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本书是法国思想大师福柯的早期巨作,曾以英文缩简本《疯癫与文明》风行知汲世界(三联书店1999年出版有中文译本)。本次的翻译是直接源自法文的全译本,不仅还原了这部力作的原貌,而且能澄清许多因版本和英译本原因辗转导致的许多争论与问题。
疯狂不是一种自然现象,而是一种文明产物。没有把这种现象说成疯狂并加以迫害的各种文化的历史,就不会有疯狂的历史。


【内容简介】

  通常说来,中文世界在学术翻译方面是比英语世界落后的,但偶尔有一两本书的译介,中文世界要比英语世界强一些,《古典时代疯狂史》的译介就属于这种情况。《古典时代疯狂史》有一个英文缩写本叫《疯癫与文明》,1999年就有了中文译本。但《疯癫与文明》是很有问题的,将法文原著的许多精微之处都删去了,变成一个不伦不类的普及读物。目前,英语世界还在使用着这个有问题的缩写本,而中文世界则很幸运地有了林志明先生比较可靠的全译本。当然,林译本在台湾已经出版了好几年,对福柯思想感兴趣的内地学术书读者恐怕已经等得不耐烦了。现在,中文简体字版终于推出,好歹算是对他们有个交代了。


【作者简介】

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1926--1984)20世纪极富挑战性和反叛性的法国思想家。青年时期就学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以后曾担任多所大学的教职。1970年起任法兰西学院思想系统史教授,直至去世。
福柯的大多数研究致力于考察具体的历史,由此开掘出众多富有冲击力的思想主题,从而激烈地批判现代理性话语;同时,福柯的行文风格具有鲜明的文学色彩,讲究修辞,饱含激情,这也是他在欧美世界产生巨大影响的一个重要原因。


【目录】

译者导言:福柯Double
一、一本书和它的化身
二、《疯狂史》的成书过程
三、《疯狂史》的文献考古
四、*版序言
五、分裂与重合
六、恶痛与化身
七、福柯的写作风格问题
八、阿尔都塞的见证
二版自序
*部
*章 《疯人船》
第二章 大禁闭
第三章 惩戒与矫正
第四章 疯狂的体验
第五章 无理智者
第二部
导言
*章 物种园中的疯人
第二章 谵妄的超越性
第三章 疯狂诸形象
第四章 医生和病人
第三部
导言
*章 大恐惧
第二章 新的划分
第三章 论自由的良好使用
第四章 疗养院的诞生
第五章 人类学圈环
附录
注解 收容总署史


【前言】

我得为这本已经老旧的书写篇新序。老实说,我厌恶这么干。因为我*后一定是白忙一场:我必定会想要找些理由,去为此书的原状辩护,并且,还会在能力可及范围内,设法把它编排到当前的脉络里去。办得到也罢,办不到也罢,做得巧妙也罢,不巧妙也罢,都不可能诚实。更要紧的是,这样做,并不符合一个写书的人,对一本书应该持有的保留态度。一本书产生了,这是个微小的事件,一个任人随意把玩的小玩意儿。从那时起,它便进入反复的无尽游戏之中;围绕着它的四周,在远离它的地方,它的化身们开始群集挤动;每次阅读,都为它暂时提供一个既不可捉摸,却又独一无二的躯壳;它本身的一些片段,被人们抽出来强调、炫示,到处流传着,这些片段甚至会被认为可以几近概括其全体。到了后来,有时它还会在这些片段中,找到栖身之所;注释将它一拆为二,它终究得在这些异质的论述之中显现自身,招认它曾经拒绝明说之事,摆脱它曾经高声伪装的存在。一本书在另一个时空中的再版,也是这些化身中的一员:既不全为假象,亦非完全等同。 写书的人会受到强大的诱惑,想为这一大群闪烁的拟象立下法则、规定形态、填充一致、下定标志,以便给予它们某种稳定价值。"我便是作者:请看清楚我的面孔或我的侧影,所有在我的名义下流通的重复形象,都要和它相像,远离它便一文不值;而且,以形象和原本之间的肖似程度,您才能判断它们的价值。我便是所有这些化身的名义、律法、灵魂、秘密、天平。"序言的写作便是如此,它是建立作者王权体制的*文书、专制暴政的宣言:我的意图应该是你们的箴言,你们要使你们的阅读、分析、批评,屈从于我的意愿。请明了我的谦虚:当我谈及我行为的界线时,我想限制的,其实是你们的自由;而且,如果我宣称力不从心,那是因为我不想给你们留下特权,用一个和我的书相近,却是更美好的想像书本来反驳它。对我所说过的话,我便是君主。我对它们保有*的主权:对于我的意图,对于我所说的话,我具有主宰其意义的权利。 我希望,一本书,至少对写它的人而言,只是构成它的所有句子;我希望它不要自我分裂,以序言构成*个自我拟像,并宣称要为未来所有可能由它出发而形构的事物,立下法则。我希望,这个身处众物之间,几乎难以察觉的事件--物,被人重抄、断碎、反复、模拟、分裂,终至消失。使得生产它的人,永远不能提出主权要求:既无权设立其发言意图,亦无权诉说其应然。简言之,我希望,一本书不要以文本的身份出现,那是教学法或批评娴熟的化约对象;我要它潇脱大方,以论述的样貌出现:同时既是战斗亦是武器,既是战略亦是撞击,既是斗争亦是战利品或伤口,既是时局亦是遗迹,既是不规则的遇合亦是可重复的场景。 这就是为什么,当人们要我为这本书的再版写篇新序时,我只能作出下面的回答:取消旧序。这样才是诚实的作为。既不要为这本旧书寻求理由,也不要意图把它编排于今日脉络之中;它所置身其中的事件系列,也就是它真正的律则,还未封闭。至于创新之处,不要假装可以在它身上发现,好像它是个秘密保留区,好像它是早先为人错过的财富:它若有新意,只有来自人们对它的论谈,只有来自将它卷入其中的事件。 --不过,您刚写了篇序呢。 --至少它是短的。

