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如果可以得到世界上任何一样东西,你想祈求什么?

—祈求我们过得比现在好。

*********

◎ 国际阅读协会推荐的少年图书

◎ 美国银行街2009年年度童书佳作

◎ 全美编辑推荐的少年图书

◎ 美国亚利桑那大峡谷少年图书

··

纽伯瑞奖大作家露丝·怀特的写实力作 / 朴实平静的文字有着催人泪下的力量 / 取材于鲜活而真实的苦难人生 / 揭开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西部矿区的艰辛秘史

-------------------------------------------

8/12世界儿童文学精选

·阅读与世界同步·

“8/12世界儿童文学精选”针对8到12岁的小读者,甄选二十一世纪的欧美儿童文学精品,希望中国儿童在阅读中获得更丰富的人生体验、更多样化的看待世界的视角和更多不同风格的文学的浸染。

面对欧美丰富的儿童文学出版资源,我们确立了以下几个选书标准:首先是二十一世纪出版的*作品,让中国的儿童与万里之外的同龄人一同感受、一同心动。

其次是故事性强。对于刚刚拿起纯文字图书的儿童来说,读下去的*强动力来源于对故事的追寻。通过好的故事来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

第三是具有优秀的文学特质。独创的想象力——不寄居于他人搭建的想象世界;好的文字——不是表面的华丽、时髦或有趣;好的故事——让小读者在多年以后还能记住、还能被感动的故事;诚实的态度——作家对自己的小读者采取诚实的姿态,不自以为是地说教,不自降身段地讨好。

“8/12世界儿童文学精选”,为8—12岁的儿童提供文学的陪伴,让他们开始体会丰富的人生滋味。
【内容简介】

奥德丽讨厌因酗酒而让全家担惊受怕的父亲,但深爱为养活妻子女儿深入漆黑矿井辛苦劳作的爸爸;奥德丽时常为“不在状态”的母亲感到恐慌和无奈,但非常依赖为四个女儿遮风挡雨的“鸟妈妈”;奥德丽在家总爱欺负“三只小猪”,可在外她是妹妹们的保护伞。

困窘的生活,接二连三的家庭变故让奥德丽很早就懂得生活的艰辛。在父亲去世后,奥德丽一度以为一家人将陷入绝望的深渊,但聪明友爱的小伙伴、温暖善良的老师,以及勇敢面对未来生活的母亲,都让她开始相信那句话: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作者简介】

露丝·怀特(Ruth White),美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出生于美国弗吉尼亚州阿巴拉契亚山脉区域。山区难忘的生活经历成为怀特写作的重要素材和灵感来源。怀特对青少年心理的捕捉刻画十分敏锐,广受评论界和读者的喜爱与好评。

怀特的作品曾多次荣获纽伯瑞文学奖、美国图书馆协会*青少年图书、银行街年度*童书等赞誉,其主要代表作有:《贝拉的儿子》(又名《爱的故事》,1997 年纽伯瑞银奖),续篇《寻找贝拉》《快乐小溪颂》《哭泣的柳树》《地心深处的女孩》《地心深处的宝藏》《夏天往事》,等等。


【媒体评论】

这个自传性质的故事讲了一个贫困家庭的遭遇,阅读时,我每每想冲进书里给孩子们食物、衣服或者图书、漫画甚至纸或者笔。这本书让我在成长之际,不止一次地感激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美国读者Krista(克里斯塔)

不得不说,我非常喜欢奥德丽的叙述腔调……对9-12岁的孩子来说,这是一个足够经典的好故事。如果班级教学涉及美国阿巴拉契亚山区生活的话,这本书也非常有用。

——美国读者 Meaghan(米根)


【免费在线读】

1948 年5 月的一天,阳光灿烂。空气简直像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天空跟大理石一样,耀眼澄明。山丘上新近萌出的植物是翠绿色的。我11 岁,不过到11 月就12 岁了,即将长大成人。我上六年级,现在正和弗吉尔一起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他是新来的孩子,刚从肯塔基搬来营地。

“我喜欢你眼睛的颜色,奥德丽。”他对我说。

“哪个?”我问他。

“什么意思?”

