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畅销十年,累计销量突破500万册!
•全新改版,修订了前一版中的错误,双色软精装,值得珍藏。
•增加视频二维码,扫码听讲座,更方便,更直观,更易懂。
•讲解人体、分析人性,多角度、跨文化阐释健康。


【内容简介】

《从头到脚说健康》以一种独特的视角、通俗的语言,带领读者走进中医文化这座美丽的殿堂,领略传统中医的独特魅力。
本书从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健康问题入手,从头到脚地讲解人体、分析人性,从病症、病因到养生方法,进行多角度、跨文化、图文并茂式的讲解,书中指出,“现在很多人并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不运动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单纯地把健康寄托给医生是软弱的,真正的健康源于自我对本性的觉悟”……
本书一改健康养生类图书的艰涩难懂、高深莫测,以一种严谨、博大的的文化魅力征服读者。字里行间指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但不为人注意的生活恶习、养生误区,为大家指出了一条看似平常但不简单的健康养生之路: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多做运动,不生气。新版《从头到脚说健康》除了对前一版进行了认真修订以外,还在书中增加了曲黎敏教授讲座内容二维码,读者只要扫描二维码即可观看相关内容的讲座,更方便,更直观,更易懂。


【作者简介】

曲黎敏:中国著名中医养生专家,《健康时报》评选“中国*影响力的健康教育专家”,《孕味》杂志顾问,北京天人医易中医药研究院院长。具有深厚的国学素养,精通文字学、传统医学等。多年来,曲黎敏教授一直致力于中华医道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与推广,多次受邀在清华、北大、浙大、复旦等著名高校和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山东教育电视台主讲《黄帝内经》,创下养生类栏目收视奇迹。她的其他著作《黄帝内经养生智慧》《从字到人》《生命沉思录》《诗经:越古老越美好》等均雄踞销售排行榜。


【目录】

目录

再版序
从头到脚,一次对生命的新的阅读
引子 人为什么会生病
头部
头发/8
头发的功能8
头发疾病12
头发的养护与保健15
第二节 头部经脉循行/18
头上的经脉18
脑19
脑部的保养22
第三节 头部疾病/24
头痛24
头晕25
健忘症26
高血压26
中风、脑溢血、脑血栓28
情志病31
忧郁症33
第四节 睡眠/37
人为什么要睡觉?37
睡眠的问题37
做梦是怎么回事?40
如何治疗失眠?43
第二章 五官
五官为五脏之官/45
鼻为肺之官45
目为肝之官45
口唇为脾之官46
舌为心之官46
耳为肾之官46
五官通利则五味、五色、五音方能俱辨47
第二节 眼睛/48
目为心之使48
眼病49
人为什么悲伤时会哭泣?50
眼睛的保养方法50
第三节 鼻子/52
鼻祖之源52
鼻子的循行经脉53
鼻子常见疾病与预防54
第四节 /63
口水多63
口热舌干63
口苦64
口臭65
口甘65
第五节 舌头/67
舌本强,舌本痛67
舌抖67
咬舌67
错语68
谵语68
唠叨68
人为什么叹息?69
人为什么打哈欠?69
第六节 /70
对牙齿的感悟70
牙病70
取穴合谷71
第七节 耳朵/72
耳朵的经脉循行72
耳鸣与耳聋73
耳朵的保健方法——心肾相交法75
第八节 人活一张脸/77
脸上循行的经脉77
面色78
眉毛80
颧骨82
脸颊83
人中84
嘴唇86
第三章 咽喉
咽喉要道90
咽喉病93
第四章 颈椎
颈椎经脉循行95
颈椎养生之道——龟息法95
第五章 两臂两手两腋两胁和两肩
两臂/98
两臂的经脉运行98
两臂的保健方法——拍心包经101
第二节 两手/104
手心与五指经脉104
手指的锻炼方法106
第三节 两腋与两胁/109
两腋109
两胁109
少生气是避免两腋两胁得病的好方法110
拍胆经一定不能忘了拍两胁110
第四节 两肩/111
缺盆的经脉循行111
肩背痛112
肩部的保健与注意事项112
第六章 胸腔
腠理/114
何为腠理?114
腠理常见病114
腠理养生125
第二节 乳房/128
女人为什么长乳房?128
乳房疾病130
乳房保健131
第三节 五脏六腑之心/136
心为君主之官136
心脏疾病与心脏养生法137
第四节 五脏六腑之肺/142
肺主气,司呼吸142
肺的疾病143
第五节 五脏六腑之脾/149
脾的功能149
脾病151
脾的养生注意事项155
营养过剩可导致疑难杂症155
第六节 五脏六腑之胃/156
胃为后天之本156
胃病157
服药的注意事项158
第七节 五脏六腑之肝/159
肝的功能159
肝病与养生保健162
酒文化与肝脏保健165
第八节 五脏六腑之胆/167
胆主生发之机167
胆病167
第九节 五脏六腑之肾/169
肾的功能169
肾病与肾的保健170
第十节 五脏六腑之大小肠/173
为什么看病时大夫都问大小便如何?173
大小肠病173
大小肠养生法177
葱、姜和大蒜的妙用178
第十一节 /183
腹部183
腹部病183
腹部养生方法184
第七章 后背
力气从哪儿来?186
后背疾病187
后背的养生方法190
第八章 前阴
男女的不同193
男性病与女性病200
男性、女性生殖养护法207
第九章 肛门
肛门即魄门211
肛门疾病211
肛门疾病治疗212
第十章
腿部经脉循行214
腿部疾病214
腿部保健217
第十一章
脚的经脉循行220
脚的疾病221
脚部养生:外国人天天洗澡,中国人天天洗脚222
附一 中医治病的四种方法
肌肤腠理层面的治疗225
经络层面的治疗225
五脏层面的治疗226
厥阴层面的治疗227
附二 五行对应关系表


