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前言】

前 言

我们的改变,是为了走得更远

今年《新周刊》20 岁。我们老了,但《新周刊》永远年轻。

20 年里,《新周刊》不变的,是勇气和正直。它用敏锐的触觉,用直指人心的话语,

用锋利的评点方式,对时代、对社会、对城市、对男女关系、对生活方式进行风暴式的解

读和提炼。

20 年里,《新周刊》不变的,是敏感和锐利。它拒绝中庸温吞,鄙视急功近利,远离

人云亦云,刺激着中国文化和公共生活向前走。

20 年里,《新周刊》不变的,是格调和趣味。在一个社会文化浮躁粗鄙的时代,品质

和腔调更加凸显出价值。在喧嚣华丽的大时代,宁静朴实的小日子更让人珍惜。

20 年里,《新周刊》在变。

2014 年,《新周刊》的定位从“锐的时事生活周刊”转变为“锐的生活

方式周刊”。从一个特立独行的社会批判者,变成一个现代生活文明的倡导者。

在一个狂热而又迷茫的时代,我们希望能回到常识、回到生活本身,探索优化生活

方式之道 ;在一个急功近利的时代,我们希望能静下来、慢下来,去品尝生活的深意和

质感。

20 年里,新新中国的背景,也打造着新新周刊。春江水暖、阴晴圆缺、起落沉浮,都是

《新周刊》的布景和底色。看戏的是我们,上台的,也是我们。

20 年,一本杂志,提炼着一个社会的主线,书写出一种生活的宣言,测量着一个时代的体温。

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新一点。

我们所有的改变,都是为了未来,我们和你们,风景更好,走得更远。

《新周刊》执行总编 陈艳涛


【编辑推荐】

1. 话题盘点、现象盘点、人物盘点……新周刊杂志的20年,中国社会的20年:

《新周刊》——中国*有影响力的新锐杂志,追问中国20年,风靡中国20年

《一本杂志和一个时代的体温——<新周刊>20年精选》,通览20年作品精华,梳理中国20年时代脉络,审视中国20年社会心态

2. 《新周刊》20年,它用敏锐的触觉,用直指人心的话语,用锋利的评点方式,对时代、对社会、对城市、对男女关系、对生活方式进行风暴式的解读和提炼。

3. 《新周刊》惯有的言说方式,培养了一批读者的独特品味,他们这次编选的书,也带有一贯的《新周刊》风格——犀利直接,像根针样直刺社会的神经,带有独特的审美风格;

4. 文字、图片、杂志封面等元素有机组合,视觉呈现精彩。


【内容简介】


《新周刊》二十年,它用敏锐的触觉,用直指人心的话语,用锋利的评点方式,对时代、对社会、对城市、对男女关系、对生活方式进行风暴式的解读和提炼。本书为《新周刊》二十年内容精选,记录了这本杂志二十年观察、记录、追问、反思社会的历程,不啻为一部二十年中国社会变迁史。它以时间为线索,拎出自1996至2016年的年度关键词,解析了相关大事件及热点现象,如香港回归、国庆五十周年、新世纪新千年、非典、奥运等专题报道,引领读者深度回首来时路。边注部分补充了相关榜单、年度盘点、知识点延展等,体现了《新周刊》的特色。这是一本有温度的书。它汇集着《新周刊》这本新锐杂志在这二十年里(1996—2016)里对人民奔流不息的情感温度的感知。一个时代的情绪心态凝聚在书中,化为血液的粘稠度和身体的温度,“一本杂志和一个时代的体温”无疑是对本书*好的概括。

【作者简介】
《新周刊》,创刊于1996年8月18日,历经二十年发展,已成为中国社会变迁敏锐的观察者与记录者。《新周刊》始终保持对社会潮流动态的高度敏感,彰扬无情解构的犀利风格,并开创多种全新传媒报道模式,“中国*锐的时事生活周刊”之定位深入人心,是中国期刊市场上*代表性和舆论影响力的杂志之一,是读者眼中畅快淋漓的“观点供应商”,媒体同行和创意工作者眼中的“话题发源地”,商家及投资人眼中不可忽略的“智囊”和“思想库”。

【目录】

上卷

0001 前言

1996

0002 中国要建 76个国际化大都市? 马阳直言 :不可能!

0006 中国城市十大败笔

0012 让人民有钱

0015 50 年代一句话折射今日中国?

0018 远大总裁张剑—— 坐私人飞机开人大 5 年目标100 亿

1997

0024 邓小平辞典

0032 香港“香”在哪里?

