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三岁以下儿童早教指南

本书为蒙台梭利为0—3岁儿童量身打造的早期教育指南。书中,作者引导父母突破传统教育观,去真正了解孩子、关爱孩子、尊重孩子,保护孩子的成长环境,从而激发孩子潜质、培养孩子性格,引导孩子自由、健康发展。

◎经典早教书,通俗新译本

蒙台梭利在书中阐述的培养孩子性格、智力和情感的方法与观点,强调给孩子自由,时至今日仍然非常实用。译者在充分理解和接受作者教育理念的基础上,精准传达了原文精髓,且译文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表达更符合时下读者阅读习惯。

◎版面疏朗,分节阅读

为方便读者阅读,本书在版面设计上比较疏朗清新,另外原文每章成一篇文章,并不分节,本版为每一章分出了小节,并加节名,使每章主题更加清晰,全书结构更加完整。


【内容简介】

“大人不应把孩子塑造成小大人。”蒙台梭利在《发现孩子》这本书中态度明确地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蒙台梭利认为,每个孩子都有观察外界、做出反应和学习的需要,因此她在本书中倡导打破旧的教育传统,去真正地了解和关爱孩子。《发现孩子》主要针对0—3岁的孩子。书中,作者始终秉持“尽可能地把一切留给自然”的原则,倡导为孩子设计一套科学的、有利于其身心成长的方案——如何对孩子进行感官练习,如何培养孩子语言、阅读和书写等能力,如何通过绘画和音乐引导孩子,让孩子学会观察世界、集中注意力,并充分唤起孩子的学习热情——从而开发孩子的精神力量。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蒙台梭利(1870—1952)

全名玛丽亚·蒙台梭利,20世纪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氏幼儿园——“儿童之家”创办者。

反对过分干涉儿童,倡导为儿童设计专属环境,提出“吸收性心智”“敏感期”等重要早教概念。在实验、观察和研究基础上,针对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推出多部早教经典。

多国设立蒙台梭利协会,蒙台梭利学校遍及多个国家,全球众多学校推行其教育理念和方法。各界知名人士,如比尔·盖茨、彼得·德鲁克、乔治·克鲁尼等,幼时都深受蒙氏教育影响。


【媒体评论】

蒙台梭利教育思想之所以被很多国家、很多人接受,因为其灵魂就是自由和爱。自由和爱这两样东西如影随形,像一个硬币的两面,缺了一样另一样就无法存在。

——尹建莉(中国青少年教育专家)

蒙台梭利教育将照亮孩子的未来。蒙台梭利教育以孩子生命成长为中心,抓住孩子成长“敏感期”,将引领世界幼儿教育向前发展。

——托马斯·爱迪生(美国发明家)

我认为没有比蒙台梭利教育法更好的方法,能够提高孩子对美的敏感度,并唤醒他们对生命奥秘的好奇心。

——加西亚·马尔克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百年孤独》作者)


【目录】

儿童往往是无辜的受害者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独特个性

孩子不是大人的私有财产

第二章 新生儿的诞生

我们从来没有很好地对新生儿进行保护

给新生儿好的保护的理念和方法

第三章 揭开心理胚胎的秘密

孩子的成长需要经历一段漫长的过程

科学方法是了解孩子心理的钥匙

第四章 吸收性心智的本质

真正改造孩子的是孩子自己

孩子成长的三个阶段

“有吸收力的心灵”是孩子创造力的源泉

第五章 心灵是怎样建构的

父母对孩子的爱没有任何水分

人类心灵建构的秘密

母爱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

第六章 孩子的行为能力

新生儿是个心理胚胎

第七章 三岁的孩子

给孩子准备的东西要适合他们摆弄

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

第八章 让孩子回归自然

回归自然是照料孩子的基本原则

让孩子做自己内心生活的主宰

科学带给孩子的是一个欢乐的世界

第九章 儿童的公民权利

把孩子当成人一样看待

孤儿院和奶妈是教育不好孩子的

第十章 怎样迎接新生儿

我们从未真正为孩子思考过

第十一章 父母要学做“爱的导师”

孩子在意大人的每一个指令只是源于爱

我们应该从孩子爱的表现中得到启示和受益

第十二章 为孩子提供美丽、适宜的成长环境

学校应该为学生发展创造好的环境

儿童的生活环境和设施应与其身体的需求相适应

第十三章 培养孩子稳定的注意力

有兴趣,孩子才会乐在其中

孩子的注意力是由内部力量决定的

创造符合孩子心理发展的环境

第十四章 对孩子进行意志教育

意志的一些协同因素

培养孩子意志力的方法

意志力教育是消除冲动的方法

怎样才算得上“有意志的人”

