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美国病理医师几乎人手一本。 填补组织学与病理学之间的鸿沟。
由病理医师编写,为病理医师编写。
为病理医师构筑坚实的组织学基础。
为正常组织学提供*全面的参考文献。

【内容简介】
本书详细介绍人体各个系统器官从胚胎发生、组织起源、组织器官发育到肿瘤形成和病理诊断相关的组织学特征以及再到免疫组化和电子显微镜检查等辅助诊断技术,强调正常组织结构与病理组织学之间的联系,成功构建了为组织学和病理学之间的桥梁。 与传统组织学教科书相比较,本书明显不同之处在于:
①乳腺和头颈部的组织学分别单列章节进行详细阐述;
②阐明了同一器官的组织结构依年龄、性别、种族不同的变化;
③对病变发生前的组织结构状态特征进行了详述,便于病理医生能够更好得理解病变组织的结构变化,在表达形式上也更贴切,与病理学拉得很近;
④明确指出了某些器官的细胞组织学的HE、电镜结构特点,当病理医生遇到具有类似细胞或组织结构特征的肿瘤时,即便不进行相应的免疫组化标记,也能够凭借这些结构特征追溯到其组织起源,为建立正确诊断提供有力证据或者正确思路;
⑤对某些特殊病例的巨检进行了描述,使病理医生每当见到具有类似巨检特征的病例,就会考虑某种诊断;
⑥图文并茂,特别是第四版增加了20%图片,便于学习、查阅和参考。

【作者简介】
史黛丝•E•米尔斯,医学博士,病理学教授,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外科病理学与细胞病理学系主任。

薛德彬,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先后任中国医疗保健促进会病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福建省委员、中华医学会病理专业委员会福建省委员、中国阴道镜和宫颈病理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病理学组成员和《诊断病理学杂志》编委及审稿人。现为华夏病理网(粉蓝医疗)病理部主任。主译或参加翻译病理学专著10部,主持或参加编写病理学专著10余部,在国内外发表论文30余篇。
【目录】
篇 皮肤组织第1 章 正常皮肤 第2 章 甲
第二篇 乳腺第3 章 乳腺
第三篇 肌肉骨骼系统第4 章 骨 第5 章 关节 第6 章 肌成纤维细胞 第7 章 脂肪组织 第8 章 骨骼肌 第9 章 血管
第四篇 神经系统第10 章 外周神经系统 第11 章 中枢神经系统 第12 章 垂体与鞍区
第五篇 头颈部第13 章 眼及其附属器 第14 章 耳和颞骨 第15 章 口腔、鼻和鼻旁窦 第16 章 喉和咽 第17 章 大涎腺
第六篇 胸腔和浆膜第18 章 肺 第19 章 胸腺 第20 章 正常心脏 第21 章 浆膜
第七篇 消化道第22 章 食管 第23 章 胃 第24 章 小肠 第25 章 结肠 第26 章 阑尾 第27 章 肛管 第28 章 肝脏 第29 章 胆囊及肝外胆管系统 第30 章 胰腺
第八篇 淋巴造血系统第31 章 淋巴结 第32 章 脾脏 第33 章 骨髓
第九篇 泌尿生殖道第34 章 肾脏 第35 章 膀胱、输尿管和肾盂 第36 章 前列腺 第37 章 睾丸及其排泄系统 第38 章 阴茎和远端尿道
第十篇 女性生殖系统第39 章 外阴 第40 章 阴道 第41 章 子宫和输卵管 第42 章 卵巢 第43 章 胎盘
第十一篇 内分泌系统第44 章 甲状腺 第45 章 甲状旁腺 第46 章 肾上腺 第47 章 神经内分泌系统 第48 章 副神经节
【前言】
组织学是病理学的基础,理论上,正常形态与异常形态之间必然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然而,目前国内的学科设置和知识体系中,组织学和病理学几乎是割裂的,二者之间缺少必要的衔接。即使在美国等发达国家,传统教科书也没有阐述组织学和病理学之间的联系,或语焉不详,直到《病理医师实用组织学(Histology for Pathologists)》面世,才填补了组织学和病理学之间的鸿沟。 《病理医师实用组织学》由国际著名病理学专家编写,并且专门为病理医生编写,编写目的是在正常组织与病理变化之间建造桥梁,填补组织学正常形态与病理学变化之间的鸿沟”。至今已发行4版,每版均为病理专业畅销书,美国病理医师几乎人手一册。它首次填补了组织学和病理学之间的鸿沟,详细阐述了组织学正常形态及其相关变化,提供全面、权威的参考文献和深入讨论,帮助病理医生理解正常形态与病理变化之间的关系,为病理医师构筑坚实的组织学基础。第4版还包含正常组织学相关变化的理解和研究进展。
本书重点是组织学正常形态的临床相关性(与临床病理的联系),全书写作风格一致,条理清晰,侧重于反映病理医师的日常工作。全书共11篇48章,每章主要内容包括胚胎学和发育生物学(病理学的本和源)、解剖学要点、组织学正常形态及变异、组织假象、标本处理和染色、特殊染色、免疫组化和超微结构等。图文并茂,有大量彩色显微摄影照片,把关键问题解释得非常透彻。
本书是专门为病理医师编写的,编写时始终强调临床实用性。需要学习正常组织学和正在接受组织病理学培训的初级病理医师都很适用,而资深病理医师(特别是想要从大病理转入亚专科病理医师)也会发现它的价值。本书也是优秀的教学资料,值得医学图书馆收藏,可以给在校医学生和其他专业临床医师解答结构和功能的疑难问题。

【免费在线读】
皮肤胚胎学的基础知识非常重要,有助于理解一些出生后病理学改变。表皮和附属器起源于外胚层。真皮的间叶成分和皮下脂肪组织来自中胚层。外胚层的发育异常可形成各种综合征,后者都属于外胚层发育不良这一宽泛概念。初,胚胎仅覆盖单层外胚层细胞,在受精第6 ~ 8周分化为2层结构,即基底层和上方的周皮。基底层为生发层,核分裂活跃,其他各层细胞均来自基底层,从而形成外胚层和周皮之间的多层细胞。到第23周,周皮细胞已经脱落,外层细胞发生角化。有趣的是,一般认为CD30抗原只表达于霍奇金淋巴瘤和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肿瘤细胞,然而CD30却参与了多种胚胎组织的终末分化,包括皮肤组织。早在大约妊娠第8周,胚胎表皮早期的两层结构即开始表达细胞连接蛋白。在妊娠前3个月末,表皮-真皮连接及其组成成分的超微结构与成熟皮肤相似。所以,特征性新生儿表皮在妊娠第4个月就已经发育完好。

较薄弱的前交叉韧带断裂是常见的运动损伤,通常与足固定于地面时膝关节扭曲有关。因为前交叉韧带能防止膝关节伸展过度,固定足的同时拉小腿相对于股骨向前运动的检查(前抽屉试验) 通常用于检测交叉韧带是否断裂。通常前交叉韧带损伤伴有胫侧副韧带或内侧半月板的损伤。因为内侧半月板附着于胫侧副韧带。前交叉韧带、胫侧副韧带,内侧半月板三者的联合损伤即众所周知的“膝关节损伤三联征”。

【书摘与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