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澳大利亚儿童图书委员会优秀图书奖作品,国际学校图书馆学会大洋洲区域主管推荐并撰写领读教案,一部讨论离家、远行与追寻的儿童小说,耐人寻味的三百二十公.里走向海岸。

  .作者曾获2012年澳大利亚总理文学奖青少年小说奖和2012年澳大利亚儿童图书委员会优秀图书奖,后者正是凭借《当我们在一起》这部作品获得奖项。

  .这部作品有着坚实的历史基础。作者将孩子的童年置于宏大的历史事件——一战之下,赋予兄弟俩长达三百二十公里的远行以非凡的震撼力。这样的远行和追寻,足以触动每一个人。


【内容简介】

  《当我们在一起》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魔法象故事森林推出的作品之一。

  为了寻找离家的母亲,逃避酗酒的父亲,更为了寻找更好的生活,丹和弟弟埃迪走向远在三百二十公里之外的海岸。但是,当他俩终于来到海边时,弟弟却永远地离开了。从离家开始,兄弟俩要面对的就是一段漫长而艰辛的旅程,那些不期而遇的善与恶、喜与忧不断地磨砺着他们的生命,引领他们走向超出你想象的未知。而这,也是每个人终将经历的成长。


【作者简介】

  著者:罗伯特·牛顿(RobertNewton)

  罗伯特·牛顿,1965年生,澳大利亚墨尔本城市消防队全职消防员。2001年出版了小说处女作《我的名字叫威尔·汤普森》,此后陆续为青少年创作了《卡其色的孩子》《旁遮普薄饼》《周六清晨、莫扎特和烤焦的面包》《奔跑者》《黑狗帮》等,并获得很多荣誉。现与妻子和三个女儿住在墨尔本。

  译者:嵇云来

  毕业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以下简称“广外高翻”)翻译学系,研究方向为文学翻译。曾担任广外高翻笔译队队长。与魔法象童书馆合作,翻译了《咕噜一家:海上冒险》等童书。业余时间喜欢打球、爬山、看书、玩手游。

  绘者:李志宇

  自由插画师,毕业于中南大学。创作的动画短片《梦》获湖南省优秀毕业设计奖。怀着“为孩子创作新鲜又有趣的作品”的想法,2015年开始创作图画书和童诗集,并为童书绘制封面和插图。目前已与魔法象童书馆合作,为《月光下的冒险》《从此以后——童话故事与人的后半生》《童话中的男性进化史》等书绘制了插图。


【媒体评论】

  写《当我们在一起》这本书,我酝酿了很长时间。我一直想写一个公路旅行的故事。我一直希望能让“旅程”本身为故事的叙述提供一种步调或节拍,推动故事情节自然而然地展开。我也非常喜欢“离开”这个话题,逃离当下,奔向某种更好的生活。

   ——罗伯特·牛顿(澳大利亚著名作家)

  故事发生在一战前夕的澳大利亚,有着坚实的历史背景。归根结底,这本书是一本关于个人生活危机的书。它探讨人的过去、伤痛和归属。书中的两个男孩在世界即将剧变之时出发,去追寻更好的生活。他们遭遇了形形色色的人和事,经历了种种情绪,罗伯特·牛顿对这些遭遇和情绪的处理十分精彩。

   ——苏珊·拉玛卡(国际学校图书馆学会大洋洲区域主管)


【目录】

1 离开

2 我没有害怕

3 坐上马车

4 回忆的漩涡

5 格雷西

6 再次启程

7 阿灵

8 信念

9 加入行军队伍

10 翻山越岭

11 埃迪!

12 小桉树断了

13 大海

14 告别

致谢

译后记



【前言】

  1

  我的语气很严厉,但埃迪只是挪了挪身子,挨着贝丝在手拉车上坐了下来。尽管从看到埃迪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会是这样的结果,但他的执拗依然让我非常恼怒。我刚刚获得的自由好像又被剥夺了,突然间我又回到了那个家,仿佛从来没有离开过。一切都向我涌来——埃迪,还有爸爸——我感觉到他们压在我肩膀上的重量,这让我透不过气来。我做了几个深呼吸,然后在地上寻找石头。我捡了三块大小合适的石头,拿起其中两块,朝埃迪砸了过去。第二块石头砸了个正着,他叫了一声。

  2

  我绕到埃迪左边,看到红色的血流如触须般顺着他的脖子蜿蜒而下。但只这么看很难判断到底哪儿在流血,于是我把他的头扳向一边,借着月光仔细查看。我慢慢移动手指,分开他乱糟糟的头发。

  3

  我靠着埃迪在毯子上躺了下来,其实更多是躺在毯子外而不是毯子上。我们俩就那么躺在那儿,望着天上的星星。埃迪打了个哈欠,然后他似乎想起了什么重要的事,把手伸进衣服口袋里摸来摸去。找到要找的东西后他就不动了。我看见他把两只手放到了肚子上,手里紧紧攥着的,是那个木头兵。

  4

  我能问问你们为什么要去港口吗?我之前也说了,从这儿到港口可不是什么周末郊游。”

  我正要回答,埃迪却在一旁抢先说道:“有几个德国佬要来闹事呢,我和丹接到命令要去杀了他们。”

  “是吗?”

