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自我探索”系列推荐阅读:
羡慕别人看书多,你也买回一堆,却只是发了个朋友圈;
一听说朋友结婚了,你就着急忙慌地去相亲;
同龄人都拿年薪了,你还是个月光族;
一打开朋友圈,满屏都是秀,你也变得焦躁不安。
二三十岁的我们,总习惯活在别人的世界里,害怕自己一切来不及,究竟是世界慌了我们,还是我们自己乱了心?

太多的想不明白,从来就没有人会告诉你。这一切未知,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的长大成人,问题就能得到解决。总要适应,总要接受,继而走上一条自我梳理、自我拯救的人生道路。
当红自媒体大V达达令“自我探索”系列作品——《为什么你总是害怕来不及》、《选择你所能承受的那条路》。那些关于内在力量的寻觅、原生家庭的爱与痛、跟负能量夜以继日的抗争、试图成为自我情绪的掌控者、爱情思绪里的自言自语,以及主动选择人生活法的勇气……这一切,你都会在本书中看到。
因为没有人在乎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所以寻找自我才成了一件弥足珍贵的事情。这可能是一个人此生里*艰难的课题,可是它带来的成就感却也是无以伦比的。
你并不孤独,因为有太多人与你同行。
【内容简介】
本套书包括《为什么你总是害怕来不及》《选择你所能承受的那条路》共两册。

《为什么你总是害怕来不及》是达达令写给千万都市人的警醒书。28篇真诚之作,告诉你人生没有必要那么用力。世间万物的来去都有自己的时间,有些人的福报,或许比别人来得晚一些,可一切都会到来。
这世上根本没有什么来不及,来不及的只是我们这颗心,与其总看着别人,不如把目光放在自己身上。那些属于你内在的强大力量,那些你日夜积累起来的点滴能力,那些你从别人故事里重新组建过的价值观,就是让你对抗这种“感觉一切都来不及”的慌张的力量所在。

《选择你所能承受的那条路》是达达令继《为什么你总是害怕来不及》后,自我探索2.0版本。达达令是个看似温柔的写作者,可是她并不柔弱。因为不喜欢给别人说教,于是干脆成为一个摸索者,继而把这些故事收集起来。那些关于内在力量的寻觅、原生家庭的爱与痛、跟负能量夜以继日的抗争、试图成为自我情绪的掌控者、爱情思绪里的自言自语,以及主动选择人生活法的勇气……这一切,你都会在本书中看到。因为没有人在乎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所以寻找自己才成了一件弥足珍贵的事情。这可能是一个人此生里艰难的课题,可是它带来的成就感却也是无以伦比的。你并不孤独,因为有太多人与你同行。
【作者简介】
关于作者——
达达令,电影策划人,时尚杂志撰稿人,专栏作者,现就职于某知名互联网公司。微信公众号“她在江湖漂”上线1年,获得200000的订阅,是当红的自媒体大V。她的文章,广泛转发于微信大号、朋友圈、知乎、新浪微博、搜狐、网易、一个APP、天涯论坛、各大博客等,总转发量过亿次,获得了千万读者的关注。
作者自述——
我是一名写作者。从前我写了一本《为什么你总是害怕来不及》。我很庆幸我还来得及,于是迎来这一次的自我探索2.0版本《选择你所能承受的那条路》。有生之年,希望你会庆幸可以遇上我的文字。我也感恩能够在故事里遇上此刻的你。
你在这些地方都可以找到我——微博:@彭小玲达达令微信公众号:她在江湖漂(ID:tazaijianghupiao)Email:dadaling007@163.com
很高兴这一次能够与你同行。
【媒体评论】
● 达达令,每次看你的文章,像是看我自己走过的路,因为家庭的缘故,曾经也是抑郁症(当时不知道),自己告诉自己一定要做个什么样的人,可以说是拼死走了出来,但也更确定自己要走什么样的路,后来一个朋友看我自卑,对我说,你放开自己去做事吧,你是个如此有原则的人,相信怎么走都不会错。有时候会很心疼自己,想抱抱自己
——apple盐