【前言】



从头到脚,一次对生命的新的阅读

中国文化的境界不总是超凡脱俗,而是存在于世俗的日常生活当中。在儒家是人际关系的尽善尽美,在道家及禅宗是取法自然,在医家则是阴阳的和谐及五行生克之间的均衡。而所有这一切,都应融汇在人们的行为与言语中……
在中医眼中,人不是机器,而是“内景”,生命如同一棵树,在自然光影的明灭中,从枝杈在四季风雨的变化上,我们就可以知道它深埋在地下的根部的情况。从此,人类隐秘的气血内脏不再是黑暗混沌的“灰箱”,而是如诗、如画……
从《黄帝内经》到现在,多少年过去了,也许我们心灵对自然的感悟正在退化,也许我们又要试图寻找一种方式——一种重新解放自己的方式,平静自己的方式,感受生命喜悦的方式。我们重又在毫无意义的历史的奔跑中停下脚步,仰望灿烂的星空,我们静静地呼吸、放松,放松我们习惯战斗的臂膀;放松我们戒备的眼睛;放松我们疲惫的心灵……我们坐下,就这么坐着,等待着刮了几千年的古老的风再次掠过我们的面颊,我们等待新生。
生生不息,万物与生命,顺应它,尊重它,静思它,这,便是传统医道教给我们的虔诚。
近几年来,养生保健的书籍蜂拥而至,有种让人无所适从之感。今天张说该这样,明天李说该那样,经常有朋友拿着稀奇古怪的方子或锻炼方法来问我,锻炼方法对与错倒无大碍,不舒服了,停下就是;吃错了药,性命攸关,肺腑不会说话,所以,这里边有几点需要注意:
,中医用药因人而异,几乎没有一个通方大家可以一起用。中医治病讲辨证论治,同样是感冒发烧的人,有人要用桂枝汤,有人要用麻黄汤,用错了,就会出大问题;还可能不同的病,比如有的人是痛经,有的人是抑郁症,医生却用一个方子来治疗,这就要看医生辨证施药的水平了,所以,药不可以乱服,一定要找到明医理的医生才行。
第二,现代人有过分依赖药品的问题。一定要明白,药不可能解决人的全部问题,得病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我们灵魂和肉体的双向选择,解除病症同样需要我们从心灵上有所感悟。
在西方,人们生病了,先是看医生,医生治不了了就求教于哲学、心理学,一切都不行了就去求助宗教。而在中国,只要找到一个好的中医就行了。因为,中国医学可贵之处就是:它涉及全方位的拯救,宇宙的大天对应着身体的小天,天地之神不可见,人体里的五脏神明却是真实不虚的,所以佛道两家都宣称“即身成佛”,当下觉悟才是生命的真谛。
第三,身体的虚弱是积劳成疾,身体的健壮是积精累气。所以,我们把自己的身体全部交代给医生是一种人性的软弱,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态度。每个生命里都蕴涵着自愈的能力,这种能力源于我们心灵的自信、乐观和觉悟,老天给了我们那么多,给了我们身体、父母、家庭、儿女,还给了我们粮食、书籍和友情,我们怎能轻易地放弃自己。
