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1.“知心書”第二辑系三联生活书店继受到读者喜爱的“知心書”*辑之后,推出的第二套有水准、有内容、有品质的心理通识书系,令内心敏感、勇于自省和对心理学议题感兴趣的读者,通过阅读这套专业心理医生创作的自助读本,学会观照自己情绪和内心的方法,帮助自己面对和走出心理困境。

2.四本书的作者均为法国专业精神科医师、心理医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厚实扎实的心理学科素养保证了图书内容的科学性和专业性。

3.本辑共四本——《从自我苛求中解放出来》《你好,焦虑分子!》《医治受伤的自信》《疯子的自由》。作者援引亲历案例,著名人物和普通人面临的困扰,用专业精炼的笔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大众感兴趣也常受困扰的三个心理话题——完美主义心态、焦虑情绪、自信,与此同时,还有一本引人入胜的小说,纪念心理学治疗历史上的著名医生菲利普•皮内尔,根据法国大革命时期疯人院状况改编。

4.特约旅英插画师继续为本套图书量身创作封面插画;特邀国内高水准的知名设计师担纲设计;圆脊精装,特种纸印刷四色封面,70g纯质印刷内文,飘带堵头布衬纸三者颜色浑然一体,细节考究,匠心独具。

5.法国上市后连续加印,读者口碑和市场影响力持续升温;有的上市至今一直名列法国亚马逊榜首,有的法文版销量已达30万册,有的版权已售韩国、日本、西班牙、巴西、德国、罗马尼亚、意大利、土耳其、葡萄牙、俄罗斯等多国……应了那句“好书无国界”。



【内容简介】

《从自我苛求中解放出来》

“我需要别人喜欢我,我不可以让人失望……”

“我必须不断超越,让别人高兴……”

“我必须成功,才配得上我所在的位置……”

……

总有这样一个苛求的声音,对我们不断要求和勒索。

这个声音曾经保护和支持过我们的心灵,

我们的生命受益于此,也受困于此。

自我苛求是生命活力的囹圄,

我们需要找出这个苛求声音的源头,

在心理咨询师的指导下,直视它,与它对话,

直到它从我们的心灵上松脱。

——是时候从自我苛求中解放出来了!

——今天的读者生活在竞争更加激烈、对成功要求更高的社会环境中,必须更优秀、更完美,所以,也更容易成为“自我苛求”的牺牲品,所以更迫切需要去除“自我苛求”的负面影响,以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活得更加舒展、更具幸福感和尊严。

《从自我苛求中解放出来》

严苛的自我要求有时候能使人进步,有时又会给人压力,如何解决这种矛盾?这种强迫我们行为的自我批评之声,如何掌控它?如何摆脱它?

这本书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写就,法国著名心理咨询师弗雷德里克•方热凭借自己多年的心理治疗经验,针对“自我苛求”这一人性痼疾,结合丰富的心理咨询经验独创了行之有效的心理自助方法,一定能够将你从“自我苛求”中解脱出来,使你获得更富创造力和幸福感的生命体验!

《疯子的自由》

“看到那位老人仰望天空惊叹的样子,我明白了我为什么会有这么强烈的欲望去释放精神病患。他应该很久没有听到别人叫他的名字了。我们可以想象这样的凄凉吗?再也听不到别人友善地叫你的名字,那几个音节,是母亲把你抱在怀中时曾温柔地念出来的。”

衡量一个社会文明和进步的程度,ZUI直接的方式之一,是一窥其疯人院里的状况。

菲利普•皮内尔(Philippe Pinel),一个注定无法被历史忘记的名字,其开创性疗法,被视为精神病学历史上承前启后的里程碑,为现代精神病治疗体系的诞生奠定了重要基础。启蒙运动的“理性之光”令他确信,疯癫者“之所以难以驾驭,是因为他们被剥夺了呼吸新鲜空气和享受自由的权利”。

对于患者的治疗,同样是医者对自身和环境的再认识。

这一“由冷酷到仁爱”的变革,恰发生在法国大革命狂风暴雨的洗礼之下……

《疯子的自由》

18世纪末的法国巴黎,大革命的暴风雨即将到来,社会激流涌荡,人人似癫如狂。在这个举世皆疯狂的岁月里,那些被送进疯人院的真正的疯子,因为一位医生的到来,逐渐终结了贱民、畜牲与恶魔的境地,重获尊严与自由。菲利普•皮内尔,以人道主义态度对待精神病患者的先驱,现代精神医学之父,在与野蛮和贪婪战斗的同时,如何才能真正解除铐在人们心灵上的枷锁?在解放病人的道路上,是否也因此更向前一步,开启一个全新的时代?在这个破碎飘摇的年代里,爱情又将会是什么滋味?