● 昨天还在跟朋友谈论如何选择自己的道路,今天达达令就给了我指点,不知道是不是缘分呢?哈哈.对于我这种职场新人来说选择之后的道路确实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情,大学学了万金油的市场专业,基本什么行业都能进,导致了现在左右为难的窘境。看了达达令的文章选择自己所能承受的道路,觉得还是有些启发的,利用好我所拥有的资源,不给自己不能承受的压力,随着经历的越来越多能够发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是什么,坚定不移的走下去或许是我好的选择。感谢达达令每次能够在我迷惑的时候都能刚好推送解答我困惑的文章。这是不是说明我跟达达令很有缘呢?哈哈
——Mark

● 亲爱的达达令,读你的文字,总是让我感觉有那么几分如此相像,因为有些字眼我自己也有用到,如出一辙。当然你是一个厉害的普通人,我是一个简单的普通人。 你有真诚的语言,理性的分析,对生活的敬畏以及待人的谦卑还有那份能掌握自我生活的那份骄傲自信。 你的很多我现在做不到,经历也不相识。虽然没有想过要和你一样,只是发现我没那么喜欢你的文字了,但是我仍然保留以上我对你的真心评价,你很棒。 但是,你的文字,对于我而言,总让我感到一种莫名的优越感和一种人生导师的调调。我总觉得我们的生活,充斥着太多外界引导我们要成怎样的生活,那样的生活才是世人欣羡追求的。作为一个内心不够丰盈强大的我,或是逃避或是挣扎。也许我对你佩服的同时带着嫉妒。哪一天我自己的精神体系健全了,也就可以直视自己内心的不平静了吧。 祝福你的话此刻说来太无力, 说一声谢谢,for something。
——宁静

● 很喜欢这篇文章,曾经的我也在职场中迷茫,为自己一无所获却又无能力改变痛苦不已,觉得自己人生无望,浑身强烈的戾气和厌世!经过几年打磨,渐渐明白,除了自己谁也解救不了你,改变不了的只能接受,与其抱怨,不如以平和的心做好当下,让自己以更舒服的姿态活着,努力活得更好!渐渐的,我发现自己少了抱怨,每次有问题,反应不是:为什么我会这么痛苦!而是:我应该怎么解决它!不再放大生活的问题和麻烦,放过生活,放过自己,也放过身边人!发现这样的日子原来更好!附,同样作为一只公众号运营狗,很佩服您在工作之余还能如此坚持,这么用心写出这么好的文字,会继续关注你,向你学习,加油
——Arietty

● 达令,此时此刻我正在为查阅文献而苦恼崩溃。一度,我都在怀疑自己念研究生是否正确,不过才半年的光景就让我异常苦恼,我只是在逃避着这个复杂的过程,而没有实质上去解决它。我现在也处于什么事情都要上升到人生的高度。我害怕二十几岁时做的决定会让未来的生活有着巨大的变化,我不接受自己年龄的日渐增长,潜意识逃避着,幼稚着。因为不想做现在的科研工作,而引申出思考着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徒增着困扰。无论看多少鸡汤,怎样的逃避,或者查找解决办法,好的方式都是自己去实践做下去,然后在不断的犯错过程中找到正确的解决方式。
——余小安


