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前言】
自序:生命是一场盛宴,你是否准备盛妆赴宴?

生命要么是一场勇敢冒险,要不就什么都不是。- 海伦·凯勒

Life is either a daring adventure or nothing at all. —Helen Keller

“生命是一场盛宴,而大多数人却活得像乞丐一样。”次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就莫名觉得好心塞。可转念一想,我有吃有喝、有房有车、家庭美满、万事皆宜,心塞个哪门子呢?

那时候我在摩托罗拉系统公司做亚太区高级总监,负责公司政府事务,也算是在中美两国政府和公司之间搭建一座桥梁。我喜欢这个工作给我带来的眼界和视野。照理说混迹在这么一个非富即贵的圈子里,每月有比大姨妈还准时的工资,我应该非常非常的知足。可是,我心里还是非常的不踏实。每当我蠢蠢欲动的时候,我妈就说:“一个女孩子,有一个稳定的工作,你还图什么呀?” 我觉得我妈真不愧是我党党员,她的维稳工作做得特别到家。

但是,稳定和踏实完全是两码事儿。稳定形容的是工作,踏实则是一种感受,有的时候越是稳定的工作却越让你不踏实。即使这份工作有很多我喜欢的成分在里面,即使被很多人称赞为工作、生活双丰收的人生赢

家,我也从来没有感觉心里踏实过。

我的不踏实其实更多地来自于不甘心,难道我这一辈子就是要陪无聊的人,听他们在吃饭的时候扯淡?生活中一定有比这个更有意义的事儿等着我,我觉得我应该像励志书里写的那样,放弃百万年薪,去追求我心中

的梦想,我甚至觉得我都已经做好了飞蛾扑火的准备。

但是就有一个问题,我的火在哪儿呢?我的梦想到底是什么呀?

我一直认为梦想是上帝给我们每个人手里塞的那个小纸条。有的人从小就立志于当科学家,他手里就拿了一个写着“科学家”的小纸条;有的人从小就立志要当艺术家,他手里就拿了一个“艺术家”的小纸条。

可是,我觉得我手里拿的这张纸条糟糕透顶,它模糊不清,我半天都看不明白到底写的是什么。我一直在想:上帝啊,你写这张纸条的时候是手哆嗦了,还是笔没水了?

可气的是就连我儿子都有一个小纸条! 他从小就特别喜欢动物,可以背下来很多动物知识,他知道在非洲幸存多少只狮子,甚至能精确到每一个国家。七岁的时候他就写了一篇文章,说他长大以后要建立一个动物

保护机构,叫Animal Rescue Club(动物保护俱乐部)。其实我心里一直为他有这么一个梦想而感到高兴,直到有一天我妈说:“你别老一天到晚撺掇你儿子去弄动物了,你也不想想等你老了以后,他在非洲跟老虎混在

一起,在热带雨林跟狮子混在一起,谁来照顾你啊?” 想到老态龙钟的我,缩在老人院的轮椅里面,每天眼巴巴地盼着儿子看完狮子再回来看我,这个画面想起来心里头就一揪。但是嘴上却跟我妈说:“妈,你想得真够远

的,我没想那么多。再者说了,非洲根本就没有老虎,狮子也不住在热带雨林里!” 跟着我儿子,我多少还是学了一些动物知识的。

说到非洲,我儿子有一个偶像叫珍妮·古道尔博士(Dr.Jane Goodall),她从小就非常喜欢动物,20 岁的时候她就只身去了非洲。为了研究黑猩猩,她在野外生存了38 年。今年已经80 岁了,却还每年300 天在全世界

飞来飞去,推广青少年的环保教育。有一天在珍妮·古道尔基金会的一个午餐会上,我正好坐在她的对面,我就跟她讲了我儿子的事,而且也把我妈的担心讲给她了。其实是我的担心,但我就不想让她觉得我那么腐朽,

所以就把我妈拉来当垫背的。

她听完了以后就跟我说:“Go back, tell your mom to keep her thought toherself.”(回去跟你妈说,让你妈把她的想法咽在自己的肚子里吧。) 确实,像我这样没有梦想的人,根本就不配对我儿子的梦想说三道四。午餐会结束的时候珍妮·古道尔博士送给我一张她签名的照片,上面写着:

Good luck. Follow your dream. Don’t give up.

