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你的团队需要一个会讲故事的人》作者安妮特·西蒙斯真正的奠基之作!

《你的团队需要一个会讲故事的人》告诉你为什么讲故事胜于讲道理,《故事思维》手把手教你讲好一个故事的全套技术。

旧经济讲道理,以理性取胜;新经济讲故事,以情感赢得人心

创造及诉说故事的能力,是21世纪企业必须拥有的*重要技能。

——哥本哈根未来研究学院

6大故事模板,9类讲述技巧,10个情景策略,全面升级你的故事思维

讲故事是一种思维,也是一种技巧。在几乎所有场景下,你都能从本书中找到应对技巧和案例参考。


【内容简介】

《故事思维》是将故事思维应用于商界的*人 ——安妮特 ·西蒙斯的奠基之作,畅销全球十余年。她开创性地提出商界沟通中常用的六大类故事,并详细阐释了在何种情况下、如何讲述这些故事:从获取投资人信任到赢得商业合同,从团队建设到营销活动的开展,彻底讲透了用故事提升个人在商界影响力的方方面面。

本书认为:说故事永远胜于讲道理。讲好一个故事,可以赋予冰冷的数据和残酷的事实以温情,可以触及*有心机、*强硬、*敌对的人内心深处的柔软所在。说故事并非与生俱来的天赋,是可以学习和逐步提高的思维模式,了解其中关窍所在,你便可以迅速掌控全局。

本书作者曾培训过微软公司、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等著名机构,以大量亲身经历的事例为依托,从商业活动的每个细微之处出发,详细讲述实战型的说故事技巧。翻开本书,马上成为三分钟就能讲好一个故事的沟通高手!


【作者简介】

安妮特 ·西蒙斯 (Annette Simmons),将故事思维应用在商业领域的先驱,曾创办美国团体程序咨询公司,致力于提高公私领域组织的团队建设及整体协调水平,曾服务的客户包括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美国国税局(IRS)、微软公司等。曾出版《你的团队需要一个会讲故事的人》等,本书是其公认的奠基之作。


【媒体评论】

彩的著作,能够打动读者的心智、灵魂,留下难以抹灭的记忆,并释放你提升工作效率的能力。每一位希望在个人、组织或全球层面发生正向改变的人,都应该好好研读本书。

—— 盖尔 ·克里斯托弗 哈佛大学约翰·肯尼迪学院美国政府革新主任

《故事思维》中充满了能有效提升我们沟通能力的故事,饶有趣味且极具实用性,尤其对于教师和经理人的帮助颇大。

——埃德加 ·沙因 麻省理工学院斯隆商学院荣誉教授


【目录】

序 言 

导 言 

第 1 章 每个人都应该学会讲的 6 个故事

第 2 章 何谓故事

第 3 章 答案授人以鱼,故事授人以渔

第 4 章 如何讲好一个故事

第 5 章 故事的心理影响

第 6 章 金句还是宏大史诗?

第 7 章 影响不情愿、不关心和不积极**

第 8 章 聆听的力量

第 9 章 讲故事者该做的和不该做的

第 10 章 讲故事的人的日常

第 11 章 故事性思维是一门技能/ 243

案例学习/ 261

致 谢/ 272

出版后记/ 275


【前言】

导 言

1992年,10月凉爽的清风拂面,我和其他400多人坐在田纳西琼斯伯勒的一个帐篷里,等待下一位讲故事的人。

听众来自各个阶层、各行各业,有穷人也有富人,有城里人也有乡下人,有教授也有小学生。我身边坐着一位留着灰白胡须的人,看起来像个农民,他戴着一顶帽子,帽子上面别着一枚印有“NRA(全国步枪协会)”的徽章。

一位非裔美国人站起来演讲,这个农民转向他妻子,用恼怒的语气轻声地说着些什么,我听到有“黑鬼”这个词。我想要激他再说一遍,然而他却自顾自地合拢手臂开始检查帐篷顶的结构。

非裔美国人开始讲他的故事。20世纪60年代,在密西西比河谷的深处,他和其他6名活动策划者经历了一个漆黑孤独的夜晚。他们心怀恐惧,不知天亮后的前行将面临什么样的危险。他们盯着篝火跳动的火苗,心事重重。这时他们中的一个开始唱歌,歌声平息了他们的恐惧。

他的故事如此真实,以至于我们似乎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恐惧,看到篝火的亮光。然后他让我们和他一起唱这首歌,全场的人都开始唱起来。“轻轻摇晃的可爱马车,载我回故乡……”歌声从我们的喉咙中传出,就好像有一架大型管风琴在伴奏。我身旁的农民也跟着唱起来。我看到一滴眼泪从他粗糙的、暗红色的面颊滚落。就在此时,我目睹了故事的力量。如果一位非裔美国激进分子能够打动一个过分保守且有种族歧视的农民的内心——我想知道他是如何做到的。