【目录】
《为什么你总是害怕来不及》目录:
序言 为什么你总是害怕来不及? / 1
章 你的努力配不上你的野心
没有一种工作是不委屈的 / 2
你所谓的天赋,只能让你成为一个普通人 / 13
不要拿着别人的地图,找自己的路 / 26
人生不必那么用力 / 36
也许此生我们都不能成为非凡的人 / 48
你天天那么闲,还活得这么累 / 60
好好说话是件多难的事 / 71
第二章 焦虑的世界,不慌张的活法
感觉自己干什么都不行,怎么办? / 82
当你下一个两难决定的时候 / 91
不慌张的活法 / 103
你攒够“F-k you Money”了吗? / 117
失恋大过天 / 124
“一念之间”的选择 / 133
第三章 生活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
一个人过这些年 / 144
生活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 / 157
合群是件很危险的事情 / 165
真正的榜样力量 / 176
逃离别人的二手世界 / 185
偶像进化论 / 195
我们来到这个世上,从没有亏欠过谁 / 206
第四章 来一场沸气腾腾的日子
来一场沸气腾腾的日子 / 218
她把生活过成了梦想 / 228
所谓生活的真相 / 240
过好自己想要的生活 / 250
忽然就觉得寂寞了起来 / 261
那些使你快乐的努力 / 268
后记 原来你也在这里/ 274

《选择你所能承受的那条路》目录:
章 内在力量寻觅法则
选择你所能承受的那条路 / 2
平凡人生的另一种可能 / 11
这城市那么空 / 22
寻找一个不敢懈怠的理由 / 31
我们都是主动选择了一种生活 / 43
关于爱情体质这件小事 / 53
第二章 原生家庭的爱与痛
你得先成为你自己 / 64
你我何尝不想要体面一场 / 75
一场以爱之名的绑架 / 87
解开不幸的紧箍咒 / 98
与父母握手言和的一场资本 / 106
第三章 负能量它是个小恶魔
抑郁:假装医生 / 116
绝望:哪有一场彻头彻尾的绝望? / 126
悲伤:悲伤的另一种解读方式 / 134
恐惧:成长就是一场又一场的闯关模式 / 144
愤怒:泄愤容易,隐忍克制才显得珍贵 / 155
慌张:那些慌张的瞬间 / 165
第四章 好运总在一念之间
金钱之所以有灵性 / 176
我花了很多年才学会拒绝别人 / 186
有一种前任叫做前东家 / 201
成为解决问题的那个人 / 209
试错二三事 / 216
逆转人生的一句话 / 224
第五章 自己挣来的门当户对
自己挣来的门当户对 / 236
爱是克制,更是守候与等待 / 246
如果没有你 / 254
我就想和你聊聊天 / 263
等待与你并肩遨游人生的那个人 / 272
第六章 我们都是主动选择了一种生活
根本没有一种活法叫早知道 / 282
你嘴上说的就是你的人生 / 291
愿你永远生猛下去 / 300
夹缝中生存的Office Lady / 308


【前言】
只有我们知道如何成为自己



七年前的今天,我在读大学。每天夜里在宿舍熄灯前都会赶紧洗漱干净,然后躺在床上,打开收音机,调到97.8MHz。夜里11点30分,整栋大楼昏暗下来,收音机里悠扬的轻音乐前奏开始了。
电台的主持人叫安然,她每天都会念一个小故事,尾声之时穿插一个小主题,留给听众朋友们思考。有一天夜里,安然问:有哪些你以前坚定不移相信的道理,在某一天突然被你完全推翻否认了呢?
那个时候年少,我没有答案。我只是把这个问题写在了日记里。
直到很多年后的今天,我终于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以前我总喜欢告诉自己,等长大了这件事情就想明白了。后来我又告诉自己,等自己将来老了这件事情就想明白了。刚进入职场谋生存的时候,我告诉自己,等以后有钱了这件事情就想明白了。
后来我才发现事实的真相是:人生永远都有想不明白的事情。这一切的未知,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的成长,就能得到解决。
后来,我慢慢清醒地认识到:认清自我,学会梳理,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

这一年多来的写作思绪里,我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自我反思,即认知这个世界的思考中。
这件事情并不伟大。因为在琐碎的生活中,就能让我想出很多以前想不明白的答案。
可这件事情也很伟大。因为它让我清醒地认知自己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是一个怎样的普通人——有哪些是我不能改变需要接受的部分,而又有哪些是我可以通过努力可以进步的部分。
这个电光火石的念头,直接让我之前懵懂、纠结、痛苦的生活,终于开辟出了一丁点可以呼吸的空间。