所以我这几年的工作,无论是讲《黄帝内经》,还是依准着《黄帝内经》讲“从头到脚”,无非都是想告诉大家,人首先要对自己的身体有一个深刻的认知,虽然不一定要明医理、明药理,但一定要明生活,明情理。只有摆脱了对生命的无知,我们才能有一种全新的生活,明白生老病死无非都是生命的常态,我们才能不过于执拗;明白百病由心生、百病生于气,我们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目前虚弱的状态,从而变得坚强有力。说到底,中医的伟大在于她掌握了人性核心的东西,无论贤愚,人的脏腑都是一样的。人人都有本性(脏腑就是本性),而习性、人的起心动念等使人相远,使人遭遇不同疾病的折磨。所以,人不必一不舒服就向外求药,要先想想自己的生活方式是否有不对的地方,能够改变习性,才是健康的关键。
中国的学问全是向内求的学问,比如:佛学为内明、道学称内景内丹、医学为内经、儒学称内业、武学提倡内功。这些学问全要求我们有悟性。这跟所学专业、出身等没有什么必然联系。一个大字不识的人也有可能因机缘而开悟,比如六祖慧能,这恐怕就是佛说的“人人皆有佛性”的问题吧。而中医尤其重在领悟,领悟的要点是关联,即把天地万物、生理心理、人类情感等都能关联在一起。学习传统医学,不仅可以了解关于人身体的问题,在个体修炼上更可以勇猛精进,而且在世间可以用来布施慈悲。只要我们努力,只要我们坚守信念,永不放弃,大千世界自然会把真理向我们呈现。
说这些无非是因为目前我们的生活、疾病的痛苦等都处在现行的医疗环境所不能满足的境地,这使得我们的老百姓不得不靠自己的努力来试图解决一些问题,这未尝不是一个好的诉求和宏愿。当中国古老的经络图挂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家里的时候,这何尝不是中华文明的复兴?!千百年来,中医如同流在我们中国人血液里的东西,唤醒她,就如同唤醒了我们原始、广袤的记忆。所以,当走到广大的民众中,看到有那么多的人关注传统医学,在学习传统医学,我内心真的非常感动,我真的为这个伟大的民族感到骄傲,当人们从冷酷无情的金钱世界转身,当我们每个人都努力内求的时候,世界将变得多么美好。
世上还有很多谬误,人生还有很多无奈,但如果我们的心灵有天堂般的阳光,我们就是天使;如果我们的心灵如病痛、如地狱般晦暗,我们就是受难者和魔鬼。所以,人要想活得好,关键在心态,其实每一分钟,我们的心灵都在六道中轮回,如何让一切美好持续,如何改掉坏的习性,就是我们一生的追求和目的。
讲《从头到脚说健康》无非是一种方便法门,是抛砖引玉,是多少年苦心积虑学习的一次总结,是一次分享,是长江文艺出版社的倾力奉献,献给所有辛勤的父母,所有亲人,所有热爱生命的同修者……


曲黎敏

戊子年小满写于山东万紫园


【书摘与插画】



头部
节头发

伏羲女娲人首蛇身交尾图
头发的功能

◆保暖与散热
头发有什么用呢?一是可以保暖,二是可以
散热。散热的功能容易被我们忽略了,其实头一直被我们视为整个身体中被认为阳的部分,即它的阳气足,所以需要头发来散热。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我们来看一张汉代的画像——伏羲女娲人首蛇身交尾图。这张图非常有趣,充分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礼仪规范。

