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米歇尔·福柯所著的《词与物(人文科学的考古学修订译本)》力图构建一种“人文科学考古学”,它“旨在测定在西方文化中,人的探索从何时开始,作为知识对象的人何时出现。”福柯使用“知识型”这一新术语指称特定时期知识产生、运动以及表达的深层框架。通过对文艺复兴以来知识型转变流动的考察,福柯指出,在各个时期的知识型之间存在深层断裂。


【内容简介】

现代西方哲学名著。法国现代哲学家福柯的成名作、代表作。通过对“秩序”的历史、相似性的历史、相同的历史和同一的历史的研究,对自文艺复兴以来直至20世纪初的整个西方文化和历史作了细致、富有创见和深度的梳理和剖析,力图从根本上驱除笼罩在当代知识形式的决定条件之上的人类主体主义迷雾,对自笛卡尔尤其自康德以来西方哲学传统的意识哲学和主体性形而上学进行了深入的批判。


【作者简介】

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1926年10月15日-1984年6月25日),法国哲学家、社会思想家和“思想系统的历史学家”。早期属于结构主义阵营,70年代之后成为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思想的代表。

早期福柯的思想方法为“历史话语分析”(即“知识考古学”),考察贯穿在不同文本中的话语构成,研究它们如何建构了文本,如何使文本具有了意义,并在文化语境中承担功能。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为《古典时代疯狂史》(1961)、《词与物》(1966)、《知识考古学》(1969);后期福柯的思想方法转向“权力谱系学”,谱系学除了继续反对主体反对历史之外,还加入了福柯重要的微观权力/身体的概念,反对*性、稳定性的历史,信奉可变性、相对性、偶然性与断裂性。将历史的目光更多的投向身体,投向下面,投向神经系统,投向野蛮、纷乱、衰落和底层。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为《规训与惩罚》(1975)、《性经验史》(三卷,1976、1984、1984)。晚年的福柯致力于一种“生存美学”的建构,这种学说试图综合福柯以往处理过的各种主题,借助古希腊式的知识型反对基督教-现代的知识型所构造出的现代社会治理术和无孔不入的权力对人的宰治。这部分的思想集中体现在福柯晚年的法兰西学院讲课稿之中。


【目录】

前言

章 宫中侍女

第二节
第二章 世界的散文
节 四种相似性
第二节 记号
第三节 世界的界线
第四节 物的书写
第五节 语言的存在
第三章 表象
节 堂吉诃德
第二节 秩序
第三节 符号的表象
第四节 被复制的表象
第五节 相似性的想象
第六节 “普遍数学”与“分类学”
第四章 言语
节 批评与评论
第二节 普通语法
第三节 动词理论
第四节 讲说(链接)
第五节 指明
第六节 衍生
第七节 语言四边形
第五章 分类
节 史学家说了些什么
第二节 自然史
第三节 结构
第四节 特性
第五节 连续与灾难
第六节 怪兽与化石
第七节 自然的话语
第六章 交换
节 财富分析
第二节 货币和价格
第三节 重商主义
第四节 质押与价格
第五节 价值的形成
第六节 效用
第七节 一般图表
第八节 欲望与表象

第二编
第七章 表象的界限
第八章 劳动、生命和语言
第九章 人及其复本
第十章 人文科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