--米歇尔·福柯


【免费在线读】

如此,基督教思想发挥了重大的影响,它让15世纪见到其升起的大灾难,可以因而避免。疯狂并不是一个沉默的力量,足以使世界爆裂,并且显露奇幻的威势。它不再在时间的黄昏里,揭露出兽性的暴力,或是知识和禁制的大斗争。它陷入无尽的循环,并因此依附于理性;疯狂和理性,彼此既是互相肯定,又是互相否定。疯狂不再是世界暗夜里的*存在:它只是相对于理性的存在。这个相对性在使得两者迷失的同时,又将两者挽救。

  二、疯狂甚至成为理性一种形式。它被整合于理性之中,或者构成理性的一个秘密力量,或者成为它的一个显现时刻,或者成为一个吊诡的形式,让理性可以在其中意识自身。无论如何,疯狂只有在理性之中,才有意义和价值。

  “推断(presomption)是我们自然、原始的疾病。所有的造物之中,*不幸和*脆弱的,就是人——但它也是*傲慢的。他感觉并知道自己为人间的烂泥和屎粪所困,跟条件*差的动物拴在一起,被钉在天地间*恶劣、*死寂和*腐败的部分,住在房子的*后一层和天穹*偏僻的地方,却又要想像自己高于月亮,还把天空踩在脚下。想像所带来的虚荣,让他以为自己可以和上帝平起平坐。”这就是人*糟糕的疯狂;认不清他的惨境,看不清阻碍他获致真理和善良的脆弱;不知道自己具有什么样的疯狂。非理性代表着人之处境,拒绝它,就是永远放弃用合理的方式使用人的理性。因为,如果理性真的存在,那它就是去接受由智慧和疯狂所连成的环节,就是要清楚地意识到两者间的相互性和不可分离。真正的理性不可能和疯狂毫无妥协,相反地,它还要走上疯狂为它划出的道路:“来吧,朱庇特(Jupiter)的女儿们!我要证明,那完美的智慧,一般所谓的幸福堡垒,只有通过疯狂才能进入。”然而,这条路径,虽然不能带向任何终极的智慧,虽然它所承诺的堡垒只是幻影和更新的疯狂,它仍然是一条智慧之路,只要我们走在它上面的时候,能够明白它其实就是一条疯狂之道。空幻的场面,轻浮的噪音,声色喧闹,使得这个世界永远只是一个疯狂的世界。我们必得接受这个事实,甚至要在自己身上接纳它,但又要清楚地意识到它过度自信的一面,意识到这过度的自信,不只存在于场景之中,亦存在于观者身上。不只要用聆听真理的严肃耳朵来听它,而是要保持一种轻浮的注意力,混合反讽和志愿,既是从容不迫又具有秘密知识,绝不受骗——就像我们在看集市表演时的心情:不以“你用来听神父布道的耳朵,但却以在集市中听江湖郎中、笑匠和小丑时竖起的耳朵,或者以米达王(roi Midas)在潘神(le Dieu Pan)面前展示的驴耳朵来听”。那么,在这直接与身的声色世界里,在这从容接纳但实际上是无法察辨的拒绝当中,便可成就智慧,而且比起那长期寻找隐藏真理的,其成就更为确定。一旦把疯狂接纳进来,理性便偷偷地侵入疯狂之中、为它划定范围、将它纳入意识,并有能力将它定位。

  ……


【书摘与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