为什么伏羲女娲交尾图是“人首蛇身”?我们都知道埃及有“狮身人面像”,底下是狮身,上面也是人首。“人首”实际上就代表着人的理性层面,因为人是有理智的,有思维的,有头脑的。思维、理性是人性的一种表现。而蛇身则代表本能的层面,代表人还没有脱离动物性的一面。这张图非常生动有趣地表现了人的双面性,人既有人性的一面,也有动物性的一面。

为什么他们的头发看上去很“规矩”?因为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人是不能赤身裸体的,这是礼貌性的问题,我们尽量用服饰来遮盖身体,同时我们的文明程度要在头发上表现。所以在头发上做足了功夫。
我们再来看一下这张图中伏羲和女娲手中分别拿了什么。左边是伏羲,他手中拿的是“矩”,规矩的“矩”。右边女娲手中拿的是“规”。这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两件绘图工具,叫“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用来画方形,一个用来画圆形)。男人为什么要拿矩?因为男人要行“方正之道”,男人只要行方正之道,就不会生病。女人要拿规,行“圆融之道”。女人一定要圆融,越圆融越可以自我保护。

古代钱币
我们顺带看一下中国古代的钱币,钱币的形状上就告诉了我们什么叫“钱道”:用钱之道外要圆融,内要方正。人的内心要方正,不可以歪着、斜着,这就是钱道。古代人在制作钱币这么一个小问题上,都要守“外圆内方”之道,可见中国文化在每一个小细节上都很注意人性的规范。

1953年,现代科学家发现了生物的一种基本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的分子,这一化生万物的基本遗传物质的结构是一种双螺旋线的结构形式,而这种双螺旋的结构形式竟然与人类始祖形象——“伏羲女娲人首蛇身交尾图”非常相似。这是一个世界之谜。
◆及笄(jī)和冠礼
在古代,男子满20岁要行冠礼,女子满14岁要行及笄之礼,就是通过发式的改变来标示一个成熟阶段的到来。
古人认为女子到14岁的时候会来月经,从来月经的那一天起就标志着女孩儿成长为女人,这一天为女性生命的真正开始。从这时起女孩儿就不再留刘海,而要把头发盘起来,这就说明她已成人了,具有生育能力了,媒婆一看就知道可以给这个姑娘定亲了。