0034 香港 :胜在有ICAC

0036 被误读的香港

0038 中国足球“魔鬼词典”

0041 1997大盘点

1998

0044 弱智的中国电视

0047 春节联欢晚会 :16 年之痒

0048 砸烂电视的十个理由

0052 电视湘军领头人魏文彬 :湖南电视这么出名说明中国电视的确需要改革

0056 中国城市魅力排行榜

0074 街头活力榜

0078 第四城

0081 体验之都 ——云南 :一个体验经济的中国版本

0082 北京的 N 个不可替代

0083 广东方式

0084 上海人为什么迷恋 30 年代?

0085 第N 城重庆和它的可能性

0086 20 年中国备忘

0091 1998大盘点

1999

0094 20 世纪爱与恨

0100 20 世纪风月史中的小姐

0102 中国缺什么?

0106 什么改变了中国?

0112 狗日的户口

0114 中国无隐私

0116 私人空间——从未有过的空间,还是正在失去的空间?

0120 今天我们想骂的鲁迅都骂过

0122 寻找中国刀锋—— 一个不合时宜的问题及调查

0124 中国欲望榜

0127 1999 大盘点

2000

0130 娱乐新世纪

0134 改变中国人娱乐观念的10 件小事

0138 世纪沟十大征兆

0142 我为网狂

0144 酷经济

0146 爱情之死

0150 男女关系100 年

0154 图说中国爱情

0158 婚姻股

0160 不想再去的 10 个旅游胜地

0165 找个地方躲起来

0169 游客帝国

0175 飘一代

0181 新三十而立

0184 无厘头.COM

0190 雪村、小小和贱兔

0192 恶搞成疯

0196 我被你雷到——多元时代的“雷文化”

0198 网络公民——第N 个人大代表

0201 2000 大盘点

2001

0204 她世纪

0207 女人生猛——新解她世纪

0210 80 年代下的蛋——关于“80 年代出生者”的调查报告

0216 还有多少中国味儿?——关于“90 年代生人”文化传承的调查

0219 从80 年代下的“蛋”到全球化的“杂种”

0220 透析“90后”——他们不是另一代人,他们是另一种人

0228 95后,我们可以谈谈吗?

0234 消逝的京广线

0235 2001大盘点

2002

0238 阶层之谜

0240 中国 :一个新兴阶层的诞生

0243 中国,正在成为世界的名利场

0246 娱乐圈潜规则

0247 忽然中产

0250 伪中产——一个阶层的模糊与焦虑

0252 谁妨碍了我们中产?

0254 “中产阶级”王石 不赚超过 25%的利润

0258 扮“上流社会”

0262 未富先懒——上行受阻的社会和正在板结的阶层

0266 向知道分子致敬

0269 说不清——窦文涛 :一个话痨的十年

0276 生活方式创意榜

0277 抓狂短信——始于拇指的新人际运动

0280 25 :00

0282 你一定要有个人品牌

0284 像什么一样生活?

0288 右脑颠覆左脑

0291 谁告诉我怎么活 ?

0295 给我生活 地方随便——放弃北上广的 N 个理由

0300 生活家

0303 2002 大盘点

2003

0306 “ 二手”宣言

0309 回到常识——非典启示录

0313 当代汉语贡献榜

0316 “汗”语言拍案惊奇

0332 汉语怎么说?

0342 无书可读—— 中国图书业的另类观察

中卷

2004

0348 不想工作

0350 职业声望排行榜

0358 国家营销

0360 欧洲国家气质榜

0366 我们时代的 100 怕

0370 25 年中国心态史

0372 我反对

0376 毁于汽车

0378 危险的餐桌

0379 饭局里的中国人

0382 酒桌即中国

0385 F40——新中年肖像

0387 保卫张艺谋

0389 2004大盘点

2005

0392 未知日——海啸启示录

0394 活着——“ 5.12”改变的和不可改变的

0396 忐忑—— 今天,我们如何安慰自己?

0398 治愈系莎士比亚

0399 来,让全球化抱抱

0405 2005大盘点

2006

0408 创意立国

0411 中国创意产业的一份问题单

0414 软中国——一个国家和它的文化软件

0421 中国压力报告

0424 睡不着——一个国家的不眠与亢奋

0427 下半夜的中国人——从睡不着到睡不好

0433 橡皮人——无梦年代的无痛与无趣

0436 穷忙族

0442 新媒体宣言

0444 病态传媒

0446 保卫爱情

0452 《金婚》:向老派爱情致敬

0455 学会爱——人生太短,只够我们相爱的了

0458 张小娴 :我们都死了,爱情还没死

0462 黄菡 :女人找爱时,同时在找什么?

