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一部权威、通俗、生动的极简美国史

讲述全球视野下美洲的发现到美国成为世界强国的历史进程

洞悉美国历史 透析大国兴衰

了解美国历史及美国人的入门读物


【内容简介】

美国可以说是世界上*年轻的国家之一,立国仅二百余年,却是目前世界上*强大的国家。本书为读者勾勒了一幅雄伟壮丽的历史画卷,内容叙述了美国从蛮荒时期到现代文明的历史发展历程,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美利坚文化的独特魅力。从某种程度上讲,作品不失为了解美国历史的入门读物。希望读者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能够对美国历史有一个客观、明晰的认识,并进一步了解美国人的独特气质及其国民性演变历程。


【作者简介】

刘芳,女,大学毕业,博物馆副研究员。涉猎广泛,喜读文学、历史、哲学等书籍。发表论文,散文作品十数万字。文风幽默,文笔洗练,可读性强。


【目录】

目录

章 美洲的发现与殖民地的形成

001  节 印第安人

006  第二节 不速之客

011  第三节 美利坚民族的诞生

第二章 独立战争和美利坚合众国的建立

015  节 独立战争

021  第二节 独立宣言

026  第三节 三权分立

029  第四节 联邦宪法

036  第五节 国父华盛顿

044  第六节 民主先行者杰弗逊

050  专 题:美国的政党

第三章 美国的西部大开发和南北战争

059  节 西进运动

064  第二节 血泪之路

068  第三节 墨西哥战争

073  第四节 南北战争

079  第五节 彪炳史册的伟人林肯

084  专 题:美国的总统大选

第四章 美帝国的崛起和军事扩张

087  节 孤立主义

101  第二节 海上霸权

104  第三节 从中立到参战

112  专 题:发明大王爱迪生

第五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美国

116  节 罗斯福新政

123  第二节 中立法与租借法

128  第三节 珍珠港事件

131  第四节 太平洋战争

第六章 冷战期间的美国

137  节 杜鲁门主义

140  第二节 马歇尔计划

143  第三节 柏林危机

146  第四节 古巴导弹危机

第七章 新时代美国的全球霸权

150  节 海湾战争

153  第二节 “9·11”事件

155  第三节 伊拉克战争

158  第四节 美国的对外政策

162  专 题:美国缘何成超级大国

第八章 美国的科学技术和经济体制

166  节 科教兴国战略

181  第二节 先进的科学技术

185  第三节 灵活的科研体系

189  第四节 自由化市场经济

197  专 题:比尔·盖茨的企业家精神

第九章 美国的教育体系

202  节 高等教育

206  第二节 私立学院

215  第三节 教育国策

221  专 题:透视哈佛和耶鲁式的精英教育

第十章 美国文学与艺术

231  节 开朗豪放的文学风格

239  第二节 异彩纷呈的现代艺术

246  第三节 魅力隽永的流行音乐

255  第四节 震撼心灵的现代舞蹈

258  第五节 独领风骚的百老汇戏剧

262  第六节 风靡世界的好莱坞电影


【前言】

前 言

伟大的国家造就伟大的人民,伟大的人民之兴旺发达不是因为财富与力量,而是因为有一个社会在促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

 ——林登·约翰逊

在波涛汹涌的太平洋蔚蓝色的海水中,屹立着一片广袤的土地,这就是美洲大陆。200多年前,一群虔敬的清教徒在这个大陆的北部建立了一个全新的国家——美利坚合众国。200多年后,这个国家已经成为这个星球上发达的国家。

美国作为独立国家的历史始于1776年,建国后的100年间有了迅速发展,19世纪80年代,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获得很大利益,经济急剧增长,成为世界上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美国有高度发达的现代市场经济,其劳动生产率、国内生产总值和对外贸易额均居世界首位,并有着较为完善的国民经济宏观体制。

美国在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794万亿美元,这几乎是世界国内生产总值前10名中的日本、德国、英国与法国的总和,且略高于欧盟所有成员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总和。

