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美国全国书评人协会奖获奖图书

《自然史沉思录》作者的批判之作

人类进化至今,基于智力发展、实践认知和知识积累,一代又一代的学者和科学家不断总结和完善,创立了各种各样的科学理论和体系,他们的奇思妙想造就了一次又一次的科技革新,让人类能够不断推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思维飞跃,并完成了诸多艰难的社会变革、伟大的经济奇迹和不可思议的科学成就。但在这辉煌耀眼的人类科学发展史中,也有着不少的波折、争议和阴暗面,有些是科学家自身的错误,有些是时代条件下的思维局限,有些是社会观念影响下的伪科学……

《人类的误测》就聚焦于这之中的一个曾经颇有争议的话题——对人类智力的测试。从英国统计学家高尔顿出版《遗传的天才》、《人类才能及其发展的研究》到1905年比奈和西蒙编制了*个智力量表,从1912年德国心理学家斯特恩首先提出“智商”的概念到20世纪60年代“韦氏智力量表”、“斯坦福-比奈量表”多次修订,从1987年美国召开的第七届天才儿童大会到1993年中国心理学会分会“心理测量专业委员会”成立,乃至于今天广泛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各种智力测试,对人类智力的研究和测试已逐步从纯学术走向社会应用,从有限参考变成评判标准,从研究课题发展为相关产业,对人们的观念甚至政策导向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今天,我们能够以更加客观、科学的态度来看待智力测试,但这之前的智力测量科学史上却有着一段令人遗憾和瞠目结舌的“黑历史”。《人类的误测》的作者古尔德就以其犀利的文字、专业的知识和环环相扣的论据揭示并批驳了那些走上歧途的科学家、不当的智力测量研究以及借科学之名被不当使用的智力测试社会应用乃至政策实践。

看点一:本书是可供读者了解20世纪90年代之前世界智力测量领域各种学说、理论和代表人物的*科学史普及读物,揭示了IQ测试的源起背景、建立过程、本质特点等,有助于破除人们对于智力测试的盲目迷信。

看点二:本书作者斯蒂芬•古尔德是一位颇具话题性的进化论科学家、古生物学家和科学史作家;三十多岁就成为哈佛大学教授。他作为一名达尔文主义的支持者,却和尼尔斯•埃尔德里奇提出了“间断平衡”进化理论,一度引发了学界对达尔文主义的怀疑。他对重演论、遗传论、颅相学和科学种族主义也颇有研究,并与和生物决定论相关的他认为立不住脚的研究者们展开论辩,他的雄辩和睿智让对手难以招架。古尔德的文字既有对现象的阐述、对错误的尖锐批判,又有对科学的反思、对社会的人文关怀,他丰富的联想和独特的思考能让我们积极地去跟随他发现现象背后所蕴含的深刻而普遍的道理。

看点三:1994年出版的《钟形曲线》(The Bell Curve)是由美国行为定量分析学会创始人、哈佛大学实验心理学家理查德•赫恩斯坦和美国知名政治学者查尔斯•莫雷合著的一本畅销但也充满争议的书。两位作者在书中明确提出了“种族与智力有关”的结论,认为黑人的智力低于白人,和其种族有关,而和社会经济背景没有关系;进而解释美国社会的智力变化状况,警告这种变化的某些后果,并提出要制定社会政策以减轻其严重后果。古尔德在《对〈钟形曲线〉的批判》等文章中,以他犀利的文字从内容、论据、架构、理论背景等方面逐一作了反驳,不但在当时产生了广泛影响,它也对今天我们学习其学术批评手法提供了极好的范本。

看点四:古尔德对于智商的不当测量的批驳中,对于研究者们暴露出的或明或暗、或有意或无意的主观选择、论证不当、学术造假等现象和手段的毫不留情的揭露,让人忍俊不禁,也能一窥当时的学术和社会状况。


