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收入本书的百余幅图片带你走进作者的采访历程,展现国际与国内气候变化中的人与事。

★本书讲述了气候变化里的中国和世界,文笔轻快、图文并茂、观点独到。

★毫无疑问,读这本书是一种享受,学习的享受。


【内容简介】

这本书讲的是气候变化里的中国和世界,实质是中国如何认识、维护和拓展新利益。这是一个从无知到觉醒再到自觉的过程,其中既有打开国门前后与外部世界的冲撞,也有一以贯之胸怀世界的豪迈。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感知气候变化;下篇,气候变化里的中国与世界。


【作者简介】
朱焱,1995年至2015年在中央电视台任记者、英语频道主编。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英语专业,后在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和中共中央党校获得国际关系硕士和博士学位。朱焱长期跟踪报道环境与发展问题,多次获得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原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联合国组织、国际新闻社、亚洲广播电视联盟、亚洲发展银行、英国文化教育协会等机构嘉奖。代表作品:电视专题片《与气候一起变化》《改变亚洲拯救地球》《环境的代价——稀土调查》;畅销书《世界到底怎么了》。《气候到底怎么了》一书是作者汇集多部环保题材专题片采访内容,并在博士论文《中国气候外交研究》基础上,走访了十多个国家,采访大批科学家和气候谈判官员,历时六年完成。
【目录】
前  言  /i
上篇 感知气候变化  /1
消失的草原和牧民 /3
冰川在世界屋脊上融化 /15
牦牛和气候 /26
上海 下海 /41
一个地球不同世界 /55
别谈毛里塔尼亚的气候变化 /64
西方文明是个好想法 /75
从小风机到大风电 /83
由奢入简之太阳能 /98
思想改造和建筑节能 /106
电动汽车能开多远? /119
下篇 气候变化里的中国与世界  /127
白手起家的环保事业 /129
联合国宣言里的语录 /136
气象部门率先对外开放 /144
科学家的政治舞台 /152
中国被拉进气候谈判 /163
《京都议定书》 的搏斗 /173
日本: 对不起 调子起高了 /182
发改委管外交 /195
中国站到舞台中心 /207
中美的较量与合作 /215
结束语  /227
后  记  /229与气候一起变化


【免费在线读】

这本书从气候变化的影响入手,力求把气候变化和普通人的关系讲明白。另外,我梳理了几十年来中国气候政策的演变。中国气候外交是新时期中国外交的一个侧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如何认识自己的利益?如何保护自己的利益?如何拓展自己的利益?气候外交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外交政策都是人制定的,国家行为说到底是人的行为。国家与利益的关系弄清楚了,我们如何处理身边利害攸关的事情,也能得到启发。譬如,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但是我们往往认识不到自己的利益,或者不知道如何维护自身利益。如何让自己过得好一点,体面一点,得到更多的利益,这本书能给你支几招儿。

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感知气候变化;下篇,气候变化里的中国与世界。

上篇,感知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并非直观可视,全球变暖是一种趋势,平均温度上升是科学家算出来。我们能够看到的雨雪冰冻、飓风干旱都是天气现象,不是气候。打个比方来说,在信仰宗教的人群中,谁也没见过上帝。但是牧师可以通过身边的事情解释上帝无所不在。气候变化也有这个特点,科学家就像牧师,他们告诉你各种观测数据和天气现象意味着气候在变化。本书的上篇把读者带进融化的冰川、荒芜的草原、炎热的沙漠以及沿海大都市,一起了解气候变化的影响。气候变化因能源消费而生,破解之道在于能源结构和消费模式的改变。风电、太阳能、节能建筑和电动汽车代表了未来,却离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还有些距离。气候变化还是一个发展问题,穷国富国解决问题的成本和代价迥然不同。我把气候变化的影响、应对办法,以及由此产生的种种矛盾展现给读者,请大家评判。
下篇,气候变化里的中国与世界。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之后有了改革开放。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召开。这次会议成为世界环境外交和气候外交的起点。中国打开国门融入世界,与中国环境和气候外交的发生和发展并行在一条时间线上。本书的下篇从中国如何应对国际气候议题的视角,观察中国30多年来与外部世界的互动。其间,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与世界碰撞、磨合以及相互适应。比如,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领导人根本不知道环境保护是什么。到了世纪之交,中国在气候问题上与发达国家的对立多于合作。特别是跟美国,两个国家在2009年的哥本哈根峰会上真的吵起来了。可是,谁又能想到,没过几年,中美这两个世界上的温室气体排放国高调合作,摆出一副引领国际气候合作的新姿态。
本书的结束语,与气候一起变化,取自多年前我与中国气象局合拍的系列电视专题片。我喜欢这个名字,因为它不仅押题,还有几分哲学。中国对于气候问题的认知、调试、适应,乃至日后的引领,不都体现了积极求变的思想吗?中国对于世界的态度,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应对外部世界的思路,不也是一种积极应变的态度吗?贯穿始终的,是认识国家利益、辨别国家利益、维护国家利益和拓展国家利益的主线。中国之所以能够沿着这条主线循序渐进,是因为国家发展了,有能力、有手段在国际上发声、做事了。每每想到此处,我都有一种拥抱世界的冲动。

稍安勿躁,或许我们现在更需要的,是被世界拥抱。气候变化,为中国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