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决胜取决于坚如磐石的信念,信念来自专注。

华为ZLH的武器是团结,ZYX的战术是开放。

——华为总裁任正非


幸福的华为人


【内容简介】

极其艰苦的物质环境,远离亲友的精神孤寂,时而还面临疟疾、被打劫和战乱的干扰与威胁,然而华为人拓荒海外市场的勇气与信心却从不曾动摇!分工虽有不同,无论是从事核心技术的研发,还是行政后勤的保障、代表公司形象的礼仪接待等却从不曾懈怠!正是有这样一批批懂得敬畏、持续接力的年轻人,铸就了华为领先世界的骄人业绩,也为自己积淀下*可宝贵的人生经历。这是奋斗者的故事,他们默默践履着“力出一孔、利出一孔”的*为朴素的人生道理。而故事里所蕴含的工匠精神,正是一个民族崛起不可或缺的文化基因。


【作者简介】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销售通信设备的民营通信科技公司,总部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华为的产品主要涉及通信网络中的交换网络、传输网络、无线及有线固定接入网络和数据通信网络及无线终端产品,为世界各地通信运营商及专业网络拥有者提供硬件设备、软件、服务和解决方案。

华为于1987年在中国深圳正式注册成立。 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17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运营商50强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 2014年《财富》世界500强中华为排行全球第285位,与上年相比上升三十位。 2015年,评为新浪科技2014年度风云榜年度杰出企业。


【媒体评论】

我们处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为什么不用自己的青春去创造奇迹?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青春只有短短的几十年,而关键时刻往往就是几步,我们要无怨无悔去度过它。华为从来只想做一个简单纯粹的商业组织,从创业起每天思考的就是活下去;华为员工大多数都是寒门学子,他们只想通过自己的艰苦奋斗,在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同时,也改变自己的命运,过上幸福的生活。

——关于本书


【前言】

蓬生麻中 不扶自直

—— 华为文化与华为人

田 涛

十多年以来,我一直近距离观察和研究华为,试图向国内外的朋友们和好奇者讲清楚,这家根植于中国的高科技公司,为什么能够持续高速发展,在短短不到三十年的时间内,成为一家实现全球化运营并具有技术核心竞争力的优秀公司。

这些年我有幸获得了大量直接和间接的研究资料,其中,我几次听说,华为公司创始人任正非在1999 年到南非出差期间,专程去过南非先民纪念馆。他在馆内参观完,出来时接了一个电话,然后在纪念馆外的小广场哭了很久。这个线索给我留下了长期未解的悬念。

2015 年10 月初,我终于有机会去南非,访谈在艰苦地区长期奋斗的华为员工,也有缘参观了南非先民纪念馆。纪念馆坐落在豪登省自然保护区的一块高地上,是两百年前南非创业者的后裔们自发捐建的,距离南非联邦政府大厦只有五公里,似乎在提醒着今人不要忘记创业的艰辛。

纪念馆高大的墙体用花岗岩砌成,庄严肃穆,墙体的中间正面是一座母亲和两个孩子在大迁徙的疲惫中相互依偎的雕塑。我们被那艰难中的爱所感动、所震撼。我们有幸邀请到曾经给国家领导人讲解过的资深导游做详细介绍。耳中是娓娓动听的讲述,眼中是一幅幅泛黄的图片、一份份实物历史档案,我们从中了解了到南非先驱们离开沿海的家园,他们赶着马车,扶老携幼,在蛮荒之地冒着疾病、战乱、食物短缺、毒虫猛兽的威胁于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筚路蓝缕,向非洲大陆内地开拓的历程。正是当年先民们的艰苦奋斗,才有了南非繁荣的今天。任正非每次赴南非考察,都会感慨道:如果这种奋斗精神得到传承,政府治理得当,欧洲是追不上南非的。

令我们印象格外深刻的是,纪念馆的一隅陈列着各种不同版本的十数本《圣经》…… 正是信念的力量,使得早期的南非先民们在九年多的生与死的大迁徙中,意志坚定,众志成城,从而战胜了一次次命运的严酷考验。

在纪念馆参观的过程中,我们不由想到这几天在访谈中听到的华为非洲员工讲述的那些亲身经历的艰苦开拓的故事。这两者是多么相似啊!我们才终于理解了,任正非当年来这里参观,目睹两百年前南非先民的奋斗,想起华为同样艰辛的创业,在逐步取得了一些成绩后,却不被社会所理解接受,从而感受到的那种悲凉和沧桑。那双烂芭蕾脚〔——2015 年华为公司广告图中的形象〕,也是华为悲怆的注释。这些年来,华为在海外承受着大国博弈的巨大压力,在国内也遭受诸多无法为外人道的困难,如果没有任正非和一批华为人所秉持的“活下去”的坚韧信念,如果没有一种始终张扬的愿景牵引,如果没有坚定清晰的核心价值观以及对它的长期坚守,华为不可能走到今天。