0465 武志红 :中国人的情感模式就是找妈

0468 宁财神 :我藐视一切情感专家

0472 李樯 :爱情没有失传,也永远不会失传

0473 闫红 :错过是人生常态

0475 性管理

0479 性小康——一个考量生活质量的全新视角

0483 危险的性

0486 下半身批判

0487 2006大盘点

2007

0490 愤怒的房子

0495 房地产和它改变的生活

0498 住得像个人样

0502 发现小众

0505 VC爱中国

0508 有一种毒药叫成功

0513 中国单身报告

0518 私享家——一个人的饮食与一个人的经济

0520 反动词汇 :剩女——她们选择了剩下他们

0524 不婚物语

0531 2007大盘点

2008

0534 Money 今年讲普通话

0536 华元 :下一个硬通货?

0544 “二”的纠结

0546 青涩的“男三号”

0550 痛打“创新狗”

0562 绝版中国

0565 很南北,却不是东西

0566 山寨中国

0568 30 年小事记

0573 2008大盘点

2009

0576 不差钱,就缺朋友——物化社会格局下的人际危机

0579 这个世界叫Morld——当代中国的金钱迷境

0583 亲,你跟谁亲?

0587 都是农民!

0597 故乡——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因为我已经没有故乡

0600 逆城市化—— 还乡或重建乡村的可能

0605 软乡村 酷农业

0610 开房——酒店魅力排行榜

0614 这张床谁睡过?

0617 2009 大盘点

2010

0620 中国控

0625 急之国——中国人为什么丧失了慢的能力?

0629 中国小趋势

0630 民国范儿——一种趣味、一种风尚、一种美学

0632 先生——一个称谓、一种修为、一种精神

0638 可怕的大学

0642 中国大学魅力榜

0649 去香港上大学

0653 熊孩子历险记

0656 蒋方舟 :我对教育没有期待,只有求饶

0659 微革命

0666 围观改变中国——网络生活价值榜

0671 2010 大盘点

2011

0674 中国有多贵?

0676 追问中——一个“中国控”15 年来的15 个提问

0677 中国怎么想?

0678 中国腰围——走形的身体和委顿的精神

0683 苹果力——三个苹果改变的世界

0688 头文字i

0694 大时代的边上——时代是个局,我做局外人

0700 小日子——小地方、小人物、小日子

0706 高调隐居

0711 2011大盘点

下卷

2012

0714 吊丝传——从精神胜利到自我矮化

0720 疼痛——刘小东画中国

0723 喧嚣的孤独——为什么我们更依赖科技而不是彼此?

0731 假装在娱乐——被掩饰的焦虑和不加掩饰的自渎

0735 外心人——为什么我们离自己越来越远?

0741 微性——多媒体下的情与欲

0750 通奸考

0758 自拍、约炮、广场舞——代际断裂的社会病理分析

0762 台湾 :美的风景是人

0764 大理,让人变小

0773 希腊之魅

0777 模糊的国——国家、护照和旅行

0780 做点无用的事

0790 无聊词典——从无聊经济到无聊的哲学

0798 未来简史——未知、恐惧及预言

0802 中国想不到地图

0805 游戏人生——从有意义到有意思

0809 2012 大盘点

2013

0812 土豪传

0822 富得像个人样——富不是问题,富了做不做人事才是问题

0831 云上的钱——谁能抢到未来的钱?

0840 安全感——一个谁也绕不过去的问题

0848 保卫社会

0855 无耻祸国——健康社会和耻感文化

0862 少女之殇——中国少女生态报告

0866 阴谋论患者——谁在下一盘很大很大的棋?

0872 毁三观——世界观很二,人生观很三,价值观很四

0880 中国表情报告

0888 中国笑点——喜剧怎么那么忧伤?

0892 城市异化排行榜

0896 大裤衩与小蛮腰——城市地标的民间语文

0902 吐槽北京——活在北京100 怕

0908 我的故乡在八十年代

0915 2013 大盘点

2014

0918 中国记忆榜

0924 一九一四——世界开始走样,中国刚刚睡醒

0932 丑陋的中国男人

0938 男人没了?

0946 理科男——一种社会人格的精神分析

0953 如何成为一个妖孽?——新女性圣经

0957 男神女,女神男——第三性即选择性

0962 身体使用史——生命的身体 / 文化的身体 / 经济的身体

0966 身体投资?身体伤害!