第十五章 智力与孩子自由

让孩子成为智力的主体

揭开孩子智力的秘密

第十六章 天才的秘密

天才都有在意识上将事实分离的能力

上帝不会垂青没有准备的人

没有意念相伴,事物就不容易融入意识中

第十七章 儿童想象力的培养

我们该如何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把虚幻当现实的方法激发不了孩子的想象力

想象力要有现实作为基础

第十八章 不要包裹孩子

成人化的环境不适合孩子

在适合的环境中,孩子不用教就很完美

第十九章 家庭中的儿童教育

说谎只会害了孩子

一味模仿很难让孩子真正取得进步

重视孩子的精神需要


【前言】

《发现孩子》这本书是蒙台梭利的著作之一,本书告诉我们一种培养孩子的新观念和新方法。蒙台梭利认为,每个孩子都有观察外界、做出反应和学习的需要。因此,蒙台梭利一直倡导打破旧的教育传统,去真正地了解孩子和爱孩子。

在本书中,蒙台梭利描述了孩子的特性,提出了如何更充分地唤起孩子学习热情的方法,正如她所言:“即便是对那些非常幼小的孩子的教育,我们的目的也不应是为他们上学做准备,而是为了他们的生活。”

蒙台梭利在书中提到,教育制度的建立必须能够保护孩子成长的环境。我们必须遵循这样一条原则:尽可能地把一切留给自然,这样才能为孩子设计出一套科学的、有利于其身心成长的方案。唯有自由才能引导孩子的性格、智力与情感得到程度的发展。

对于孩子随心所欲的特性,教育者不应简单地认为是孩子任性。在我们对孩子的了解还不够多的情况下,大人的行为极有可能给孩子原本具有的天赋带来负面影响。

自由还要求教育者应该以一种宁静的心态去关注孩子成长中出现的所有奇迹。教育者首先要做的是观察孩子的人格,并予以尊重。蒙台梭利主张:“大人绝不应把孩子塑造成小大人。”如果我们能够尊重孩子的自由,对孩子有信心;如果我们能够把我们的骄傲暂时放置一边,谦虚一些,不把对孩子的指导当成是必要的;如果我们懂得耐心等待,就一定会看到孩子身上所发生的全新转变。

自由并非是放任孩子,而是指导我们如何积极有效地教育孩子。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宗旨在于引领、开发孩子的精神力量,而非一味地把知识灌输给孩子。

为了帮助更多的父母和教师了解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我们翻译了本书。为适应读者的阅读习惯,本书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对原著内容进行适当的整理和删减。


【书摘与插画】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独特个性

为了与其他新近开发的现代教育形式有所区别,我们采用了以我的名字——蒙台梭利来命名的教学法,旨在从孩子们身上发现一些以前未曾被人们观察到的精神特质。实际上,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个潜能有待发掘的孩子。

有了以上的认识,为了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孩子,并采取措施来认可与保护他们的权利,我们采取了直接的教育拯救行动。我们之所以疾呼要保护儿童的权益,主要是因为孩子是在强权统治下的弱势群体,他们不但不被了解,就连必要的需求也常常无法得到成人社会的认可。很多的实例证明,当今社会孩子的处境是极其恶劣的。所以,我们有必要通过一些措施来保护孩子的权益,拯救孩子的世界。

蒙台梭利学校是一个能让孩子静心成长的地方。孩子被压抑的心灵可以在这儿获得释放,孩子可以表达真正的自我,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和行为方式,也与眼下所推崇的儿童教育理念有所不同。这使我们不得不反省过去在教育上所犯的严重错误,将教育的信任转移到微妙、敏感的儿童身上。

孩子在我们面前展露出来的,是他们尚未被探查到的心智。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独特的个性,之所以说他们独特,是因为他们的一些行为我们还没有分析透彻,研究清楚。他们所展现出来的一些行为习惯,一直是许多心理专家和教育专家关注的重点,并且他们的很多行为也是许多学者没有研究过的。比如说,每个家长都喜欢用自己的审美观点来为孩子选择礼物、玩具,可是当买来的玩具摆在孩子面前时,孩子并没有表现出他们所预想的欣喜和兴趣。相反,许多的孩子总是希望挣脱家长的控制,独立去探索他们认为新奇的事物,每一件事情都希望自己动手。孩子们是那样安静、专注地投入到他们的活动中,那种专心、平静的神情真是令人惊叹。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孩子们的满足感和愉悦感是多么的强烈。

孩子们从内心自然流露出的这种自发性,却时常受到大人们居高临下及不适当的介入和干扰。家长一直以成人的角度去思考,认为自己做每一件事情都可以比小孩子做得好,于是他们强迫孩子按照他们的模式去观察、去思考、去行动、去创造,以一个家长的权威迫使孩子屈服并放弃自己的意愿和创意。

我们习惯于用成人自以为是的思想和方式来解释孩子的行为,用自认为正确的方式对待和教育孩子。学校以成人的思维方式为孩子制订了一系列自认为适合孩子成长的教育制度,却忽略了孩子这个特殊群体真正需要的究竟是什么。这种教育体制不仅仅造成了教育上的偏差和误导,更导致了教育体制以及整个社会在对待孩子教育方面的一连串的错误。而这些教育所体现出的错误的一面,已经引发社会各界人士的反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