女性成人多久可以通过“数齿”来计算,“数齿”不是数牙齿的意思,而是数头上的簪子数。来月经的年是插一根簪子,第二年是插两根簪子,第三年则是插一把小梳子、三根齿,等头上密密麻麻的全是簪子、齿子的时候,就说明这是老姑娘了,该“开花结果”了。
“夫”字甲骨文男子在20岁的那一年会集体行冠礼,就是把头发梳上去,并插一根簪子,头上还要戴个冠,就是帽子。所以这就是古代文字中丈夫的“夫”字。而古人认为,男子20岁时虽已成年,但还体弱、单薄,不可以过性生活,所以叫“弱冠”。
行冠礼和及笄礼的时候,都是要把头发梳理起来,梳理头发就代表人由感性向理性的迈进,其内涵之意是,你已经长大成人了,要开始约束自己了,不能再像小孩子那样任性胡为了。
◆经典励志发型——“削平四夷,定鼎中原”
传统文化中,头发代表一种礼仪,是礼貌、文明的象征。在刑法刚刚设立的时候,髡(kūn)刑是严厉的刑罚之一,就是剃光犯人的头发。古语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损伤。剃光犯人的头发,就是警戒和提醒犯人,你是一个不行孝道的人,现在头发没了,在牢里好好呆着思过,改正了错误,长出了头发,才能重获自由。
我们还经常可以看到很多比较情绪化的人在自我惩罚的时候,都喜欢剃头。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后,就采取了剃光头发和纹身等一系列的行为来惩罚自己,他通过对肉体的摧残,达到精神能量的提升,激励自己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后,他打败了夫差,一雪前耻。很多人说这不是自虐吗?的确就是自虐,但达到目的了。有的女性朋友说,老公很长时间都不看我一眼了,那给你出个好主意,去理发店理个特别古怪的发型,你老公一定立刻就注意到你了。道理很简单,头发是人体重要的标志,一改变就马上引人注目。要是你郁闷了也一样,可以去理发店理发,理完发心情就会好很多。
清朝人的发型
还有一个我们都知道的励志发型,就是清朝人的发型,它是把四周的头发都剃光,只留中间一点点,然后梳一根大辫子。这是什么含义呢?其实这就代表着清朝人的一种志向,叫做“削平四夷,定鼎中原”。就是把四周的敌人全都打败,雄霸中原。这是一种典型的通过发型来表达志向的方式,所以清朝人的发型堪称经典励志发型。
现代西方曾出现过一批所谓“现代派”的人,专门把两边的头发剃光,中间留一绺,他们觉得这样的发式很酷,招摇过市。其实这样的发型自古就有,中国原来“萨满”的发型、大巫师的发型、浪荡子弟的发型都这样,因为这个发型的外在表现飞扬跋扈、霸道、嚣张。孔子有个非常有名的弟子叫子路,子路在拜孔子为师前也是这种发型,生怕人不知道他是地痞。后来孔子一顿拳脚降伏了子路,才使其改邪归正,建立了千古功名。
今天,我们坊间流传着一种说法,就是正月不理发,直到“二月二,龙抬头”时才理发,号称正月理发死舅舅,搞得理发店在正月里生意极其萧条。其实这是一种典型的误传,完全是口耳相传发错了音。“二月二,龙抬头”时理发原意是古人认为二月二之前不剃头是为了“思旧”,就是我们在这一段时间不理发是为了怀念过去一年中的种种经历,这仅仅是一种情感上的表达。结果传着传着“思旧”慢慢地就变成了“死舅舅”。所以大家都不去理发,都怕家里的舅舅死了。
我们中国人管原配夫妻叫“结发夫妻”,缘由何在?这缘起于古代男女结婚的仪式,双方在喝交杯酒之前要各剪一绺头发,挽在一起,表示“永结同心”。这么做的含义是什么呢?首先,头发在古人心目中相当重要,头发代表着文明社会的礼仪风范,所以那时人一生也不会轻易地剪头发,除非有特别重大的事情。结婚算是人一生当中重要的一件事,所以要剪一绺头发表示婚姻的重要性和荣辱与共。此外,头发是肾之精华,心之血余,从生理上讲,男女的次结合就是精血的结合,所以把双方剪下的头发挽在一起就象征着血脉相融。再有就是头发是人体当中永不腐烂的东西,是一种关于爱情永恒、白头到老的美好期望。
头发疾病
◆发白与脱发
中医认为,头发跟人体内两条经脉的气血为相关,即肾气和肝血。故有发为肾之华,发为血之余之说。
头发黑不黑、是否润泽跟肾气相关。发为肾之华,就是说头发是肾的花朵,是肾的外现。肾又是主黑色(见五脏与五行、五色对应关系表),所以头发是否乌黑靓丽,实际上跟肾的好坏密切相关。头发是否滋润也跟肾有很大的关系,因为肾主收敛,如果一个人肾气的收敛能力特别强的话,头发就滋润,还不容易脱发。反之,如果肾虚的话,肾精收藏的力量不够,就容易脱发。

五脏与五行、五色对应关系表

五脏肺肝肾心脾
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色白青黑赤黄
头发的生长速度跟肝血相关,因为肝主生发。头发还有一个别名,叫做血余,即发为血之余。所以肝血不足,头发就会变白和干枯,并终导致脱发。
中国古代有一味药就叫血余,血余是一味很好的止血良药。这里我提供一个很方便的急救止血的小方法。比如我们带小孩子出去玩儿的时候,如果孩子不小心把头磕破了,在没有急救药品的情况下,可以先用清水把伤口清洗好,然后再把伤口周边的头发剪下来,拿打火机点着,烧成炭状,糊在伤口上,就可以达到止血的目的。
秃顶是一种典型的脱发疾病。俄罗斯的女性比较喜欢嫁给秃顶的男人,因为她们发现秃顶的男性普遍性欲比较旺盛,原因何在?其实从中医的理论上来讲,秃顶属于肾气发散过度,肾气的过度耗散就意味着人的性欲会比较强。