美国是世界军事大国,并在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设有数百处军事基地,美国年度国防预算开支在4000亿美元以上,占世界总军费开支的50%以上。

美国还拥有世界上超一流的高等院校,在世界排名前500名的大学中,美国占168所,其中前20名中,美国占17所。

这样一个新兴的国家,骨子里却有着崇尚武力的因子,美国从独立到现在,发动过70多次的对外战争和侵略,共参加了大大小小的战争和武装冲突近200次。有人说美国的崛起靠的是战争,在世界大战期间本土作为一个没有受到战争波及的国家,大发战争财。除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外,美国基本上都是胜利者,而每次胜利都给他们带来了大小不同的回报,由此而形成了美国人的一种战争经济观:战争是国家好的一种战略性投资。

在生活习俗和与人交往方面,美国人热情直爽,不拘小节,性格外向。美国人的时间观念很强,无论什么活动都是按照预定的时间开始,迟到是非常不礼貌的。

要了解一个国家,就不能只停留在肤浅的物质层面,或者是停留在自己主观的见解上面。那么到底是什么使这个国家拥有如此强大的力量和影响力?这些都要我们抛去表面的现象,到它的文明深处去一探究竟。

本书简明扼要地勾勒出了一幅气势恢宏的美国历史画卷,引领读者感受美利坚文化独特的魅力。希望读者能够通过这本书,对美国历史有一个客观的、明晰的认识,并从中学到美国人的处世风格和独特的思维方式。


【免费在线读】

美洲的发现与殖民地的形成

在冰河时期的,约3.5万年前,世界上绝大部分的水都被锁在大陆冰层里,有长达1500公里之宽的陆桥连接亚洲与北美洲。到1.2万年前,人类分布于西半球各地。批美洲人自亚洲跨越陆桥,并且数千年来仍留在阿拉斯加。他们接着向后来成为美国的南方陆地移动。他们在西北部、西南部的山区与沙漠地带以及中西部的密西西比河沿着太平洋定居。

节 印第安人

在遥远的上古时代,美洲是一个没有人类居住的大陆。迄今为止,在整个美洲大陆,一直没有发掘出任何猿人或类人猿的生活遗迹和化石。但是在至少两万年以前,印第安人就繁衍、劳动和生活在美洲大陆上,并且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

美洲本土民族绝大部分都是从西伯利亚东北部横渡白令海峡的移民,到此后就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但还是有少数的民族是在白令海峡移民到达之后从南太平洋诸岛抵达南美西岸的。

从他们培育的植物来看,足以证明他们横渡大海远赴美洲的事实。因为在太平洋西岸发现了相同的、高度驯化的、离开人的培植就无法生存的植物,而这种植物这样分布的原因只能是人类的迁徙造成的。

欧洲人在美洲发现的印第安人,至少有99%是从白令海峡横渡而来的种族的后裔。在近代之前,人们认为印第安人首次渡海来到美洲大陆是在约1万年以前。考古新发现和碳-14年代测定法的使用,彻底修正了这一推测。现在考古学家普遍同意,人类肯定在两万年以前,很可能更早些时候就已生活在美洲大陆了。印第安人后一次大迁移大约发生在3000年以前。接下来的是爱斯基摩人,他们不停地往返于海峡两岸,直到现代政治环境迫使他们留在海峡的这一边或另一边为止。总之,在离亚洲近的美洲地区,这时的人口已十分稠密,从而阻止了人类进一步的迁徙。