【内容简介】

不论在专业机构的研究里,还是大众茶余饭后的谈资中,智商测试是怎么深入人心的?它是怎么从一个小小测试表发展为一项包罗万象的庞大产业,乃至于影响到大众生活以及某些时期的政府政策的?智商测试的本来面目又是什么?……这些问题在本书中都有所解答。

《人类的误测:智商歧视的科学史》是一本对智商测试相关研究的历史脉络及其社会影响进行梳理的科普作品,作者特别对借助“钟形曲线”理论外衣来合理化自身的“生物决定论”“遗传论”等论调以及背离设计初衷的智商测试的应用现象进行了剖析,列举了大量的事实和论据,对不同人种有等级、优劣之分的不当观点作了严密的反驳和批判。作者通过对身体、颅骨以及智商测量的各种学说和流派的梳理,指出此前的人体测量学和智商测试实际上起到了一种为社会阶层分化提供依据的效果,甚至对国家政策、社会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作者指出背离设计初衷的智商测试不具有完全的科学性,它通过部分经验数据来假定普遍状况,在逻辑起点上就是可疑的,必将导致错误的运用和结果。本书逻辑清晰,论述严密,参证详细,对从事相关科学与学术问题探究的专业学者和对上述问题感兴趣的普通读者都很有帮助。


【作者简介】

斯蒂芬•杰伊•古尔德(1941—2002),犹太裔美国人,出生于纽约。他是世界著名的进化论科学家、古生物学家、科学史学家和科学散文作家,美国国家科学院成员。他在哈佛大学教授生物学、地质学、科学史等课程超过三十年,是哈佛大学比较动物学博物馆馆长,曾担任美国科学促进会会长。他是美国麦克阿瑟奖(创立于1981年,俗称“天才奖”)的首批获奖者之一。他自1974年起在美国《自然史》杂志开辟专栏定期撰文,这些专栏文章后来以“自然史沉思录”为总标题集结为7本书出版。他一生出版了二十余部著作,其中不乏畅销之作,并多次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美国全国书评人协会奖、美国大学优等生荣誉学会图书奖等。



【媒体评论】

古尔德是个有着深刻见解的学者,他的才智、经验和学识远远超出了生物学领域……他是卓越的自然史评论家。 ——《芝加哥论坛报》



【目录】

致 谢

对修订扩展版的说明:15 岁的思索

章 导 引

第二章 美国前达尔文时代的多元发生学说和颅骨测量术

第三章 头部测量: 保罗•布洛卡和颅骨学的全盛时期

第四章 身体测量:关于不良分子愚笨性的两个案例

第五章 遗传论者的智商理论:一个美国人的创新

第六章 西里尔•伯特的真正错误:因素分析和智力的具体化

第七章 一个积极的结论

后 记

附:对《钟形曲线》的批判

三个世纪以来的种族与种族主义观点

参考书目


【免费在线读】

文摘

我们的生命仅有一次。没有什么悲剧比生命的枯萎更加令人沉痛,没有任何不公比失去抗争的机会和希望更让人绝望,而这一切本来源自外部强加的禁锢,却被误认为来自内部的遗传。

人类的特性对世界的影响是巨大的,因为它已经建立起一种全新的进化模式,可以使学到的知识和行为代代相传。人类的特性初只停留于我们的大脑中,并通过赋予我们掌控世界的智力和能量中诞生的文化表现出来。人类社会随着文化的演进而改变,它不是生物进化的结果。我们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自从五万年以前智人化石出现以来,人类大脑在结构或体积上有所变化。……我们的星球在近四十亿年以前开始凝固,而自从五万年以前开始在短的时间内发生了伟大的变化,而从这时起人类所做的一切,都是文化演变的结果。人类的生物进化(达尔文的)将会继续下去,但与文化演进的速度相比,生物进化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对人类历史的影响也就显得微乎其微。在导致美国黑人镰状细胞性贫血的基因出现的频率不断下降的同时,我们已经发明了铁路、汽车、收音机、电视、飞机、电脑、原子弹和宇宙飞船。

——斯蒂芬•杰伊•古尔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