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不求医、不吃药,更不用跑医院

自己判断身体有无“湿”和“虚”,就这么简单

体内有湿自测

痰湿//身体肥胖,大腹便便,时常胸闷,稍微活动就会困倦

湿热//脸上出油多,不想吃饭或者饭后觉得胃胀;女性脸上长“痘痘”,白带增多

寒湿//经常感冒发烧,长湿疹,爱打喷嚏,四肢关节疼痛;女性常被痛经困扰

风湿//不规则地发热,关节、肩颈、腰背、足跟部位时常疼痛,天气变化时加剧

虚湿//腹部胀痛,消化不好,大便稀薄,肢体浮肿,小便黄且短少

身体发虚自测

气虚//经常气短乏力、无精打采,特别爱感冒,而且是反复感冒

血虚//面色苍白、皱纹多、衰老得快;有的女性伴有月经不调、痛经

阴虚//脸上经常出现小痘痘,一生病就容易低烧,早晨起床眼睛干涩

阳虚//畏寒怕冷,手脚冰凉,但略微活动就汗出如雨

辨清体质、对症调理

赶跑体内湿和虚,大病不来找,小病不缠身


【内容简介】

解读湿、虚的原因、症状和防治对策

30多个中药膏方,祛湿一身轻

100多道食疗秘方,补好身子骨

20个特效穴位,补气血

15种湿虚疾病对症调理

书中分别从四种体湿、体虚的情况出发,不仅介绍了给出了多种对症的解决办法,同时也针对体湿、体虚可能造成的疾病给出了相应的防治方法;为了更便于大家的操作使用,书中配以大量精美而实用的图片,对这些方法进行了分步图解,针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找到适于自己的祛湿补虚的方法,赶跑体内湿和虚,大病不来找,小病不缠身 。
【作者简介】

杨力

中国首席中医养生专家

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特邀专家

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纽约州*针灸医师联合公会特聘教授

美国国际医药大学博士生院特聘博士生导师

著名中医学家,学者,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从事中医研究45年,行医长达40年之久,重视“药食同源”饮食养生。近10年来,其数千场公益讲座深受老百姓的喜爱,曾多次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北京卫视、山东卫视、福建卫视、湖南卫视、辽宁电视台等进行养生宣教。

从20世纪80年代起至今,其著作累计字数已达2000余万字,其中中医养生书籍已出版30余种,代表作有《教你活到100岁》《五谷杂粮养生粥》《养生先养肾》《脾不虚病不找》《祛寒除病根》等,反响甚大,现已进入千家万户。
【目录】

