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l 17世纪是数学的年代,18世纪是物理科学的年代,19世纪是生物学的年代,20世纪呢?是“心理学的世纪”。诗人奥登写下《焦虑的年代》,加缪则命名为“恐惧的世纪”。

l 本书是美国存在主义心理学大师罗洛·梅代表作,主要讨论“焦虑的意义以及它对人类经验的价值”。焦虑有它毁灭性的部分,但也有建设性的部分。“面对焦虑”一直是人类的生存课题。在人类祖先发展思考能力,以及运用象征与工具来拓展保护范围方面,焦虑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l 但是到了现代,人类的焦虑对象已不再是远祖时代老虎和乳齿象的猎物,而是受伤的自尊,被自己的族群孤立,或在竞争中受到失利的威胁。焦虑的形式已经改变,但是焦虑经验依然大体相同。

l 焦虑无所不在,如果我们能穿透政治、经济、商业、专业或家庭危机的表层,深入去发掘它们的心理原因,或者试图去了解当代艺术、诗歌、哲学与宗教的话,我们在每个角落几乎都会碰到焦虑的问题,并以某种方式与之共处。

本书是为那些感受到今日社会的压力和焦虑冲突的人而写的,也是为那些寻求焦虑的意义、原因,以及可能的因应之道的人而写的。而对于现代心理治疗学派的比较研究感兴趣的人,又不妨把本书当作教科书,其中呈现了这个领域十几位代表人物的观点。要了解这些不同学派,通过焦虑理论的比较是*有效的。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代心理学大师罗洛·梅的代表作,针对当代普遍、突出的心理问题——焦虑而写。

作者检视了不同的焦虑理论,从哲学、生物学、心理学、文化学等多角度分析了焦虑发生的心理本质及其积极意义。他挑战了“精神健康就是没有焦虑”的流行观念,坚称焦虑恰是人类的基本处境,焦虑可以使我们免于无聊困乏,使我们的心智敏锐,并开创出人类存在所必需的张力。他的思考点出了一个当代研究中几乎没有触碰的主题,那就是焦虑与智慧、创造力和原创性的关联,进而引导人们以积极的而非具有毁灭性的方式来处理焦虑。另外,罗洛·梅还根据针对未婚妈妈等人群的大量临床案例,指出了管理焦虑的具体方法和途径。他令人信服地告诉我们,焦虑可以成为人们正向转变的动力,因为唯有在直面并且处理焦虑后,自我实现才可能发生。

本书对当代深陷焦虑之中的各界人士极有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作者/罗洛·梅(Rollo May)

美国存在主义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也是存在主义心理治疗的代表人物之一。1909年生,哥伦比亚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长期担任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等名校教授,并曾担任怀特学院的主任分析师。与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Alfred Adler)、苏利文(Harry Stack Sullivan)、弗洛姆(Erich Fromm)、存在主义神学家蒂利希(Paul Tillich)等交往密切。罗洛·梅曾获得过美国心理学会的临床心理学科学和职业杰出贡献奖、美国心理学基金会心理学终身成就奖章。出版著作有《人的自我寻求》《爱与意志》《焦虑的意义》《权力与无知:寻求暴力的根源》《创造的勇气》《自由与命运》《存在之发现》和《哭喊神话》等二十余部。《焦虑的意义》为其代表作之一。

译者/朱侃如

毕业于台湾中兴大学、美国天普大学,资深翻译工作者。译有《神话》《坎伯生活美学》《千面英雄》《女性主义》《维根斯坦》《荣格心灵地图》《哭喊神话》《权力与无知》《焦虑的意义》等书。


【目录】

初版前言

修订版序

PartⅠ 焦虑的现代诠释

1 20世纪中叶的焦虑

文学

社会研究

政治场景

哲学与神学

心理学

本书意旨

2 焦虑的哲学诠释

斯宾诺莎:理性克服恐惧

帕斯卡:理性的偏失

克尔恺郭尔:19世纪的焦虑

3 焦虑的生物学诠释

惊吓模式

焦虑与灾难反应

焦虑的神经学与生理学面向

巫毒死亡

焦虑的身心面向

文化与疾病的意义

4 焦虑的心理学诠释

动物会焦虑吗?