本书将毫无保留地呈现,在过去数年间,我所见识过的故事的力量,以及故事带来的影响和说服力。我个人的故事告诉我,要去学习和分享所有东西,然后继续没有止境的学习旅程。你将在本书中看到我使用故事影响他人的所有技巧。

我发现我无法将自己所学到的东西通过传统的“实用手册”的形式分享给大家。为了提高影响力,我们必须摒弃模板、线性叙事和一步一步手把手教等捷径。

影响力的魅力并不在于我们说了什么,而在于我们如何去说以及我们是谁。这个“如何/谁”的问题拒绝分类、定义和理性分析。影响力由别人对你和你的目的的感受决定。在感觉和情感领域(被定义为:非理性的),想法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组织”出来的。努力“组织”沟通和影响他人的想法只能创造出步骤化的、通用的模板,听上去不错但是无效。这些模板不够有弹性,在备感紧张焦虑之际,人们很难想起它来。

解释讲故事的方法就好像解释一只小猫咪的可爱。我们所有人都知道猫咪。关于猫咪,我们有着美好的回忆——孩子抱着猫咪,看它玩耍,宠它。我们的回忆是一个有意义的整体,试图把它们肢解分析就好像将一只猫咪切成两半来理解它为什么可爱。半只猫咪可没有一半的可爱。

将讲故事分解成小片段,拆解分析,再区分优先顺序,就相当于毁了故事。有一些真理,我们没法证明它,但是我们就是知道它是对的。讲故事把我们带到一个地方,在这里我们相信我们所了解到的,即使我们无法测量、包装或者用经验验证它的存在。

本书大部分内容是说给你的右脑听的,因此,你理性的左脑可以稍事休息。讲故事和影响力的奥秘存在于你富有创造力的一面,右脑让你理解猫咪、故事和影响力的模糊事实。这一富有创造性的一面可能被一些错误的假定压制,例如:你不能解释你所知道的东西,那么你肯定不知道它。这并不正确。事实上,人类有一种智慧,你根本不知道你知道些什么。一旦你开始相信你的智慧,你便能够使用它影响他人去寻找他们的智慧。

你的智慧和影响力在等待着你,就像一袋被你放进抽屉里遗忘了的魔法豆。这本书的用意就是帮助你发现这袋魔法豆,重新发现人类历古老的影响力工具——一个好故事。

讲故事并不局限在神话或者民间传说。说一个好故事,就像将你所看到的事物制作成迷你纪录片,展示给听众,这样他们也能感同身受。通过一个故事,你可以直抵有心机、强硬、敌对心理的人们的内心深处,触动他们柔软的所在,此前,这些人正是你前进道路上的障碍。

如果你不相信邪恶之人也有心,那么你的个作业就是回去再看一遍《圣诞怪杰》吧。每个人都有心(反社会者并不如你想象的这么多);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希望对自己的人生感到自豪,感觉到自己很重要——这就是你能通过故事所获取力量和影响的根源。

在本书中,我经常使用自己的故事,或以我自己举例。我已经尽可能少用了“我”字,但是,讲故事确实是很主观的。我希望通过讲述我的故事,可以让你思考你自己的故事。你会发现,好的故事就是你自己的故事。

所有的选择终都是个人的选择。如果你想影响他人的选择,你会发现有效的影响永远是主观的。不要相信别人说的,所谓你的事“并非自己的”。如果它重要,那它一定是个人的。你不需要先将你灵魂中的情感隐藏,再去寻求影响力,事实上,你的灵魂讲了感人的故事。

去说你自己的故事,世界需要故事!

出版后记

孩提时代,外婆的故事总是让人聚精会神,而老师的照本宣科却让人昏昏欲睡。我们的天性就是爱听故事,不愿被动接受教条。这也是爱讲故事的“百家讲坛”风行一时的重要原因。

有人认为,在商务交流时,我们应排除个人情感和主观态度,做简单明了的陈述,这样才能高效地达成合作。事实上,程式化的表述只是将矛盾隐藏,为合作留下隐患。资深的谈判专家都知道,在谈判中讲述富含个人情感的简短故事,更能启发和说服对方,从而高质量地完成签约。

对于一个商业品牌或者一个政治领袖来说,故事是公认好的包装方式。譬如“张瑞敏怒砸冰箱”的故事,一度给海尔公司的产品牢牢打上了“优质”的标签;而乔布斯“活着就要改变世界”的故事,则让苹果公司成为“颠覆性创新”的代名词。因此,有人说,“创造以及诉说故事的能力,是21世纪企业必须拥有的重要技能”。

人类爱听故事的天性决定了无论在何种场合,故事总是胜于事实,情感总是胜于逻辑。获取影响力的方式就是讲好一个故事。本书在“如何讲好一个故事”方面堪称圣*,蔡康永主持过的《今天不读书》栏目曾隆重推荐过。针对不同的场合,本书介绍了六种故事套路,助你“选好一个故事”;又从语言、肢体、表情等方面,传授作者丰富的经验,助你“讲好一个故事”。再辅以大量真实的案例,堪称一部关于讲故事的超级工具书。