0968 让我们谈谈养生吧

0972 生活家宣言——从人居到生活观

0981 猎物人——物质文明简史

0985 2014大盘点

2015

0988 创业是个什么鬼?——全民创业的狂热与迷失

0994 打赏与众筹——分享经济的中国式样本

1002 没有什么不可以定制

1007 一边是马云,一边是星云——中国人的 N 多面

1013 100 个相信——从公信力到私信力

1016 克己复礼——礼的两个走向 :内化与物化

1019 文青传——世道变坏是从取笑文艺青年开始的

1028 我不是装,我是刻奇

1035 重口味与小清新

1038 污托邦——雅俗文化的当代合流

2016

1048 2016生活趋势报告

1052 人之上升——生活方式报告

1062 滚蛋吧!朋友圈

1072 老派的朝气—— Grey is the new green


【媒体评论】

1.著名学者 于丹

对于我来讲,《新周刊》是我出差的时候*放进箱子的杂志。

2. 央视主持人 白岩松

《新周刊》是一所学校,他培养了很多人,他的精神在很多地方发扬光大。

3.江苏卫视主持人 孟菲

特别喜欢这本杂志的文字,它对时代的脉络把握得特别好,有的内容批判精神特别好,有的内容有前瞻性。

4.著名媒体人 杨澜

我的立场和观点,其实是和《新周刊》站在一起的。


【书摘与插画】

“毒舌女王”咪蒙:颤抖吧,朋友圈!

2月的后一天,微信朋友圈里清一色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成功拿下奥斯卡影帝的公众号文章。这种对热点的同题作文让各路“公号狗”拼到脑子冒烟,即使是咪蒙这样的“100万 ”大 V也不能免俗。

“小李子那个没写好,我觉得快疯了,算了,输了就输了吧。”咪蒙并不太满意自己的这篇文章,但粉丝还是留言挺她 :“刷了一天的小李子,就这篇励志。看得我好燃。”“奥斯卡结束后,看了那么多关于小李子的文章,数这篇标题我喜欢。”终这篇《小李子,恭喜你,终于从段子手界到了鸡汤界》的点赞数超过了5000个。当大多数公众号还在为“10万 ”阅读量铆劲儿时,咪蒙透露,通常自己的推送发出来,20 分钟左右就能上“10万 ”,平均阅读量在40万—60万,而每篇文章在朋友圈里被收藏转发的后台数据“一般都有十几万,高的有100万”。就这样,咪蒙成了现象级的朋友圈“屏霸”。

“咪蒙牌鸡汤”的推送,开头结尾总会奉上一些金句 :“很多东西,你只有得到它,才能真正地超越它,甚至不屑它”“亲爱的单身狗,有一份爱情等待你签收”“好的爱情,一定是对等的”……深谙“10万 ”之道的咪蒙,在推送的同时就已经帮读者把转发的理由想好了。

朋友圈是咪蒙的新媒体阵地, 2015 年年初,她创办了名为 “万物生长” 的影视公司,拍了以朋友圈为题材的网络喜剧《颤抖吧!朋友圈》。她说 :“我一直想做一些能反映当下生活方式的东西,就拿奥斯卡来说,如果那一年的大奖是颁给《社交网络》而不是《国王的演讲》,那么对于 50 年、100 年后的人来说,他就可以看到当时那一年的人的生活状态。”这部投资仅4000 元、演员全是自己人、零片酬上阵、场地道具都靠跟朋友蹭的10 集网络喜剧,点击量每集1300 多万,数据并不算漂亮,但在咪蒙预料之中。

正如“万物生长”公司后来停止了生长一样,咪蒙所擅长的和不擅长的,成为这

部低成本、小制作网剧的成败关键。作为一个从报纸专栏时代一路写博客和豆瓣杀出来的作家,她知道怎么在短的时间抓取公众稀缺的注意力。在这个围绕朋友圈的剧本里,她发起很多会让大家都有共鸣的话题,比如“当我们点赞的时候,我们在想些什么”“如果朋友圈有一个测谎仪,你会说什么”“我们的朋友圈与 PS 人生”。她总结失败的原因 :“说实话,我到现在都觉得朋友圈这个题材很好,我周围朋友看到这个剧就说,是啊,你的制作真的很烂,你的表演也很烂,整个制作都很low,但精神还是好的,每个人都会觉得跟自己有关。只是我们的技术跟不上我们的选题,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公号上做起来这么顺,而视频这一块还是会有很大欠缺。”“拯救众人的不开心”始终是门大生意。经历了创业失败,咪蒙说“终于有空闲”做公众号。2015 年 9月15日,她以一篇《女友对你作?你应该谢天谢地,因为她爱你》首次强势攻占朋友圈,之后《致贱人》《致 low 逼》系列文章篇篇都成为朋友圈的热议话题。

