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股市就是合法的大赌场!

拒当赌徒,做聪明的投资者

股票并不知道你是它的主人——昨天做了什么,想了什么,毫无意义——你必须及时转变自己的思维和行为。

集中投资于少数几只股票,踢开排在*后的股票,买进新的潜力股。

活用闲话投资法,了解公司的竞争对手,与其供应商和顾客进行交流,收集公司信息。

没有一家公司的收益表和利润是不能人为调整的,管理者和会计师总能通过调整这样那样的因素,对它们进行操纵。

真正赚大钱的人是谁?公司的内部持股人!


【内容简介】

重温美国股市“沸腾岁月”

再现金钱世界的幻想颠狂

亚当·史密斯探访众多投资大师、基金经理、心理学家、经济学家,生动刻画大众投身股市的非理性行为,带领我们一步一步深入神秘且变幻莫测的市场丛林。

在本书中,史密斯用*人称叙事口吻、轻松诙谐的文笔和戏剧化的描写手法,让股市大亨温菲尔德身穿牛仔裤,闪亮登场;让凯恩斯摘下经济学家的光环,并还原了他不为人知的投机者面貌。同时,他准确阐释格雷厄姆的价值投资法,借助电话实践老费雪的“闲话”投资法。

史密斯劝诫投资者,数字不是金钱游戏的制胜法则,而是衡量结果的标准之一。股票并不知道你是它的主人,昨天做了什么,想了什么,毫无意义,你必须及时转变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没有哪一种方法能适用于每一种市场。

无论你是否想掌控这场游戏,还是想成为金钱的主人,都应该阅读本书,认清金钱的本质。


【作者简介】

(美) 亚当·史密斯(Adam Smith)

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系顾问委员会

《纽约时报》编辑委员会成员

全球极负盛名的投资教育家和实践者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萨缪尔森教授对亚当·史密斯推崇备至。《新闻周刊》认为“美国投资行业中的每一个人都知道亚当·史密斯”。初,他只是在金融界拥有一群狂热的追随者,现在他的名声已如日中天。

亚当·史密斯是《机构投资者》Institutional Investors和《纽约杂志》New York Magazine创办人之一。同时,他还在数家基金公司、航空公司和国际连锁酒店担任董事。

亚当·史密斯录制的电视系列节目“亚当·史密斯的金钱世界”开创了行业先河,这个节目赢得艾美奖的次数比同频道的任何节目都多。他还把节目现场搬到奥马哈,这成为沃伦·巴菲特受邀参加电视节目的处女秀。


【媒体评论】

《纽约时报》和《新闻周刊》联袂推荐。

巴菲特、萨缪尔森与林行止联袂推荐股民的投资经典。

把巴菲特研究专家刘建位隆重推荐

本杰明·格雷厄姆

阅读本书后,致信亚当·史密斯:

亲爱的亚当·史密斯:我写这封信,是为了感谢你在《金钱游戏》一书中,把我称为“所有证券分析师的教父”。阅读你的这部大作令我非常愉悦,同时我也很欣赏你对多种文体的了解。此外,这本书给我提供了许多关于当今华尔街状况的信息。我离开那里已经有好几年了。

林行止 《信报》创始人

作者在《金钱游戏》一书中引述了大量勒庞理论,顿觉受用不少,又有抨击投术分析,犹如一盘冷水当头泼(皆因我极重视投术分析),起初听落颇有道理,细思后悟出所有分析是“概率”问题,概率绝不能到达全中境界,至于高至多少,全属个人修行。


【目录】

部分 认识你自己 身份·焦虑·金钱 1
在神秘莫测的市场丛林里,你该如何确定自己的
境遇,摆脱那些紧追不舍的焦虑,如何在灰飞烟灭间,
草船借钱?
第 1 章 投资, 一场令人无法忍受的游戏 2
第 2 章 基金经理闭门密谈精神病医生 14
盯着约翰逊的基金组合 17
心理医生也有心理问题 22
第 3 章 墨迹泄露你的投资天赋 31

第 4 章 市场真的是一个群体 39
第 5 章 你觉得这就是金钱的本质 47
第 6 章 究竟因何而投资 53
高雅的直觉型投资者 54
聪明地逃避股票 56
不管做什么,都不要卖掉 IBM 股票 58
脑科医生,边做手术边想着股票 ? 60
老太太的股票、朋友和孤独 61
赚黑心钱,赌徒可以?盗贼可以?经纪人也可以? 64
第 7 章 百万富翁的烦恼, 穷光蛋的身份 68
市场血液里的焦躁因子 69
哈里的百万之梦 74
第 8 章 创业、 融资、 上市、 超级金钱 86
第 9 章 斯密先生亦难逃偏见 91
认清你的偏好按钮 92
费雪“闲话”成长股 101

第二部分 信息技术 系统 111
“趋势有惯性”,“一切都是随机游走”,到底谁是谁
非?技术日渐发达的今天,我们为什么不能把市场也程
序化?为什么错的总是我们?