“哪只眼睛?”

他被难住了。

“我的一只眼睛是蓝色的,弗吉尔,跟爸爸妈妈,还有三只‘小猪’的一样,但另一只眼睛是灰色的,跟家里人的都不一样。”

他身体向前倾,凑近了往我的眼镜片后面瞧。

除了我,世界上还有别的孩子也要戴眼镜吗?妈妈说,这得怪猩红热。它引起了我眼睛的并发症,还让我瘦得皮包着骨头。

弗吉尔离得如此近,我都能闻到他衣服上的浆粉味道。他妈妈把他打理得真不错。

“好吧,我会成为一只猴子的叔叔。”他说。不知道为什么,他经常“抛出”一只猴子来。弗吉尔说过,在这个世界上,他喜欢动物了。尽管从没亲眼见过,但他对猴子有一种特别的喜爱。

“你喜欢哪种颜色,弗吉尔?”

“都喜欢。它们很漂亮。你很漂亮。”

我被他逗笑了。弗吉尔对每个人都很友好。他知道很多笑话,所有的女孩子都想待在他身边。不过相比之下,他喜欢我多一些。他很乐意跟我一起回家,而不是跟黑兹尔、格蕾丝还有其他男孩子一起走。

我们走在朱厄尔山谷的土路上,这里是弗吉尼亚西南部的一个煤矿营地。朱厄尔山谷位于群山深处,我们两边是起伏的山脉。

一座山的山脚下有一条小溪。大路在山谷中间,一排房子紧靠着另一座山。路上,冬天的黑色泥土都干透了。它很快就会变成黑色的灰尘。

不过现在天气不错,所以路上既没有泥土也没有灰尘。

“什么……谁是那个……‘三只小猪’?”弗吉尔想知道。

“我的妹妹们。八岁的伊冯娜、七岁的埃莉诺,还有六岁的露丝·卡罗尔。因为她们霸占了所有的食物,所以我管她们叫‘三只小猪’。”

“ 我懂… … 我懂你的意思。”他告诉我,“ 我有一个弟弟。”

“只有一个?”

“一个就够了。”

他说得对。我经常想:为什么明知所有的东西都不够分,爸爸和妈妈却还是一直生小孩?

“说到猪,”弗吉尔问,“你知道猪圈裂了以后怎么办吗?”

“什么?”

“猪得用铅笔!”①

我们哈哈大笑。“我喜欢你,弗吉尔。”我对他说,“你又搞笑又聪明。”

他朝我们身后瞥了一眼。

“啊哦,他们来了。”他说。我知道他说的是瑟曼和罗恩·凯斯,我们班上的两个刻薄鬼。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哎呀,那不是小奥德丽和那个呆孩子嘛!”瑟曼大声叫道。

我们扭头看着他俩,但没停下脚步。

“你们想做什么?”我问。他俩就在我们后面紧跟着。

“跟你打赌,小奥德丽。”罗恩·凯斯说。

他俩总爱打赌:我打赌你不敢这样,我打赌你不敢那样。在朱厄尔山谷,当被问到有没有胆量去做某件事时,你得硬着头皮迎上去,毫无退路,否则你会被嘲笑一辈子。

不过,当你完成之后,向你发起挑战的人也必须去做。去年夏天,瑟曼和罗恩·凯斯问我敢不敢往脸上抹有毒的常春藤汁。于是,等我像个白痴一样地抹了一脸之后,他俩也照做不误。后面几天,我们三个都是躺在床上度过的——眼睛都肿得睁不开了。

“你俩气死人了!”我说。这是我们的老师斯泰若斯小姐爱用的词,我打心眼儿里崇拜她。每个孩子都崇拜她,就连刻薄鬼瑟曼和罗恩·凯斯也不例外。

“你们这些孩子气死人了。”斯泰若斯小姐也许会这样说我们,但她肯定会带着微笑说。我喜欢她叫我们孩子,而不是像别的大人一样叫我们“年轻人”。

但是,当“气死人”这个词从我嘴里冒出来的时候,仿佛挠到了瑟曼和罗恩·凯斯的痒痒肉一样。

“他的——屁股①——什么?”罗恩·凯斯大声笑,接着他俩一起歇斯底里地大笑。

我说过他们有些很下流的想法吗?嗯,是真的。

“你没那么聪明!”罗恩·凯斯说,“咬文嚼字不会让你变聪明!”

