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杨天石 罗伯特·库恩 张颐武鼎力推荐

走进当事人真实的内心世界,

新鲜史料探秘蒋介石家族百年兴衰

1.《蒋氏家族百年秘档》本书人物有蒋氏家族的主要人物蒋介石、宋美龄、蒋经国、蒋纬国,以及蒋介石的孙辈、重孙辈。作者或依托史料,或采访专家及相关人物,尊重事实,客观公正地评述,细节还原真实。

2.《蒋氏家族百年秘档》著者以史实为据,对蒋介石、宋美龄和蒋经国三位现代史上的风云人物进行了全面解读,其中的是是非非以及政治立场诸问题,既没有回避,又能够跳出历史的局限,无论褒贬,都做到了客观公正。非大手笔不能。

3.蒋氏家族是中国近代显赫的政治豪门。两蒋时期,蒋家王朝影响力仍是无远弗届。世易时移,蒋氏家族政治影响力式微。蒋家第四代陆续成家立业,第五代也接连报到。蒋氏第三代,蒋经国与蒋方良之子蒋孝文、蒋孝武、蒋孝勇三兄弟相继因为鼻咽癌、急性心脏衰竭、食道癌早逝。蒋经国与章亚若之子蒋孝慈已逝,蒋孝严目前已退出政坛。蒋家第四代成员,男孩命名依照“松柏常青”,散居海外,行事低调到极点。蒋友柏返台开设计公司,蒋友松在美国从事教育工作,蒋友梅远嫁英国。蒋孝严之子蒋万安,2016年在台湾地区“立委”选举中胜选。

4.蒋氏族谱:

*代—第二代

★蒋介石:生子经国、纬国

第二代—第三代

★蒋经国:与蒋方良生子蒋孝文、蒋孝武、蒋孝勇,生女蒋孝章;与章亚若生子章孝严、章孝慈

第三代—第四代

★蒋纬国:生子蒋孝刚

★蒋孝文:生女蒋友梅

★蒋孝武:生子蒋友松,生女蒋友兰

★蒋孝勇:生子蒋友柏、蒋友常、蒋友青

★蒋孝章:生子蒋俞祖声

★蒋孝严:生子蒋万安,生女蒋蕙兰、章蕙筠

★蒋孝慈:生子蒋劲松、生女蒋友菊

★蒋孝刚:生子蒋友捷、生女蒋友涓

【内容简介】

本书系蒋介石家族一门四代的集体传记。蒋氏家族是中国近代史上显赫的政治豪门,蒋介石、宋美龄和蒋经国曾经煊赫一时。国民党退居台湾,蒋介石、蒋经国权势犹存。至第三代、第四代,蒋氏家族逐渐淡出政坛,政治影响力式微,自云端落于平凡。

本书通过亲历者的讲述,对当事人日记、回忆录的探究、分析,依托史料,真实还原蒋氏家族百年兴衰。既有对蒋介石、宋美龄和蒋经国三位风云人物的全面解读和客观褒贬,又有对蒋家第三代、第四代对家族风范传承,转归平淡的思考。

《环球人物》10周年典藏书系

本书系重新汇集梳理了《环球人物》创刊以来的精华内容,涉及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重要领域,与读者一起重温人文理性光辉与魅力,见证那些改变世界的力量。

《环球人物》10周年典藏书系总目

《国际政要秘闻》

《百年政治家族》

《大国士》

《先生们》

《商道》

《中国经济十年观察》

《蒋氏家族百年秘档》

《国民党人物春秋》

《影响力:中国领袖风云录》

《中共人物的家国往事》
【作者简介】

《环球人物》杂志由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是国内发行量*、*影响力和权威性的综合时政类期刊之一。杂志以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领域高端人物为报道对象,突出全球视野,兼顾时效性、权威性、可读性,一系列重大选题受到读者和业界广泛好评。