绪论 许多疾病都是“湿”和“虚”引起的

湿、虚是百病之源,读懂身体的求救信号

湿邪滞留于体内,即成病源

湿入脏腑,肺、脾、肾功能都会失调

风寒湿邪往往乘“虚”而入

湿热病往往“垂青”体虚的人

湿气容易渗透人体各部位

千寒易除,一湿难去

四大信号说明你体内湿气重

易导致体内生湿的十大不良习惯

“湿”的特性是什么

脾主运化,健脾是祛湿的关键

用好七大“排湿口”,祛湿事半功倍

悠缓运动出轻汗,帮你改善体湿

体虚到底是怎么回事

快速判断身体是否“虚”了

虚是身体机能的衰退

四种体虚怎么调补更见效

睡懒觉也易导致体虚

调理脾胃是补虚的好方法

避陷四大误区,以免越补越虚

湿、虚总是互为因果,相互作用

调补气血阴阳,身体不虚,湿气不找

肥胖的形成:虚为内因,湿在表里

章 湿邪损伤阳气,预防大病先除湿

痰湿:体胖且略显浮肿,口中黏腻

痰湿是怎样形成的

肉生痰,恰当吃素可避湿邪伤肺

体内痰湿多,先排除肺部因素

循肺经按摩,祛痰养肺简便

祛痰宝穴——丰隆,按按可化痰祛湿

艾灸祛痰祛湿,四大穴位

适当运动化痰湿,划划“龙舟”通利筋脉

主动咳嗽与深呼吸,巧避痰湿伤肺

生姜陈皮饮,温肺化痰的好饮品

茯苓健脾利湿,加速痰湿的运排

春季吃些马齿苋粥,清肺祛痰火

湿热:小疙瘩冒不完的根源

湿热困在体内出不来,自然痘痘频出

南方夏季潮湿多雨,易为湿热所困

养好脾胃,防治湿热无须愁

常敲肝胆经,疏肝防湿热

曲泉穴,沟通肝肾又祛湿的要穴

健脾胃祛湿热,常练“呼”字功

站站养生桩,补虚又健脾祛湿

慢跑快走,耗热量排水湿

荷叶除湿茶,祛痘塑身段

是菜又是良药,健脾化湿用扁豆

夏季藿香,解暑祛湿辟秽又扶正

寒湿:怕冷,大便成形

防寒湿,夏季与冬天一样重要

寒湿进入身体有五大通道

寒湿则血凝,血凝则痛

气血充足是祛寒湿的根本

护好神阙,将寒湿拒之身外

按揉承山穴,振阳又排湿

适当出汗是祛寒湿的好方法

艾叶泡脚也可祛寒湿

陈皮赤小豆汤,养心补血又祛湿

姜红茶,升温祛湿的好饮品

花椒除寒湿,散寒又通气

风湿:骨关节、肌肉的疼痛

春时防风守合谷、太冲

夏季不贪凉,重点护好膝关节

生姜改善关节不适,用法多样

关节红肿灼热,饮食忌辛辣刺激

止疼祛风湿,穴位按摩

艾灸温经通络,祛风除湿

疼痛也要运动,防治风湿不能宅

阴雨天多活动,不让症状加重

樱桃祛风除湿,减疼消肿

祛风通络,丝瓜络煮水喝

五加皮煲汤、泡酒,祛风湿止痛

虚湿:体虚易惹湿,祛湿先补脾胃

阳气失常,正气不足,让湿邪乘虚伤人

祛湿先补虚,身体不虚更易除湿

米酒土鸡汤,滋补养身还可祛风湿

补虚祛湿,多吃些小米、高粱和薏米

腰骶部经络多,常按揉补气血挡湿邪

第二章 百病乘“虚”而入,虚掉身体也就输了健康

阳虚:身体怕冷,还易腹泻

养好体内阳气,给身体充足电

怕冷易腹泻:阳虚惹的祸

经常汗出如雨:属于阳虚

阳虚者起病慢,病愈也慢

补阳气的简单办法:轻刮背部

刮痧补阳气,百会穴和膻中穴

按按阳池、足三里穴,让手脚不再冰凉

艾灸关元穴,帮怕冷的人补阳气

夏天不贪凉、冬天要保暖,方可护阳气

补阳气,少不了当归生姜羊肉汤

小米红枣粥:补虚损、养阳气

多喝红茶也能补阳气

阴虚:体内血、津液不足

阴虚就是体内血、津液不足

出汗过多、久病失血,易导致阴虚

说话过多,容易伤阴

阴虚火旺,宜滋阴潜阳,忌泻火

阴虚宜重点调养肺和肾

调理阴虚火旺,不可忽视然谷穴

出汗失眠多梦,就揉少海穴

艾灸肾俞穴,可阴阳同补

女贞子能滋阴补肾

小小鸡蛋,宜补阴虚

山药莲藕汤,补阴润燥

阴虚之人忌大补,循序渐进为上策

血虚:失眠梦多,面色苍白无华

血虚是怎么回事

血是源泉,血的滋养不可少

大怒伤肝血,受了气要哭出来

按摩血海穴:生血活血

静中求动,酣然大睡就养血

女人调阴血,宜多灸腹部和下肢

一张一弛甩甩手,活跃气血小运动

四物汤:流传千古,是补血养血

八珍糕:调理脾胃,改善血虚

坐月子补血,北吃小米南吃鸡

气虚:总是提不起劲来

气是能量,很多“虚”始于气虚

肥胖也可能是“气虚”