祝你好运!跟随你的梦想,永不放弃!

我回去就把这张照片送给了我儿子,他很开心。然后他问了我一个问题说:“妈妈,你的梦想是什么呀?” 我一愣说:“我不知道。”因为我小的时候,上初中的时候,其实我很想当记者,那个时候我在中学的学通社当记者,每天下课以后,我就拿着一个话筒去采访学校的老师和同学,回来写稿子。可是我现在想起来,我觉得那话筒应该是假的,因为那后面什么都没连着。后来高中的时候我去了全中国大概好的中学—人大附中,我那时候一直想要学文,可是我妈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当记者在中国有什么出路啊?只能喝西北风!”。我记得我好像是哭了几天,后也就从了。从那以后没有梦想了。

我儿子听我说的时候在餐桌的另一头,小小的个子陷在儿童椅上正在吃意大利面,满嘴糊的都是红红的意大利面酱。他看着我,挥着手里的叉子,用无比坚定的语气说:“妈妈,等你长大了,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别管别人说什么!”

听到这句话,我的眼泪唰的一下就下来了,妈妈已经长大了,但还是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做什么啊!而且更糟糕的是,我还是那么在乎别人说什么!我怎么就这么悲催,都还不如一个10 岁小孩。可是为什么会这样子

呢?我10 岁的时候在做什么、想什么呢?难道我就真的从来没有梦想吗?

当然不是!

事情是这样的,我五岁就上了小学,而且多亏我高瞻远瞩的妈妈,又跳了一级,所以10 岁的时候我已经上初中了,16 岁就上了大学,24 岁我已经在美国MBA 毕业了。一路下来,我其实就是在老师和家长给的所有的选项中试图选择一个好的。然后毕业以后,我像所有人一样,忙着成功。 我也很幸运,在追逐成功的这条路上,我算是走在一条快行道上,甚至我的整个人生都是一个被快进的人生,只是突然有一天,我醒来发现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要快进到哪儿去了?

大家试想,如果你是在一趟快车上,试图想要看出来自己要去什么地方,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你只有两个选择,要不然就是慢下来,要不然就跳车。慢下来是不太有可能的,因为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所以我后还是选择了退出江湖—跳车。我要跳下来,先看看,研究一下。因为梦想这个东西,其实它挺花时间的。

我决定辞职了以后,就跟我妈说:“妈,你知道吗,以前有一个演三级片的演员叫舒淇。她说过:我要把自己脱下来的衣服,一件一件地给穿回去。”我妈听完以后上下打量了我一番,说你什么意思啊?你也要演三级片去?我说我演谁看啊?我只是想要告诉你,我想把你帮我省的那两年的时间,一分钟一分钟地浪费回去。因为我知道,梦想不是名词,如果你仅仅把它当做一个名词的时候,它就是梦里想的那个东西而已。

梦想是一个动词,“To dream”,其实就包含着去尝试、去探索这个概念在那里头。但是各位,如果你们曾经做过任何的探险活动你们就知道,上路的时候一定要一身轻。如果你扛着一身的包袱,你扛着你的标签—你是做会计的、你是好学生、你是全职妈妈,当你带着这些沉重的标签上路的时候,你是走不远的。所以,你只能撕标签,我撕了,所以今天大家看到了这本书。

当我终决定离开我非富即贵的圈子和比大姨妈还准时的工资的时候,我给经常一起做项目的美国使馆商务参赞发了封告别邮件。

她特别惊讶地回邮件说:“You do your job so well that I thought you must really love it!” 我一看乐了,她说的这个正好是我曾经深陷已久的问题。如果我对现在的工作非常擅长而且也还算挺喜欢的,那么是不是代表这就是我的人生梦想?我就不应该再惦记着别的什么了?