如果说以前的文字记录的是我的生活,那么在这本书里,文字之于我的意义就上升到了另外一个层次:那就是反思我自己存在于这个世界的角色,以及畅想未来的任何一种可能。
本书出来的时候如初恋,懵懂、慌张、紧张,甚至还有一些尴尬。就如同半生不熟的米饭,对于挑剔的人来说并不好吃。可是对于需要解决饥饿问题的人来说,却也算得上是极好的待遇。
但是我依然很感激本文集的出版,让我被更多的人认识,也让我遇到了更多的同类人。

而这一次的文集相比较之前的本书,就我自己的体会而言,也上升到了更高一层的价值观思考和梳理,开始有了系统化、程序化这一系列的模块标签。
我不喜欢给别人说教,因为我也是一个无知的摸索者,但是我愿意在探讨的过程中把我的一些体验记录下来。我不能保证对所有人都有用,但是如果在我的质疑思绪当中,因为磁场吸引到价值观相近的几个人——我可以厚着脸皮说,这也是你的幸运,你可以在有生之年遇上我的文字。

我至今还是一个内在特别慌张的人,慌张是因为我对这个世界还存在很多疑问。
也是在这一本文集的梳理中,我明白了一件事情:没有人在乎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所以寻找自己才成了一件弥足珍贵的事情。

如果你是一个天生的乐观派,或许这本书对你而言没有用处。毕竟你已经有足够好的心情和心态来面对生活,那是我羡慕至极却又得不到的部分。
如果你是一个主动思考者,我觉得这些字里行间总有一些片段会对你有些启发作用。这里有很多的解决之道,也有很多感性的情绪阐述。因为都是我走过的路,都是我写下的文字,所以我从来不觉得它冰冷。

如果你希望我这一篇序言可以集中告诉你“你可以得到什么”这件事情,我试着想了几点:比如让你升职加薪赚更多的钱,比如让你遇见更好的伴侣,比如让你在人际关系里游刃有余,比如让别人更加赏识你、崇拜你、尊敬你。
可是我不想这么来推荐我的这本书。
这背后有很多关于向内而生的东西。这些平静的文字表达背后有着我通过向他人求救,以及自救,从而组织起来的情绪跟人生真相。有些看起来并不那么美好,或者说一点都不美好。但是痛苦并不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相反的,它会让我们感觉到自己是真实的。
听到过一种说法,有些人的人生三年、五年、十年都没什么差别,而有些人的一年时光却像是经历了很多惊涛骇浪。我不能说我这一年收获精彩满满,但是这一个个夜里写下来的感受,每一个字都提醒着我:这一年里经历了一层又一层的蜕变。

寻找自我可能是人生里艰难的课题,可是它带来的成就感也是无与伦比的。我只能告诉你,刚刚走上这条路的我,已经尝到了那种无法为外人道的成就跟甜头。
我开始欲罢不能,势必会继续走下去。
如果这世上一定会有个人知道这是一种怎样的快感的话,那个人一定就是你自己。

好了,现在你可以打开下一页,走进那些或许与你有关的思考梳理长河里了。
愿你这一段阅读旅途愉快。


【免费在线读】
没有一种工作是不委屈的

迷茫的时候,你有没有发现,你就像一个黑暗中独自摸索的孩子,没有家人,没有老师,没有师兄师姐可以问,周围一群陌生人漫无表情地穿梭于办公室的走廊过道上,就像电影里的快镜头,你身后的景象千变万化飞速流转,你自己一个人孤独地停留在原地。

我自己本身是个慢热的人,加上性格内向,所以职场年里我的状态就是很恍惚的,这种状态就是,我自己会经常在座位上边干活边发呆,周围的同事或者领导喊我的时候,我总是会很久才反应过来,然后“哦”一声,这个时候领导已经走远了,我赶紧问身边的同事求助,问领导说了个什么事情,接下来赶紧各种处理,但是因为同事很多时候传达得不够准确,很多细节问题没有交代清楚,我不能去问领导,因为我刚刚回答的态度是我已经知道该怎么做这件事情了,于是我就懵里懵懂的把事情做完,结果想也知道,肯定是各种退回来反复修改的。