第 10 章 图表捕捉价格变化先机 112
究竟是谁发明了图表? 114
图表呈现“市场突击点” 123

第 11 章 价格在时间轴上随机游走 129
直觉能被程序化吗 139

第 12 章 血肉之躯鏖战丧失情感的计算机魔鬼 150

第 13 章 谁在篡改财务报表 160

第 14 章 小人物迷失大众癫狂 175

第三部分 他们 专业人士 183
在这个平坦的世界,在这一场猫捉老鼠的游戏里。
谁建起了壁垒?谁是游戏的制定者?谁是游戏的执行
者?谁是游戏的牺牲者?

第 15 章 业绩, 投资者骨子里的华尔街精神 184
第 16 章 “ 斯卡斯代尔·费特斯” 餐馆的免费午餐 197
第 17 章 胜败之间 : 可怜的格兰威尔、 查理和孩子们 206
持有 2500 万现金是一场大灾难? 208
查理的预见 213
大温菲尔德的退让 219

第 18 章 时机与转换 : 可可粉游戏 226
大作手从股市撤退 228

第四部分 启示录的愿景 这一切会土崩瓦解 241

货币危机还是信仰危机?美元对我们有多重要?如果

我们始终保持着对货币的宗教般的信仰,货币的末日是

否就永远不会到来?

第 19 章 “苏黎世财神”念诵黄金咒语 242

第 20 章 一半美元消失掉,危险会迫近我们吗 253

第五部分 太平盛世的愿景 你真的想成为有钱人? 265

你是想成为有钱人还是仅仅被游戏所诱惑?这里让你

打破神圣的金钱观,再做出遵从内心的选择!

第 21 章 投身股市,还是清仓离开? 266


【书摘与插画】

第 5 章 你觉得这就是金钱的本质

假如三个人创建一家小公司,发行股票(相当于纸币),赚到 5 万美元,如果我们能让市场相信,每张股票的价值是发行价的 20 倍,股票市场给我们带来的就是 100 万美元。

“聪明的投资者,”我的一位华尔街哲人朋友说,“他们知道如何在华尔街上谨慎行事,他们的业绩非常不错。而有些人只是买进股票,然后就扔到一边,他们的业绩或许也不错。但是,在那些真正时时刻刻紧盯大盘并紧随市场而动的投资者中,90%的人根本就不关心自己是否赚到了钱。”

因此,我们有必要讨论一番这些激情四射的投资者到底关心什么。但首先需要说的是,在这个行当里,所有投资者的终极目标并不是为了赚钱。如果我们能认识金钱的本质,哪怕只是出于本能,这或许就是我们长久以来听说过的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事。如果这11 000 名证券分析师、数万名债券经纪人和IBM360计算机系统里安装的所有程序,都废寝忘食地研究合理的数字组合,或许我们就可以拨开迷雾,一窥金钱的内涵。一旦认识了金钱的本质,我们也许就能像约翰逊先生说的那样,跳出自我的园囿,回首往昔。如果我们能对自己和金钱有所认知,至少可以认识那些影响我们行为的本能。

有关群体心理学和市场心理学的论著也许不多,但探讨人与金钱的书却不计其数。诺尔曼·布朗(Norman Brown)的《生与死的对抗》(Life Against Death)是有史以来精彩的心理学分析作品之一。为了寻找灵感,他不得不通读艾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德(Alfred North Whitehead,现代著名数学家、哲学家和教育理论家)、埃米尔·涂尔干(Emile Durkheim,法国社会学家,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 (Claude Levi-Strauss,法国著名的社会人类学家、哲学家,结构主义人类学创始人 )、马塞尔·莫斯(Marcel Mauss,法国著名人类学家,现代人类学理论的重要奠基者之一,有“ 20 世纪法国民族学之父”之称)、弗洛伊德、马克思、赫斯科维茨(M.J. Herskovits,美国文化人类学家、劳姆 (Laum)、约翰·罗斯金 (John Ruskin,英国文艺批评家 ) 和弗雷德里希·尼采 (Friedrich Nietzsche) 的著作。所有这些学者无不认为,金钱不仅仅是放在你钱包的一张张绿色纸片而已。钱只是一种带神秘气息的符号,原始的市场是神圣的宗教场所,早的银行是寺院,发行货币的人则是牧师和教主。某位权威人士认为,金和银因传统而维持着稳定的兑换关系,在占星术中,金和银分别代表着太阳和月亮,因此,它们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决定于运行周期的比例关系。如果你感兴趣的话,我甚至可以告诉你这本书的名字。不过,我对此不太感冒。我也是道听途说,不管怎么说,黄金在上,白银在下的太阳 — 月亮式的老把戏,我们已经习以为常了。他们觉得,因为有太阳的影响,黄金就一定应该在上。不过,黄金与白银,太阳与月亮,是两码事。

