的重要性。我在2005年从安本集团(Aberdeen Group)学会了成为一个职业分析师,随后又在高知特资讯技术公司(Cognizant Technology Solutions)工作了3年,接触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无国界组织结构,以及如何充分利用它进行全球套利。自2008年后的5年内,作为两家大获成功的创业企业(Eqentia和Engagio)的创始人,我研究了新兴企业,从失败和成功中都学习到了很多东西。

我对区块链的点对点(P2P)技术的热情并不是偶然的。早在2001年,我就顺应了波点对点科技的浪潮,创建了PeerIntelligencecom网站。当时,点对点主要用于文件共享,我也获得了这种新技术强大作用的手印象。遗憾的是,随着Napster软件被相关法律扼杀,点对点的首次尝试胎死腹中。反过来,比特流(BitTorrent)协议勇敢地被保留了下来。

这些经历,不仅有助于我建立对区块链的想法,对本书的准备工作也影响巨大。

当我在2013年接触到比特币和区块链的世界时,我找到了1995年一些人认识到互联网的变革性作用时的激动,也包括2001年对点对点技术同样的想法。幸运的是,比特币区块链的出现,在2009年给P2P打了一针强心剂。

开始接触区块链的时候,我不禁想起了安迪·葛洛夫(Andy Grove)1996年的书《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在书中,他写道:“风起了,接着台风来袭。每个企业都会面临风浪,但是10倍速力量(10X force)是能够改变企业基本要素的变化。”当然,安迪当时指的是互联网能够彻底改变一个行业。而今天,区块链已经成为那个改变许多行业的10倍速力量,而且它的旅程刚刚开始。

不得不承认,在了解区块链的方方面面的过程中,我经受了很多折磨。许多聪明的远见卓识者,只关注技术,而忽略了对商业应用的简明解释。在我早期对区块链的解读中,我需要进行很多艰难的阅读才能把事实串联起来。这种痛苦的遭遇,也是写作本书的一个动力。我希望其他人能够更容易理解区块链和它的影响。

区块链是互联网历史的一部分。它的重要性,等同于万维网对互联网。也许区块链能把互联网带回它的本质:更加去中心化,更加开放,更加安全,更加隐私,更加平等,以及更加易于进入。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许多区块链应用也在尝试取代传统的网络应用,正如它们终将取代那些不愿意放弃中心化的强力信用执行功能的传统行业一样。

无论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在你阅读完这本书以后,区块链的历史将继续前行,就像互联网的演变一样。但有一点会让区块链的将来更加有趣:你是区块链未来的一部分。

写作本书对我来说是一件令人振奋的事情,我希望我的读者们也能发现《商业区块链》这本书是大有裨益的。

威廉·穆贾雅

加拿大多伦多

2016年3月
【免费在线读】

即使区块链还没有让你震惊,我保证迟早它将会改变你。

自互联网以后,我还没见到任何东西能像区块链一样,紧紧抓住了人们的想象力,一开始是一小部分人,然后迅速扩散到众人。

欢迎来到区块链的新世界。

本质上,区块链是一种永久保存交易记录的科技,而且交易记录无法被删除,只能序贯更新,从而创建了一条永无止境的历史踪迹。这个看上去简单的功能性描述,却有着意义深远的含义。它引导我们对创建交易、存储数据和移动资产的传统方式进行重新思考,而这一切仅仅刚刚开始。

区块链不能仅仅被形容为一种变革。它是一种演变进行中的现象,就像海啸一样,慢慢积累发展,然后通过行进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巨大力量,吞食沿途的一切事物。简单来说,区块链是置于互联网之上的第二个重要的层级,就像1990年万维网是其个层级一样。这个新的层级,主要是关于信用的,因此我们可以称之为“信用层”。

区块链对我们生活中的各种变化而言,诸如政府、生活方式、传统企业模型、社会和全球机构等,都是强力的催化剂。正因为它代表了如此剧烈的变化,区块链的渗透也注定不会是毫无阻力的。

区块链颠覆了数十年甚至数个世纪以来禁锢于我们脑中的传统思维。政府权威和交易执行的中心化控制方式都受到了挑战。比如,如果区块链能够自动用一种无可辩驳的方式明确产权,那还有必要为产权保险支付保费吗?