另外,我司出版的《日常生活中的思维导图》《避开错误决策的四个陷阱》《直觉:我们为什么无从推理,却能决策》,亦能为你在工作和生活中提供助力,敬请关注。

服务热线:133-6631-2326 188-1142-1266

读者信箱:reader@hinabook.com

2016年11月


【免费在线读】

正文赏读

每个人都应该学会讲的6个故事

斯基普望着在场的股东们怀疑的脸,思索该如何让他们听从自己的领导。他35岁——看上去却像个13岁的毛孩子——是一名富三代。看得出来,他作为领导对于股东们来说不啻为一场灾难。他决定给他们讲一个故事。

“我的份工作是为一家造船厂画电气工程平面图。必须画到完美,因为在玻璃纤维框架浇筑之前,如果没能精确放置电线,一个小过失极有可能造成上百万美元的损失。没关系,25岁时我就获得了双硕士学位。我自小在船上长大,坦白地说,我觉得画这些平面图几乎有一点儿……不需要动脑子。

“一天早晨,我在家接到一通电话,一名每小时报酬仅有6美元的工人问我:‘你确定这是正确的吗?’我生气了。当然我很确定:‘你就老实去浇筑那些该死的东西吧!’当他的上司一个小时之后和我打电话,再一次叫醒我:‘你确定这是正确的吗?’我更加没有耐心了:‘我一个小时之前就说过我确定,我现在仍旧很确定!’

“公司的董事长打来的电话终把我从被窝里赶了出来,我迅速赶到工地。如果我必须亲自和这些家伙们握手,那就做吧。我找到那个一开始打电话给我的工人。他坐在那儿,歪着脑袋盯着我画的图纸。我耐着性子解释我的图。但是说了几句话之后我的声音低下去了,我的脑袋也开始歪到一边。我是左撇子,是我把右舷和港口的位置画颠倒了,以至于现在的平面图是正确的图的镜像。谢天谢地,这位时薪6美元的工人在失误还能挽救时提醒了我。

“第二天我发现自己的桌子上放着一个盒子。工作小组给我买了一双网球鞋,作为警示,以防我再一次弄错——左边是红色的鞋子,代表港口;右边绿色,代表右舷。这双鞋不仅让我记住了港口和右舷,还时时告诫我,即使我成竹在胸,也要懂得倾听别人的声音。”

当他举起那个装有一只红鞋和一只绿鞋的鞋盒,在场的人都笑了,股东大会的氛围顿时轻松了许多。如果这位职场菜鸟已经吸取了傲慢的教训,那么他也可能学到了一些管理公司的知识。

“相信我”的故事

人们不想要更多信息,他们通过眼球选择他们想看到的信息。他们需要信仰——对你、你的目标、你的成功和你讲的故事的信仰。能够移动大山是信仰而不是事实的力量。事实无法形成信任,信任需要故事维系它——一个有意义的故事能激发人们对你的信任,希望你的建议确实能实现你的承诺,听众会重新燃起对你的希望。

真正的影响力比起让人们做你想要他们做的事情更加深刻。这意味着人们因为信任而延续你的故事。信任能够克服任何障碍,达成任何目标。

金钱、权力、权威、政治优势和蛮力早晚都会被信任征服。

讲故事是获取信任的捷径。一个有意义的故事可以激发你的听众——同事、领导、下属、家庭或一群陌生人——得出和你一样的结论,继而相信你的话,做你想让他们做的事。人们更重视他们自己得到的结论,他们只会相信真实发生在他们身边的故事。人们一旦将你的故事当成他们自己的故事,那你就挖掘出了信任的强大力量。接下来你无须再做多大努力,人们每次和别人回忆、复述你的故事,都是在扩大你的影响力。

无论你是通过你的生活方式还是语言来讲故事,确定人们是否被影响的首要因素都是:他们是否相信你?上述例子说明,即便是亿万富豪,也不能轻易赢得人们的信任。如果影响力仅仅是权力或金钱的产物,斯基普早就成功了,毕竟他拥有金钱和权力。但是有时这确实也是一个不利条件。他的故事是一种操纵术吗?可能是。如果是操纵术,那么当斯基普停止说话,结果就会发生变化。当操纵者没有持续维系他影响力的网络时,网络就分崩离析了。操纵术(让人们相信一个不真实的故事)需要持久的力量来维系预期的结果,而且违背道德,令人心烦。坦白地说,操纵术是影响力较为低级的方法。有一种更为有效的提升影响力的方法,任何有经验的人都可以使用——讲一个富有真情实感、具有说服力的故事。