咪蒙近一篇《减肥对外貌改变有多大?比整容还猛啊!》,一天之内超过 500万人阅读。“根据以往经验,在写这个题时我就知道这篇会是‘爆款’,但没想到火成这样。减肥确实是永恒的话题。好的文章你事后来看,它一定会符合一些规律。其实每一个人的朋友圈都是一种自我塑造,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在朋友圈发什么东西。每次我都会想象一个场景 :这个标题的文章放到朋友圈里你会点开吗?因为你的公众号其实不是写给你的订阅者看的,而是写给你的朋友圈看。”咪蒙从写作角度分析自己当上朋友圈“屏霸”的原因。她之前一篇《如何在朋友圈写出爆款文章》,早在网络上被“公号狗”奉为圭臬。不吝分享与高频互动,是她虏获铁粉的手段之一。

《致贱人》刷爆朋友圈后,有朋友对她取消关注 :“我觉得你变了,你现在迎合了

大众这种充满戾气的东西”

聊到自己的朋友圈,咪蒙当然要吐槽一番。“我对朋友圈有两个很大的感触 :个是我们的朋友圈里朋友的比例越来越少了,越来越变成‘工作圈’;第二个就是朋友圈里真实的生活越来越少了,很多成了营销圈。像代购,这就是一种情感绑架。像晒娃,有时你冷不丁打开朋友圈,看到他们在光线昏暗的地方 360 度拍娃的小视频就会吓一跳,那是 ET 啊!晒旅游和晒美食的朋友圈就会好一些,但图片必须好看。我近看徐静蕾的微博,她讲她在学做珠子,我突然对她转粉,我就觉得她有那么多选择,她做这些‘无聊’的事情,我觉得蛮可爱的。”

《致贱人》的火爆,不可避免地在她的朋友圈里掀起阵阵风波。有“朋友”对号入座把她取关拉黑了;有“朋友”把《致贱人》和《如何在朋友圈写出爆款文章》两篇对照着看,然后指责她是个心机婊 ;有“朋友”跑来骂她“我觉得你变了,你现在迎合了大众这种充满戾气的东西”;也有粉丝 @她说“现在只要有人骂人,就会说你今天咪蒙看多了吧”……

关于迎合大众情绪的指责,咪蒙觉得莫名其妙 :“我写的都是我想说啊,写《致贱人》《致 low 逼》的时候我就是很生气,真要装出人畜无害的样子,谁看啊?”

当然,也有朋友在她主动提出帮忙写推广文章时说 :“不不不,不要浪费你的

公众号。”咪蒙说 :“真正的朋友,从来没有麻烦过我,真的没有。”她通常会把同篇文章分别发布在微信公众号和微博,然后观察两边的回复反应 :一边是《新闻联播》式的赞美与肯定(1%的负面评论),一边是排山倒海式的无理谩骂(50%的负面评论)。

她比较两者说 :“我觉得以熟人为基础的朋友圈会激发人善的一面,陌生人社交的微博会相对激发人恶意的一面。我觉得微博和微信加起来才是人性,它代表我们每一个人善和恶的两面。”

毒舌、情绪强烈是咪蒙一贯的表达风格。比如过度谈论自己的小孩就是没修养、母爱很可怕,这些文章写了不是一次两次,“我自己有时候回头看我的微博,都觉得我说话真是够狠的。尤其是在朋友圈,其实大家都是要表态和站队的,想象一下,这样的一个标题你是不会转的—— ‘这件事情我觉得要分两面来看’”。聊天时,无论话题是什么,她后总能联系上公众号内容的写作。内容领域本就不存在红海一说,粉丝量上来了,广告商纷至沓来。近半年的时间,咪蒙缓解了现金流的压力,不仅挽救了首次创业的公司,顺带还厘清了接下来的创业模式。

“我真的是度过了一段蛮艰难的时间,所以我自己现在写文章接地气了。正因为这样,我才写了很多让大家觉得有共鸣的东西。我现在对时间充满了敬畏,对专业充满了敬畏,对勤奋这件事充满了敬畏,这几个大众价值标准,是朋友圈的普世价值,也是人类的普世价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