有的人掉头发只掉头顶的,这一是与前面提到的肝血有关,二是跟脾胃有关。这种人在平时的生活中无端思虑过多,而且常想些没有用的,用中医的话来说,“思则气结”,人想得多了就会把气机结住,这叫做“思伤脾”,同时还会伤血,于是就造成了头顶掉发。
《黄帝内经》里讲,女子到了35岁的时候,额头就会出现白发,这是因为此时的女性胃脉开始衰落。胃脉走前额,所以女性这时还容易长抬头纹和鱼尾纹。男子的头部除了头发外还有胡须,那么就有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有的男人是胡子白了,头发没白;有的却是头发白了,胡子没白。那么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冲脉示意图
男人长胡须是由冲脉所主。冲脉起于会阴,对于男子来说,联系的是两个睾丸;对于女子来说,联系的是卵巢。冲脉沿着人体正中线任脉的两边慢慢上来,对于女子来说,女子的阳气不足,所以冲脉就散于胸中,故女子长乳房;对于男子来说,男子阳气足,冲脉不会停留在胸部,而是继续往上走,停留在下巴、嘴唇边、人中这些地方,于是男子在这些地方长胡子。
张飞的胡须关羽的胡须
《黄帝内经》把冲脉归为奇经八脉一类,与十二正经是不一样的一套系统。奇经八脉是元气流溢的系统,十二正经是我们人体正常的生理系统。所以头发和胡须,恰恰是表明了我们人体两个方面的一个问题。肾虚就会头发白,任脉、督脉、冲脉虚的话就会胡子变白。如果人头发白胡须不白,说明你肾虚,但任脉、督脉和冲脉不虚;如果人头发不白胡子白,说明肾没有虚,任脉、督脉和冲脉虚。
男人的胡须长得也很不一样,通过胡须的样子可以看出一些性格特点。比如张飞的胡须呈张开状,这种炸开长的胡须都属于生发过度之象,气太冲了,像这种人性格比较粗犷、豪放,理性不足,比较情绪化。关公号称为美髯公,胡须很长很漂亮,这种人先天元气很足,气血非常足,性格特点是比较柔顺,比较忠厚,特别地义气、善良,不会过度地争强好胜,比较可靠。《黄帝内经》里还提过一种天生不长胡须的人,叫做天宦,这种人的气没冲到脸上来,说明他收敛的功夫特别强,这种人的性格特点是心计比较多,比较老谋深算,什么东西都藏得比较深。

◆头皮屑
现在我们很多人都被头皮屑的问题所困扰,使用了很多种去屑洗发液仍不见本质性的好转。从中医的角度来说,阴盛阳虚所以导致头皮屑的问题。就是肾精敛不住虚火,虚火上炎,总在上面飘着,时间一长,头皮上的精血慢慢变少了,于是头皮得不到滋润,产生了头皮屑。
◆出头油
还有很多人头油特别多,总是呼呼地出油,这是什么原因呢?其实这是脾输布太过的缘故。人的脾是输布四方的,如果脾气输布太过(按五行的说法叫做土不生金,人的脾为土,肺为金,而肺气是主肃降的),肺气往下降的功能就会不够,人体的油脂就往上面飘,导致头部总出油。所以,头油过多实际上是脾和肺两脏的病。
◆斑秃
斑秃俗称鬼剃头,就是突然哗哗地掉头发,导致头部的某一块地方不长头发。斑秃实际上跟我们的情志有很大关系。如果过度焦虑,或者生一口大气的话,心结不开,就有可能造成斑秃。
头发的养护与保健
前面说了不少头发的问题,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老百姓该如何对头发进行护理和保健,又该避免哪些常犯的错误呢?
◆给生活减压
自古我们的头发就有一个别称,叫做烦恼丝,就是说头发的病都跟烦恼有关。佛教认为人的身心被贪欲所困扰,就会产生烦恼。烦恼的“烦”字为“火”字边加一个“页”。“页”在古代读作“xié”,凡是从“页”部的字都是跟头有关。那么一个“火”字加一个“页”字组合在一起,意思就是指人的虚火上炎,老在头上飘着,生出烦恼。
烦恼可导致多种疾病,头部的尤其多,所以我们要想做头发和头部的养护和保健,首先就要袪除烦恼。
自古中国有君子和小人的评判问题。君子讲究向内追求,不会向外攀比;那么,小人正相反,重身外之事,就会产生攀比之心,有了攀比心,人就会有烦恼。所以,传统文化历来主张人要做君子或淑女,就是教人把心收回来,把心态摆好,这样就会减少烦恼,修身养性。具体到方法,古人讲究从小就去学琴棋书画,这些技能是解决我们心灵之痛的一剂良方,可以让人生的境界得以提升。进,可为天下苍生服务,树立功德;退,可对自己的身体有一个很好的养护,使人少生烦恼,少得疾病。
现代人太重科技,而轻文化,这就容易产生烦恼。那么我们要学会给自己的生活减压,让生活简简单单一些,使自己成为一个乐观向上的人,这样我们的免疫系统就会十分强大,疾病就无从入体,自己还可以得到一头乌黑浓密的靓发,何乐而不为呢!
◆做头部按摩
我们日常要多梳头。梳头也有讲究,不能用太密的梳子去梳,选择粗一点的,而且好是木梳。在没有梳子的情况下,用手梳头也可以。
梳头就是头部的按摩,那么按摩就有按摩的规则,不能乱来。头部按摩法一定要先从前额开始,从阳明胃经走到少阳胆经,然后再走到后边的太阳膀胱经。我们可以采取五指梳的方法,就是用五根手指按上面的规则在头上捋,捋的时候手要稍微重一点,通过指尖来按摩头皮,这对头发的养护非常有好处。
要适度,我们很多老百姓一提养生,就爱问,吃什么能补,然后逮到一样东西使劲地吃,吃恶心了才罢休。就拿补脑食品来说,要是说吃核桃一类的坚果有好处,恨不能砍光二亩核桃园来吃,这样做就太过了,吃任何东西都要适度,过则有害,所以食补也要注意控制量的问题。