有6种类型的故事能有效地提升你的影响力。

1. “我是谁”的故事

2. “为什么我会在这里”的故事

3. “愿景”的故事

4. “教学”的故事

5. “行动价值”的故事

6. “我知道你们在想什么”的故事

那些你希望影响的对象,一开始都有这两个问题:你是谁?为什么你在这里?只有你很好地回答了这两个问题,他们才会相信你的话。

斯基普想要影响的股东在愿意听他讲话之前,首先想知道他到底是谁。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事先将他视为和其他富二代、富三代一样的纨绔子弟,对于这些纨绔子弟来说,公司只是一个新鲜玩意儿。斯基普必须用一个好故事,消除听众脑中已经不断重播的“我们不能相信他”的想法。

斯基普本来可以说: “是的,我年轻富有,我刚刚买下你们公司的股份,但是别担心……我并不是万事通。你们完全可以信任我。”虽然这些话语和故事所传递的信息是一样的,但是,故事的影响力与“你们可以信任我”的承诺所获得的效果天差地别。如果一幅图片可以传递千言万语,那么一个故事就能够传递千万个承诺。

在你努力去影响他人之前,你需要赢得足够的信任才能够成功传递你的信息。他们相信“你是谁”,进而成了你传达信息的突破口。宣称“我是一个好人(聪明、思想道德品质优秀、出身名门、见多识广、悟性高、成功——任何他们相信的品质)”,这更可能引起怀疑而不是信任,人们想要自己做决定。在通常情况下,你没有时间基于个人经历创造信任,你好的做法是模拟一个你值得信任的经验并且告诉他们你的故事。

听到你的故事,是给人们机会,让人们亲眼看到你的所作所为,而不是仅仅听听而已。用一个故事帮他们做决定,这是获得真正影响力的秘诀之一。

影响的其他方法——说服、贿赂或者个人魅力——是主动式推动策略,而故事是拉动策略。如果你的故事足够好,那么人们会自愿得出结论——你和你所传达的信息是值得信任的。

三倍提升你的可信任度

在任何人允许你影响他们之前,他们想要知道:你是谁?为什么你在这里?如果你不花时间给这两个问题积极的答复,那么他们会编造他们自己的答案——通常是消极的。

人们认为任何试图影响他人的人都想从中获利,这是人之常情。大多数人潜意识下断定,你的获利就意味着他们的损失,这也是人之常情。

我们总是本能地对外界树立屏障,用怀疑来保护自己。

你需要讲一个故事来证明你正是他们能够信任的人,不同的场合需要不同的故事。举个的例子,假设一个孩子想加入流氓帮派,于是讲他偷窃(或更恶劣)的故事,帮派成员可能会相信他,并接纳他。我当然知道你不是黑帮成员,所以你讲的故事应该是能证明你的品德,或者能说明你赚取利润的能力的。不管是什么故事,只要能立竿见影地让你的听众产生共鸣,与你建立某种关联,能让别人了解你是个什么样的人就行。

想想你和意图影响你的人在一起的经历——你的上司、同事、销售人员、志愿者、传教士和顾问,找出一个成功和一个失败的案例。你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你是因为这个人影响了你才与他关系亲密的,还是因为你感到和这个人关系亲密才被影响到?为什么你相信这个人而不是另一个人?

你应该首先了解对方是什么人,他们能从与你的合作中获取什么。当然,你潜在的利益很重要,但是你对于对方可信度的判断,极大地影响了你是否相信他们可以给你带来潜在的收益。

因此,无论你怎么强调“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能获得潜在的私利,或者合乎逻辑的理由和推断,作为听众,他们会分析你所说的每一个字,判断你是谁、你的目的,终评价你的可信度。

如果一个“销售”理念的咨询师,一开始没能和对象建立联系,那么他们无论如何赞美这个理念的好处和逻辑过程,都是在浪费时间。如果当时人们普遍认为,绝大多数咨询师更关心自己的时薪而不是顾客的收益,那么只有当他们相信“这个咨询师与众不同”,他们才会去相信这个咨询师。

在董事听证会上,志愿者委员会主席的发言,只有让董事们确信他不是只会空喊口号或只想飞黄腾达的官迷,才有可能得到董事们的关注。一个不被人认为具有慈悲之心的牧师,是不能成功传递爱和宽恕的信息的。一个充满激情的质控经理,如果被员工们认为是“没有人性的机器”,他渴望提升客服水平的雄心壮志也只能付之东流。

一项由《纽约时报》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部在1999年进行的民意调查发现,63%的受访者相信与“大多数人”相处,你“一定要小心再小心”;37%相信“大多数人一有机会就想利用你”。如果你认为这代表了你想影响的对象,那么你首先要做的就是,证明你可以被信任。

如何做到呢?刚才的那个研究给了我们一个提示:应答者也表示在他们“有交情的人”当中,85%能够“尽力做到公正”。嗯……会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吗?让人们了解你是谁,促使他们认为自己与你有“私交”,那么你的信任度必然会提高三倍吗?想象一下我们的口头语:“他人不错,我了解他”或“不是因为我不信任她,我只是不了解她”。