听起来很戏剧化,但帮我找到这个问题答案的那个人还是我儿子的偶像—珍妮·古道尔博士。回到那次午餐会,珍妮·古道尔博士说话很慢,跟咱温爷爷有一拼,当说到她为什么做环保的时候,她是这么说的:

"I am very blessed to have the talent to....." 我非常感恩上天赋予了一

个……

我心里想: 一个爱好动物的天赋?一个能和动物沟通的天赋?一个热爱科学的天赋? 然而,她慢悠悠地吐出来的那个字着实让我懵了。“The talent to communicate ? ”沟通的天赋?怎么会是这个?我本以为她指的是和大猩猩的沟通,可她接下来说的却是她如何通过写书、演讲,传播环保的理念,让更多的人尤其是下一代年轻人以更可持续的方式在地球上生存。

“我非常感恩上天赋予了我一个沟通的天赋!”

—珍妮·古道尔博士

所以,尽管在原始森林里和大猩猩的研究很有意义,尽管她已经成为这方面的专家,但是她人生的终极意义并不仅仅是研究大猩猩,所有这些都是为她今天作为传播环保的理念做的准备和铺垫。

现在回想起来,那应该算是我人生灵光乍现、恍然大悟的一个时刻。我突然明白如果生命是一场盛宴,那我们拥有的技能仅仅是享受这场盛宴的刀叉而已,它既可以用来吃你眼前的那盘菜,也可以用来探索其他可能

的美味佳肴。

没错儿,我那时候的确还挺喜欢自己的工作,我也确实做得相当不错,否则也不可能像坐了火箭一样被连连提升。但仅仅因为我眼前这盘牛排很好吃,我也很会用刀叉,是不是就代表我得从头到尾一直吃这盘菜?我就不能去尝尝这场盛宴里还有什么其他的美食了吗?

我突然意识到,你不是你的刀叉,也不是眼前那盘菜。

当我意识到这点的时候,我发现自己一直以来像个傻子,眼前这盘牛排早已经吃顶了,我还在一直吃,一直吃,一边儿吃还一边安慰自己,有营养,多吃点儿,别人想吃还吃不着呢!

我们拥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可以让我们做很多事儿,就像刀叉可以用来切很多不同的美食。更何况,我不仅有刀叉,还有筷子呢! 自从20 年前去美国留学以后,我就几乎没有用中文写过什么东西,我早就忘了自己

兜里还有一双筷子,除了写代码以外我也还可以码字!(是的,我也当过程序猿!)我可以用英文写出10 万字的博士论文,也可以写得出10 万加的微信公众号;我可以在白宫和美国官员讨论贸易政策,也可以在大学和

同学们探讨职业生涯;……这不就是上帝塞在我手里的小纸条吗?

这让我想到了曾经听过的一个故事,说的是有一个乞丐,在路边坐了三十多年。一天,一位陌生人经过。这位乞丐机械地举起手中的破帽子,喃喃地说:“给点儿吧。”陌生人说:“我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给你。”然后他问:“你坐着的是什么?”乞丐回答说:“什么都没有,只是一个旧箱子而已,自从我有记忆以来,我就一直坐在它上面。”陌生人问:“你曾经打开过箱子吗?”“没有。”乞丐说,“有什么用,里面什么都没有。”陌生人坚持:“打开箱子看一看。”乞丐这才试着打开箱子。这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乞丐充满了惊奇与狂喜,箱子里装满了金子。

生命的确是一场盛宴,而我不但是个乞丐,而且还是那个屁股下面坐着装满宝藏的箱子自己却丝毫没有察觉的乞丐。当我终于有勇气打开这个箱子,我发现这里到处都是宝贝:有20 年财富500 强工作积累的职场心得,有在东西方文化两国政府之间游说的经验,有对女性工作和生活的平衡的彻心彻骨的理解。主要的是,我走过来这一路非常幸运地得到了很多高人指点。如果没有他们,我今天还不知道跟哪儿打酱油、自卑自怜呢!而这些完全可以把它们写出来分享给别人,尤其是给那些和我一样奋斗不息、纠结不止的职场女性,因为她们值得拥有!