《环球人物》是中国邮政畅销报刊、全国“百强报刊”,也是全国“两会”、博鳌亚洲论坛和达沃斯论坛入会重点阅读刊物。
【目录】

蒋介石真实的情史家事 / 001

生命中的四个女人 / 001

西安事变中写下遗书 / 007

半个世纪的家训 / 013

电函指导“夫人外交” / 017

引退溪口的背后 / 021

蒋介石五大谜案 / 023

谜案之一:与宋美龄的真假爱情 / 024

谜案之二:因何成为基督徒 / 028

谜案之三:“二二八事件”中有没有下过屠杀令 / 034

谜案之四:为何大骂美英首脑 / 038

谜案之五:是否想对大陆用核武器 / 043

蒋介石的岁月 / 048

1938 年:衣冠西渡 / 048

1943 年:权力之巅 / 055

1945 年:巨人虚弱 / 063

军中宋美龄:魅力与权欲 / 071

“很有烈士姿态” / 072

在前线多次遇险 / 073

“比30 个师都有用” / 075

为西藏主权冷对丘吉尔 / 077

“我的空军” / 078

她包庇了孔宋两家抗战期间的贪腐 / 080

外甥女的投机算盘 / 081

姐夫的黑市买卖 / 083

兄弟的“黄金风潮” / 084

“她的虚娇之气令我作呕” / 085

“那个标语是写给老百姓看的” / 087

附录:宋美龄在美国国会参议院的演讲(节选) / 089

宋美龄在曼哈顿的后岁月 / 092

在长岛的20 年 / 093

格雷西街10 号的后时光 / 094

两个女人的缘分 / 096

蒋经国眼中的共产党 / 099

台湾纪念他,大陆没忘他:一位特殊的政治人物 / 099

与父亲决裂,加入共产党,娶了苏联妻子:“尼古拉同志”的红色岁月 / 102

接受三民主义再教育,加入“三青团”:追随父亲,由“红”变“白” / 106

台湾问题专家评价蒋经国:给国民党留下一份政治遗产 / 110

大陆保护蒋家故居和祖坟,令他深受感动:“共产党的情我领了” / 112

附录:一言难尽蒋经国 / 117

探秘溪口蒋氏百年兴衰 / 121

蒋介石两个儿子:“做梦都想回大陆” / 122

蒋氏后人的故乡情 / 124

蒋介石孙辈:历尽乡愁,泪洒故土 / 126

探秘溪口蒋氏百年兴衰 / 132

蒋介石曾孙辈:往返两岸谋发展 / 136

附录:蒋家第四代远离政治 / 137

蒋介石34 处行馆里的秘密 / 138

装修大致只算中上水准 / 138

行馆和一系列历史事件紧密相连 / 140

蒋介石的生活是“朝六晚九” / 141

士林官邸里的蒋介石 / 144

唤起马英九、郝龙斌的记忆 / 144

正馆到底什么样 / 145

神秘通道是否存在 / 147

“致命一击” / 147

蒋介石和宋美龄,“九一八”之际联袂亮相 / 149

实力悬殊的中日对阵 / 149

在愤怒的民众面前 / 151

“夫人”初次亮相 / 154

蒋介石1927 年的首次亮相 / 157

“洋鬼子”聚焦蒋介石 / 157

征服者走进上海 / 158

被渲染的传奇 / 159

一场婚礼改变了前程 / 162

蒋介石两次下野与复出 / 166

蒋介石的两次下野 / 166

复出的人骑在马上 / 168

美国要人眼中的蒋介石政策 / 170

蒋介石,从出拳到被拳击 / 174

在远东,苏日之间硝烟突起 / 174

国共关系从对抗到解冻 / 176