我们不让人们了解我们是谁,他们怎么会信任我们,并且受到我们的影响呢?要是我们不能把说服他人的企图,与回答我们是谁很好地结合,那就无异于与人们心中的评判标准擦肩而过。我们对理性的大脑花费了太多的时间而忽略了感性的大脑。感性的大脑对于被忽视非常敏感。感性的大脑更需要重视,防患于未然,虽然毫无根据,但是它更能影响人们的结论。

“我是谁”的故事

当人们意识到你想影响他们时,他们首先会问自己一个问题:“这个人是谁?”讲一个故事,给他们看你想让他们看到的那个你。

训练有素的演说家总是会以一个非常有趣的笑话开场,或是回答一个可以轻而易举预期到答案的问题:“这家伙无聊吗?”一旦你使我大笑,我会认为你至少不是一个无趣的人,并放松身心聆听。然而,如果你一开始就突兀地说:“我是一个很有趣的人。”那我准会立马退场。如果你证明了你是谁,而不是告诉我你是谁,那么这更可信。一个故事可以让你证明你是谁。

演说家每次站在众人前面时,都面临挑战。我近有幸听了罗伯特·K.库伯博士(著有《情商执行力:领导和组织集体的情商》)在一个可以容纳900个人的会堂里的演讲。一开始,听众们认为他不过是写了一本书,和其他咨询师无异——交叉双臂,流露出讽刺的眼神,透露出他们对“情商”理念的怀疑,甚至认为他不过是一个哗众取宠的家伙罢了。

然而,他只用了10分钟就解决了这个问题,他讲了一个故事,证明了他真诚的态度,并且让在场的900名听众深切地认识到他是谁、他的信仰和为什么他在这里。

他通过讲一个他祖父的故事来告诉我们“他是谁”。他的祖父在他16岁的时候过世,死于第5次心脏病发作。在养病期间,他非常关注罗伯特的成长,经常与罗伯特谈心。随着罗伯特的娓娓讲述,我们能够切身体会到他对祖父深沉的爱。他说:“如果我们能通过一个人的眼神来衡量他的智商,那么祖父很有可能是一个天才。”

祖父的身体每况愈下,每次心脏病发作之后都会把罗伯特叫到床边,用尽力气,向孙子讲述自己与死神对决的体会。罗伯特的故事吸引着我们不自觉地挺直腰背坐在椅子前端,每当他复述祖父的叮嘱——“我一直在思考人的生命中重要的东西,它是……”我们都聚精会神地准备聆听一个长者的真知灼见。罗伯特的话让我们又一次,也就是第4次笑起来,笑他祖父一次又一次地修改关于生命意义的答案,笑年少的罗伯特担心,祖父会考他是否记得前一次心脏病发作时,他说的“人生重要的是什么”。

当我们满面笑容地等着又一个令人莞尔的答案时,他话锋一转,道出了祖父终的叮咛:“我的爷爷对我说:‘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你奉献越多,获得的回报也越多。我曾经问我自己——假如我没有拒绝尽全力奉献那将会怎样?会回报给我、你爸爸和你更多吗?或许会吧,但我没有做到。对我来说为时已晚,但你还来得及。’”我和其他听众一同屏住呼吸,聆听这个老人临终前的遗憾:“这对我来说为时已晚。”所有人难免一死,这是人类的共性。在场的所有人都仿佛不由自主地想象,当自己走到生命尽头时,会有何种憾事呢?

这个故事并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但是其真实性及罗伯特的真情实感,让它充满了力量。只有愤世嫉俗、尖酸刻薄的人才会在听完这个故事之后依然怀疑罗伯特是否可信。

亲身经历比起其他形式的交流更能让别人了解你是“谁”。客观数据不足以产生信任。人们终根据主观证据相信你的意见和你的话。

你可以用亲身经历来说明你不为人知的另一面。除此之外,你还可以用许多其他方式来告诉人们,你是谁。

你不一定要讲亲身经历。这本书中不乏神话、历史故事,经由朋友复述的故事,热门时事和寓言,如果你讲故事的方式确实能够从个人角度揭示一部分“你是谁”,那么任何形式的故事都能变成一个“我是谁”的故事。

当一个人讲了有关特蕾莎修女的故事,那就表明他懂得感恩和虚心向他人学习。我们可以下结论他并没有囿于小我,值得信任,我们可以和他分享我们的故事。如果他选择讲的故事表明他懂得自我牺牲,我们便相信,他在谋求私利的同时也会考虑别人的利益。当我们看穿故事,知道讲故事的人已经意识到自己的缺点,没有否认事实、隐藏真相,我们确实可以相信他,与他共同直面棘手的问题,而不是假装一切“都非常不错”。

