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中华医学对中华民族的繁衍、全人类的健康,功不可没。《温疫论》是中华医学宝库中*耀眼的明珠之一。从古至今,它在人类预防和治疗流行性疾病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

2015年10月5日,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为人类抗疟作出巨大贡献而荣获诺贝尔医学奖。其实,这是世界科学对中医的肯定,也是对《温疫论》的肯定,因为在这本古籍中,将青蒿(茵陈)作为有效治疗瘟疫的一种草药,屠呦呦只是撷取了《温疫论》一点点神韵而已,不难想象,这本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瘟病产生的原因、症状、治疗及调养方法的古籍中,还会有多少秘密。

《温疫论》蕴藏的秘密让医学研究者去挖掘,对大众来说,能从中找到有效地预防和治愈传染疾病的办法就够了!今天,我们将其编译成通俗易懂的白话文,让不懂医学的你也能读懂这本传世经典。


【内容简介】

《温疫论》是我国*部系统研究急性传染病的医学巨著,不仅开创了瘟疫病辨证治疗的新领域,而且还充分继承了此前的伤寒学术成就,为此后的瘟病学说的诞生奠定了基础。书中关于瘟疫病病因的认识,是*接近现代微生物致病的学说,也是当时世界上*的理论。

作者吴又可开创的达原饮,是为瘟疫秽浊毒邪伏于膜原而设的,可用于瘟疫或疟疾邪伏膜原,憎寒壮热,日一至三发者。其使用达原饮力图直捣膜原、驱邪外出的治疗思想,一直影响后人对外感热病的认识,至今仍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本书译者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根据书中内容,结合注释,汇集大量药草图片,方便了今天的医学研究者对外感热病的研究,是中医药研究者、学习者和中医爱好者的重要读物。


【作者简介】

吴有性,字又可,是明末姑苏(今江苏吴县)人。吴有性所处的时代,正是传染病大流行的时候。明末公元1641年,正当吴有性59岁的时候,当时传染病遍及山东、浙江、河南、河北等地。这时许多医生找不到新的治疗办法,以致治疗效果很差。吴有性亲眼目睹当时一些传染病流行地区一巷百余家、无一家;一门数十口,无一口仅存者的惨景,刻苦钻研医学道理,不顾自己安危,深入到传染病流行区,进行医疗实践,通过对当时流行的传染病的详细研究,结合他自己丰富的治疗经验,并进行分析、总结,终于在祟祯15年(公元1642年)写成了《温疫论》。

郭丽娜:长期从事编辑工作,在古代文学和历史方面有着深入的阅读和研究,基础知识扎实,曾精研《战国策》《资治通鉴》《水经注》《茶经》《酒经》《洗冤录》《考工记》《红楼梦》《梦溪笔谈》《闲情偶寄》等古代历史、科技与文化类经典。曾在国内权威期刊发表数十篇中文论文。


【目录】

前言

上卷

01原病

02温疫初起

03传变不常

04急证急攻

05表里分传

06热邪散漫

07内壅不汗

08下后脉浮

09下后脉复沉

10邪气复聚

11下后身反热

12下后脉反数

13因证数攻

14病愈结存

15下格

16注意逐邪勿拘结粪

17蓄血

18发黄

19邪在胸膈

20辨明伤寒时疫

21发斑战汗合论

22战汗

23自汗

24盗汗

25狂汗

26发斑

27数下亡阴

28解后宜养阴忌投参术

29用参宜忌有前利后害之不同

30下后间服缓剂

31下后反痞

32下后反呕

33夺液无汗

34补泻兼施

35药烦

36停药

37虚烦似狂

38神虚谵语

39夺气不语

40老少异治论

41妄投破气药论

42妄投补剂论

43妄投寒凉药论

44大便

45小便

46前后虚实

47脉厥

48脉证不应

49体厥

50乘除

下卷

01杂气论

02论气盛衰

03论气所伤不同

04蛔厥

05呃逆

06似表非表似里非里

07论食

08论饮

09损复

10标本

11行邪伏邪之别

12应下诸证

13应补诸证

14论阴证世间罕有

15论阳证似阴

16舍病治弊

17舍病治药

18论轻疫误治每成痼疾

19肢体浮肿

20服寒剂反热

21知一

22四损不可正治

23劳复、食复、自复

24感冒兼疫

25疟疫兼证

26温疟

27疫痢兼证

28妇人时疫

29妊娠时疫

30小儿时疫

31主客交

32调理法

33统论疫有九传治法

34正名

35《伤寒例》正误

36诸家温疫正误


【前言】

中国古代医学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块瑰宝,是中国现代医学的源头,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与疾病进行斗争过程中积累形成的宝贵财富。它完整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经验、独特的医疗技术,至今散发着无限的魅力,为今天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着丰富的营养。

《温疫论》为明代著名瘟病学家吴有性(字又可)所著,是我国医学发展史上的*部瘟病学专著,对中医瘟病派的形成、发展影响深远。

《温疫论》集合了历代名医疫病防治的思想精华,系统地论述了瘟病产生的原因、治疗方法,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套适合中国人体质特征的治疗方案。此书中记载的治疗方法在数百年的瘟病治疗中被广泛应用,成效显著,是真正历经实践检验的治疗之道。直至今天,我国仍在应用其中瘟病学说的理、法、方、药治疗某些传染病,如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感冒、麻疹、猩红热、痢疾等,均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中华医学对中华民族的繁衍、全人类的健康,功不可没。《温疫论》是中华医学宝库中*耀眼的明珠之一。从古至今,它都在人类预防和治疗流行性疾病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2015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为人类抗疟作出巨大贡献而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从一定程度上讲,这也是世界医学对中医的肯定,对《温疫论》的肯定,因为早在这本古籍中,就有将青蒿(茵陈)作为有效治疗瘟疫的一种草药的记载,而青蒿里就含有青蒿素。我们有理由相信,《温疫论》一书中还蕴藏着诸多的医学秘密等待研究者们去挖掘。对普通读者而言,仔细研读本书,也一定能够从中找到有效预防和治疗传染疾病的办法,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今天,我们将这部著作编译成通俗易懂的白话文并加以注释,进一步拉近了古代医学文化与现代人的距离,让不懂医学的你也能读懂这部传世经典。

由于编译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会有不足和欠妥之处,还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书摘与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