屈辱中的出拳 / 178

从五十大寿到西安事变 / 180

蒋介石有五大毛病 / 182

阅读蒋介石日记的大陆人 / 182

蒋介石日记可以说是他的反省录 / 184

日记中很多内容令人惊讶 / 186

对蒋介石的认识不能一面倒 / 187

蒋孝严:不要让分离主义的气焰高涨 / 189

孤儿竟是蒋家人 / 189

谈家族:等到蒋家不当权才改姓 / 192

谈大陆:每个地方都给我不同的感受 / 195

谈两岸关系:不设时间表 / 197

郝伯村谈蒋家父子 / 200

两蒋的得力干将 / 200

反“台独”愤然离职 / 202

儿子眼中的慈父 / 204

蒋介石曾孙蒋友柏:永远站在悬崖边 / 206

“神灯”被拿走了 / 207

人生没有应该 / 209

要做大拇指 / 211

还有几年可活 / 213


【前言】

★蒋介石为何丧母不久便休妻?原来,此时他正在热烈追求一位上海富商之女陈洁如。仅仅一周后,1921 年12 月5 日,他便在上海和陈洁如举行了婚礼。一直到1927 年,蒋介石才正式办妥和毛福梅的离婚手续,因为当时他要迎娶宋美龄。宋家提出了两个要求:一是蒋介石加入基督教;二是他要遵照基督教教义,不能同时有两个妻子,必须与原配离婚。

★1936 年12 月22 日,宋美龄带着一盒梅干菜、一把手枪,走进了“兵谏”中的西安城。梅干菜是带给蒋介石吃的;手枪是万一军队对她无礼,用来自我了结的。她问前来接她的张学良:“这是我的东西,就不要再检查了吧?”张学良答:“夫人,岂敢!”她就这样走进了张公馆,见到了她的丈夫、被软禁10 天的蒋介石。蒋介石看到她,一直流泪:“你怎么来了?如入虎穴矣!”宋美龄反而镇定,安慰道:“宁抗日,勿死敌手。

★1943 年的一天晚上,罗斯福夫妇邀请宋美龄共进晚餐,席间谈到了美国矿工罢工事件。罗斯福问宋美龄:“如果中国政府在战争时期遇到这样的事情,该如何解决?”宋美龄没有说话,只是用手划过脖子做了一个优美的杀头手势。后来罗斯福问妻子埃莉诺:“你还认为宋美龄是一个性格温柔甜蜜、易于亲近的人吗?”

★宋美龄人生的后十年,她的侄子每年来看她两次,当被问到宋美龄是否神智清楚时,他说,“她以自己的方式保持着清醒”。宋美龄有时会把他当成别人,所以他们的谈话也有些异常。据说,宋美龄每天都接到来自台湾的报告,多是秘书做的剪报,以及她喜欢的杂志。她对侄子说:“我姐妹们死了,我的兄弟们也死了,我不知道为什么上帝留下了我。”

★作为蒋介石之子,蒋经国一下成为矛盾的焦点。他必须立即表明自己的态度,与父亲划清界限,不能有丝毫犹豫。在中山大学举行的声讨蒋介石罪行的大会上,蒋经国跳到主席台上,激动地用俄语振臂高呼:“打倒反革命蒋介石!”同学们激动万分,把他举起来,抛到半空中,高喊:“乌拉!乌拉!(俄语,为欢呼之意)”

★蒋介石生活相当规律,早、中、晚均会静坐30 分钟。每天早晨6 点起床,之后念诗、做运动、祷告、静坐,然后开始写日记、看书报、散步。早餐多是小笼包、馄饨、虾仁吐司等点心,加上木瓜等水果;他不喝茶也不喝咖啡,爱喝温开水。早餐时,他会翻阅秘书用红笔圈出的报纸消息。

★1969 年7 月初,蒋介石夫妇按照惯例,准备从士林官邸到阳明山避暑。就在车队从官邸开上仰德大道时,一辆台湾军队的吉普车突然窜出,与蒋介石的高级防弹轿车相撞。由于冲击力非常剧烈,坐在后排的蒋介石毫无防备,身体一下子飞了起来,狠狠地撞到了前排的防弹玻璃隔板上,两排假牙从嘴里飞了出去,但受伤重的还是胸部。