第三节头部疾病

头痛
头部的疾病首推头痛。头痛是困扰很多人的一个顽疾。中医里是按经脉来划分各种头痛病的。
后头痛属于太阳膀胱头痛,这包括脑后边的头痛,还有整个的颈项痛,会出现发热、恶寒、恶风这些现象。后头痛的初期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中药进行治疗,比如脉象如果浮缓的话,可以采用桂枝汤;要是脉紧无汗的话,可以采用麻黄汤。这里不过多地介绍中药的药方,避免老百姓在药性、药理不清的情况下乱用药,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我们有了病还是要去医院咨询一下医生,以便对证下药。
前额头痛属于阳明胃经头痛。像前额痛、眉棱骨痛、眼眶发胀等症状,都是胃经头痛。一般来讲,葛根汤之类治胃病的中药对治疗阳明胃经头痛很有效果。这种头痛一般还会伴随恶心等症状,这时要么按摩胃部,要么索性痛快地呕吐一下,同时注意节食,不沾冷饮,会舒服很多。
两侧头痛为少阳胆经头痛。症状有眼睛发花,早起口苦等。两侧头痛宜服用小柴胡汤来治疗。如果是左边的偏头痛一般跟肝血不足有关,尤其是经期过后的妇女,就容易因肝血不足出现左边的偏头痛。如果是右边的偏头痛一般跟肺气不降有关。
头痛而重为太阴脾湿头痛。在中医里又叫做头如裹,就像头上裹着一顶湿帽子一样,头重抬不起来。同时还伴有四肢酸疼且体感冷,出现呕吐、饮食不下咽的问题。在过去,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些脾气挺大的老太太,她们头上会勒一个带子来止痛,这就是她们平时吃得好,又不怎么运动,好多管闲事,体内湿气不化,终才造成了湿头痛。
头痛而咽喉干痛为少阴心肾头痛。会出现小便发红、少气懒言、皮肤干燥等症状。一般可服用黄连阿胶鸡子黄汤来治疗。
头顶痛为厥阴肝经头痛。症状为干呕吐、手指甲和嘴唇发青紫色、四肢冰冷、腹痛等,这种病多与年轻时纵欲过度有关。
还有一种头痛叫血虚头痛,症状是经常不自觉地摇头。治疗这个病会用到当归补血汤。这服药里需要用到黄芪和当归两味药,而黄芪的用量一定要大于当归四到五倍。懂点儿中医知识的人都知道,黄芪是用来补气的,当归是用来补血的。那么既然是血虚头痛,为什么补气的黄芪的用量反而要大于补血的当归呢?这其实就是中医里一个很重要的医理,叫做“气为血之帅”。血需要靠气机往上带,如果气不能够把血带上来的话,就补不了血,达不到治病的疗效。所以有这样一个玄机在里边。
还有一种是淤血头痛。如果头部内有淤血的话,就会头痛。进一步严重的话,可能会造成癫痫。主要症状是出现顽固性头痛呕吐。当患者出现喷射状呕吐的话,一定要及时地找医生医治。
头晕
《黄帝内经》“至真要大论篇”中讲:“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头晕的问题主要是跟肝经相关。