久卧伤气,温和运动健脾利肺

勿思虑过度,别失去气血生化的“土壤”

拍拍胸,气血通

艾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

补元气,气海穴

三焦通百脉通,养身养气托天功

随时提肛升阳气

黄牛肉补气,与黄芪同功

人参童子鸡:补气安神,增体力

湿虚:因湿起虚火,湿去好补虚

寒湿困脾,脾不健运自然虚

手心、脚心出汗:湿虚添的乱

现代人盛夏多感冒,皆因湿伤阳气

艾灸脾俞:利湿,补脾胃之气

茯苓煲猪骨:补湿虚,提高免疫力

第三章 虚和湿是百病之源

感冒

卫气虚的人容易感冒

防治感冒,按按印堂和太阳穴

肺气虚感冒,敷贴肺俞穴

艾灸大椎和风池,感冒绕道走

感冒调理食谱

咳嗽痰多

痰湿蕴积,咳嗽痰多除湿很关键

双手拍拍,就能改善咳嗽

艾灸孔穴、列缺穴,清肺除湿、止咳

蒜敷脚心,让咳嗽“刹车”

咳嗽调理食谱

慢性腹泻

慢性腹泻,多因脾虚湿盛引起

睡前摩腹、捏脊、推背,改善肠胃功能

三种脐疗法,止泻效果佳

艾灸脾俞和天枢,脾胃调和泻立停

慢性腹泻调理食谱

肥胖

十个胖子九个虚,减肥补虚先健脾胃

胖人多湿

按摩天枢、足三里,可消脂减肥

自制三款减肥茶,瘦出动人好身材

肥胖调理食谱

多汗(自汗、盗汗)

