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1元秒杀专区】


【内容简介】

 《昆虫记》是法布尔以毕生时间与精力,通过仔细观察后,深刻描绘了多种昆虫的生活,真实地记录了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姻、繁衍和死亡,无不渗透着作者对人类的思考,睿智的哲思跃然纸上。

  《昆虫记》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它融合作者毕生研究成粟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关照虫性,又用虫性反观社会人生,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文学家、昆虫类科学家。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和昆虫界的“维吉尔”。


  译者简介

  陈筱卿,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法语专业。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享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人事部考试中心专家组成员。翻译出版法国名家名著多部,达七八百万字。


【媒体评论】

从1-99岁都阅读和喜爱的——《小王子》

充满奇思妙想的幻想名作——《爱丽丝漫游奇境》《绿野仙踪》

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童话故事——《格林童话》

惊险刺激、充满童趣的传奇冒险之旅——《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汇聚非凡想象力和渊博知识的悬疑小说——《海底两万里》

描写美丽的自然风光,让孩子们回归自然的——《柳林风声》《昆虫记》

*令人感到的动物故事——《列那狐的故事》

关于冒险、智慧和勇敢的故事——《鲁滨孙漂流记》

一部永远也不会过时的小说——《海蒂》


【目录】

昆虫的习性

蝉和蚂蚁的寓言

蝉出地洞

螳螂捕食

灰蝗虫

绿蝈蝈

大孔雀蝶

小阔条纹蝶

象态橡栗象

豌豆象

金步甲的婚俗

松树鳃角金龟

意大利蟋蟀

田野地头的蟋蟀


【免费在线读】

  蝉和蚂蚁的寓言声誉是随着故事传说促成的,而童话则更胜故事一筹,无论是有关人类的还是有关动物的。特别是昆虫,无论它是以哪种方式吸引我们,那都是因为有着许许多多有关它的传说,而这种传说的真实与否则是无关紧要的。

  譬如,有谁不知道蝉的?起码也闻听其名吧。在昆虫学领域中,还能找到如它那样名声很大的昆虫吗?它那钟情于歌唱而不顾未来如何的声名,早在我们记忆训练之初便已被当作素材了。人们用易学好懂的短小诗句告诉我们,当寒风四起,严冬来临时,一无所有的蝉便跑到其邻里蚂蚁那儿去喊饿求食去了。乞食者不受欢迎,遭到不堪忍受的讽刺挖苦,这反而让它名声大振。蚂蚁说了如下的两句虽简短却粗俗无情的话语:您先前唱了又唱!我听着舒服,好呀,您现在就跳吧。

  这两句话给蝉带来的声誉远胜于它精湛的演唱威名。这深深地印入孩子们的心灵深处,永不磨灭。

  蝉生活在油橄榄生长的地区,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其歌唱本领,但它在蚂蚁面前的落泊沮丧样儿,无论大人还是孩子全都知晓。名声即源于此!一个违背道德和自然历史、价值遭到非议的故事,一个其全部好处就在于又短又小的奶妈说的故事,居然造就了蝉的名声,而这种声誉将会像《小拇指》中的靴子和《小红风帽》中的烙饼一样牢牢地支配着岁月留下的残存记忆。

  儿童是极为优秀的记忆器。习惯、传统一旦存人其记忆库,就无法抹去。

  蝉的大名应归功于儿童,是他们在初学着背诵时,磕磕巴巴地说出了蝉的不幸遭遇。构成寓言基本内容的那些荒谬浅薄的东西因他们被保存了下来:严寒来临时,蝉将永远挨饿受冻,尽管冬天已不再有蝉了;蝉将永远乞讨几颗麦粒,尽管它那娇嫩的吸管根本就吸不进这种食物;蝉还将讨要苍蝇和蚯蚓,尽管它从来不吃它们。