那么,当时的移民是怎么渡海的呢?以当时的生产力来说,似乎是无法达到的,但其实过海到达美洲大陆并没有什么困难。冰河时代末期封冻了大量的海水,海面下降了460英尺(约140米),于是露出了一座宽1300英里(约2092公里)、连接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的陆桥。如此大的“桥”实际上是一块大而新的次大陆,这为当时动植物的广泛繁衍提供了广阔的地理环境。而且,这一地区由于猛然低落下去,不是被冰覆盖着,而是被湖泊、沼泽、草地和冻土带的各类灌木所覆盖;这些植物为当时的大型哺乳动物如乳齿象、猛犸象、麝牛、鬃犎、驼鹿、麋山羊以及羚羊、骆驼、狐狸、熊、狼和马提供了食物。由于这些动物越过陆桥来到美洲大陆,因此,随之而来的便是以捕捉它们为生的猎人。

在白令海峡还存在的遥远年代里,整个北美洲都覆盖着巨大的冰川。它一直延伸到现在美国的密苏里州、伊利诺伊州、印第安纳州。冰山的高度达500米。这一称为威斯康星的美国冰川,在1.1万年前结束,那时连接新旧大陆的陆桥沉入了白令海底。为保守的估计是,人类在两万年前来到了美洲,还有的认为早在3万年、4万年、5万年,甚至10万年前,人类的足迹已留在美洲大陆。地质学家推测,新大陆的早发现者越过白令海峡后,可能沿着一小块没有冰川的堤岸一直向美洲的南方走去,直到他们面前出现了没有冰川的广阔土地时才停了下来。

即使气温回升使海面升高、淹没了这块连接地之后,终形成的海峡也很狭窄,可以在看到对岸的情况下乘粗制小船毫不费力地渡过。后来的更先进的移民可能是乘船从亚洲来到美洲,然后沿西北海岸继续航行,直到后在今日所谓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登陆和定居。渡海来到阿拉斯加的大多数移民,越过育空高原中部冰封的山峡,继续进入北美内地。他们被促使他们移居美洲大陆的同样的力量——寻找新的狩猎场地的动力和后方部落不断向前挺进的压力推动着向前迁移。这样,分散的狩猎部落不久便布满南北美洲两块大陆。人们发现,有明确的迹象表明,到1万年以前,亚洲移民已到达南美洲的南端。

印第安人以前曾被称为红种人,因为他们的皮肤经常是红色的,后来才知道这些红色是由于他们习惯在面部涂红颜料所给人的错误认识。

从民族特征来看,所有的印第安人都属于蒙古种人。他们以颧骨高凸、头发硬直粗黑、脸上和身上汗毛稀疏、小时候脊骨背后带有蒙古种人的斑点为特征。不过,不同的部落差异甚大。美洲早的印第安人比后来的印第安人更不像蒙古种人,因为在今天所谓的蒙古种人完全进化之前,他们就已离开了亚洲。移民以近亲繁殖的小集团散居各地,也说明了诸种独特生理类型存在的原因。

印第安人的文化源远流长,神秘莫测,主要类型有玛雅文化、亚马孙河流域和热带森林的草原部落文化,主要包括阿拉瓦克人、加勒比人和图皮瓜拉尼人、巴西东部的热斯族和博托库多人、潘帕斯和巴塔哥尼亚人、火地人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印加文化。

玛雅人是古代印第安人的一支,是美洲留下文字记录的民族。他们构成了多样的美洲土著民族,生活在墨西哥南部和中美洲北部。“玛雅”是为了方便而给他们起的一个集体的称呼,这包括为该地区贡献某种文化和语言遗产的人,也包括许多不同的人口、社会和种族群体,他们中每个族群都有自己特殊的传统、文化和历史特征。

在21世纪初,约有700万玛雅人,墨西哥南部和尤卡坦半岛、危地马拉、伯利兹、萨尔瓦多和洪都拉斯至今还保留着大量遗留的古代文化遗迹。一些玛雅人已经相当程度地融入了现代文化,另一些人还在继续着传统的习俗,这些人以玛雅语作为主要语言。他们拥有基本统一的文化,称玛雅文化。

印第安人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为北美大陆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前印第安人已经开始种植农作物了,到公元1000年左右,形成了以玉米、大豆和南瓜等农作物为主的农业种植体系。到18世纪中期,美国东南部五大部落还学会了种植烟草、土豆、大蒜、桃子等。其中,玉米和土豆影响。