也是因为这样,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差点得了抑郁症,因为觉得自己怎么做都不对,方案交上去领导没有回话,PPT演示完了同事们的表情就是没有表情,做分享会的时候想把气氛弄得活泼一点,但是不知道怎么把握一个度……就是这种没有人给你反馈的状态,让我觉得自己是被冷落了。

几年后我自己才慢慢摸索明白一点,作为一个职场新人,别人都是在静悄悄中观察你的所作所为的,你没有多少经验谈资,所以他们看到只是你的个性表现跟基本的职业态度,而你表现出彩的那部分,即使他们欣赏也不会表现出极其热情欢喜的样子,他们不是你的父母也不是恩师,他们没有必要鼓励你,当然从另一面来说,他们也不会因为你做得不对而用力批评你,这种不悲不喜的状态,或者就是所谓的职业成熟人吧。

就是因为这种看似不被认可的状态,你会感觉自己一直做得不好,而且也不知道怎样才是对的。还有就是,如果只是在座位上干活也就算了,很多时候你需要跟各种同事打交道,他们没有好坏之分,只有跟你的气场合与不合,于是你觉得有时候很小的事情沟通起来很是吃力,哪怕就是申请个印章,哪怕就是填一个流程审批表,一步步关卡让你觉得就像冒险游戏一样,只是这一场游戏里没有刺激好玩的那一部分,只剩下闯关的寸步难行了。

也是几年后我才明白这一点,那些你看上去吃力的部分,恰好就是维持职场有序进行的准则所在,正是这些你看起来死板麻烦、密密麻麻的规章制度,才是一个新鲜职业人学习到东西快的教材,因为这些准则都是一年年完善补充过来的,你熟悉的越多,适应得越快,你的焦虑感就更减少的多一些。

很久以前我也一直告诉自己,说熬过了这一段时间就好了,但是我慢慢发现“熬”这个字已经不能带给我力量了,我渐渐意识到,当我职业上开始有积累,我期待自己可以管理一个团队,接一个好的项目,这个过程中必然涉及很多我以前没有接触过的部分,比如说架构团队任务,比如说如何跟其他部门的同事打交道,比如说要预估项目能否按时完成的风险,这些事情比起那些刚进职场的小委屈,要复杂多了。

而我也开始知道,那个坐在我对面办公室里的领导,他每天需要考虑整个部门的协调状况。那个每天早出晚归的CEO,他需要跟投资人描述各种前景跟趋势,他还需要面对各种错综复杂的媒体关系,还要跟有关部门打交道。

那个在这一秒里的大爷,下一秒或许就是别人面前的孙子。

我身边近多了很多出来创业的朋友,以前我觉得这是一件很牛逼的事情,但时间长了我也开始辩证地看待这些事情。那些有想法有思路有策略的创业者,大部分都是不慌不忙,一步一步地完善自己的事业;而另一部分人,纯粹就是为了那一句所谓的“再也不在公司里干的比狗还累了”就跑出来了,结果自己组建团队的时候发现不是几百个难处,而是没有终点的难处,因为你早上醒来的件事情已经不光是要养活你自己,还有你手下的一批人。

于是那些他们以为自己曾经向往的“自己当老板多自由”的想法,瞬间就没有了,这个世上哪有什么的自由,不过是脚上戴着拷链跳舞的表演者罢了。

我在一个创业论坛上认识了一个北京的创业者,他的朋友圈状态每天都是一边给自己打鸡血一边想执行方案。有一天夜里我看见他还在加班,于是我问他一句,你这么辛苦,值得吗?他的回答是,我一开始就知道,作为一个创业者,你既要有叱咤风云、高瞻远瞩的格局跟视野,你也得有一个能弯下腰当宜家搬运工装修办公桌椅,以及种种类似清扫垃圾的农民工心态,否则你就不要来谈创业了。

