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译 序

我在大量阅读外国文学名著的年代,是读不到《丛林之书》的;我在研读外国文学史的时候,所看到的关于《丛林之书》作者吉卜林的介绍,只是很少的几笔──他被描述成一个“反动”作家。

在国外,对他的评价也是有争议的。即使在今天,若要比较全面、中肯地对吉卜林介绍和评论一番,也是要写一大篇文章的。在这儿没有这个必要,所以就简单地介绍一下吧: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Joseph Rudyard Kipling,1865—1936),英国小说家、诗人。出生于印度孟买,以做记者、编辑和从事文学创作为业,先后在印度、美国、英国和南非居住,到过中国。1936年,吉卜林在英国伦敦去世,英国政府和各界人士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国葬。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包括大量诗歌、四部长篇小说和大量短篇小说,还有许多散文、随笔和游记。1907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这位世界名作家的作品以观察入微、想象独特、气概雄浑和叙述卓越见长。”

吉卜林是一个非凡的作家。我们有必要知道的正是这一点。

《丛林之书》是吉卜林的代表作之一,而且可以说,他在中国读者中闻名,正是由于这部作品。

这部作品分为两部——《丛林之书》(1894)和《丛林之书二》(1895),相当于上下两集。每一部都由狼孩莫格里的故事和其他故事穿插构成。此前我们见到的中译本,大多是将两部中狼孩莫格里的故事抽出来合成的,其他故事被舍弃了。有的中文版本甚至只是利用现有的中译本进行缩略和改写。也有少数中译本选译了部分其他故事,但好像只有一个全译本,分上下两册:将莫格里的故事抽出来合为上册,将其他故事合为下册。

我们看到的对于莫格里的故事的介绍,往往扑面而来的是“狼孩”——两个引起人粗野联想的字,然后是让人联想到冷酷无情的“丛林法则”。其实,这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故事,里面甚至还有些许伤感。丛林法则只是丛林里动物们为了生存而必须遵守的法则。破坏了丛林法则,丛林会变成一个无秩序的世界,充满不必要的杀戮(食肉动物猎杀其他动物应该只为了获得食物)。这本书并没有竭力宣扬丛林法则,它展现给我们的是虽然危险却充满梦幻的诗意的丛林世界,是动物间的情义和他们生机勃勃的冒险活动。

总的来说,《丛林之书》是一部童话意义上的动物故事集,但莫格里的故事中有一篇带有神话色彩:《恐惧怎样降临》中,一头老象讲述了丛林创始的传说,还包括老虎身上斑纹的来历,老虎和人类的关系等。它简直就是一篇动物世界的创世纪:人是因为受蛇的诱惑吃了智慧之树上的果子而从伊甸园堕落,丛林则是因为老虎代行丛林主人和法官之职,一时冲动杀死了一头公鹿,而从所有动物的乐园堕落成了动物相食的世界。

另外,《让丛林来吞噬》讲述的是莫格里因人类的愚行而对人类世界实施报复的故事,非常有寓意;《国王的驱象刺棒》讲述的是人为财死的故事,也是很有寓意的一则故事。

其他故事(莫格里系列之外的故事)共有七篇,可以说是一道七色彩虹,每一篇都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独特而神奇的世界,每一种动物都被描绘得活灵活现。

在《丛林之书》中,吉卜林用生动的文字、高超的叙述技巧和缜密的构思向我们讲述。这些故事,美,而且充满灵性。

充满诗意的故事,雄浑细腻生动的笔触。

《丛林之书》是不朽之作。

我想,对于这样一部书,对于吉卜林这样一个非凡的作家,读者读到的应该是全译本,而且应该是严谨准确、贴近原著风格、传达出精妙之处、文字生动的全译本。所以在翻译过程中,我一直在告诫自己要尽力对得起吉卜林先生。