★蒋介石脾气暴躁,多次打骂身边的人,从士兵到警卫员,甚至自己的原配老婆。每打一次,他就检讨一次,但屡犯屡检讨,屡不改。此外,蒋介石的孤僻任性,也令人吃惊。孙中山早年没有根据地,到处漂泊,所以孙中山很想找一块根据地,培养一支军队。他看中了福建一块地方,就把蒋介石派去了,可蒋到了那个地方三天,就拂袖而去,终也没把根据地建起来。这种情况不止一次发生,但蒋介石总能给自己找到一个理由,要么是别人嫉妒他,要么是环境不好。

★蒋孝严:每个地方有很不同的感受。桂林是我出生的地方,也是我母亲过世的地方;奉化是我的祖籍所在地,是我先人出生的地方;台湾是我成长的地方,从7 岁成长到现在,也是有感情的地方。我上次在北京就讲过,像我这个年龄层的人都经过中国的动荡,在很多地方住过,像贵州我也住过,在铜仁住过一年多。不管我是浙江人、广西人、贵州人,还是台湾人,我都是中国人。很多台湾人说他不是中国人,这就很奇怪了。

★顶着蒋家后代的光环,配上天生帅气的面庞和极富个性的言行,并非娱乐圈出身的蒋友柏,却早已成为年轻人心中的偶像,甚至被称为“台湾的威廉王子”。然而,2003 年,蒋友柏就一路喊着“不做蒋家第四代”,“远离政治”,创立了一间名为“橙果”的设计公司。

ng:0pt'>、戏曲、曲艺等各艺术门类中都有建树的作曲家。

ily:宋体;mso-asci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巴渝山水情

包龙图传奇(附mp3)

八仙庆寿(附mp3)


【免费在线读】

蒋介石五大谜案

谜案之一:与宋美龄的真假爱情

关于蒋介石和宋美龄的婚姻问题,一直有很多传闻。广泛的说法是,蒋宋之间是一场政治婚姻,两人并没有真正的爱情。尤其是后来有美国人出书,称蒋介石偏安重庆时期,宋美龄曾与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特使温德尔·里维斯·威尔基有过一段婚外情等,更给蒋宋的婚姻蒙上了一层迷雾。

蒋介石日记开放至1955 年,那时他已68 岁,宋美龄也已58 岁。可以说,至此他们的婚姻问题可基本定性。杨天石教授通过研究蒋介石的日记,认为“蒋介石和宋美龄的婚姻,有很深厚的爱情基础”。

“平生未有之爱情”

“奢靡趋俗,招摇败名”,“以洁如治家无方,教育幼稚,不胜怨恨”……

这些出自蒋介石早年日记的怨言,是对其前妻的评价。

蒋介石在与宋美龄结婚之前,已有过三位妻妾,分别是原配毛福梅,

第二位姚冶诚和第三位陈洁如。但在他早年的日记中,常常慨叹自己是不幸婚姻的受害者。直到1927 年底和宋美龄结婚以后,蒋介石对婚姻的看法发生了180 度的转变。

1926 年,蒋介石在广州次见到宋美龄时,就对这位“美妹”一见倾心。1927 年12 月1 日,经过执着追求,蒋介石终于和上海名门宋家三小姐结为秦晋之好。他完全沉浸在一场春风得意的爱情盛典中。当日,他在宋家的要求下接连举行了两次婚礼,一次是在宋家举行的简洁的教会婚礼,一次是在大华饭店举行的豪华、时尚的婚礼。从当天的日记中,看得出蒋介石的心情极好。蒋介石写道:“见余爱姗姗而出,如云霞飘落,平生未有之爱情,于此一时间并现,不知余身置何地矣。”他还详细写下他们婚礼后乘车游行、晚宴,以致后进入新房的情景。可惜后面日记的三行字被墨笔涂去,只能隐约看出后三个字好像是“乐无穷”。