孩童恐惧的研究

关于压力与焦虑

晚近的焦虑研究

焦虑与学习理论

我的评论

5 心理治疗师的焦虑诠释

弗洛伊德的焦虑进化论

兰克:焦虑与个体化

阿德勒:焦虑和自卑感

荣格:焦虑与非理性的威胁

霍尔奈:焦虑与敌意

沙利文:焦虑即是被否定的不安

6 焦虑的文化诠释

历史面向的重要性

文艺复兴时期的个人主义

工作与财富中的竞争性个人主义

弗罗姆:当代文化中的个体孤立

卡迪纳:西方人的成长模式

7 焦虑理论的摘要综合

焦虑的本质

正常的焦虑和神经性焦虑

焦虑的起源

焦虑能力的成熟

焦虑与恐惧

焦虑与冲突

焦虑与敌意

文化与社群

PartⅡ 临床分析与焦虑

8 焦虑个案研究

我们想找的答案是什么

哈罗德·布朗:潜藏在重度焦虑下的冲突

结论

9 未婚妈妈的研究

研究方法

海伦:运用理智抵抗焦虑

南希:期望与真实之战

阿格尼丝:敌意与侵略性所带来的焦虑

路易丝:受排斥却不焦虑

贝茜:被父母排斥却无焦虑

多洛雷丝:严重威胁下的焦虑型恐慌

菲莉丝:人格贫瘠而不焦虑

弗朗西丝:压缩V.S.创造性冲动

夏洛特:以精神病逃避焦虑

赫斯特:焦虑、反抗与叛逆

萨拉与埃达:两位黑人女性的焦虑

艾琳:焦虑、过度谨慎和害羞

10 案例研究拾遗

潜藏在恐惧下的焦虑

冲突:焦虑的来源

双亲的排斥与焦虑

期望与现实的落差

神经性焦虑与中产阶级

PartⅢ 焦虑的管理

11处理焦虑的方法

的处境

毁灭性方式

建设性方式

12焦虑与自我发展

焦虑和人格贫乏

创造力、智力与焦虑

自我的实现

参考书目

焦虑检验清单


【媒体评论】

时代先知之作!

——《美国人类学家》杂志(全球权威的人类学杂志)

罗洛·梅是我钦佩的心理治疗家。其实,我并没有专门加以研究,只是曾经拜读过他的《人的自我探索》(Man’s Search for Himself)、《爱与意志》(Love and Will)以及他讨论焦虑和暴力方面的大作,深深被他的博学与智能所吸引。对于像我这样一个哲学和人文的研究者,之所以爱读罗洛·梅,并不只是因为他在哲学、文学与经典方面的精熟,更是因为他能将哲学、文学与心理学合冶于一炉,炼出治疗心灵病痛的药方,使他成为心灵的良医。

读罗洛·梅的著作令人感动的,是他从博学中提炼智能,而且,这些智能存在的理由是为了对他者的慷慨与照料,他们都是医治心灵的佳音。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中国哲学与文化讲座教授 沈清松

罗洛·梅思想形成的标志是《焦虑的意义》……通过对焦虑的研究,罗洛·梅逐渐形成了以人的存在为核心的思想。在这种意义上,该书为罗洛·梅此后的著作奠定了框架基础。

——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教授、《罗洛·梅文集》译者 郭本禹


【免费在线读】

初版前言

焦虑,不只是当代或西方的问题

本书是针对当代急迫的问题而写,历经数年的探索、研究与思考始成。对心理学家与精神医生而言,临床经验已经证明,心理治疗的核心问题在于焦虑的本质。只要我们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便已经在了解人格整合与裂解的成因方面,迈出了步。