  “是的。而且丹正在给我做步枪。一把高级步枪,还带瞄准镜哦。”

  5

  虽然发誓不再回去,但我还是抬起头,回望着通往冈尼达的路。我不自觉地发起了呆,眼前的景色渐渐模糊,突然间,我仿佛又置身那间小棚屋,看着醉醺醺的父亲把一只只小狗从贝丝淌着乳汁的乳头上扯下来。接着,我又到了河边,看着他把那个麻布袋抛进水里,水面溅起水花又恢复平静,然后冒出一个个气泡。更让我难受的是,几只小狗发出求救的尖叫声时,我就在那里;父亲转过身来大笑时,我也在那里。

  6

  我躺下来,脑袋枕着一堆旧衣服,任由暖暖的阳光照在身上,任由颠簸的马车驶向前方。我合上眼,渐渐进入了梦乡。梦里,我去了一个遥远的地方。我来到了美丽的海滨,还有埃迪和妈妈。我们三个坐在一棵树下,喝着柠檬水。这时,一艘白色的渔船朝着碧蓝色的河口驶来,渔船的发动机突突突地响,伴随着一群海鸥的鸣叫声。一缕浓烟从渔船的烟囱升腾而起,渔船慢慢地在我们面前停了下来。渔船向左转弯驶向岸边,轻轻地停在了码头旁,接着,一个渔夫把船系在了码头上。另五个渔夫排成一条线,开始把成桶成桶的鱼搬下船。时不时地,会有银色的鱼儿从桶里跳出来,掉在地上,弯成弓形拍打着泥地。

  7

  突然间,我回到了很久之前的那个夏天,在布满凌乱脚印的河岸边,我把埃迪抱在怀里,他浑身上下都湿透了,不停地滴着水。我感到胃里一阵恶心,喉咙里冒出几个字,微弱地从嘴里逸出来。

  “我很抱歉,埃迪。”我说。“你说什么,丹?”

  贝丝舔了舔我的手,我缓缓地扭过头,面朝着埃迪。“嗯?”

  “你刚才好像说了什么,丹,可是我没听清。”

  “我说话了?”

  “是呀。”

  “别在意,老弟。没什么。真的没什么。”

  8

  “丹?”

  “怎么了?”

  “为什么他的头发跟女人一样呀?”

  我向驴车的前头望去,看到那个中国人的辫子像蛇一样挂在后背中间。

  “我不知道。”

  “小精灵的头发也是长长的,你知道的。”

  “是吗?”

  “嗯。有一次我在一本书上看到过小精灵的。”

  “他不是小精灵,埃迪。好了,睡觉。”

  “他们会咒语,你知道的。他要是念咒语怎么办呀?”

  “他不会念咒语的。”

  “可能会的。”

  “不会,埃迪。我会盯紧他的。”“可要是你睡着了怎么办呀?”

  “我不会睡着的。”

  “你保证?”

  “我保证。”

  9

  爸爸从未教过我任何重要的事,他从未让我坐下来给我讲解事情。尽管如此,我依然觉得,若是没有他,我会错过学习人生中*重要一课的机会。你应该能明白,是我的爸爸,是他间接地教会了我不要做什么。有一天我或许会变成他的样子,正是这个想法,令我几乎无法忍受,于是我开始从其他角度看他——从相反的角度——把他作为反面教材。每当爸爸对人吝啬对人不友好的时候,他就教会我善意和友好,而每当他恨别人的时候,他就教会我去爱别人。而我*感激的,也许是他教会了我该如何对待埃迪。我没有因为埃迪而感到羞耻,相反,我学会了自豪,认识到正是那些让埃迪与常人不同的东西,令他特别。

  10

  阿灵准备食物的方式非常特别,我不由地被他吸引住了。两个铁罐刚刚煮开,他就把其中一个铁罐里的米饭和蔬菜均匀地分装到三个碗里。埃迪想去拿其中的一个碗,但是阿灵举起手制止了他。阿灵快速地去了一趟驴车那里,然后回到火堆旁,把三个小小的陶瓷杯分别放在三个碗的前面。他从口袋里取出一把茶叶,撒在另一个铁罐里沸腾的水中。突然,他的周身散发出奇异的祥静气息,他摇晃着坐下,臀部着地,接着闭上眼睛,似乎要祷告。刚开始,什么都没有发生,几分钟后,阿灵睁开了眼睛。他伸手去拿铁罐,把闻着甜甜的茶水倒进杯子,滴水未洒。*后,他把一个薄薄的棉布包裹放到了膝盖之间的地上。他解开系着包裹的黄色带子,灵巧地打开了包裹。

  11

  “草药只是一部分,丹先生。”

  我绕到前面,这样我说话时面对的就不是阿灵的背了。“一部分,什么意思?”我问。

  “有些东西比草药更重要,丹先生。”“是吗?比如说?”