所以翻译这本书的过程并不轻松。里面有不少方言要查──作者为了生动和贴切,使用了不少当地方言。为了尽量做到准确无误,我上了英国一个专门的吉卜林网站(那是一个.org网站,开始打不开,费了一些周折才上去)去查询。为了解决一些疑难之处,我甚至写信给相关的英国专家求教。感谢他们热情回复。在此我要特别感谢“吉卜林协会”的图书馆馆员(在国外,图书馆工作者都是有学问的人,图书馆馆员是很受尊重的学者头衔)约翰·沃克(John Walker)先生,也感谢热情向我推荐专家的理查德·雅法(Richard Jaffa)先生。

张炽恒

2013年9月13日于上海奉贤海湾


【编辑推荐】

◎读《奇幻森林》原著,立规则意识

2017年2月27日,迪士尼3D真人动画电影《奇幻森林》荣膺第89届奥斯卡视觉效果大奖。作为原著,《丛林之书》在观感上难以企及,但它通过“丛林法则”教会了我们如何重视规则、培养规则意识。小到家规校纪,大到法律法规、社会公德,皆须恪守,不能随意违背。

◎一堂青春成长课

《丛林之书》融入了勇敢坚持、团结互助、善良友爱、真诚自律、勤劳负责等青少年成长所需的基本“营养元素”。一本32个赞的丛林故事,足以滋养我们的青春小时代。

◎无障碍阅读

与其他版本相比,本版《丛林之书》重在通过注音、注释,消除阅读障碍。

◆ 为生僻字、多音字等注音、注释,如“狺狺”,注为:读作“yín yín”,犬叫声;“跗”,注为:读作“fū”,脚背。

◆ 对不易理解、有歧义之处,译者、编者详加注释,如“脑袋上的绳子”,译者注为:这儿“脑袋上的绳子”也就是缰绳,这是动物比较自尊的说法;“打摆子”,愿意为疟疾,编者注为:这里形容发抖的样子。


【内容简介】

在《丛林之书》(也译《丛林故事》)中,吉卜林用优美的文字、率真的情感、充满亲情和友情的故事,塑造了善良机智的“狼孩”莫格里,以及温柔的黑豹、憨厚的棕熊、勇敢的獴、不怕困难的白海豹、温厚勤劳的老象等众多形象,描绘了一个美丽神秘、温馨快乐、充满冒险的奇幻世界,字里行间传递出善良、勇敢、勤劳、坚持等个人成长的优秀品质。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鲁迪亚德·吉卜林(1865~1936),英国小说家、诗人,1907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擅长通过动物反映人类的精神风貌。其作品风格清新,充满异国风情,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其代表作有《丛林之书》《丛林之书续篇》等。

译者简介

张炽恒,诗人、文学翻译家,1991年硕士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世界文学专业。翻译严谨准确、生动流畅,贴近原著风格,尤其儿童文学译作,深受小读者喜爱,销量屡屡超越前辈。主要译作有《丛林之书》《柳林风声》《小飞侠彼得·潘》《水孩子》等。


【目录】

莫格里的兄弟们

卡阿的狩猎

“老虎!老虎!”

白海豹

“哩叽-啼叽-嗒喂”

大象们的图麦

女王陛下的仆人


【媒体评论】

丛林法则就是宇宙法则。如果要问这些法则的主旨是什么,吉卜林就会简单明了地告诉我们是奋斗、尽职和遵从。

——诺贝尔文学奖给鲁迪亚德·吉卜林的授奖词

我了解吉卜林的书……它们对于我从来不会变得苍白,它们保持着缤纷的色彩,它们永远是新鲜的。

——美国著名作家、《汤姆·索亚历险记》作者 马克·吐温

《丛林之书》荡漾着奋发的精神和意志力。我以为这是需要让所有孩子都领会的,如果我们希望孩子们富有坚强的性格和昂扬奋发的活力。

——意大利革命家、思想家 安东尼奥·葛兰西

丛林法则是吉卜林贡献出来的治世良方。人类世界和动物世界一样,人和人之间的利益是相互制约、相互依靠的。为了人类的生存和繁荣,人人都要遵守一定的社会秩序。

——中国知名英语翻译家 文美惠


【免费在线读】

莫格里的兄弟们(节选)

黑夜被蝙蝠芒恩释放,

被老鹰兰恩带回了家中;

牛群被关进棚栏厩舍,

拂晓前我们要通宵放纵。

这是耀武扬威的时辰,

张牙舞爪各显神通。

听哪,叫唤声声!──祝狩猎大吉,

遵守丛林法则的兽众!