但是,如果焦虑只是一种调适不良的现象,我们大可把它交托给咨询室与诊疗间,而本书也大可放在专业图书馆就好了。然而,我们今日生活在“焦虑时代”的证据,可说是无所不在。如果我们能穿透政治、经济、商业、专业或家庭危机的表层,深入地发掘它们的心理原因,或者试图去了解当代艺术、诗歌、哲学与宗教的话,我们在每个角落几乎都会碰到焦虑的问题。在今日这个变迁的世界中,日常生活的压力与紧张,已经让每个人都需要去面对焦虑,并以某种方式与之共处。

百年来,基于本书将陆续谈到的理由,心理学家、哲学家、社会历史学家,以及其他的人文学者,对这个紧随现代人,无形又无名的不安状态,越来越关注。然而,据我所知,迄今只有两本书写就——作者分别是克尔恺郭尔(Sren Kierkegaard,1813—1855)与弗洛伊德——主旨在于呈现焦虑的客观形貌,并指出与它共处的建设性方法。

本研究试图将西方文化中,不同探索领域发现的焦虑理论整理成册,找出这些理论中的共同质素,并形塑某种共同的基础,以利未来的研究。如果本书对焦虑理论的统合,能够对这个领域的连贯性与理则化有所贡献,那么我的目的基本上也就达到了。

焦虑并不只是抽象的理论概念,其理至明;它就像游泳对于乘船在岸外一英里翻覆的人一样地重要。不以当下人类问题为依归的焦虑讨论,是不值得去写或读的。因此,理论的综合必须经由实际焦虑情境的研究检证,而挑选出来的案例研究是为了找出具体证据来支持我的结论,以指出焦虑的意义以及它对人类经验的价值。

为了把本研究维持在可处理的限度内,我的范围仅限于当代人具有价值的观察,甚至于只挑那些重要的人物。他们是我们西方文明的代表人物,不论是作为哲学家的克尔恺郭尔、作为心理治疗师的弗洛伊德,小说家、诗人、经济学家、社会历史学家,还是其他对人类问题具锐利洞观的人,都包括在内。把时空缩限在一定范围内,能够使焦虑问题更形聚焦,但是这并不表示焦虑只是当代的问题,或只是西方的问题。我希望本书可以刺激其他领域中的类似研究。

因为我对焦虑这个主题极感兴趣,所以我会针对我的研究发现加以说明,不仅使专业读者能够清楚,即使是学生、社会科学家,以及想对当代心理问题有所了解的读者,也都能够一目了然。事实上,本书是为那些感受到今日社会的压力和焦虑冲突的人而写的,也是为那些寻求焦虑的意义、原因,以及可能的因应之道的人而写的。

对于现代心理治疗学派的比较研究感兴趣的人,不妨把本书当作教科书,其中呈现了这个领域十几位代表人物的观点。要了解这些不同学派,通过焦虑理论的比较是有效的。

在本书写作期间,我对焦虑的看法曾受惠于多位同仁和朋友的砥砺,讨论的内涵因此更为深广,但是因为人数太多,无法在此全数致谢。不过我想要表达对莫勒教授(Dr. O. H. Mowrer)、戈尔德施泰因医生(Dr. Kurt Goldstein)、蒂利希教授(Dr. Paul Tillich)与琼斯教授(Dr. Esther LloydJones)的感谢,他们在不同阶段分别阅读了我的手稿,并就他们的专长与我讨论了许多关于焦虑的问题,使我深具启发。我同样要感谢弗罗姆医生(Dr. Erich Fromm)以及怀特学院(William Alanson White Institute of Psychiatry, Psychoanalysis and Psychology)的其他同仁对这个研究直接与间接的协助。后我要感谢的是,未婚妈妈之家的精神医生与社工人员,是他们协助完成了书中的个案研究。这些同仁在了解个案方面,提供了专业的协助,不过基于伦理因素,他们必须以匿名处理。