我回信给那个美国使馆的参赞朋友说:“是的,我喜欢我的工作,但我猜想生活中一定还有比这个更有意义的事儿等着我!我不知道那是什么,但我决定去探索!”

生命是一场盛宴,而我已经准备好盛妆赴宴!

你呢?


【编辑推荐】


有人叫你追逐梦想,有人叫你面对现实,只有这本书告诉你如何从现实走进梦想。

这里有从没人告诉你的职场干货,GE、GM,联想等500强的精英都在学习,让你少走5年弯路。

这里有让你开窍的自我教练问题,专业的教练技术帮你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因为如何找到自己的过程,比成功故事和心灵鸡汤更值得参考。

★ 如果你是职场新人:你将找到一位“导师”,帮你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一套实用且易掌握的工具让你获得快速成长。

★ 如果你是职场老鸟:你将获得一位“教练”,用新思路解决老问题,带你突破职业发展瓶颈,找到成长的内在动力,走出迷茫期。

★ 如果你正面临职场转型:你将拥有一位“知己”,与你分享转型路上的得与失,痛与乐,帮你战胜恐惧成为自己故事里的英雄。

比尔·盖茨曾说“每个人都需要一个教练”,这本书就是你的教练!

500强CEO和互联网大咖们鼎力推荐。

“作者通过自己的真实经历所总结出宝贵的职场箴言犹如明灯一般指引新一代职场人前进的方向。”- 沈博阳 领英中国区总裁

“这些颇具国际视野的经验,既中肯实用,又充满思辨色彩。难得的是还语言生动,诙谐有趣。无论初入职场还是面临职业发展瓶颈,都必将深受裨益。”- 高瑞彬 澳洲电讯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


【内容简介】

职场中如何做自己,又不把自己作死?

如何找到我的天赋使命和核心竞争力?

那些职场成功的人,究竟做“对”了些什么?

职场上除了拼智商和情商,还能拼什么?

老板可以“被管理”吗?

为什么我勤奋努力,但升职加薪的却总不是我?

都说你是你的圈子,可怎样才能拓展职场人脉?

如何打造鲜明的个人品牌,低调的推销自己?

职场上主要看气场,可如何能让自己的气场强大?

现在的工作像温水煮青蛙,我该怎么跳出来?

为梦想创业,和为现实打工,我到底该怎么选择?

为什么我知道那么多道理,却总是没有行动?

你也有这些困惑吗?其实99%的职场人都迷茫,只是有些人找到了走出迷雾的钥匙,它其实就在自己手上。

从500强企业高管到高管们的教练,高琳将多年的职场实战经验总结提萃,告诉你那些老板和“成功人士”从没告诉过你的实用技能。她把教练技术融入进来,像和你聊天一样,通过问“对”的问题帮你找到内在动力,从职场的“不知道”到“知道”,再从“知道”到“做到”。

本书写给奋斗不息,纠结不止的你。正因为对自己的生命有要求,所以奋斗;正因为在探寻更好的自己,所以才纠结。成长的故事各不相同,而你可以比你想象的走得更远。


【作者简介】

高琳,拥有20年就职于世界500强企业的高管经验,曾任摩托罗拉系统公司全球政府事务部高级总监及亚太区首席信息官。目前专注于跨文化沟通以及领导力等方面的培训和高管教练。

作为中国美国商会位中国籍女性副主席,她认为玻璃天花板看得见但敲得碎。她相信公益应该是一种生活方式并用自己的影响力为国内外多家公益组织筹款。同时作为清华苏世民书院导师,国际青年成就组织志愿者,TEDx讲者,十多年来她为上千名学生带来了个人发展的演讲。

高琳拥有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工商管理博士(DBA)和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校区工商管理硕士学位(MBA)。作为全球认证的领导力教练,她希望能将专业的教练技术带入到她的文字,培训和演讲中助力他人成长。


【目录】
目 录

Contents

写在前面:如何在这本书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CEO们都怎么说这本书?