──丛林夜歌

这是西奥尼山中一个非常温暖的夜晚,狼爸爸睡了一个白天,醒来时已是七点钟了。他挠挠身子,打个哈欠,把爪子一个一个伸展开来,甩脱爪尖上的睡意。狼妈妈垂着脑袋趴在那儿,鼻子拱在四个打着滚吱吱尖叫的狼崽儿中间。月光照进了他们一大家子居住的洞穴门口。“嗷!”狼爸爸说,“又该去狩猎了。”他正要纵身下山,一个拖着毛蓬蓬的尾巴的小身影跨进门来,嚎叫着说道:“狼首领啊,祝你好运!祝你们高贵的孩子好运,长出一口强健的白牙,绝不至于忘了这世上还有挨饿的动物!”

这一位就是豺,名叫塔巴克,一个专捡残羹剩饭的家伙。印度的狼都瞧不起塔巴克,因为他到处招灾惹祸,传播流言蜚语,还到

村子里的垃圾堆上扒拉碎皮烂筋充饥。但同时,他们也怕他,因为塔巴克比丛林里的任何一种动物都更容易发疯。他发起疯来,会忘记自己曾经惧怕过什么动物,在森林里到处乱窜,见谁咬谁。就连老虎看到塔巴克发疯,也会跑到一边躲起来,因为在野生动物受不了的事情里面,丢脸的就是染上疯病。我们称之为狂犬病,但他们叫作“地万泥”,也就是疯病。一看见犯这种病的,他们就跑。

“那就进来看看吧,”狼爸爸生硬地说,“不过家里没吃的。”

“那是对于狼来说的,”塔巴克说,“可是对于我这样一个下贱的人,一根干骨头就是一顿大餐了。我们算什么呀,饥度尔-洛格而已,还能挑挑拣拣?”他直奔洞底,找到一根带一点点肉的公鹿骨头,坐下来,咬住骨头一端,嘁咔嘁咔美滋滋地啃起来。

“多谢这顿美餐,”他舔了舔嘴巴,说道,“这些高贵的孩子长得多美啊!眼睛多么大!还这么年轻!真是的,真是的,我本不该忘记的,国王的孩子生下来就是男子汉哟。”

没有什么事比当着父母的面夸孩子更不吉祥了。塔巴克说这话时,像别的动物一样对此心知肚明。看到狼妈妈和狼爸爸不舒服的样子,他感到很得意。

塔巴克安安静静地蹲坐着,为自己造成的不快而窃喜,然后他不怀好意地说:“大头领谢尔可汗的狩猎场换了地方。下个月,他要到这儿的山里来狩猎了,这是他对我说的。”

谢尔可汗就是那只老虎,他住在二十英里外的维恩贡嘎河附近。

“他没这个权利!”狼爸爸生气地说道,“根据丛林法则,他没有权利不事先警示就改换狩猎区。他会让方圆十英里内的每一头猎物都受惊吓的,而我──这些日子我得猎双份的呢。”

“他母亲叫他浪格离,那可不是凭空乱叫的。”狼妈妈平静地说,“他生下来时一条腿就瘸了。他之所以只猎杀耕牛,就是这个原因。现在维恩贡嘎的村民们被他激怒了,他就过来激怒我们这儿的村民。到时候人家到丛林里来清剿他,他却已经跑远了。可草一点着,我们和孩子们都得逃走。真是的,我们可真得感激谢尔可汗呢!”

“要我向他转达你们的感激吗?”塔巴克说。

“滚出去!”狼爸爸厉声说道,“滚到你主子身边和他一起狩猎去吧。你一个晚上作的恶已经够多了。”

“好,我走,”塔巴克平心静气地说,“下面密林里谢尔可汗的动静你不会听不到。我正好省省,不告诉你这个消息。”

狼爸爸倾听着。他听见下面通往一条小河的山谷中,有一种干涩单调、怒不可遏的哼唧声。发出这声音的,是一只一无所获、又不在乎让丛林里所有动物都知道的老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