纽约州纽约市

修订版序

焦虑之谜及其隐含的意义

自从本书初版于1950年问世以来,有关焦虑的研究大量出现,对于焦虑也十分关注。与1950年以前相较,当时只有两本论述焦虑的书出版,而在过去的二十五年间,就有二十本相关的书籍上市。在1950年以前,探讨这个主题的论文只有六篇,而1950年以后,焦虑和相关主题的研究与博士论文,则估计至少有6000篇。焦虑无疑已经走出专业人士灯光微弱的办公室,来到商业市场的耀眼明灯之下。我很高兴,本书初版为这方面的关怀增添波澜。

但是,尽管齐聚了天才们的投入奉献,我知道没有人可以宣称,焦虑之谜已被解答。我们的知识增加了,但是还没有学会如何处理焦虑。虽然本书版中提出的正常焦虑概念,在理论上已经普遍被接受,但是我们还没有能够面对焦虑隐含的意义。我们仍旧执着于不合理的信念,认为“心理健康就是指生活中没有焦虑”。我们似乎没有觉察到,在生活没有焦虑的这个幻念中,显露出对真实的严重误解;对于当前的原子弹辐射与氢弹时代而言,这点已是昭然若揭。

焦虑是有意义的。尽管这层意义可能有毁灭性的部分,但是也另有建设性的部分。我们的生存之道已是老生常谈,就是面对焦虑。弗洛伊德和阿德勒说过,原始人初的焦虑体验,是来自野生动物的尖齿利爪的威胁警示。在人类祖先发展思考能力,以及运用象征与工具来拓展保护范围方面,焦虑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但是到了现代,我们仍旧认为主要的威胁来自具体敌人的尖牙和利爪,可是它们实际上大多是来自心理或更广义的灵性层面;换言之,它们主要是无意义的问题。我们不再是老虎和乳齿象的猎物,但是却受害于自己的自尊,被自己的族群孤立,或在竞争中受到失利的威胁。焦虑的形式已经改变,但是焦虑经验依然大体相同。

焦虑是人类的基本处境。在此举一个我个人的例子,尽管我已身经百战,但是我在每次演讲之前都会感到焦虑。有一天,我决定不再忍受这种看似无必要的紧张,在意志坚定的情况下,我终于能让自己不再焦虑。那天晚上当我上台时,我非常放松,而且完全不会紧张。但是那场演讲很糟糕。张力、处于挑战的感受,以及如赛马在门栏前等候冲刺的热力全不见了;而那些是正常焦虑表达时的身心状态。

面对焦虑能够(注意是能,而不是会)使我们不再无聊,使我们心智敏锐,而且使我们确知这份张力的存在是人类生存的保障。有焦虑便有活力。就像发烧一样,焦虑表示人格内正在激战。只要我们持续争战,建设性的解决方案便有可能。当焦虑不再,争战结束,忧郁可能就会出现。这就是为什么克尔恺郭尔主张,焦虑是我们的“良师”。他指出,只要当新的可能性浮现时,焦虑就会在那儿。这些思考点出一个当代研究几乎没有碰触的主题,那就是焦虑与创造力、原创性和智识的关系。尽管本书第三部分只是简要地处理了这些议题,但却是为了第二版全新重写的。

我相信大胆提出一个含纳正常与神经性焦虑,以及文学、艺术与哲学的焦虑理论,是有必要的。这个理论必然是以形式的抽象呈现。我提议必须以下述这个定义为基础,即焦虑是存在肯认自己以对抗非存在的经验。后者是减损或毁灭存在之物,如侵略性、疲累、无聊以及终极的死亡。我重新改写本书,寄望其出版有助于焦虑理论的形成。

我很高兴地在此向鼓励我改写本书的研究生与同事致谢,工作的回报远超过我原先的期待。我要特别感谢与我协同研究的库珀博士(Dr. Joanne Cooper),她在主题图书资料搜寻和提供有力建议上,对我助益良多。

蒂布龙,加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