这些名人的共同观点无非是:货币本身是没有用处的。也就是说,作为货币的东西,其本身一定是没有任何用处的,不管这种货币是密克罗尼西亚雅普岛的石头车轮、犬牙、储存在诺克斯堡(Fort Knox)美联储金库里的黄金,还是不能吃的东非牧牛(因为吃牧牛就等于吃掉自己的资本),无一例外。这里的主导思想完全背离了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的观点,斯密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就是:货币有实用价值,而人是理性的。市场的无形之手把鞋匠的皮靴拿到市场上,与农民的卷心菜相交换,这样,鞋匠就不必种菜,而农民则不必修鞋。亚当·斯密眼中的经济人是理性人,而主流经济学也认为,人从事经济活动的基本思想是实现利润或产出的化。但是,假如我们能意识到人并非总是理性,就应该看看货币本身无价值或其无用的观点,到底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发。

导致人类无限度积攒这种无用货币的动机根源,就是所谓的“工作强迫性”(诺尔曼·布朗所言)。

工作的强迫性源于人的物欲……它把人类的生存动力归结为贪婪和竞争(侵占和占有)……而对金钱的欲望则取代了人所有的真正需求。因此,赤裸裸的积累财富成为人类本性名副其实的进化,而适当的道德规范则是对人性和欲望的撇弃——禁欲主义。终的结果,就是以理性的经济人 (Homo Economicus) 取代人性的总体特征,这就使人的本性非人性化。

财富是一种可以压缩和储存的无用物质。在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星期三晚餐心理学研究会中,有一位名为多尔·费伦齐(Sándor Ferenczi,1873—1933年,匈牙利心理学家,早期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译者注)的成员,在《金钱欲望的个体发生论》(The Ontogenesis of the Interest in Money)一文中,他把货币比作人体的排泄物——“不过是一堆毫无味道的脱水污物、但却被装扮成圣物的垃圾而已”,在这里,他说的实际上就是黄金。不过,在大声痛斥之前,不要忘记的是,现实中的我们只能在非理性层次上摸索前进。亚里士多德说过,货币的制作是对自然的颠覆。货币是神的代名词,对路德(Luther)而言,它是永恒的,因而是神圣的,是魔鬼撒旦的杰作。

既然货币无用,人们为什么还要去追求它?因为创造剩余财富的剩余劳动力,原本就是出自于被压制或是被误导的精神动力(这又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观点)。诺尔曼·布朗则在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指出“整个货币体系都统统植根于罪恶的心理”,而黄金是这一切罪恶登峰造极的化身。货币是“财富的浓缩,而浓缩的财富则是罪恶的浓缩。但罪恶归根到底都无法掩盖其不纯洁的本质”。圣诞节的区区赠礼,只不过是他们为了弥补一年里累计起来的所有罪恶而做的点滴救赎。这里的罪恶是指人格结构中的某一部分,并非特指。弗洛伊德认为,“人永远……不要让自己被误导,用思维中被压抑的创造解释现实中的行为规范 ;一旦这样,就有可能低估幻想在症状形成( Symptom-formation)中有多重要,而这些根本就不是现实……一个人注定要使用所在国的通用货币 ;对我们谈论的这个问题来说,这种通货就是神经症通货(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认为,神经症患者有其独有的思维和逻辑,他们只不过是生活在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有着不同于我们所说的逻辑和社会秩序,当然也有其特有的通货,这种通货即他所说的神经症通货。——译者注)”。对此,诺尔曼·布朗进一步补充,“所有货币不过是表现各异的神经症通货而已”。