因为宋美龄在宋家姐妹中排行第三,蒋介石在日记中常以“三弟”“三妹”来称呼她,而“爱妻”和“爱”更是蒋介石对宋美龄独有的蜜语和昵称。其后,沉浸于新婚甜蜜中的蒋介石与宋美龄,时而缠绵在上海的家中,时而沐浴于汤山的温泉。此一阶段,蒋介石在日记中充满了喜悦的记述,家庭幸福是他喜欢的话题。

蒋介石年轻时追随孙中山参加革命,好武尚斗,喜爱冒险。杨天石从蒋日记中看出,与宋美龄结婚后,蒋介石改掉了很多坏毛病。他坚持写日记的目的之一,也是为了修身养性。在此后的日记中,他对家庭和感情的记述明显增多了。

“别后黯然销魂,更感悲戚”

1985 年,美国人迈可·考尔斯出版了一本名为《迈可回顾》的回忆录。书中写道,1942 年10 月,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特使威尔基访问重庆,作为随员,考尔斯见证了这位特使与宋美龄发生的“风流韵事”——秘密约会。“蒋介石发觉,气愤至极,率领手持自动步枪的士兵前往捉奸”等。

杨天石教授告诉笔者,史学研究者们一致认为这是美国人的“恶作剧,是很荒唐的事”。实际上,考尔斯并非这段“桃色新闻”的始作俑者。早在1974 年,美国出版的一本《皮尔逊日记》就曾谈到威尔基访问重庆时与蒋夫人有染。在美国的宋美龄读到此书后大为震怒,将出版商告上法庭。终出版商进行了公开道歉,并承诺再版时将诽谤的文字删除。

杨天石教授为了拿到自己的“证据”,专门对威尔基访问重庆那段历史进行了考证。他几乎收集了当年重庆《大公报》的所有报道和相关档案资料,把威尔基在重庆6 天里所有的活动排列了一遍,甚至把时间精确到了分钟。整理之后的日程表让人一目了然:威尔基紧密的行程中,没有任何可以和宋美龄单独约会的空隙。

杨天石教授说,还有一点也许不为外人所知:那时的宋美龄一直身体不好,她是不是那种风流女子暂当别论,但她当时根本就无暇他顾。早在抗战初期,宋美龄到淞沪前线劳军时,突然遭遇日军飞机空袭。她乘坐的汽车在躲闪中翻车,自己也受了伤。从那以后,宋美龄就常年疾病缠身。1942 年,她的身体更是每况愈下。10 月27 日,蒋介石在日记里写道:“妻体弱时病,未能发现病因,甚忧。”两日后又写道:“妻体弱神衰,其胃恐有癌,甚可虑也。”10 月30 日他再次写道:“恐妻病癌,心甚不安,决令飞美就医,早为割治。”四天时间里,蒋介石在三篇日记里写到宋美龄的病,一来说明宋美龄的病情确实很严重,二来也表明了他对妻子的爱怜之情。

杨天石教授认为,从这些日记里可以清楚看出,宋美龄此后访美确是去看病,而非像美国人所说的与威尔基之间的“私情”有关。

宋美龄访美启程前,蒋介石依依不舍,愁肠百结。这一心情在1942年11 月2 日的日记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为妻将赴美,此心甚抑郁,不知此生尚能有几年同住耶?”11 月17 日下午,蒋介石和宋美龄一起讨论她赴美国的一些注意事项,回到住所后,“夫妻依依,甚以明日将别为忧也”(当天的日记)。在11 月18 日的日记中,蒋介石用大段篇幅记述了送别妻子的过程,精确到每一个时间点:“五时醒后不能安眠,默祷妻此行平安成功……九时,送妻至九龙铺机场,同上机,送至新津大机场,换大机……十二时,送妻登机……别时,妻不忍正目仰视,别后黯然销魂,更感悲戚。”

