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出身名门——非凡的机构影响力
本书源于使诸多韩国的CEO为之疯狂的SERICEO人文学早餐特讲-“Medici21”(三星经济研究所组织)。
大师手笔——卓越的作者感召力
作者在韩国已持续进行了10年之久的“郑镇弘的感性统率力”,他渊博的知识及与众不同的洞察力,在韩国的CEO中引起巨大反响。
天生爆品——超强的外版销售力
上市以来,韩国销售量为30万册,如此大的销量之下,映射出图书自身所具有的销售力。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讲述经营学的通俗读物,书中所论述的经营范围兼及个人经营、家庭经营、企业经营、机构经营和国家经营等,非常丰富、广泛,作者突破了从经营学讲经营学的常规思路,将镜头对准人文历史和知识,从人文历史和现实中寻找、剖析可供经营学参考的案例、理念和智慧,如此的分析视野和方式,使得本书具备了人文的厚度、知识的深度和跨学科的广度。
本书从“塑造不同于昨天的人文精神”出发,从治世、人生、自助、好奇心、思考、文化、沟通、知识、战略、权力等方面完整地诠释了人文学的精髓所在,内容全面、涉及面广。
作者郑镇弘在韩国被誉为:“不为职,而是为业豁出命的人,内容的创造者。”通过本书,能让人明晓,人文学与经营学相结合,会让人迸发出无尽的力量,从而助推事业不断向前迈进。
【作者简介】
郑镇弘:韩国人,被人誉为不为职,而是为业豁出命的人和内容的创造者。毕业于成均馆大学新闻系,后又在该校传媒系攻读完硕士和博士学位。曾任青瓦台秘书室长助理,韩国艺术综合大学影像学院教授,现任中央日报评论员,GIST多产特训教授。其所著《郑镇弘的感性领导力》连续十年被三星经济研究院推出的平民CEO项目作为教科书。“固步自封等于是安乐死”是他的座右铭。而正是这一座右铭促使他成为了一年365天都要创造出差异的人。他身为由三星经济研究所(SERI CEO)为CEO们开设的“Medici21”的主管指导教师,做了无数次精彩、感触很深的演讲。尤其是已持续进行10年之久的“郑镇弘的感性统率力”,以其渊博的知识及与众不同的洞察力,深深迷住了诸多的韩国的CEO。
【目录】
目 录

CONTENTS
序 言
塑造不同于昨天的人文精神 / 1

治世,作为领导的意义 / 1
第二章
人生,就是危机的战场 / 21
第三章
自助,不变的人生智慧 / 41
第四章
好奇心,造就天才的感觉肌肉 / 65
第五章
思考,诀别熟悉的东西 / 83
第六章
文化,决定命运的软实力 / 105
第七章
沟通,成功的共鸣智能 / 123
第八章
知识,看不见的未来财富 / 143
第九章
战略,改变人生质量的智慧 / 165
第十章
权力,首先控制自己 / 189
第十一章
惩毖,扶正历史的反省力量 / 215
参考文献 / 232
【前言】
在人文的森林里遇见经营,之后……
自2007年冬天发行《人文的森林里遇见经营》之后,过了近半年时间,一直被人们冷落的人文学,反而成了人们敬仰和狂热的对象。现在没有人再藐视人文学了,一提及“人文学危机”都会嗤之以鼻了。这是因为人文学稳稳占据了这个时代新的关键词和图标的榜首位置了。

《韩国经济新闻》发表了“2008年上半年25部优秀图书”,并说出了“囊括2008年上半年在我们这个社会读书关键词的是‘人文学的想象力和洞察力’”。

并把《人文学的森林里》放在了首位。《人文学的森林里》的序言里强调“重新重视人文学的原因,就是为了增强‘洞察的力量’”,正好切中了这一点。

人文学不单只适用于是读书阶层,甚至听说韩国早餐聚会都被其占领,就这样,人文学重新复活了。当然这个现象是《人文学的森林里》的母体“美第奇21”人文学早餐讲课进行了三年后,人文学优秀领导培训过程等成为标杆效应对象之后出现的现象。我敢说这都是“美第奇21”和《人文的森林里》取得的虽小,但殷实的成果。