其实,华为从来都只想做一个简单纯粹的商业组织,从创业起每天思考的就是活下去;华为员工大多数都是寒门学子,他们只想通过自己的艰苦奋斗,在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同时,也改变自己的命运,过上幸福的生活。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华为秉承着开放妥协、合作共赢的态度,逐步改善了全球商业生态环境,他们努力为客户创造价值,为政府创造税收,为社会创造就业,才取得了一些发展的空间。

离开纪念馆,我们继续投入到对华为员工的访谈中,在五天中访谈了三十多人。由于华为人的工作非常繁忙,大多数访谈都是利用早餐、午餐和晚餐的时间,我们在饭桌上,一边吃,一边聊,听他们讲述自己在那些在战乱、疾病、食物短缺、居住条件艰苦等环境中的奋斗故事。这些华为员工都很年轻,大多数三十岁左右,少数人四十岁左右,却都是在非洲艰苦地区奋斗了六年,八年,十年,甚至十五年……他们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奠定了华为在非洲来之不易的事业。

访谈中,我们听到了近百个奋斗故事,有艰苦,有流血,有牺牲;有关于员工自己的,还有关于他们父母妻子和年幼孩子的,非常令人感动,我自己几度落泪。非洲的创业条件实在太艰苦,有不少员工坚持了一段时间后选择了离开。如同战争年代的冲锋一样,有的艰苦岗位每半年就得换一个人,也有的人刚在非洲下了飞机,就哭着想回国。我们理解,留下来奋斗多年的固然是英雄,但所有敢于去艰苦地区的都是好汉,都值得尊敬。在访谈归途中,我想,只有原汁原味地展示,才是真实感人的。所以在后续的访谈录整理中,我们编辑团队尽可能保持故事原貌,力求把真实的现场原样呈现给读者。我们相信这样一批中国青年的奋斗故事,是我们这个时代需要的。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能够鼓励更多的人去克服面前的困难,消除对人生的怀疑迷茫,振奋起精神,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上帝帮助那些自助的人。幸福生活要靠劳动来创造。


【免费在线读】

不完美的英雄也是英雄(代序)

田 涛  

(一)

新年伊始,奥运冠军乔伊娜作为华为“厚积薄发”形象代言人的广告亮相了,华为内外对此争议颇多:乔伊娜曾深陷服用兴奋剂的“丑闻”之中,而且已是历史人物,为什么选她呢?有人替之辩解,她不是死于兴奋剂,尸体解剖证明,她是清白的……

她冲刺后5米时的招摇,充满了自信,却背负未能为人类创造纪录的沉重……

蒙尘的英雄也是英雄。

任正非多次讲一句话:为什么要把煤洗得白白的……

两位“改变中国的医生”之一的鲁迅先生有句名言: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终究是苍蝇。

华为当然要的是战士,尽管他们有各种各样的缺点与弱点。乔布斯不也是个性怪诞、年轻时有过不少荒唐行为的人么?但美国社会给了他巨大的包容,结果这位有“历史问题”的“战士”改变并缔造了历史;华为有15 万不同出身、不同个性、不同肤色、不同教养的战士和将军以及统帅,他们中的每个人,无不是有人性的两面,但他们在华为这个大熔炉里被包容、被淬炼,矿石化成铁、化成钢,但钢与铁也仍然是有杂质的。

没有“无菌的环境”,更没有所谓的“无菌人”……

任正非说,我们通过任职资格选拔出来的是一支有战斗力的军队,而不是圣人,不是和尚,外国人叫教父……

华为是一个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商业军团,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曾经是“秀才”,在华为被改造成了有血性、神经粗糙、意志坚韧、优缺点鲜明的战士,其中数千枭雄式的人物成为华为的将军与统帅…… 这无疑和华为所秉守的价值取向有很大关系:将军是上甘岭上打出来的—— 在山脚下、冲锋前不一定是乖孩子,冲上去了,转身就成了“英雄”……

华为的英雄是多种多样的,在时间段以角色做出贡献的人,他们都是华为编年史上的英雄。也许他们中的少数人是“冲动”驱使下的“瞬间英雄”,过往与之后都不再光彩夺目,那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不能因此而淡忘英雄们曾经的功绩,并进而否定英雄。

容忍个性,褒奖英雄,是任何一个成功组织持续扩张的前提。当组织中到处晃动着高倍数的显微镜时,图灵式的天才将会被湮灭,有缺陷的英雄们将会弃甲而去。组织领袖们的责任就是构建跑道,确定规则与秩序,让乔伊娜们奋不顾身地在无障碍的空间与时间内去竞跑,去冲刺冠军……

当企业中人人都过分爱惜自己的“羽毛”,而不是立足于冲刺目标、立足于作战、立足于追求成功时,表面的光鲜将会腐蚀掉组织的精气神。

(二)

成王败寇。是,也不是。成功者当然是功臣,理所应当获得与贡献相称的财富与职位的晋升,以及由此而来的成就感。但失败者,那些一次次冲锋、一次次失败过的战士与主官,也同样应该被善待和肯定,不然谁还会去冒险呢?谁还肯去开拓盐碱地呢?任正非在一位主管的检讨邮件上批示:我们要像美国当年宽容麦克阿瑟在菲律宾的失败那样宽容基层主官;没有常胜将军,没有失败就没有胜利。失败是成功之母。