我曾经看到过很多领导者用故事来描述自己的不足,心理学家将这个现象称为自我剖析。这个理论的原理之一是,如果我足够信任你,愿意向你袒露我的缺点,那么你也应该相信我,向我说明你的不足。倘若一个人能够毫无保留地批判自己,那么我们就会觉得,不仅是他的话可以相信,他的其他方面也值得信任。

例如,一位经理刚刚上任,他给员工们开会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当他刚走上管理岗位时,对员工的管理过于严苛,员工们愤而反抗,指责他独断专行。当听到新来的老板讲述自己被员工谴责的故事,你一定会非常震惊。不过我们也应该知道,真正的力量并非来源于完美,而是来自于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一个领导敢于正视自身的不足,也是展示了自己的力量。

一个“我是谁”的故事,能够通过正面反驳而打破任何负面评论。巧妙地把这个故事融入你需要讲的下一类故事之中(并非所有故事都是同一类型的),即“我为何而来”的故事。

即使你的听众认为你是一位可信的人,他们仍然想知道你与他们合作的目的。而且就算他们得到一个善意的答复,他们仍然会认为你想从他们身上得到什么——否则你为什么要花时间影响他们呢?你能够假装真情实意吗?你可以试试,可是我不推荐这么做。

常听人们谈论,有谁成功地捏造和杜撰的逸事,可没听说哪一个能长久的。俗语讲,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装出来的笑,笑不到后。

“我为何而来”的故事

当人们从你的身上嗅出了欺诈的味道,他们会远远地避开你。我们天生都有警惕心,会怀疑他人的动机。即使你用意良善,如不及早向人们做出可信的解释,他们就会猜测你的意图,心生警觉。在对人讲他们将怎样受益之前,好先告诉对方自己将得到何种好处。如果

你劝我买某项产品、捐一笔钱、改变我的某种行为,或者接受你的某项建议,我自然会想先知道你的企图。试图隐藏自己的意图是非常愚蠢的做法。

其实完全没有必要隐藏自私的企图,只要你的目的不是过分自私、损人利己的,人们通常是不会在意的。要是你讲故事有所企图,那么你好开诚布公,向听众坦承自己的意图,并且用听众会觉得合情合理的方式讲述你的故事。

我认识的一位商人经常跟人讲为什么他会很想成为富人。他13岁时,从黎巴嫩来到美国,当时他不会说英语,囊中羞涩,在一家饭店当外卖司机。他每天都会学几个英语单词。他很羡慕那些穿着豪华服装、开着名牌车还拥有幸福美满家庭的人,并且期望有一天自己会变得成熟稳重,能够跟那些人一样事业生活皆得意。

后,他成功地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取得了超乎想象的成功。他接着又说,他现在又有了新的、更远大的梦想,说话时眼睛都泛着光。在场的顾客、商业人士以及潜在的合作伙伴在听完他的致富故事后,再听他讲他未来规划时,心情是很轻松的,因为他们知道这个人是个什么样的人,以及他想要得到什么。

没错,这个人是在为自己谋利,但是他谋利的方式是人们可以接受的,而且他没有任何隐瞒。他讲的故事为自己赢得了信任。

一位薪酬是其下属10倍以上的CEO,要是在公司讨论将面临的收购议题的会议上,发表类似“我们进行并购是为了你们好”的讲话,那他就是个十足的蠢货。我认为大多数并购项目之所以失败,是因为负责并购的那些高管团队不尊重人所致,他们自认为那些中层管理人员以下的员工都很愚蠢。可是谁愿意听那些把自己当蠢人对待的人说的话呢?不管对方是工厂工人、无家可归的流浪汉还是社会精英,你跟他们谈话时,要是轻视他们,认为他们不如自己聪明,都会产生消极影响,使效果不如预期。

永远,永远,永远都不要对你不尊重的人讲故事。那样做只会让对方知道你不尊重他。

你想通过讲故事对他人施加影响的动机既可能包含个人目的,比如追求权力和财富,或者好的名声;也可能出于无私的奉献精神,比如想帮助某个组织、团体或者特定的群体。如果你讲故事的动机是谋求私利,那么好对听众坦诚一点,以免影响你的可信度。

人们是愿意相信你的——你得帮他们一把。

也有可能你只是想通过帮助别人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没有其他私心,也就是说你的目标完全是利他的。即使这样,除非你像佛教高僧一样面带纯洁的笑容、心无尘埃,否则人们不大可能无条件地相信你真的没有任何私心。

如果你在为某个教育项目募捐,那么你讲的故事必须能够有力地证明这个项目的公益性。比如,告诉人们你本来有份年薪10万美元的工作,可你把它辞掉了,回到母校担任工资只有3万美元的教师。你之所以来到这里请求听众为自己的教育项目进行捐款,是因为在课堂上给孩子们上课让你觉得快乐、幸福,此时必须让听众从你的眼神中感受到你的真诚。