《疯子的自由:菲利普•皮内尔医生在1789—1795》,一部生动书写法国大革命时期巴黎疯人院真实状况的小说。

《医治受伤的自信》

自信是我们人格的一大基本元素,

自信的缺失或扭曲,会让我们在为人处世上疑虑重重,

给我们带来情感和生活上的伤痛,

使我们害怕做错事、 害怕被论断、 害怕爱别人、 害怕被爱……

终,降低了我们的生活质量。

本书旨在帮我们从自信受伤导致的恶性循环中释放出来,以教学的方式介绍了诸多简便而易行的心理治疗方法,这些方法为世界各地的心理专家广泛采用,其科学性和有效性都已被证实,我们将从中学会更爱自己,学会勇于行动,学会敢于在他人面前坚立自己。翻开这本书,我们将踏上一段确切有效的治愈之旅!

《医治受伤的自信》

自信是人生的重要基石,自信缺失将给人生带来巨大的失败和挫折感。弗里德里克•方热身为心理医生,亲眼见证了无数患者因自信缺失而陷入人生低谷,饱受痛苦。自信缺失的根源通常在幼年时期就已形成,曾经一度被视为与生俱来、无法改变的“性格特征”。但方热通过数十年的医学实践证明,即便是年长的成人,依然可以审视、建立或重塑自信。本书介绍了诸多心理治疗方法,这些方法为世界各地的心理专家所广泛采用,其科学性和有效性都已被证实。在这个世界上,已有成千上万的人通过修复和重建自信,真实有效地改善并提高了人生品质。拥有自信将为我们带来真正的内心舒适和高质量的生活。在这个领域,一切皆有挽回与提升的可能!

《你好,焦虑分子!》

焦虑……揉皱纸团般紧迫人心的……可怖长夜中阵阵袭来的恐慌。

幽默感从来不属于你;

情绪像滚水,沸腾易怒;

内心被恐惧撕咬,经常失眠一整夜;

不想睡觉的时候,却睡着了;

面对未来,悲观是你的底牌;

向着梦想开拔的过程中,却距离内心的平静越来越远……

现实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与焦虑相伴,而其中的极度焦虑者,必须依靠服用药物才得以疏解。焦虑是如何作用于我们自身的?如何有效走出焦虑情境?如何处理焦虑的家族性遗传并妥善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让焦虑发挥出其积极的一面——使你变得更好,更优秀?在《你好,焦虑分子!》一书中,法国心理学家阿兰•布拉克尼耶为我们全面揭示了焦虑的形成机制,以及避免病理性焦虑症的有效方法。

《你好,焦虑分子!》

你是否也是焦虑分子中的一员?

极度焦虑者,通常有着一种难以得到满足的好奇心。米开朗基罗、维瓦尔第、歌德、弗朗茨•卡夫卡、玛利亚•卡拉斯、伍迪•艾伦、伊夫•圣罗兰,这些大名鼎鼎的人,都是焦虑分子中的一员。

实际上,焦虑性格有着一副百变的面孔。有外倾型焦虑者、亢奋型焦虑者和冲动型焦虑者,还有内倾型焦虑者、羞怯型焦虑者和易感型焦虑者,以及奉献型焦虑者、悲观型焦虑者和嫉妒型焦虑者,后还有疑病型焦虑者和恐病型焦虑者。在社交生活中,焦虑者可能表现得争强好胜或善于自省,又或者具有创造力。

《你好,焦虑分子!》一书旨在帮助每个人认识自己和了解自己,如有必要,还可以改变自己。因为焦虑就像一枚迟迟不爆的小炸弹,它形成于童年时期甚至更早,可能对生活造成干扰。

本书将从专业和日常的角度,详细讲解和分析焦虑是如何发生的,以及,更重要的,如何应对焦虑。


【作者简介】

弗雷德里克.方热

精神科医生、心理治疗师,任教于法国里昂第1大学,著有《医治受伤的自信》等广受欢迎的畅销书。弗雷德里克.方热是人称“综合型”的治疗师,实实在在地帮助人们通过行为疗法来改变自己,通过认知疗法来理解自己,利用存在和冥想疗法来追求自己的人生意义。