印第安人虽然没有文字,但是他们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着多种口头语言和口头文学。印第安人用他们丰富的地理知识,留下了很多的地名。这些地名都是印第安人留给北美人民的宝贵遗产。美国有一半以上的州、地区、城市、河流、山川,在使用印第安人的名称。如“肯塔基”在印第安语中意为“肥沃的河边牧草”;“迈阿密”意为“半岛上的居民”。

多少年后的今天,印第安人的生活仍然带有非常浓厚的民族色彩。印第安人的婚礼有代表性,婚礼地点多选择在印第安人聚居区中的公共建筑物里举行,一般是一幢较大的木头房屋。举行婚礼时,亲朋好友、左邻右舍、村中居民纷纷来到木房里,众人席地而坐,互致问候。男女老幼身穿民族服装,款式新颖,色泽艳丽。虽然印第安人性情开朗,但婚礼场合却显得非常安静,即使说话也是轻言细语。

印第安人相信“万物有灵论”,他们崇敬自然,对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都报以敬畏态度。印第安人在相当程度上已经被欧洲基督教信仰所同化,在今天的美国大部分印第安人信基督教,但印第安人的原始信仰仍然存在,它与基督教相混杂,成为一种奇怪的宗教信仰。卡耶特说,宗教信仰在印第安人生活中占据很高地位,重要的部落首领是宗教领袖,他在内部事务上的权力高于部落首长。在大多数部落,部落首长仅负责对外事务,主要是与联邦或当地政府打交道,他对外代表部落,但他的任命权在宗教领袖,他在对内事务上更要听从宗教领袖。

第二节 不速之客

1492年8月3日,星期五,早晨。受国王派遣的西班牙航海家哥伦布,带着给印度君主和中国皇帝的国书,率领3艘百来吨重的帆船——“圣玛丽亚号”“平塔号”和“尼尼亚号”,从西班牙巴罗斯港扬帆出了大西洋,直向正西方向驶去。经过70个昼夜的艰苦航行,1492年10月12日凌晨终于发现了陆地。哥伦布以为到达了印度,只是他至死都不知道,自己登上的这块土地,属于现在中美洲加勒比海中的巴哈马群岛,他当时将它命名为圣萨尔瓦多。

1493年3月15日,哥伦布返回了西班牙。接着他又三次重复向西航行,登上过美洲的很多海岸,探察了波多黎各、牙买加、维尔京群岛以及圭亚那和洪都拉斯。直到1506年逝世,他一直认为他到达的是印度。后来,一个叫做亚美利哥的意大利学者,经过更多的考察,才知道哥伦布到达的这些地方不是印度,而是一个原来不为欧洲人所知的大陆。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但是,这块大陆却用证实它是新大陆的人的名字命了名——亚美利加洲。

哥伦布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他在遗嘱中这样写道:“圣灵佑助,我获得了并在后来彻底明白了一种思想……承的主宰,我在1492年到了印度大陆……”

哥伦布去世后的100年,英国各宗教教派的分歧与矛盾日益严重。其中部分教会认为改革宗教礼拜仪式与清除天主教的影响措施还不彻底,他们反对教会对天主教的妥协措施,特别反对主教的种种特权,提倡教徒个人进行直接的宗教体验,要求改革复杂的宗教仪式,提倡简单的宗教礼仪。这种宗教派别被称为清教。

当时的英国政府与教会的当权者对于这种观点十分害怕,于是千方百计加以迫害。在1620年,100多名逃避宗教迫害的英国清教徒,乘坐一艘叫“五月花号”的船只,开始了前往美洲新大陆的航程。他们漂洋过海的目的,是要建立一个自由的宗教圣地。清教徒是英国国教的分裂者,他们成立了自己的教派,希望按照自己的方式实现宗教理想,而不是按照英国国教的方式。

茫茫大海上,“五月花号”就这样一直漂泊着,乘客一方面要承担凶险和疾病的痛苦,一方面又不知道自己归去何方。一切都是陌生的,面对着荒芜的新大陆,他们心潮难息。清教徒们将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并以什么样的方式在陌生的土地上生存下去呢?