“小聪明,小聪明,开派对!”瑟曼唱了起来,“没人来,自己玩,小聪明!”

瑟曼自以为很聪明,但这个老掉牙的顺口溜大家都听过无数遍了。

“什么赌?”我问。

“这个呆子也得来。”瑟曼说着,朝弗吉尔的胳膊重重地捶了一拳。

他们朝弗吉尔咧嘴笑着,等待答案。弗吉尔的脸变红了。我觉得他不习惯被欺负。也许肯塔基不兴这个。

此刻,我也不知道自己怎么搞的,居然在大路中间停下,然后像约翰·韦恩①一样问:“痛快点儿!打什么赌?”

大家都停了下来。我们面对面。

“爬这个大水箱。”瑟曼回答。

“那算什么挑战!”我嚷嚷着,“我爬过很多次。大家都爬过。”

“在晚上吗?”

我不说话了。

“一直爬到顶吗?”

“然后会沿着边上走一圈?”

他俩的嘴巴咧得更大了,大得让人能清楚地看到他俩门牙上的豁口。

我转身去看那个建在山坡高处的巨大银色水箱。它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我的眼睛像被灼伤了一样。水箱里储备着煤矿营地的全部供水,孩子们都喜欢在那里玩。不过,那直达顶部的好几千级台阶(我可能有些夸张,也许有一百级),没人爬过一半。

“你是一只‘胆小猫’。”罗恩·凯斯冲我说。

“我不是!我会爬那个破水箱,而且会在晚上!”

我大概是昏了头。

“什么时候?”

“等我准备好的时候!”

罗恩·凯斯朝瑟曼使了个眼色:“她不会做的。”

“我当然会!”

可是我的嘴里发干。

“那你呢,呆孩子?”瑟曼对弗吉尔说。

弗吉尔没说什么,拉着我匆匆离开了。我们听到罗恩·凯斯和瑟曼跟在后面,大喊大笑,管弗吉尔叫“小宝宝”。

后来,到家门口时,他俩回了各自的家。朱厄尔山谷所有的房子都一个模样——四四方方的棕色木箱子,但我们都知道哪个是谁的家。瑟曼住在第七栋房子的右边,罗恩·凯斯住在它的左边。这就是房子的构造——一栋房子住两户,中间有一堵墙来保护隐私。不过我跟你说,声音完全能穿过那堵墙。我和弗吉尔继续向前走。我没出声,脑海里回想着刚才与罗恩·凯斯和瑟曼说过的话。

“咱们不用怕他们。”弗吉尔对我说。

“我不怕。”我撒谎了。

“咱们比他们更聪明。”他说。

我没说话。

“实际上,一只猴子都比他俩聪明。”他接着说。

我笑了。我在想弗吉尔是多么与众不同。他与我认识的人都不一样。他每次一开口,都会冒出一些出人意料的话。

我们走到第十一栋房子面前,我们家住在右边。丘奇先生和丘奇太太,还有他们十来岁的儿子德怀特,住在左边。正门是敞开通风的,我们听到了谈话声。

“是你妈妈和妹妹们在说话吗?”弗吉尔问我。

“只有妹妹们,”我说,“妈妈不在。”

“不在?去哪儿了?”

我觉得“不在”这个词不太对。妈妈并不是真的走了,但她还不如远离这里呢。她现在完全沉浸在她脑海中的神秘世界里。但这三言两语很难解释清楚,我只好说:“回见,弗吉尔。”

“明天我能跟你一起走路上学吗?”他问。

“明天是星期六。”

“哦,我是说星期一。不过在那之前,我可能还会见到你。”

我点点头,然后挥了挥手。他挥着手,继续沿大路走到后一栋房子那里。


【书摘与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