失败更是创新之母。什么叫创新?就是在没有路的荒原中踩出路来,不允许失败,不鼓励失败,不对那些勇敢的冒险者、失败者予以激赏,还谈什么追赶对手和颠覆性地超越对手,还谈什么进入战略无人区呢?所谓的“范弗里特弹药量”的饱和攻击,其中相当一部分“弹药”是用于“有价值的浪费”、用于偿付对未知领域探索者的“必要的学费”的……

华为创立的早期十年,是一个英雄“倍”出的十年,“英雄不问出处”,什么样的人只要敢去试一试,公司都敢于让你挑战“不可能”,二十出头的“娃娃专家”“娃娃总裁”一大把,他们一边尝试错误,一边快速成长,有高管直言:今天坐在排的那些人,哪个人没犯过无数的错误?是挫折与错误、不断地学习与不断地纠错为华为奠基了权力走廊上一大批的优秀管理者和科研平台上一大批的专家……

什么时候华为不再呼唤个人英雄了,或者有鲜明个性的英雄们没有了气场、被边缘化了?华为的“蓝军司令”白志东曾经这样发问。

今天的华为已经是一个管理相对规范的全球化大公司,经过近二十年向西方公司“削足适履”式学习,华为已经告别了“活力 混乱”的原始积累期,这是一个巨大进步,是华为全球性扩张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但华为必须警惕“一种倾向掩盖了另一种倾向”,其中问题之一就是,规范化带来的僵化对个人英雄形成扼杀。

管理从来没有静止的完美,从来都是因应变化而左右互搏的。英雄创造了历史,但“英雄”们也曾经将历史弄得脏兮兮甚至血淋淋的。所以,企业告别原始积累期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以矫枉过正乃至于化手段给英雄划定边界,给“孙悟空”套上“紧箍咒”…… 但是任何的制度与规则,都不能压抑组织中个体与群体的创造性、激情、冲锋意识,不能遏制公司导向目标的作战与奋斗的文化精髓。

而事实上,绝大多数貌似管理规范的公司包括华为历史上的一系列西方竞争对手,大多是在这个阶段静悄悄地走向麻木、急剧或缓慢地走向衰落的。“控制”异化成目的,是一切成功的商业组织终没落的根源之一。所谓的“大企业病”“老企业病”,核心是组织的“骨骼脆化”“血管硬化”。华为对此必须有足够的警觉和认知。当“英雄之门”被关上时,“秩序之闸”将成为华为不堪承受之重负;当华为文化总是被执“黑子”或执“白子”的“非黑即白”的律动所左右,不能坚守“灰度”时,华为要不就会回到一团混乱,要不将陷入一潭死水。

(三)

有人说华为崇尚群体英雄,这话没错。但没有了个体英雄,怎么会有群体英雄?群体英雄不过是无数个体英雄的集合体。事实上,在任正非一以贯之的英雄观中,从来是强调“狼”与“狈”的协同性、又突出强调“狼”的不屈不挠的英雄品格的。

英雄们存在与成长的空气一旦稀薄了,逢迎之风、跟人之风、唯上之风以及唯过程正确不为结果负责的浊污之风,便会迅速席卷整个组织。客观而论,华为整体的风气是健康的,但在某些方面也有一些不良端倪。华为的决策层应该从历史上一些大公司包括自己曾经的对手们的兴衰史中汲取教训,着棋在先,主动变革。而变革之首则是人,尤其是人的观念。

显而易见的事实是,经过将近二十年的制度与流程建设(而且制度与流程的优化还在持续),华为已形成了相对完备、强大的监管体系,今天的华为重新高调呼唤英雄,倡导英雄主义文化,为“蒙尘英雄”鼓与呼,既是在内部“松土”,也是以开放的姿态向全世界表明:华为处在极其重要的历史机遇期, 欢迎全球的精英们加盟这家胸怀天下的东方公司,千军万马闯天下,打天下……

当然,这也是基于华为对自身文化实力、管理实力的自信之上的。

可以看得出来,华为近两年的一系列用人政策的调整,比如破格提拔一大批年轻“将军”、明日之星的评比等举措,既是对过于板结的规则、制度的突破与纠偏,也隐隐彰显着华为领导层面向未来的巨大企图心。

活力是组织之魂。遍地英雄、英雄辈出的华为才能有强大的和源源不断的活力。但英雄们无不是有疤痕的,无不是在挫折与坎坷、失败与错误中重新站起来的,珍惜他们,包容他们,激励他们,华为不但会规避开“组织老化症”“大企业病”,而且将无往而不胜……

乔伊娜广告是根据乔伊娜的若干照片素材创作出来的一幅油画,初稿送审时,任正非说,画得不好,乔伊娜的头要抬起来,要显示出胜利者的自信,英雄的自信……

蒙尘的英雄终究是英雄。


【书摘与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