在海上漂泊了66天后,历经艰辛的“五月花号”终于向陆地靠近了。船上总共有102位乘客,他们的目的地原本是哈德孙河口地区,但由于海上风浪险恶,他们错过了目标,于是就在现在的科德角外普罗温斯顿港抛锚了。当时是1620年11月21日。

后来美国有一位诗人言道:“这片土地先属于我们,后来我们才属于它。”从历史渊源看,美洲原本是印第安人的领土,是他们居住的地方。考古发掘研究表明,他们的祖先在一万年前从亚洲经西伯利亚进入阿拉斯加。多少年来,他们一直默默无闻地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当批白人抵达北美洲时,北美印第安人的数量已经达到了100万。他们还过着母系氏族社会的群居生活,主要以渔猎为生,也从事农业,种植豆类、玉米、南瓜和烟草。他们还发明了雪橇和轻巧灵便的桦树皮独木舟。

但是好景不长,印第安人安逸舒适的日子将要悄然远去。自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来,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法国、英国的殖民者争先恐后地涌向辽阔富饶的美洲大陆。起初,印第安人对那些新到的欧洲移民很友善,甚至把他们视为“天赐的盟友”。正是由于印第安人的帮助,那些早的欧洲移民才得以立足,但不久外来的白人就反客为主,印第安人的好日子永远结束了,新大陆迎来了她的新主人,从此她的历史也翻开了新的一页。

当“五月花号”上的清教徒踏上北美大陆时,他们决定就在那儿登陆而不再继续航行。而且由于他们不是来到一块他们持有执照的领地上,为了建立一个大家都能受到约束的自治环境,在“五月花号”即将登上北美大陆之前,船上的41名成年男子在甲板上签订了一份契约,这就是《五月花号公约》。全文如下:

以上帝的名义,阿门。我们这些签署人是蒙上帝保佑的大不列颠、法兰西和爱尔兰的国王——信仰和教会的捍卫者詹姆斯国王陛下的忠顺臣民。

为了上帝的荣耀,为了增强基督教信仰,为了提高我们国王和国家的荣誉,我们漂洋过海,在弗吉尼亚北部开发个殖民地。我们在上帝面前共同立誓签约,自愿结为一个民众自治团体。为了使上述目的能得到更好的实施、维护和发展,将来不时地依此而制定颁布的被认为是对这个殖民地全体人民都适合、方便的法律、法规、条令、宪章和公职,我们都保证遵守和服从。据此于l620年11月11日,于英格兰、法兰西、爱尔兰第十八世国王暨苏格兰第五十四世国王詹姆斯陛下在位之年,我们在科德角签名如下。

以上这一段文字,次从民众的角度阐述了国家权力的来源:国家是民众以契约的形式合意组建的,国家的公权力来自民众的部分权利的组合。法律实施的真正力量源于民众对于国家法律合法性与公正性的认同,出于对法律的敬畏而自愿服从,而不是慑于国家暴力。法律是为了维护全体社会成员的整体利益,而不是为了维系某种统治秩序而制定的。也就是说,这一份写在一张简陋的纸上的契约从法理上根本否定了君权神授的理论,并以某种形式指出国家的权力来自全体社会成员以契约达成合意所出让的部分私权利的组合。

公约中规定,船上的人到达北美新大陆后,自愿结为一个民众自治团体,并制定和实施有益于团体利益的公正法律、法规、条例和宪章。全体成员保证遵守和服从这一切。

《五月花号公约》由此被历史学家确认为美国历史上份政治性契约文件。《五月花号公约》有很重要的象征意义,因为这可能是次,在没有任何监管下,一群人聚集在一起,决定形成属于自己的社会和政治契约,并用他们所认为的公平法律来实行自我管理。