弗朗索瓦.勒洛尔

法国精神科医生,多本畅销书的作者,著有《与艾克托寻找幸福之旅》,与克里斯托弗.安德烈合著:《恰如其分的自尊》《无处不在的人格》。

阿兰.布拉克尼耶

精神分析医师,巴黎菲利普—伯麦尔研究中心负责人,已撰写并出版《情绪的性别》和《青少年指南》。


【目录】

《从自我苛求中解放出来》

章 解放自己的方法

不能把自己简单等同于一种缺陷或疾病 5

痛苦与美德 8

硬币的正反两面 11

如何摆脱自己设定的人生准则 14

驯服内心自我批评的声音 14

第二章 内心的声音:窥探精神世界的一扇窗

内心的声音,我们的精神电台 18

内心自我批评的声音,令人喘不过气来 26

第三章 我理解自己:如何完成认知概念化

成为自己的同盟 33

过高的要求 33

概念化 43

第四章 摆脱自己的人生准则

倾听内心自我批评的声音,意识到它的负面影响 55

害怕自己做不到 56

苛求,生命难以承受之重 69

第五章 摆脱幼年的认知模式

《疯子的自由》

1

他的表情安详而坚定,有点儿像淡泊名利的神父,正要去照料一个焦虑不安的灵魂。

2

我们似乎正处在启蒙时期,可每一天我都发现,启蒙的亮光并没有照进疯人院。

3

“我们正见证时代的巨变……”

4

“没错,可能不幸的就是不能为自己辩护。”

5

他睁开眼,喝我瓶子里的水,看着我,一言不发。这眼神,不是野兽的眼神,明明是人的眼神!

6

“……伏尔泰如果还在世,看到他的思想赢得胜利,将会多么幸福。自由,权利平等。启蒙思想终于在关乎人类切身福祉的领域发光了!”

7

要解释发疯的原因,她被践踏的爱只是千头万绪复杂原因中的一个……

8

释放了激情,像今天这样,理性无处可容。整个国家就像一个被解开锁链的疯子,她的歇斯底里却没有就此平息。

9

“比塞特?那个疯人院!巴黎低能者收容所!”

10

一把真正的监狱钥匙:结实、无光泽、满是锈迹……

11

我脑子里装着启蒙运动的思想,但来到这里,就像一个天真无邪的宣教士去到食人族部落!

12

他叫普森(Pussin),响亮而迷人的名字,与他粗犷的外表不太相称……

13

难怪,温柔不是他们看中的美德!

14

“……缺少被褥,就会需要更多的裹尸布。”

15

“如果有人建议我释放被复仇蒙蔽了双眼的精神病患,我会接受这建议吗?”

16

在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经历的苦难或幸福里,我们追寻着我们自己的命运。可说到底,都不是我们自己的选择,我们的选择都戴着枷锁。

17

“……可只要有一点小差错,您听好了,如果有人受伤,我将在共和国权力机构面前起诉您!”

18

我明白了他那短暂的担忧:担心他得意的治疗方法没有起到作用。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疯狂里。

19

她看着菲利普。他再次觉得好奇,这双眼睛到底看到怎样的自己。能释放她叔叔的主任医生?或是为她着迷的男人?

20

柜子里的衣架上挂了件非常奇怪的衣服:大帆布,上面有束带、皮扣、挂钩。

21

“我还不是完全满意这个方式。因为这不会治好您叔叔的疯病,但至少可以调正他的行为模式,也给他多一点的自由……”

22

是他们消极的想法让他们情绪低落?还是忧郁的情绪导致他们想法悲观呢?搞清楚这个问题非常重要。

23

所以我只有一条路可以走,就是温柔而谨慎地引导他发现自己想法的荒谬。自认为是永动机的发明者,正是这想法导致了他一系列的精神错乱。

24

如果他们真正直面死亡的刑具,在震耳欲聋的人群喧嚷声中,亲眼看见他们的长辈或同伴被处死;这些人,在断头台上弯腰之前,都是他们曾经爱过的,而现在他们竟双手沾满自己所爱的人的鲜血,我想那时,他们的轻率才会改变。

25

“我的眼睛差点儿被挖掉了!这些好先生们释放了疯子,可看看,在我身上都发生了些什么!”