  “信念,丹先生。”阿灵举起一只手,伸到头的一侧,从右耳后面取出了一枚钱币,“就跟钱币一样,丹先生……草药没有用,要是不相信的话。”

  12

  你很难不喜欢上亨利·肖这个人。在这群人当中,他看上去是领导的天然人选。必要时他会在大家面前表现得很坚定,但他也有另外一面。他既沉着冷静又富有同情心,在两者之间保持了很好的平衡,这种交际手段,想必是他从五个女儿身上学来的。我想象不出自己手握步枪、前往战场的情形,但若是出于某种原因,我不得不上战场的话,那么,亨利·肖将是一个值得我跟随的人。

  13

  “我想变成一只鸟,丹。”她对我说。

  “是吗?”我问,“为什么呢?”

  “那样我就能飞了。我就能飞往任何一个我喜欢的地方。”

  “但是你会去哪儿呢,妈妈?”

  “去海边,丹。我会径直飞向海边。”

  妈妈可能会离家出走,这个想法从未在我的脑海里出现过。不过,我至今记得,她那天说的那些令我着迷的话。更令我着迷的,大概是她当时说话的样子。似乎飞向别处是她晚上做梦都会梦到的事,是她闭上眼睛后打心底里渴望的事。


【免费在线读】

  《当我们在一起》译后记

  没有终点的旅途

  人生*的悲剧不是死亡,而是不再去爱。——毛姆

  作者在开篇引用了毛姆的这句话,我非常喜欢,现将这句话放在这里,作为译后记的一个引子。

  小说发生在一战时期的澳大利亚,讲述的是男孩丹和弟弟埃迪离家出走,前往三百二十公里外的港口寻找美好生活的故事。一路上,他们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丑陋的格里夫斯、善良的玛丽·威瑟斯、率真的格雷西、神奇的阿灵以及平凡却拥有金子般内心的亨利一行。他们共同上演了一出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好戏。旅途即将结束之时,十二岁的埃迪不幸离世,丹备受打击,“坠入了极度的冰凉”。亲手埋葬好相依为命的埃迪之后,丹终于找到了同样离家出走的妈妈,却诧异地发现妈妈已经有了新的家庭。于是,丹的世界再次崩塌,长久的思念和寄托在顷刻间分崩离析……所幸,丹找到了新的归宿——亨利一行,他们即将入伍,丹也将随他们一起,踏上新的征程。

  刚读完这部小说时,我感到很悲凉。等翻译完这部作品,心境已然豁达,感到宽慰。“人生*的悲剧不是死亡,而是不再去爱。”是啊,纵使阴阳相隔,思念却可以超越时空。埃迪虽然死了,但是丹会永远爱着他,永远思念着他。

  在翻译方面,文学作品向来被认为*难翻译。我在翻译这部作品时也遇到了不少问题。

  首先,*难的是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调。就翻译而言,我学识阅历尚浅,对生死爱恨的理解也尚浅薄。如何去理解故事中的“我”?这是摆在我面前的*难题。毕竟,“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主观色彩太浓,个人偏见太大,就会不可避免地产生理解上的偏差,这对翻译而言是致命的。有种说法,意思大概是说许多翻译大家只愿意翻译合乎自己性格气质的作品。我很幸运,尽管人生经历与故事中的丹大不相同,自己的心境和丹的心境还是比较相似的。

  其次,文化问题也是一个不小的障碍。小说的背景是一战时期的澳大利亚,这是相对比较陌生的时空。翻译的过程中,对澳大利亚地理、历史知识的匮乏给我造成了不小的障碍。此外,语言也是本书翻译的障碍之一。一方面,澳式英语中有不少词汇是与英式或美式英语中的词汇相左的——用同一个词,表达的却是截然不同的意思。另一方面,澳式英语中有许许多多特色表达,比如澳式俚语,这也是我们平时几乎接触不到的。所幸,如今的互联网如此发达,借助各种网络工具,上述问题也能迎刃而解。另外,在必要的地方,我添加了译注,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做足了理解方面的功夫后,如何表达又成了一大难题。翻译是一件苦差事,“一名之立,旬月踟蹰”,更何况是翻译一整部小说。有幸翻译此书,实在不敢怠慢。在本书的翻译过程中,我力求“忠实、通顺、美”的译文,在不断的肯定与否定中琢磨。

  *后,特别要提一下的是,小说中有几处出现了歌词和诗歌。诗歌由于其特殊的语言形式,向来是翻译的一大难点。我读书期间,也专门学习过诗歌翻译。惭愧的是,我并不擅长翻译诗歌,虽竭力尝试,译文并不理想。读者朋友若有高见,还请不吝赐教。

  *后的*后,衷心感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信任,感谢孙才真编辑的支持。感谢胡蓉女士,感谢你在本书的翻译过程中给予我诸多指点。

  嵇云来

  2016年9月于广州


【书摘与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