1620年11月21日,经过66天的航行,承载着欧洲文明的“五月花号”终于到达了马萨诸塞州的普利茅斯。船上的102名清教徒依照承诺,组成了普利茅斯殖民地自治团体。

今天,“五月花号”的复制船静静地停泊在普利茅斯港湾,距它不远处有一块刻着1620个字的石头,据史学家考证,这块石头是清教徒首次登上北美大陆的标志。

美国的立国基础,主要的就是宗教和商业。关于美国的宗教基础,德国的兰克以及美国的史学之父班克罗夫特都认为,加尔文才是美国的真正国父。其立论基础当然是基于美国早期新英格兰地区的殖民活动及其清教主义的宗教背景;托克维尔更是认为,加尔文的清教主义不仅是一种宗教理论,更是一种政治理论。

此外,除了这种宗教动机,商业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五月花号”上的这批殖民团体来说,他们赴北美弗吉尼亚地界垦殖原本是经过英国伦敦一家名为“弗吉尼亚公司”的授权,而且与之签订有严格、详细的经济和约,规定了彼此的权利和义务。然而,当乘客们抵达北美时,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五月花号”航船驶出了弗吉尼亚的地界,这一意外在船上的乘客中引发了争执和骚乱。因为,船上不仅有原来避居荷兰莱顿的虔诚的清教徒,而且也有一些所谓的“陌生人”,相比之下,他们来北美的动机主要是为了讨一口饭吃,至于宗教上的追求则非常淡漠,智识和道德水准也不及那些从荷兰辗转来北美的英国清教徒或“朝圣客”们。

很显然,由于这一新的情况,他们原来与“弗吉尼亚公司”所签订的和约的效力就成了问题,因为他们当时所处的位置已经偏离出既定目的地几百英里。此外,船上的一些没有宗教追求的“陌生人”乃是单独的个体,并不隶属于从荷兰社区来的那批朝圣团体,从而也不受这一避居荷兰的英国宗教团契及其约法习惯的管辖。也就是说,当“五月花号”航行至北美即将登陆时,他们面临着解体的危险,因为无论是与英国“弗吉尼亚公司”之间的经济和约,还是与上帝之间的宗教约法传统和习惯都不再有规范的效力。或者说,他们处于霍布斯所说的自然状态之中。然而,如果他们登陆后各自作鸟兽散,不能结成一个紧密的共同体以共渡难关,他们就无法在严寒、贫瘠的北美大陆生存下来。于是,经过反复和郑重的讨论协商后,他们在船舱中签署了一份公约,即后人所称的《五月花号公约》,并以此结成了一个世俗的公民政治体,成为美国政体发展的块坚实的基石。

后人关于《五月花号公约》的解释可谓五花八门,或保守,或激进,不同的党派和意识形态为它涂抹上了不同的色彩。于是,随着岁月的流逝,《五月花号公约》逐渐成为美国立国的传奇和神话,虽然《五月花号公约》还存有不少的疑点,但是它在美国历史上的独特地位是毋庸置疑的,甚至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树立起了一个法律的典范!

第三节 美利坚民族的诞生

美国不是一个自然形成的国家,这是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不同。美国是因为宗教原因而迁徙北美大陆的新教徒所创建的宗教国家,他们建国的原始目的是在这一片新大陆上实践新教理想,在新大陆实现新教的宗教目标。

所以,美国一开始就是一个建立在新教意识形态上,为新教意识形态所驱动,为实现新教意识形态目标而奋斗的国家。新教的价值观是这个国家产生的动力,也是这个国家以后的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的主导力量。