26

只需要找到原生家庭父亲的形象,所有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27

我称这种疗法为心理疗法,只为了区别于物理疗法——淋浴、放血等在主宫医院大肆使用的治疗方式,这些疗法治疗效果甚微,副作用却往往是灾难性的。

28

“夫人,这个男人的精神病慢慢被平复下来,另一个前不久却新得了疯病。”

29

我想就是这篇一年前的文章,对许多人来说,就是逮捕我朋友的原因。仇恨就是一种巨大的热忱。

30

这位高贵的夫人立刻就明白了我是在给一个“嫌疑犯”找庇护所。她连他的名字都没有问,只问了一个问题:“他是个正直的人吗?”

31

尽管他现在被那些疯狂的人追捕,逼至角落,他仍然相信人类精神在进步,他是多么宽容多么顽强啊!

32

“人在任人摆布的时候往往以为自己在引导自己;脑子里想着奔向一个目标时,他的心灵则不知不觉地把自己带到另一个地方。”

33

“您要单独和他待着,在他没有铁链的情况下?”

34

“士兵,你好。”

35

在我的感情层面,也有了微妙的变化。我感觉得到,她对我们关系的定义,已经超越了医生和病患家属,更多是朋友间的关系。

36

在狂热观众的呼喊声中,绳子被抛到路灯上面,绕了一圈吊下来。

37

“死亡,”孔多塞说,“我接受。但人群、尖叫、羞辱,为了让人害怕而设立的断头台,让人露出颈项、把人推到铡刀下的手,这些,我拒绝,我知道我承受不起。那么,我的朋友,好医生,请帮帮我。”

38

“……我不想你们把他当作一头付出劳力的牲畜。”

39

爱,被爱,已经足够了。此外,还期待什么呢?

40

“看到那么杰出的人就这么去世了,而我自己却还活着,想想真是非常难过。你不觉得吗?”

41

自由的写照

《医治受伤的自信》

目 录

部分 自信的机制

自信缺失对生活的侵害 2

阻滞、逃离与失败 3

负面情绪 8

糟糕的自我形象 9

缺乏自我肯定对人际交往的影响 10

自信缺失对生活各个方面的影响 22

心理专家有话说 28

写在前面 28

自信的三个层面 29

自测:您有自信吗? 34

判断一个人,应按照他的人格还是行为? 38

自信缺失与心理疾病 41

与自信缺失有关的心理疾病 41

与过度自信有关的心理疾病 44

儿童自信心解读 46

童年在自信形成中的角色 47

需要警惕的自信缺失迹象 50

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自信 52

第二部分 引发自信缺失的几大成见

成见一: “我做不到……” 60

案例 60

“无能”的成见背后的机制 63

成见二: “我需要别人喜欢我,欣赏我,认可我” 71

案例 71

被爱需求的机制 75

两种自信:详解 79

成见三: “我一无是处” 84

案例 84

无用成见的机制 88

成见四: “我必须做得更好” 94

案例 95

过度完美主义的机制 101

成见五: “我永远都做不了决定” 112

案例 112

决定障碍的机制 113

成见六: “我总是自寻烦恼” 120

案例 120

焦虑的机制 122

成见七: “我无法信任别人,我必须当心” 133

案例 133

信任缺失的机制 136

第三部分 医治破碎的自信

关键1:更爱自己 144

学会了解真实的自己 145

过度自责 148

不再自我指责 158

停止罪恶感 164

关键2:敢于行动 179

激发您的自信 181

敢于面对,作出决定 195

自信行动之诀窍 213

关键3:在交际中做自己 236

敢于表达您的需求与愿望 237

大胆说出您的不悦 244

敢于说“不” ,敢于商议 250

敢于回应抨击 259

敢于做自己:肯定本真的自我 266

更多相关内容 272

如何发掘您的成见? 273

放宽您的生活准则 277

放下成见:让思想“民主化”! 282

结 语  301

《你好,焦虑分子!》

部分 你真的焦虑吗?

章 定义的问题 3

第二章 我们中的焦虑者 15

第三章 自我评估 43

第二部分 焦虑性格:一间肖像画廊

第四章 有点焦虑的人和极度焦虑的人 57

第五章 创造型、自省型,还是好胜型? 73

第六章 外倾型焦虑者? 95

第七章 内倾型焦虑者? 117

第八章 无法归类型 151

第九章 奇想病夫? 167

第十章 焦虑的孩子 187

第十一章 你自己的拼图和你的命运 211

第三部分 焦虑的好处?