我曾遇到过一个成功的商业人士,他来自一个大城市,而且经常为一家艾滋病患者关怀中心和市里的芭蕾舞公司做志愿工作。他给我讲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在他拜访其他商业人士,请他们捐款或者帮忙时经常会提及。

故事是这样的,他曾到过圣城,有当地人向他解释过为什么死海和加利利海不一样,原因在于死海没有出水口。虽然两者水源相同,但是死海的水只流进不流出。死海的流出通道受阻,造成海水的盐分不断上升,让死海终失去生机。而加利利海仍然生命力旺盛,因为有水不断流进流出。

这位商人讲的故事中寓意着他的人生体悟:对他而言,要使生命保持活力,让生活有意义,帮助他人是不可或缺的。他讲的故事不仅让他拜访的人明白他的“来意”,还让我们了解到他获得的启迪——获得财富的同时又懂得施舍,会让我们的生活更有生机。

“愿景”的故事

当听你说故事的人(不管对方是一个人还是一群人)已经了解你是个什么样的人,以及你讲故事的目的,那么,他们接下来想听到的是,你究竟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好处。

我相信任何人在讲故事之前,都会考虑到听众的收获。然而,许多人在描述将会给对方带来的利益时表现得非常糟糕。有时演讲者过于注重如何将他的思维翻译成听众听得懂的语言,或者如同报流水账一样描述了一个平铺直叙、苍白乏味的事实,这就像,当人们准备听你描述寿司的滋味时,你没有讲述一个活色生香的吃寿司的故事,只是干巴巴地说,“生鱼片味道还不错”。

假设,某个CEO梦想他的公司“5年内发展成拥有20亿资产的公司”。这个愿景可能会让他每天都充满了干劲,但这不意味着那些在大厅里听他描绘宏图的区域经理、推销员或者行政助理也会跟他一样,他们甚至可能对他描绘的宏图不屑一顾。

他可能已经迷失在自己的幻想中了——把公司变成“拥有20亿美元资产的公司”所能带来的好处,完全没有意识到其他人跟他的感受不一样。

作为公司的CEO,他面临的情况将更加糟糕,因为在大厅里听他高谈阔论的人只会假装拥有和他一样的愿景。我看到过不少CEO听到员工说“我们没有什么愿景”时发怒的神情,他们会大吼:“怎么会没有呢?——你们难道不想让公司价值几十亿美元吗?”老兄, 要是你的员工说他们没有什么宏大的心愿,那他们就是真的没有。

你必须想方设法让员工们与你的梦想产生共鸣——让他们和你拥有一样的梦想。一个人只是口头上讲“我有一个梦想”和临场感受马丁·路德·金说这几个字的体验是有很大区别的。

同样,我现在举的这些愿景故事的例子,也受到书面文字平面、缺乏立体感的限制。这一点很重要, 因为在我要介绍的6类故事中,这类故事在书面上讲容易变得乏味, 但是却能让你获得听众热烈的掌声,只要你讲的故事的确是亲身经历而且内容真实可信。讲述关于梦想的故事很容易被人片面理解。讲真实可信的这类故事会遇到很多困难,其中之一就是有心人会刻意曲解故事的内容,让它们听起来很廉价——谈梦想是需要勇气的。

一个小型初创公司的CEO把自己比作现代版的梵·高,用他的故事向员工描绘自己对公司未来的憧憬。梵·高的故事很契合他手下的20多个员工的形象,他们就是一群“疯狂怪异的软件艺术家”。

有些人把梵·高看作疯子,但他对艺术的执着和天赋让他创造出了当今价值数亿美元的作品。这个故事要传递但没有明言的信息就是他们所有的牺牲和奉献,以及默默无闻都是值得的,终都将会得到回报(而且相当可观)。虽然,有一点他没有讲——梵·高的作品受到世人认可的时候,他本人已经去世多年了。不过这并不是重点。

这个故事打动了他的团队,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它让员工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原本抽象的东西,这就已经够了。他们在公司里挂满了梵·高的作品。许多员工都有一幅自己心仪的作品, 这些作品能在他们觉得快要撑不住的时候鼓励他们,让他们继续战斗下去。好的梦想故事应该能激发人们对未来的憧憬,从而克服当下的挫折和沮丧,振作起来。

一位跟我关系非常要好的朋友曾跟我讲过一个非常好的梦想故事。

有个人来到一个建筑工地,那里有三个人正在工作,他先问个人: “你在干什么?”那人说: “我在砌砖啊。”他接着问第二个人: “你呢?”得到的回答是:“我在修一堵墙。”然后他又走到第三个人那里,问他:“你又在干什么呢?”那人正一边哼着小曲一边干活,对他说:“我呀,我在修一座教堂。”

倘若你想限度地影响别人,就应该给他们讲愿景故事,并使之成为他们心中的大教堂。在愿景故事里,你要把点点滴滴编织在一起,特别是那些艰难抗争和让人倍感沮丧的细节,这样才真实可信。