自汗的“罪魁祸首”:气虚

盗汗主要是阴虚引起的

按摩合谷、复溜、足三里穴,可治出汗过多

在穴位贴敷中药,止盗汗效果倍增

多汗调理食谱

冠心病

湿热气候影响下,痰湿体质易患冠心病

刮痧郄门、膻中穴,就能预防冠心病

压压内关摩摩胸,缓解冠心病、心绞痛

三大贴敷法,调理冠心病

冠心病调理食谱

血脂异常

体湿使脾胃运转排泄不及时造成血脂异常

活血化瘀改善血液流动,可调节血脂

艾灸神阙、足三里,可有效调控血脂

办公室降脂小动作:头绕环、下蹲

血脂异常调理食谱

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的“导火索”:肺、脾、肾三脏虚损

秋吃百合,防治老慢支

温灸肺俞穴、中府穴,补正气除痰湿

大蒜、中药敷贴穴位,可温肺止咳化痰

慢性支气管炎调理食谱

湿疹

湿疹多因湿热过盛引起

“连翘败毒茶”除疹又解烦

艾灸肺俞、脾俞,祛湿疹

绿豆清热解毒,除湿疹也很给力

湿疹调理食谱

风湿性关节炎

风湿性关节炎的“祸首”:风寒湿邪乘虚而入

艾灸曲池、阳陵泉,疏风散寒利关节

三伏天敷贴疼痛关节,可消肿止痛

威灵仙泡酒,祛风湿、止疼痛

风湿性关节炎调理食谱

肩周炎

肩周炎:祛除风寒湿邪重要

按摩肩井、肩中俞,通经活络肩痛消

白酒炒老姜外敷,攻克肩周炎

五个小动作,改善年轻人的肩周炎

肩周炎调理食谱

颈椎病

颈椎病:寒湿是致病的真正根源

艾灸风池、大椎,呵护颈椎

三个小动作让颈椎变轻松

葛根减轻颈椎痛

颈椎病调理食谱

失眠

失眠:心气不虚可安眠

艾灸神门、心俞穴,养心安神促睡眠

睡前按按百会穴,给你好睡眠

安眠好方法:泡脚踏石、睡前梳头

失眠调理食谱

痛经

痛经:寒湿导致气血不通所致

按摩中极、曲泉穴,女性经期无忧过

轻松缓解、远离痛经的小方法

妇科圣药益母草,治痛经百试百灵

痛经调理食谱

专题 痛证

身体内难以忍受的苦楚:痛证

湿阻经络,反映在身体上就是痛

全身莫名疼痛多,刮痧除邪疼痛解


【免费在线读】

湿邪侵犯人体不同部位,疾病各有不同

湿邪侵犯人体上部,人体易出现胸闷咳嗽、晨起咳痰、头蒙不清醒等症状,当空气中湿度变大时,各种症状表现会更明显,甚至加重。

湿邪侵犯人体中部,则人体易出现腹胀、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脾胃不适,同时还可能出现口腻、口甜、舌苔厚腻等不适表现。

湿气停滞在人体下部,则人易出现腹泻、大便黏腻不爽,不易冲洗;同时还可能因湿气重而不想饮水,出现小便短赤而黄等泌尿方面的不适。

湿气在肌肤表层泛滥,则易引发湿疹、皮炎、痤疮等皮肤病症。

女性湿气重易得四种妇科病

湿气给女性带来的伤害会更大,易引发四大妇科病症。

月经病:女性因久居湿地或淋雨涉水等情况受外湿侵犯,易导致月经前后肢体疲倦、疼痛,或经前腹泻,或是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甚至不孕等经期不适症状。

带下病:“湿土之气同类相召”,内外湿相合,湿困脾土致使脾虚运化失职,水湿泛滥,在盆腔停滞,犯及女性生殖系统,易导致白带失调,出现白带增多,或是使白带出现青、黄、赤、白、黑等病理状态。《傅青主女科》云:“夫带下者俱是湿证。”

妊娠病:水湿内停,气化不利,会使女性在妊娠早期的反应加重,易出现头闷呕恶、胸闷纳呆、呕吐不欲食等不适表现。

产后病:女性产后本就处于气血双亏的状态,同时脾胃功能也受到一定影响,如果保养不善,易被湿邪相犯,进而导致出现产后吐泻、水肿、恶露不行、肢体酸疼等不适症状。

四大信号说明你体内湿气重

看大便

大便直接关系着身体健康,体内是否有湿,观察一下大便就可知道。

1. 大便颜色发青,不成形,形似溏泥,长期便溏,必然体内有湿。其中,大便稀溏、味轻,为脾虚生湿;大便稀水或带泡沫,为受风寒湿。

2. 大便虽成形,但大便完了之后总会有一些粘在马桶上,很难冲下去,臭味重,也意味着体内有湿,是湿浊内阻化热的表现,因为湿气有黏腻的特点。

3. 若大便不成形的同时还伴有便秘,说明体内的湿气已经很重很重了。

此外,还可以通过所用手纸的情况来判断是否体湿:一般来说,正常情况下每次用一两张纸就够了,如果三五张纸反复擦也擦不净,同样说明体内有湿。

看舌苔

“舌为心之苗,又为脾之外候。”通过观察舌头和舌苔,也能快速了解身体的健康状况。

健康的舌头淡红而润泽,舌面有一层舌苔,薄白而清净,干湿适中,不滑不燥。若舌苔黄中带腻,则是体内有湿的表现,黄得越厉害,或腻得越厉害,说明湿邪越严重。

如果舌苔白厚,且滑而湿润,则说明体内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发黄发腻,则说明体内有湿热;如果舌质赤红无苔,则说明体内已经热到一定的程度,伤阴了。

睡不够

睡觉的情况也能显示出一个人体内是否有湿:

即使睡足了6~8 个小时,早上醒来后仍然觉得很困倦、头昏、四肢沉重、不愿起床,甚至觉得头上有东西裹着、包着,让人打不起精神,完全不想动弹,也是体内有湿气的一大表现。正如中医里“湿重如裹”“因于湿,首如裹”之说,这种感觉就是身体对湿气的感受。

食欲差

该吃饭了,却没有一点儿饿的感觉;稍吃点东西,胃里就胀胀的,甚至还隐隐有些恶心感,尤其是夏季时,这种感觉更多见。其中的原因就是体内湿气过重,导致脾胃功能较弱而造成的。
【书摘与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