他还告诉我,无论你是一个创业者还是职业人,你会发现每个阶段都有对应的难题,每个角色都会有对应的难题,这个世界不会因为你是一个打工的,就让你的苦多一些,也不会等你成为一个老板的时候,你的苦就会少一些。那些纳斯达克敲钟背后的重重苦难,是媒体包装出来的幻象里永远不会写出来的。

在我的判断原则里,他就属于那一类理智型的创业者,这种人即使在创业路上走不下去了,角色换成一个职业人,他也不会糟糕到哪里去。

我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跟我的闺蜜去美容店做按摩,每次到了那样的场合其实我有很多的不适应,因为我发现有些顾客总是对服务员呵斥来呵斥去的,我觉得很是不解。闺蜜跟我解释说,这是因为他们在自己的工作上各种受气,很有压力,来到这里就是为了放松的,觉得自己在这里就是大爷了,于是对服务员稍稍不满意就各种大声叫嚣了。

说起来我是个很怂的人,每次去按摩的时候,那些看上去比我年纪还小的姑娘每每问我力度够不够,我基本上都会说可以了,当她们小心翼翼地试探能不能跟我聊上天的时候,我总是时间想办法打开话匣子不让她们尴尬,无非就是聊聊新闻聊聊老家那些事,这些也都是我愿意说说的。

我跟我的闺蜜说,我们不能像那些顾客一样态度这么恶劣,我们就是从职场新人过来的,我们知道每一份工作的难处与不易,就像我们去餐厅吃饭上菜慢了一些,催一催也就算了,没必要小题大做,我们改变不了别人,但至少我们自己可以保持好基本的礼仪。

有一次一个按摩的姑娘告诉我,说下个月就要回老家不做了。我问她为什么,她说自己弟弟去年刚考上大学需要交学费,自己没什么学历只能出来做这一份工作,现在老家的经济好一点了,所以就不想在这里上夜班这么辛苦了。

后来我渐渐发现,每隔一段时间这家美容店的姑娘们都会换一批新的面孔,于是我开始明白,她们跟我一样,也是慢慢从新人过渡到成熟人,解决了基本的生存问题后,再去寻找更好的出路,于是又一批新人进来,如此循环。

我一直觉得这个世上从来就不会有极度逆袭的事情,那些我们听到的从屌丝翻身变土豪的事情,大部分是因为媒体的夸大化。在我认识的人里面,那个当年请我们吃饭也要看菜单价钱的男同学,即使如今已经开始创业了,他也依旧是张弛有度地用好每一分钱;那个我在旅行路上认识的,手上已经十几个项目的投资人大叔,他也需要谦逊耐心地在自己的那个圈子里运营更大的一盘棋局。

没有谁比谁轻松如意,不过是用着自己的努力,把自己当下这个难题干掉,不过是在错误中积攒经验,让自己下一次的决定多一点胜算罢了。

这三四年的时光下来,我依旧挣扎在职场中,依旧挣扎在生存线上,我不会告诉自己“过了这一段就好了”,如今我会告诉自己的就是,若人生真需要有这一段路要走,我宁可这些委屈分摊到每一个日日夜夜,这样哪怕有一天我真的取得了那么一点点成功,也不至于喜出望外得意忘形,因为我知道这本来就是长时间一段努力顺其自然而来的结果罢了。

当然如果这条路上有人与你同心,那么这份委屈可能会变得少一些淡一些,就像我喜欢的一个大叔昨晚朋友圈里说的那一句:和高人聊天,的收获不是获得了什么秘诀,而是知道那些弯路可以避开。

同样的道理,这些过来人,以及或许我有一丁点资格作为另外一波人的过来人身份,我所能告诉你们的就是,没有一种工作是不委屈的,明白了这一点,或许我们对所谓“会好起来的”期盼不再是一种极致追求,需要马上物化般地呈现出来,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进步跟慢慢变好。

毕竟,无论在什么样的岁数里,成长这件事情,都是我们灵魂里一辈子的课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