第十二章 焦虑有什么作用? 219

第十三章 当优点变成了缺点 227

第四部分 追根溯源

第十四章 焦虑性格在何时出现,是怎样出现的? 249

第十五章 如何理解我们的人格差异? 319

第五部分 活得更好,活得适意

第十六章 首先要对自己提出正确的问题 353

第十七章 如何自助 359

第十八章 身边之人如何帮助焦虑者 371

第十九章 如何让专业人士帮助自己 387

结论 417

附录 421


【免费在线读】

《痛苦与美德》

我之所以想写这本书,是为了告诉大家,那些我们重视的、所认同的东西以及我们的价值观和美德,有时候正是这些东西束缚了我们。

这个说法可能在你看来简直像天方夜谭,或许大大出乎你的意料。我想说的意思是,令你痛苦的那些东西,也是你本身的一部分,是你为之自豪的,使你之所以成为你的东西。

我要告诉你,你必须挣脱自己珍视宝贵的东西,如果你真的想得到自由。

为什么要求你这样做?为什么劝你放弃在你看来重要的东西?我是如何得出这样的结论的?

多年来,我在治疗中花很多时间将病患与其内心的声音——你知道,就是我们内心深处那个听不见却又无时无刻不在的声音——之间的斗争具体以对话的形式记录下来。

这个内心的声音时时刻刻在批评你,很多时候它其实是过去某个责备的声音在回荡,在这一重消极的声音背后,还有一重积极的声音在对你说: “好好做事,你会为你自己感到骄傲,还会得到别人的欣赏。 ”

这个内心的声音一面鞭策着你,一面折磨着你。你听从这个声音的指引,因为你已经试过,当你按照它说的那样做,完美地完成一件事情时,你就感到自豪,并且赢得旁人青眼相加。

可是当这个声音显得太强硬、太咄咄逼人和不留余地的时候,它让你很痛苦,让你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你所取得的结果达不到自己设定的要求。这个声音只不过是把你给自己设定的人生准则反过来加之于你,并牵着你的鼻子走。

那些曾经关注我的书的读者可能已经看出来,这个是我研究的重点之——完美主义。完美主义本身并没有什么好坏,而且对于提升自己的价值感、与他人相处以及良好地规划人生来说,完美主义非常有用。我在《好上加好! 完美主义心理学》一书中说过,当完美主义如同暴君一般为所欲为时,它也可以变得极其有害。完美主义者有些时候会过度吹毛求疵、谨小慎微。他们对自己要求过高,无法容忍自己的任何缺陷。当然,除了“人应该完美无缺”之外,我还可以举出另一些人生准则的例子,比如安娜。后面我们将谈到她。安娜不懂如何拒绝,她的人生准则是“永远要让别人高兴” 。她觉得“别人比自己重要” ,所以她不断地答应做一些其实她根本不愿意做的事情,比如接受别人的邀请,同意和别人的午餐,她自己事务繁杂、忙不过来,还答应帮学生修改博士论文。她来我的诊所时,显得对自己非常生气,说: “我受够了,医生,我受够了这个样子,总是想讨好别人。我总是把他们看得比我自己还重要。 ”很快,安娜意识到这种想法来源于自己的过去。在治疗过程中,我们引导她去理解,这个想法给她的生活带来很多麻烦,但同时也造就了她的价值。安娜是个讨人喜欢、乐于助人,倾听别人的要求的人。利他主义是安娜非常看重的一种价值,这是她的美德。大家都知道她值得信赖,欣赏她。 “永远要让别人高兴”这个想法是在安娜童年时期就形成的,逐渐变成了她的一种好品质。这一点她自己知道,她明白。即使这种“要让别人高兴”的自我要求在过分的时候让安娜气急,因为觉得自己过于迁就别人,自身价值感降低,但是她也知道,由于她乐于倾听别人的要求,这也给她带来了很多,使她成为了一个非常受欢迎的人。

作为一名心理治疗师,我有幸遇到很多人,治疗过各种不同类型的病例,今天我提出这个观念,我们每个人都像是一枚硬币,有正反两面,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两者不可分割,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人。


【书摘与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