追溯历史,我们会看到,美洲殖民地的形成和建设,以及美国的立国和建国,都源于基督新教特别是清教徒思想的影响。

在英属法属殖民地时代,前来美洲大陆定居的,主要是来自欧洲大陆的移民。我们一般把他们当作是在欧洲大陆失去土地或者作奸犯科而被流放到美洲的贫苦下层居民,说他们在欧洲是罪犯或贫民,到美洲大陆是为了在新殖民地寻求土地、寻找生计,或者是不得已而为之。其实不然,这群人有着丰厚的财产和较高的社会地位,当初到美洲大陆寻找新生活的人,许多是有着宗教目标的基督教新教教徒,其中主要是与英国国教圣公会产生冲突的英国加尔文教派的清教徒。他们迁移美洲,或者是为了摆脱欧洲天主教势力的压迫以及来自英国圣公会的迫害,或者是受分离主义态度驱使而要在新大陆建立一个新教统治的新天地。

先到达美洲的移民,都是一些被通缉的英国清教徒。这些人主要是英国斯库鲁比地区的清教徒农民,领袖是当地的大富豪布鲁斯特及牧师罗宾逊以及他们的学生布赖福特等人,布赖福特后来做了普利茅斯殖民地的总督。这些人当初在英国的时候,因为在家乡斯库鲁比地区举行新教教徒的非法集会,被政府及国教的特务检举,而面临入狱危险。于是他们逃往新教国家荷兰,希望在那里避难,并且能维持他们的信仰生活。但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及莱顿城,出身农民的他们不能适应那里的城市生活,与当地的新教徒发生了冲突,加之荷兰与西班牙签订的13年和平条约即将期满,天主教大国西班牙的威胁日益迫近,于是,这些人又筹措资金,逃往美洲大陆。他们于1620年末到达北美,然后在北美弗吉尼亚地区建立了普利茅斯殖民地,由此成为美洲的“开发之父”。

1765年,北美英属殖民地召开了一次“反印花税法大会”。这次大会是根据马萨诸塞的倡议在纽约召开的,有9个殖民地派代表参加。正是在这次大会上,克里斯托弗·加兹顿提出了“美利坚人”(Americans)的概念。他说,在这个大陆上,不应该再有人自称新英格兰人,新约克郡人。我们都是美利坚人。这个说法得到了人们的响应和认同。于是,生活在北美英属殖民地上的人民次有了共同的民族概念,美利坚民族诞生了。

宗教分离主义也是美洲新大陆移民的一个来源。分离主义一直是宗教史上的一个传统现象,当某种宗教派别不容于当地的风土文化或其主体宗教时,这种宗派往往就会产生分离主义倾向,即离开其所处的本土文化或主体宗教,而另辟生活之地,或者是自立宗派。基督教以及犹太教和伊斯兰教的“信仰之父”亚伯拉罕就是分离主义的先驱,当初他生活的地区中东城市乌尔盛行拜物教以及多神教,为摆脱拜物教和多神崇拜的影响,在年逾古稀的时候,亚伯拉罕舍弃了居住数代的家乡乌尔以及安逸舒适的生活,带领族人踏上了迁移跋涉之旅,走向上帝赐予的“流着奶与蜜的”应许之地迦南。当年迁居美洲新大陆的基督新教的教徒们,有许多人也是抱着这种分离主义态度而离开了祖辈世居的欧洲的,他们来到北美,抱着在那里建立一个完全脱离天主教影响的实践新教信仰新天地的梦想。对于他们来说,新大陆就如同亚伯拉罕当年迁居的中东迦南地区,是上帝应许的“流着奶与蜜”的土地,是实践真正信仰也就是基督新教的地方,在那里,他们将摆脱旧大陆欧洲的天主教势力的影响,建立起能够真正实现上帝的旨意为上帝所喜悦的新天地。

美国学者奥尔森讲述新教徒大量涌入北美的历史时说:“当清教徒在17世纪自动离开英国的时候,他们寻找的是一个新世界,可以不受不虔诚的皇权和不纯洁的国家教会的阻挡,在那里建立这种基督教联邦。他们认为北美是应许之地,所以为了神与神的国度,他们要占领北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