推荐序一:一本书,一个公益力量

推荐序二:能让人消化吸收并身体力行的“干货”

自序:生命是一场盛宴,你是否准备盛装赴宴?

章:不做自己你还能做谁?

一、做自己怎么就那么难?

二、内心强大的“学渣”是如何炼成的?

三、力量来自不同而非相同

第二章:向上管理,向下认可

一、你还在等着被老板管吗?

二、一仆两主:不要成为老板之间的炮灰

三、功劳给老板的员工差不了,认可给员工的老板错不了

第三章:职场上除了拼智商,还能拼什么?

一、所谓情商高就是能不好好说话偏要好好说话

二、职场上除了拼智商和情商还能拼什么?

三、让我们开窍的不是答案而是问题

第四章:打造个人品牌

一、如何低调地自我推销还不招人讨厌?

二、打造那个叫做“你”的品牌

第五章:如何做到气场强大

一、是的,职场上主要看气场!

二、在这个说说说不停的时代,真的只有外向的人才能成功吗?

三: 为什么我知道开会该发言可就是不敢张口!

第六章:不会讲还怎么混?

一、如何向职位高的人汇报工作?

二、 故作高深的人讲道理,真正高深的人讲故事

三、领导都讲什么故事?

四、真的需要把听众想象成全裸吗?

五、如何做出一个有观点且发人深思的演讲?

第七章:建立职场圈子

一、为什么你勤奋努力却还是原地踏步?

二、你是你的圈子

三、会闲聊的人在职场中容易成功

四、不是成功了才能给予,是给予了才能成功

第八章:转型之痛

一、温水里的青蛙需要什么才能跳出来?

职二、冲破职场天花板到底靠什么?

三、既然不想要剧透的人生,为何不享受当下的忐忑

四、你是自己故事里的英雄

五、如何一边朝九晚五一边为创业做准备?

六、从斜杠青年到安可一族—你的人生下半场准备好了吗?

第九章:写给年轻的你—职业规划

一、不再迷茫—以终为始的职业规划

二、斜杠青年如何找到自己核心竞争力?

三、风来了,年轻的猪该怎么办?

第十章:写给纠结的你—工作生活平衡

一、别再跟我提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二、感谢纠结帮我找到了平衡

第十一章:写给成功的你—成功路上的How,Why,Who

一、别人家孩子的梦想:采访世界位完成“7 2 ”的华人女性

二、当你一心想赢的时候就已经输了

三、为什么成功人士多是拖延症患者?

四、从成就这美妙陷阱爬出来—成长路上的How, Why,Who

后记:你不值得谁值得?

感恩鸣谢

人才发展的专业人士怎么说这本书?


【免费在线读】
章:不做自己你还能做谁? 一、做自己怎么就那么难?

做自己,其他人的位子都被已经被占了 - 英国作家奥斯卡·王尔德

Be yourself, everyone else is already taken - Oscar Wilde

前年我给儿子申请北京一所著名的国际学校,这所学校是出了名的牛气,从网上填申请表的时候我就看出来了。在家长职业的一栏,有三个例子分别是:Ambassador, Lawyer and Doctor. 还能再牛气哄哄一点吗?哼,我一边填一边骂,我不是大使、律师、医生,我就一普通白领,难道还不配送孩子上你这儿了吗?

去学校参观那天,为了给招生办留下好的印象,我和老公穿得跟新娘新郎似的,恨不得比自己去面试还要重视。儿子则像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东摸摸西看看,对学校先进的设施咂舌不已。

招生办的美国小伙热情地给我们介绍着学校情况,经过学校的咖啡厅还问我们喝什么,算是招生办招待。闻着诱人的拿铁,我其实很想要一杯,但又不好意思,儿子倒是毫不客气地点了一个奶酪鸡蛋卷,边走边吃。