区块链从传统的中心化机构(如银行、政策制定者、清算所、政府、大企业)手中释放了信用,并且指引信用越过了这些控制点。比如,区块链可以取代清算所完成第三方确认。

与此相类似的是,在16世纪,通过禁止能够解释如何复制他们工作的知识的传播,某些手工行业维持了垄断地位。这种中世纪的保护是通过和天主教堂以及欧洲各国政府合谋而完成的,这些机构通过发行执照来监督和控制印刷。这种中央控制和垄断并没有维持太久,很快就随着印刷的爆发性增长带来的知识的自由流动而烟消云散了。印刷知识内容是一件非法的事情,这在今天是不可想象的。传统的中心化信用的持有者就是今天的中世纪式守卫,我们可以质问他们,如果区块链科技表现得和他们一样甚至更好,为什么他们还要紧紧抓着信用不放。

正如中世纪的机构不得不放弃对印刷的控制一样,信用功能也被区块链从外部现存的界限中解放了出来。

如果仅仅把区块链理解为分布式账簿,未免有些片面,因为那只是区块链的一个侧面。就像仅仅把互联网形容为一个网络,或者仅仅是个出版平台。这些只是必要而不是充分的条件或者特性——区块链是个超越它们总和的整体。

区块链的拥护者认为,信用应该是免费的,不应该被征税,也不应该被用各种方式(比如费用、准入权或者许可)加以控制。他们相信,通过能够实施的科技的辅助,信用是可以而且应该成为点对点关系的一部分。信用可以被编码,并且表达为真或者伪,这是通过强力加密巩固过的数学上的确定性来实现的。从根源上来说,信用就是密码证据,由可信任的计算机(诚实节点)所组成的网络来提供安全性,这和那些提供信用同时又带来管理费用以及繁文缛节的单个个体形成鲜明对比。

如果区块链能够不通过信用中介而实现可信的交易,那么很快我们就要获得无中介信用。那些负责监管信用机构比如银行的政策制定者,将面临一个两难。你怎么能监管一个正在消失的东西呢?政策制定者也必须更新其监管策略。

由中介控制的信用,必然伴随着某种摩擦,但是现在,区块链可以提供无摩擦的信用。因此,如果信用是“免费”的(即使你依然需要去挣得信用),下一步会发生什么?显然,信用会沿着阻力小的路径移动,逐渐向网络的边际流动,更加去中心化。

区块链也可以允许资产和价值的交换,提供了一种摒弃无必要中介的新的快速移动各种价值的手段。

作为一种后台的基础设施,区块链可以比喻成不停顿的终极计算机。一旦启动,它们就提供了无穷尽的弹性,从而永不关机。银行系统可能会崩溃,云服务也可能会崩溃,只有我们极具诚意的区块链会一直工作下去。

互联网的出现,取代了一部分中介。区块链也再一次取代另外一部分中介。但它同时也在创建新的中介,就像互联网曾经做过的一样。目前的中介机构,必须思考它们的角色会受到什么影响,同时其他中介正在谋求从对任何事情的“去中心化”的过程中分得一杯羹。

全世界都在忙着对区块链的将来进行分解、分析和预测;无论是技术人员还是企业家,都在揣测区块链到底是维生素还是毒药。

现在,我们都在说区块链能做这个或者那个,但是以后区块链将变得更加不可见;我们将更多讨论它们能做什么。就像互联网或者万维网又或者数据库,区块链将引入一种全新的语言。

随着IT行业的演变,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于新的语言的产生:大型主机、数据库、网络、服务器、软件、操作系统,以及编程语言。互联网在90年代早期又引入了新的词汇:浏览、网站、Java、博客、TCP/IP、SMTP、HTTP、URL,以及HTML。如今,区块链又一次带来了新的剧目:共识算法、智能合约、分布式账簿、预测机、电子钱包,还有交易区块。

一点点地,我们将构筑自己关于区块链的知识链,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区块链,以及它能改变什么,这些改变意味着什么。

现在的我们,通过谷歌来搜索诸如信息或者产品的任何东西。

将来,我们可以用类似的方式来确认记录、身份、真实性、权利、工作量、称谓、合约,以及其他宝贵的和资产相关的处理过程。将来任何东西都会有数字化的所有权证明。正如我们无法双重使用电子货币(这要感谢中本聪的发明)一样,我们同样无法双重复制或者伪造正式的证明,只要它们在区块链上得到确认。这是信息革命所遗失的一块拼图,而区块链弥补了这个漏洞。

当1994年联邦快递(FedEx)首次引入能够通过互联网追踪包裹功能的时候,它带给我的那份初始的激动,我始终记忆犹新。如今,我们已经把这种服务视为理所当然,但其实它标志着一个分水岭,展示了早期互联网能做什么。一个以前非常私人化的服务,能够开放给任何拥有网络入口的人,这就是它内在传达的信息。一大批服务随之出现:网上银行、网上纳税、产品购买、股票交易、记录检查等。当我们进入需要对公开数据库进行检索的服务的时候,我们实际上在搜索一种全新的服务,该服务将通过检查区块链以确认信息的真实性。信息访问并不足够。我们也会需要对事实的获取,以及检查是否对某个特定记录做了修改,这是对信息拥有者要求的透明度。区块链挺身而出,提供了原始形式的透明度。

那句古老的格言“这是否在数据库里”,将会被“这是否在区块链上”所取代。

区块链比互联网更复杂吗?肯定是的。

请允许我,带你开始这段解谜区块链的旅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