但看到“人文学的危机”瞬间转变成“人文学热”的这个世界,不能光高兴,反而有点担忧。我担心有人认为这是一时兴起人文学热或只是一个流行的某一对象。我肯定人文学并不是流行的对象,也绝不是流行前哨。人们很容易遇到小小的困难,就蜂拥追逐。但这只是被人文学精神所迷惑,而且是把刚刚起死回生的人文学再一次抹杀的行径。人文的力量、人文学的精神是不断挑战和冒险及从此处散发出来的创造的力量及精神。这既不能成为模仿,也不能成为流行,更不能成为盛行。

剥离的人文学、沾满灰尘的人文学、禁闭在大学的篱笆内呻吟的人文学,推到人文学的世界里,从这里得到真正洞察的力量,被人们冷落而说成危机的人文学全面浮出水面了。每月一次的“美第奇21”早餐讲课,整整有三年的时间了。现在推出第二个果实《人文的森林里遇见经营2》。在“美第奇21”和《人文的森林里2》宣扬的新人文主义,即“人文学精神”一如既往。


人文学精神,是增强洞察的力量,在这纷繁复杂变化的世界里,为了摸索不被任何东西动摇,找出正确的方向,增强洞察力量的人文学本身就是应对变化和在生活的斗争中铸成的闪亮的结晶,又是生活的钻石;第二,人文学精神如同生活的根,为了通过活灵活现的人文学,恢复生活的自尊,重新开始新生活而从根本上重新开始学习。这是因为人文学具有隐藏的力量,不,真正的力量是具有塑造人们重新站起来,像个真正人一样的力量;第三,人文学精神并不是剥离人文学观念的集合,而是紧张生活中展开的巨大的精神运动、灵魂的奋争创造出来的。人文学绝不能成为一时的流行或盛行的对象,其原因也在此。

归根结底,不能说人文学是随着岁月摇摆的流行,应该是不停顿的生命持续的生活的热情。就像“流行”和“热情”在韩语当中等同于“时尚”,但其意思完全不同一样,人文学的流行也绝不等同于人文学所蕴藏的生活的热情,因为“流行”可以模仿“热情”,但绝不能成为热情本身。我们不能被从“人

文学危机”改头换面“人文学流行”的奇怪的世间民心变化所迷惑或驯服或自我满足。应该创造出把这个“流行”进入到真正“热情”的熔炉里,才能炼就“人文学精神”的钢铁。同样人文学只是投入的对象,不能成为流行的对象。

人文学稍不留神成为另一个盛行的瞬间,人文学精神就会灭亡,即使炼成钢铁钟,也是废铜烂铁。
【免费在线读】
用历史的镜子比照现在
中国唐代第二代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帮助父亲高祖李渊,把突厥族赶出长城之外,征服南部地方,对唐代的创建起了决定性作用,但他并没有帝王的身份。因为他的哥哥是太子。但他杀了册封为太子的哥哥建成和他的全部同党,发动“玄武门之变”,登上了皇帝宝座。
通过引起事变登上皇帝宝座的人物,缺乏正统性,反而更加努力“治世”。
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军事等各个方面在世界上发达,拥有缜密的组织体系,后世的史学家们把唐太宗的治世(627~649年)称之为“贞观之治”,真正治理好的时代。
治理程度如何,仅从当时唐朝首都长安来看,就与巴格达一同是世界的交易场所而享誉全球。当时长安的监狱空空如也,商人或旅行客即使在穷乡僻壤投宿也不会遇到强盗,牛和马放牧在山里和田野上,外出好几个月也不用锁门。每年都丰收,一斗米只不过三四分钱。男人外出不用携带衣服和食粮,所到之处总能得到款待。
这样的太平盛世,唐太宗和他的大臣们关于政治谈论的重要的言行,在唐太宗死后过了约50年,史官吴兢记录了一本书。这正是中国领导力古典的《贞观政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