参观完体育馆又经过咖啡厅,儿子拉着我说还想再要一个鸡蛋卷。我冲他摆了摆手,心想鸡蛋卷咱们还是吃过的,别跟这儿现眼了。可是他毫无眼色,执意要吃,无论我如何冲他挤眼摆手,丝毫不接招儿。终于,我

忍无可忍,拿出小时候没眼色时大人常用的杀手锏,在他的胳膊上轻轻地掐了一下,他噌地一下跳起来,恶狠狠地瞪了我一眼跑开了。

参观完学校回来,我们就正式提交了申请表。几天后,招生办打来电话说想请儿子去试听一天,体验一下。说得好听,什么试听啊,不就是想要面试吗?而且还是情景式面试一天。这学校可真够绝的! 当然,我还不傻,没有跟儿子说是面试,只是说学校给了他一个特别的机会让他去体验一下。他倒是一点儿也不紧张。那天早上我提前一个半小时就出门了,心想说什么也不能迟到啊!一路上我安慰他说 “Just be yourself ! But be your best self ! ”( 就做自己就行了,但要做好的自己!)到了学校,我把儿子交给老师,刚想再嘱咐嘱咐他,可他倒好,头也不回地就跟着老师走了。回到公司我一天都忐忑不安的,简直是看着表熬到下午三点半去接他的。

回家的路上,我迫不及待却又故作镇定地问他今天怎么样啊?他一如既往地自我感觉良好,滔滔不绝地向我描述他是如何被老师带到班上的,同学们又是如何做的自我介绍,而他又是如何介绍自己的:

“我是来自3e 国际学校的疯狂小孩。为什么说我疯狂呢? 因为我们学校二年级的同学老是唱那首《冰雪奇缘》的歌:“ 下雪吧,下雪吧”,真烦人!于是,我把它改成了:放屁吧,放屁吧!”

我的心随着他的“放屁吧,放屁吧”一点点往下沉,我甚至感到一阵眩晕。如果不是疾驰在京承高速上,我一定会把坐在后座的他给拎过来。我从牙缝里挤出来一句:“ No, you did not!”他丝毫没有察觉到我的愤怒,还继续得意地说:“Yes, I did ! 我说完同学们都笑成一团。”

“那老师呢?”我问。

“老师也笑了。” 他说。

可我却笑不出来了。我扳了扳反光镜,冲着镜子里的他咆哮到:“为什么?为什么你要说这个?” 我心里那一百个悔啊!平时经常培训别人怎么做一个打动人的自我介绍,印象深的电梯演讲(elevator speech),而我儿子在如此重要的面试中的自我介绍竟然是“我是个疯狂的放屁小孩”。

看到反光镜里我狰狞的面孔,儿子终于明白我不是在夸他而是在骂他了,他委屈地回答:“你早上不是说要做自己吗?”

此时,我再也不能抑制自己了,我拍打着方向盘,大声地冲着反光镜里的他喊到:“但是,我说的是要做你好的自己!”

儿子被我吓得往后缩了缩,小声带着哭腔地答道:“但那就是我好的自己啊!”我愣在那儿,再也没说一句话。我突然意识到我说的做好的自己实际上是“表现出自己好的一面”,而他理解的做好的自己才是真正的做自己。

对于成人来讲,做自己怎么就这么难呢?说好的不端不装呢?我陷入了沉思。

成人的世界里充满了“标准”,也许当我看到家长职业那一栏的大使、律师、医生,就已经认定那就是这个学校父母的“模板”了,并由此推断好学生的模板是什么样了。标准的好学生应该不是那个吃了一个免费鸡蛋卷,还想再要一个的家伙;更不会是个课堂上的小丑,把自己说成是个疯狂的放屁小孩。标准的好学生会一脸正气地谈他是如何爱学习的,就算谈谈自己有什么爱好,也算正常啊?