在这个世界上,要让生活有意义和目标,我们必须对未来有一些憧憬,这样我们的努力才会有价值。在下一章,你将会看到,一个人是如何找到拯救自己心灵的愿景故事的,并在无意中成为身边人的灯塔。

授人以渔的故事

不管你是干什么的,你肯定有某些希望能传授给别人的本领。你要传授的技能可能是教人如何写信、设计一款软件、接电话、推销产品,或者怎样管理一群志愿者,无论是哪种,学会用故事启发他们,会让你事半功倍。

许多“老师”会被他们的“学生”气得抓狂,因为“他们就是学不会”。与其干生气,拿头撞墙,为何不讲个故事,让他们明白你希望他们学会的东西。大多数时候,你希望他们不仅学会某些东西,更希望他们掌握学习的本领。讲这类故事的时候,好把“授人以鱼” 和“授人以渔”结合起来。

例如,指导新来的接待员,只告诉他们控制台上各个功能键的位置是不够的。仅仅如此,他们成不了优秀的接待员。你可以跟他们讲讲你所认识的接待员中了不起的一位——雅迪女士,她来自孟加拉国,她能一边安抚盛怒的顾客,一边定位到你那位走丢了的CEO,同时帮你找寻拿着你的包裹的服务员。

这样讲,新人就清楚地了解了他们需要掌握的东西是什么。下次他们即使面对压力,也能处理复杂的局面。他们会问自己:“在这种情况下,雅迪女士会怎么做呢?”

传授别人技能的故事,应该能让人明白他们学这些东西会有什么用处。你不会无缘无故去教人做某件事情。

比如,当我要教你怎么使用一款软件的时候,不会只跟你讲那些单元格、公式和菜单选项。我会先跟你讲讲我的份工作,那是在一个通讯公司,当时我的工作内容就是向顾客提供一种产品的价格,这种产品类型繁多,成架成架地堆满一整间屋子。

我每天都得花数小时向顾客提供产品的价格——顾客们询问的每款产品的价格都不一样,我经常犯错——听到有顾客打算改变产品规格时,我简直欲哭无泪,因为我又得重头再报一次产品的价格。一天下午,大概4点左右,我开始琢磨我用的那款电子表格软件,想办法让它自动报价。就在那天深夜,我成功了!它运行起来特别好使,两天后我的老板注意到了我报价的速度,要看看我写的程序,还让其他员工都复制了一份。

结果他们非常喜欢我写的代码,这让我很自豪。

请注意,我的故事中有一段让我备感煎熬的经历——费了整整8个小时才学会写一段应用代码。不过,考虑到这段代码让在我每次向顾客报价的时候都节省了时间,减少了犯错误的次数,还让我因为出色的工作表现而受到肯定,我的付出还是值得的。讲完了上面的故事,再讲授表格和公式就显得意义非凡了。因为听众现在已经明白学会用这款软件会有什么好处了。

我们知道,柏拉图很会说教。他经常利用讲故事来启发人们思考(这种技能仍有进步的空间)。其中有个故事是告诉人们民主制度是有其局限性的。

故事发生在一艘在海洋中行驶的船上,船长和船员都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船上有个非常熟悉航海技术的导航员,他懂得怎么用星象术指引航向。但这个导航员和其他人相处得不怎么好,而且性格很内向,不善交际。当他们在海上迷失了方向,众人陷入惶恐时,船长和其他船员决定采纳他们当中受欢迎、会说话且让人信服的那人的意见,而那个导航员的意见则被大家嘲笑和挖苦。终,一船人都饿死在了海上。

柏拉图爱讲那些能引导人们思考的故事,我喜欢这种方式,故事应该含有某种深刻的道理。我们在教育方面有一种倾向,就是喜欢简单明了,可这种所谓的简单明了会导致意想不到的后果——把事情看得过于简单化。

如果有人只明白你让他们做的是什么,而不了解你为什么要让他们那样做,他的表现是永远不会让你满意的。在教育方面,追求简洁的原则有时被滥用了。

柏拉图讲的故事把“你该如何思考这个问题”和“你该从这个问题中得到什么样的启发”两方面结合起来,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鱼”和“渔”之间没有的界限。我们讲的故事应该不仅使人获得技能,还能让他们懂得如何学习其他技能。

相关图书

01. 畅销的原理:为什么好观念、好产品会一炮而红?

[爱尔兰]马修·威尔科克斯 著│包云波 译 │定价:45.00元

02. 合适:从升学择校、相亲配对、牌照拍卖了解新兴

实用经济学 [日]坂井丰贵 著│蔡晓智 译 │定价:38.00元

03. 直觉:我们为什么无从推理,却能决策

[德]格尔德·吉仁泽 著│余 莉 译│定价:36.00 元

04. 内向者沟通圣*

[美]珍妮弗·康维勒 著│魏瑞莉 译│定价:42.00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