由此可见,这样一种财富的概念,截然不同于各种流通纸币或铸币所代表的财富。比如说,价值 7 000亿美元的普通股或是 6 000亿美元的债券,因为在那个世界里,根本就不存在这样的财富。显然,我们都知道,货币绝非毫无意义,因为我们可以用金钱建造新厂房,支付工资,制造设备等。但诺尔曼·布朗强调的却是收益(资产回报),他甚至这样说过 :“毫无价值的物质变成人类趋之若鹜的上帝,货币变成了贪婪的恶魔……于是,现代经济中的金钱,拥有了古典经济中永远不会看到的心理价值。”成为自己的父亲,这显然是一个天真至极的奢望。所有这一切,促使诺尔曼·布朗认为,城市就是满足人类积累财富的欲望,是人类追求不朽的尝试,也是逃避死亡的挣扎。布朗的言外之意,就是人类根本就没有能力接受死亡。

所有这些观点,听起来似乎都有点像旁门左道,尤其当你冷静下来的时候,更会觉得它们荒诞不经,但我觉得它们极具煽动性。我对这些观点的介绍显然过于简洁,这样做对他们来说也不公平。我们所涉足的整个“货币游戏”,或许和这个被浓缩、毫无价值、罪恶的货币毫不相干。为什么要这么说呢?既然说它是“游戏”,它就应该是一种“玩笑、嬉戏、趣味和娱乐”,它更应该体现“生”的一面,而不是“死”的一面。有些时候,诺尔曼·布朗确实让我觉得,消磨下午时光的方式,就是喝啤酒和钓鱼,这样,就可以不被由罪恶驱使着的强迫性工作所折磨。而我曾在私下里认为,我钓鱼的时候,他可能正在创作另一本著作。诚然,要为你的游戏再多赚几个筹码,就不得不工作更长的时间,只有这样,你才能赚到足够的筹码钱,但是,你用来玩游戏的钱,却不是工作,它只是进行游戏的筹码,你怎么能把他看作工作让它帮你赚钱呢?

我认为,诺尔曼·布朗所忽略的,不仅是“游戏”的思维,还有货币市场纸质化的概念,按照基础经济学的观点,货币是一种乘数,是经济活动的增效器。假如我们所从事的强制性工作和赚到的强制性金钱是一一对应的(即强制性工作所赚到的钱,全部用于强制性的支出,且工作时间与支付成比例),那么,每多干一个小时,我们就可以为“游戏”换到一个筹码。但是,假如三个人创建一家小公司,发行股票(相当于纸币),然后又赚到 5 万美元,如果我们能让市场相信,每张股票的价值是发行价的 20 倍,那么,股票市场给我们带来的就不止是 5 万美元了,而是 100 万美元。显然,这是一笔不劳而获的财富,而我们恰好就生活在为数不多能让这种美梦变成现实的美国。

这里就有一个问题,联邦储备委员会一直在发行货币。他们手里握着买卖票据的生杀大权,只要他们挥动手里的这根大棒,就能创造出前所未闻的新型货币。我们还美其名曰 :调控货币供应量。但这样的机制和印刷崭新的美元毫无二致,美联储甚至根本就不必到其他什么地方找这些钱,再把钱输入到他们的金融体系中,他们自己就能造。或许联邦储备委员会的委员们也会有罪恶感。

按照这样的逻辑,所有进入市场却不想赚钱的投资者,就不会体会到因赚钱而带来的罪恶和焦虑,正因为这样,他们在踏进市场的时候,就没有想着发财致富。真的不想赚钱吗?我可不信。如果他们真的想超脱世俗,摆脱罪恶与焦虑的困扰,他们就不会出现在这场“游戏”里。肯定还有别的什么在诱惑着他们。

我猜想,这其中一定存在着一种均衡,因此,我们还不会遇到凯恩斯引用《爱丽丝梦游仙境》台词所说的那样,“明天有果酱,但今天永远不会有果酱”(英国作家卡罗尔在小说《爱丽丝梦游仙境》的续集中写道,爱丽斯到白色女王那里打工,工资是1天 2便士,还有一份奖金——果酱。规定是,明天有果酱,昨天有果酱,但今天永远不会有果酱。实际上就是永远也不会有。比喻不能兑现的许诺或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许诺。——译者注),或是像诺尔曼·布朗所言,“资本主义的生存动力,就是把快乐推迟到永远向后推迟的无限未来”。不过,大多数精明熟练的“游戏”老玩家都不会轻易拿出辛辛苦苦赚到手的钱。但是,如果他们逃避了拿到个白色筹码(代表价值小的赌注)时所经历的心虚和紧张,他们就永远也不会体验到这场“游戏”的快乐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