有了标准,我们的表现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往模板上去靠,一旦如此,就已经失去自己了。比如小时候放学回家,父母每天都会问:“今天在学校表现得怎么样啊?”。无论是上学,还是上班,几乎所有的奖励机制都是跟“表现”挂钩的,谁管你真正的自己什么样?就连英文的 “performance”(表现)也是从“ perform”( 表演)衍生出来的,好像不表演就没有表现。以至于表演的太入戏了,我们也分不清哪个是真正的自己,哪个是表现出来的自己了。装蒜装太久,已经忘了自己其实是根葱。

而不装蒜的儿子,非但觉得做葱挺好的,还颇为自己的幽默感自豪。想到这儿,我突然觉得他一个10 岁小孩次去一个上千人的学校,到一个陌生的班级,还把同学、老师都逗乐了,要说也是挺有勇气的。能做自己本身就是件有勇气的事儿。英文的“勇气”(Courage)来源于拉丁语的“cor”意思是“心”。所以勇气的初定义是真心告诉别人你是谁。

我当然不会天真地认为这世界没有所谓的“标准”,但以我们有限的认知,我们所认为的标准, 就真的是别人看重的标准吗?难道幽默感不也是一种难得的特质吗?我们真实呈现出来的自己, 就真的那么不能让人接受吗?难道那天他吃了第二个鸡蛋卷就真的会给招生办留下坏印象吗?一个好学生真的有个模板吗?那一个好的领导者有模板吗?

事实上,在过去60 年里,领导力专家做了上千份研究试图发现是不是有一种明确的领导力风格,特点,或性格更容易成功。这些研究都没有产生一个明确的或所谓“理想”的领导者风格。不过也算是谢天谢地,因为如果学者们真的发现了有哪种特定的风格,人们将会一窝蜂地把它当作模板去模仿,而我们就会看到千篇一律的领导b。《真诚领导力》的作者比尔·乔治(Bill Gorge)在采访了125 名企业领导者,听他们分享自己的人生体验、个人奋斗历程,以及过去的成功和失败之后做了上千页的访谈记录。后发现在这些人身上,找不到任何共通的、让他们赖以成功的个性、特征、技能或者风格,只有一样是相同的,那就是他们都拥有真诚领导力(Authentic Leadership),说白了就是不装不端,能够做自己的力量。

尽管在过去的十几年里,真诚领导力已成为领导力的金标准,但也有人质疑说什么做自己,真诚领导力啊,不就是给自己那些武断粗鲁,不考虑他人感受的行为,和顽固拒绝改变的领导找借口吗?比尔·乔治用一句非常简

练的话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说:“真诚领导力是建立在品质(character)而不是风格(style)上的。风格仅仅是领导力的一个外在呈现而已”。

想来儿子吃一个鸡蛋卷还是吃两个,跟品质没关系。搞笑的屁小孩也不过是他的风格而已。接下来的几个星期的等待反而没有那么难耐了。我寻思,如果这个学校不能接受我的屁小孩,那我们还不稀罕去呢。接到招生办录取通知的电话时我比自己想象的要平静,只记得老师说儿子那天很快就融入了班级,后老师说“We like the way he is”(我们喜欢他那个样子)。

儿子爱上了新学校,每天都盼着去上学。他依旧不是“标准”的好学生,他数学糟糕得一塌糊涂, 以至于要被老师单独辅导,让我好没面子。但他依旧是那个疯狂的屁小孩,老师给他的期末评语里写到:“他的幽默

感总是能够感染到周围的人。”

而我依旧纠结于如何让他自由地做自己,但又能做个更好的自己。也许有一天,当我能真正做到做自己,一切就有答案了。我知道做自己很难,但我别无选择,不做自己做谁呢?其他人的位子都被别人占了啊!

自我教练问题:

1. 如果用1-10 为自己打分,10 分为完全做到了做自己,你

觉得你是几分?这给你带来的感受是什么?

2. 回忆一下,有没有什么时刻你感到强烈,非常的自信,你

甚至能听到自己内心的小声音在说“哇!这就是我!”在那一时

刻,你在做什么?

3. 如果你可以完全地做自己,你的生活会有什么样的不同?

又会为你周围的人(同事,家人)带来什么样的不同?


【当当出版每满100减4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