宋美龄走后,蒋介石更是倍感惆怅。他在11 月19 日的日记中写道:“‘平时不觉夫妻乐,相别方知爱情长。’别后更觉吾妻爱夫之笃,世无其比也。”宋美龄到达美国后,经医院检查,确认没有患癌症。消息传来,蒋介石大喜:“妻于二十六日平安飞到美国,并据医者检查,决无癌症,此心甚慰。”

其后,蒋介石对宋美龄仍思念延绵。11 月29 日,他又在日记中写道:“妻于十八日赴美,临别凄怆,儿女情长,今又获一次经验也。”那年春节,宋美龄一人在美国度过。除夕之夜,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今日为旧历除夕,孤身独影,萧条寂寞极矣。”类似这样的记述还有很多,杨天石教授常常边看边叹息:和宋美龄分隔两地期间,蒋介石对妻子的顾念之情,溢于纸上,绝不是伪装出来的。没有真情实感,哪能写得出来。

“凡认余为父者,只能认余爱妻美龄为母”

在蒋介石眼里,宋美龄不仅对自己有情有义,对自己的事业也是一心一意地支持。

早年蒋介石生病的时候,因为前妻姚冶诚没有照顾好,他就在日记中大骂她不贤良。而宋美龄在蒋介石生病中的表现,则大大出乎他的意料。1934 年2 月23 日,病中的蒋介石在日记里记述:“妻护病保身,无刻不在心,无微不至,诚贤良也。”因为操劳过度,宋美龄自己也病倒了。8月1 日,蒋介石在日记中表达了对宋美龄的愧疚之情:“妻为我受热忍苦致病,可感也。”

20 世纪30 年代初,中原大战爆发,中央政府缺钱,蒋介石找时任财政部长的宋子文借钱,被拒绝。这可急坏了宋美龄。她面见哥哥说,我知道蒋介石的脾气,你不给他筹钱,他一定失败;如果失败,他一定会自杀;如果他自杀,我也决不活着。宋美龄还把自己的房产和珠宝交给宋子文作抵押,并发誓如果蒋介石在前方殉难,她也将一同赴死。宋美龄的做法震撼了家人,宋子文为此也转变了态度,决定为蒋介石筹措经费。

在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的日记中也大量记述了宋美龄的出访和外交活动。1943 年3 月2 日,他在日记中充满自责地写道:“余妻昨日在纽约市政6 厅演讲,几至晕厥,其身心之疲乏与精神之愤懑可想而知。此余之审事不周,任其单身前往苦斗之过也。”

在蒋介石的日记中,不仅有他对宋美龄的情与爱,某些文字中甚至流露出,他对宋美龄还有超乎寻常的依恋。

蒋介石曾在1930 年12 月4 日的日记中写道:“自我有智识以来,凡欲出门之时,必恋恋不肯舍弃我母。到十六岁时,必待我母严责痛击而后出门,及至二十余岁犹如此也……近三年来凡欲出门时,此心沉闷惨淡,必不愿与妻乐别者,岂少年恋母之性犹未脱耶,余诚不知所以然也。”宋美龄一生没有生育子女,蒋介石认为是一大遗憾。为了巩固宋美龄在蒋家的地位,蒋介石曾经在1934 年和1936 年两次立下遗嘱,嘱咐他的两个儿子:“余死后,经国与纬国两儿皆须听从其母美龄之教训,凡认余为父者只能认余爱妻美龄为母,不能有第二人为母也。”

杨天石教授说,蒋介石强调宋美龄是他两个儿子的合法母亲,正是因为蒋氏出于对宋氏的爱恋之情,希望确立她独一无二的蒋夫人地位。1949 年5 月,大势已去的蒋介石准备逃往台湾。5 日下午,蒋介石带着蒋经国专程来到上海的东平路,这里是他当年与宋美龄结婚时的新居“爱庐”,他要临别再看后一眼。那时宋美龄还在美国,不知归期。蒋氏的心情不禁流露在当天的日记里:“晡与经儿同往虹桥路岳父母墓前敬谨告别,回程到东平路爱庐视察,全室皆空,但觉凄凉与愧惶而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