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以农业部专项《全国水产养殖面积遥感监测》项目成果为基础素材,通过卫星遥感监测手段,相对准确把握我国水产养殖面积、特别是池塘养殖面积的现状。全书重点介绍了水产养殖水体资源遥感监测的工作方法和规则、天津市各县区的遥感影像和养殖水体资源分布、以及天津市的水产养殖基本情况等方面的内容。
【作者简介】
主编程家骅,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首席科学家,渔业资源实验室主任兼科研处处长,研究员。中国海洋大学渔业资源专业博士,2005年赴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渔业中心担任高级访问学者。“全国水产养殖水体资源遥感监测”专项技术总牵头人,负责技术总体方案设计、水产养殖类型和面积遥感监测技术标准和规范制定等。著有《东海大陆架生物资源和环境》、《伏季休渔的理论与实践》、《东黄海渔业资源利用》、《东海区渔业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等。
北京合众思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担本项目遥感图片。该公司为中国卫星导航定位领军企业,技术涵盖GPS、GLONASS、北斗及多系统组合导航定位,服务于40多个国民经济基础领域,在GNSS行业连续18年保持中国市场领先地位。遥感图片来源于2009年中巴地球卫星02B星CCD相机影像。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85年“以养为主”渔业发展方针确立后,广大群众积极发展水产养殖,使沉睡千年的内陆水域、浅海滩涂、低洼荒地等宜渔资源得到了广泛开发利用。时至今日,我国水产养殖产量占全国水产品总产量和全世界养殖水产品总产量的比例均达到了70%,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渔业大国、水产养殖大国。“十二五”期间,随着我国城镇化率和人民富裕程度的提高,食品消费结构将更趋优化,作为优质动物蛋白重要来源的水产品,国内消费需求将显著增加。同时,国际水产品市场主要依靠养殖产品供给的格局将进一步强化。加快现代渔业建设、提高养殖业现代化水平已成为当前我国渔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然而,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产品、养殖方式和养殖水体类型逐步呈现多样化,养殖管理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尤其是在深入推进水产健康养殖、有效实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准确进行渔业统计等方面,管理手段不足的问题已十分凸显。加快卫星遥感、移动互联网及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养殖业管理中的应用,不断提高养殖业管理信息化水平,越来越显得重要和紧迫。
  为此,农业部渔业局从2008年开始,委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开展了全国水产养殖水体资源动态监测工作。这项工作,是现代卫星遥感技术在水产养殖领域的首次应用,是继养殖水域滩涂确权、水产苗种生产许可、水产健康养殖示范等之后,水产养殖现代化管理领域的又一次重要突破。
  可喜的是,经过3年的不懈努力,技术单位现已完成了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水产养殖水体资源的遥感监测普查,并初步摸清了池塘、山塘、水库和大水面养殖水体资源家底与分布现状。这项成果,即将以全国水产养殖水体资源分省系列图集的方式出版,从而为我国各地区科学规划与合理布局水产养殖发展提供了扎实的基础信息,成为养殖业加强在资源区划宏观层面管理的有效工具。同时,通过进一步的努力,这项成果还可以应用到水域滩涂养殖发证确权、标准化养殖池塘改造、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和渔业统计等工作中,在维护渔民权益、改善水产养殖基础条件、保证水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值此《中国水产养殖区域分布与水体资源图集》出版之际,寄望全国渔业管理、生产和技术部门的同志们,进一步通力协作,在遥感普查信息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加强各地养殖管理信息与水体资源信息的整合,尽早建成我国水产养殖信息管理综合应用服务系统,为加快推动我国现代渔业建设的进程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
  农业部副部长
  2012年5月16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