  这些荒唐的错误,责任究竟在谁呢?在拉·封丹,他的大部分寓言因观察之细微,颇让我们着迷,但有关蝉的描述却是考虑欠佳的。他的寓言里早的那些主角,如狐狸、狼、猫、山羊、乌鸦、老鼠、黄鼠狼以及其他许许多多动物,他非常熟悉,所以他在跟我们讲述它们的事情和动作时,惟妙惟肖,入木三分。它们是一些高地的动物,是他的邻居,是他的常客。它们公开的和私下的生活都是他天天所见的,但是,在兔子雅诺欢蹦乱跳的地方,是见不到蝉的。拉·封丹从来没有听见过它歌唱,从来没有看见过它。他以为,这个著名的歌唱家肯定是一种蝈蝈。

  格兰维尔的画笔尽管与拉·封丹寓言配合得相得益彰,但也犯了同样的错误。在他的插图里,蚂蚁一副勤劳的家庭主妇的打扮。它站在门槛上,身旁是大袋大袋的麦子,不屑地背对着伸着爪子——对不起,伸着手——的乞讨者。头戴十八世纪阔边女帽,腋下夹着吉他,裙摆被凛冽寒风吹贴在小腿肚子上,这就是那第二个人物的形象,与蝈蝈一模一样。格兰维尔同拉·封丹一样,也没弄清楚蝉的真实模样,他栩栩如生地再现了那个以讹传讹的错误。

  在这个内容贫乏的小故事里,拉·封丹只不过是拾了另一位寓言作家的牙慧而已。蝉备受蚂蚁冷遇的传说如同利己主义,也就是说如同我们的世界一样,历史久远了。古雅典的孩童背着满袋无花果和油橄榄去上学时,嘴里就已经像背书似的在嘟囔这个故事了:“冬天到,蚂蚁们把自己受潮的食物搬到太阳下晒干。突然间,一只饥肠辘辘的蝉跳上前来求乞。它想讨几粒粮食。吝啬的蚂蚁们回答说:‘你夏日里欢唱,那冬天你就蹦跳吧。’”尽管这个情节有点枯燥,但那正是拉·封丹的有悖常理的主题。

  可这个寓言正是源自希腊,那是有名的盛产油橄榄、蝉非常多的地方。

  难道伊索果真像传说中的那样就是这则寓言的作者吗?这令人怀疑。不过,这也无关紧要,因为那位讲故事的人是希腊人,是蝉的老乡,他应该对蝉颇为了解。在我们村子里,那种缺少见识的农民,也会知道冬天根本就没有蝉。冬季来临,必须为油橄榄树培土时,村子里凡是用锨铲土的人都认得蝉的初始形态——幼体——的。他们在小路边成百上千次地看见过它,知道夏季来临时,这个幼体是如何从自己修建的圆洞中钻出地面的,知道它如何抓挂在细树枝上,背上裂开一道缝,蜕去比硬羊皮纸还要硬的外壳,变成浅草绿色,然后又变成了褐色,成了一只蝉。

  阿蒂卡的农民并不傻,他们也注意到了不开眼的人都能看出的情况,他们对我那些乡巴佬乡邻十分清楚的东西也是知道的。这则寓言的作者,不管他是哪位文人,都是处于有利的条件之下,对这类事情肯定是十分了解的。那么,他的故事的这种谬误是源自哪里呢?拉·封丹情有可原,而古希腊的那位寓言作家则是不可原谅的,他只讲述书本上的蝉,而不去了解近在咫尺的像锣钹似的振翅呜叫的真实的蝉。他不关心现实,却因袭传说。他是一位更古老的故事讲述者的应声虫。他在复述源自各种文明那可敬之母——印度的某种传说。他根本没有弄清楚印度人笔下描述的主旨是在表明一种无远见的生活会导致什么样的危险,却以为编成故事的动物场景比蝉和蚂蚁的对谈更贴近真实。

  印度人是动物的伟大朋友,是不会犯这样的错误的。这一切似乎表明,原始故事的那个主人公不是我们的蝉,而是另一种动物——或者称之为昆虫——其习性与所编的故事颇为吻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