这里首先区别一下“晕”跟“眩”的差异。“眩”是“目”字旁加一个“玄”,“玄”指黑色,所以“眩”就是两眼发黑的意思。而“晕”呢?“晕”字上为“日”,下为“车”,就是如坐舟车或舟船那样晃的感觉,就不再只是两眼发黑了,而是感到整个地天旋地转。人体的上部、特别是头部,如血虚或是气虚的话,就会出现眩。
前面我们说过,脑子里的问题都跟眼睛密切相关,那么如果你的眼睛突然地出现歧视,就是看东西成了双影的话,就一定要赶快去医院检查一下,看看是否是脑子里出现了问题。有的人还会突然出现双目看不见东西的情况,这在中医里叫做目见鬼物。这多为精神过于疲劳所致,要注意休息。中医里讲眼是心的使者,如果心散了的话,眼神也会散,就会出现歧视、目见鬼物等问题。现在常有孩子上网打游戏上瘾,时间过久的话就容易有这类症状,所以我们玩任何东西都要注意一个适度的问题,做家长的要明白这个道理,教育好孩子。
健忘症
对于脑病,前面提过善忘的问题,就是健忘症。得此病的人表现为经常记不住事情。《黄帝内经》认为是“上气不足,下气有余”,“肠胃实而心肺虚”所致。就是上面的气虚弱,下面的气够用但上不来,其实就是膀胱经气上不来导致的阳虚证。
高血压
高血压在中医里被认为是一种人体自身功能调节的正常反应。当我们脑部出现血栓这类末梢不通的情况,人体就会通知神经中枢,通过加压的方式把血给泵上来,以解决心脑肾对血液能量的需求问题。高血压的出现是跟人体元气虚弱和脏腑功能衰退密切相关,是在提醒人该注意休息和适当调整了。
从高血压的发病原因上来说,跟肝肾两个脏器的亏损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比如:性生活过度劳会伤肾;郁闷、发怒会伤肝;工作紧张、压力过大也会造成肝肾损伤。那么肝肾损伤为什么会形成高血压呢?当肝和肾的功能开始出现衰退的时候,脾的输布功能减弱,我们的血液中的湿邪就慢慢代谢不掉,就会逐渐导致血液黏稠,血的流速减弱就会出现大脑供血不足,人体自身就会通过加压的方式泵血上来,而肺的肃降功能丧失,脾土又不能生肺金,这样就产生了高血压的问题。
如果人的大脑供血不足,那么就会出现眩晕、反应迟钝、健忘甚至是痴呆等病症。我们的人体调元气上来破这个郁滞的话,就会导致头痛。我们要注意,长期的高血压再加上顽固性头痛的话,很容易引发中风。
我们平时可以通过观察上下午血压的变化情况来判断身体的健康情况。如果上午的血压比下午的高,说明元气正在衰退,病情正在加重。因为人经过了一夜的休息,上午的血压基本上是正常的,经过一上午的消耗,下午自然需要进行一定的加压,把血泵上去,而泵不上去的话,就说明脏腑功能在衰退,是病情加重的一个表现。如果下午的血压比上午的血压高,属人体自救功能,说明脏腑功能正在恢复当中。
如果出现高压降低而低压增高,差值很接近的话,说明脏腑的运化功能已经衰退,这就比较危险了,要引起我们的高度注意,尽快就医。低压相当于人的元气,是先天的,高压属后天。低压高了,就说明人在调老本、调元气,现在很多中年人一患高血压就是低压高,说明他们透支太多,急需放缓生活节奏和多休息。只要能这样做了,症状就会得到平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