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汪曾祺一生颠沛坎坷,却写出了今人所没有的慢与闲。

平常的一草一木,一茶一饭,因他而变得生动有趣。

他说:“我们有过各种创伤,但我们今天应该快活。”

他想让人觉得,生活是美好的,人是有诗意的。

他的文风干净清雅,结尾淡如炊烟,余味但击人心,足以留下内伤。

读一点他的散文,你会更热爱这个世界。

推荐您购买果麦其他畅销书:


【内容简介】

本书是备受推崇的“生活家”汪曾祺的散文精选集。

生活家,就是热爱生活、多才多艺、有趣之人。

汪曾祺就是一位生活家。

对生活心存热爱,从不消沉沮丧,无机心,少俗虑;活得有情趣,对世间万物皆有情,体察得细致。

写字、画画、做饭,明明是*平常普通的日常,他却深得其中的乐趣。一个平凡的景,经过汪曾祺的视角,便美得天真烂漫。

他的字到何处,何处便有画境。

“生活,是很好玩的”是他的一句名言,代表了他的人生态度。他以一颗赤忱之心,把一切都写活了。

本书分为有味、草木和春秋三辑,从美食、植物、旧事等三个部分来展现汪曾祺先生的生活情趣和人生态度。


【作者简介】

汪曾祺,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师从于沈从文的文学大师,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后一个士大夫”。


【媒体评论】

若世界真还公平,他的文章应当说比几个大师都还认真而有深度,有思想也有文才!“大器晚成”,古人早已言之。*可爱还是态度,“宠辱不惊”!

——沈从文

像曾祺这样下笔如有神的作家,今天是没有了。他的语言炉火纯青,已臻化境。

——张兆和

汪曾祺是一文狐,修炼成老精。

——贾平凹

他带给文坛温暖、快乐和不凡的趣味。

——铁凝

明末小品式的文字,阅读时开窗就能闻见江南的荷香。

——冯唐


【目录】

有味

故乡的食物

五味

葵·薤

故乡的野菜

萝卜

鳜鱼

家常酒菜

肉食者不鄙

鱼我所欲也

豆汁儿

栗子

贴秋膘

豆腐

干丝

手把肉

韭菜花

四方食事

寻常茶话

吃食和文学

昆明菜

昆明的吃食

昆明的果品

菌小谱

食豆饮水斋闲笔

食道旧寻

果蔬秋浓

草木

人间草木

岁朝清供

关于葡萄

果园杂记

草木春秋

夏天

冬天

马铃薯

腊梅花

滇游新记

云南茶花

淡淡秋光

昆明的花

菏泽牡丹

北京的秋花

夏天的昆虫

草木虫鱼鸟兽

昆虫备忘录

春秋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老舍先生

金岳霖先生

未尽才:故人偶记

林斤澜!哈哈哈哈

草巷口

看画

吴大和尚和七拳半

和尚

昆明的雨

跑警报

西南联大中文系

泡茶馆

沽源

沙岭子

旧病杂忆

大妈们

名优逸事

国子监

踢毽子

熬鹰·逮獾子

北京人的遛鸟

自得其乐

我的父亲

多年父子成兄弟


【免费在线读】

口味·耳音·兴趣

我有一次买牛肉。排在我前面的是一个中年妇女,看样子是个知识分子,南方人。轮到她了,她问卖牛肉的:“牛肉怎么做?”我很奇怪,问:“你没有做过牛肉?”——“没有。我们家不吃牛羊肉。”——“那您买牛肉——”——“我的孩子大了,他们会到外地去。我让他们习惯习惯,出去了好适应。”这位做母亲的用心良苦。我于是尽了一趟义务,把她请到一边,讲了一通牛肉做法,从清炖、红烧、咖喱牛肉,直到广东的蚝油炒牛肉、四川的水煮牛肉、干煸牛肉丝……

有人不吃羊肉。我们到内蒙去体验生活。有一位女同志不吃羊肉,——闻到羊肉气味都恶心,这可苦了。她只好顿顿吃开水泡饭,吃咸菜。看见我吃手抓羊肉、羊贝子(全羊)吃得那样香,直生气!

有人不吃辣椒。我们到重庆去体验生活。有几个女演员去吃汤圆,进门就嚷嚷:“不要辣椒!”卖汤圆的冷冷地说:“汤圆没有放辣椒的!”

许多东西不吃,“下去”,很不方便。到一个地方,听不懂那里的话,也很麻烦。

我们到湘鄂赣去体验生活。在长沙,有一个同志的鞋坏了,去修鞋,鞋铺里不收。“为什么?”——“修鞋的不好过。”——“什么?”——“修鞋的不好过!”我只得给他翻译一下,告诉他修鞋的今天病了,他不舒服。上了井冈山,更麻烦了:井冈山说的是客家话。我们听一位队长介绍情况,他说这里没有人肯当干部,他挺身而出,他老婆反对,说是“辣子毛补,两头秀腐”——“什么什么?”我又得给他翻译:“辣椒没有营养,吃下去两头受苦。”这样一翻译可就什么味道也没有了。

我去看昆曲,“打虎游街”、“借茶活捉”……好戏。小丑的苏白尤其传神,我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笑声。邻座是一个唱花旦的京剧女演员,她听不懂,直着急,老问:“他说什么?说什么?”我又不能逐句翻译,她很遗憾。

我有一次到民族饭店去找人,身后有几个少女在叽叽呱呱地说很地道的苏州话。一边的电梯来了,一个少女大声招呼她的同伴:“乖面乖面(这边这边)!”我回头一看:说苏州话的是几个美国人!

我们那位唱花旦的女演员在语言能力上比这几个美国少女可差多了。

一个文艺工作者、一个作家、一个演员的口味好杂一点,从北京的豆汁到广东的龙虱都尝尝(有些吃的我也招架不了,比如贵州的鱼腥草);耳音要好一些,能多听懂几种方言,四川话、苏州话、扬州话(有些话我也一句不懂,比如温州话)。否则,是个损失。

口味单调一点、耳音差一点,也还不要紧,要紧的是对生活的兴趣要广一点。


【书摘与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