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知秋书系”:一叶落而知秋,一词现而知人,一词现而知史

苏轼 | 天生健笔一枝,自成江海问书生何辱何荣,一蓑烟雨任平生



【内容简介】
苏东坡是世间不可无一,但难能有二的天才人物,生前与三教九流游戏,死后被三教九流尊崇。

东坡身上,能读出北宋的味道,东坡也只能属于北宋,就像阮籍只能属于魏晋,李白只能属于盛唐。

【作者简介】
孟康,浙江余姚人,80后知性自由作者,有豪爽恣意之气。
从小浸淫诗词歌赋,写作风格百变,可信手拈来,别具一格。



【媒体评论】
1. 苏轼,生前与三教九流游戏,死后被三教九流尊崇。
2. 东坡身上,能读出北宋的味道。



【目录】
前言 有一种江海叫苏子
章 离歌少年狂
1.烛下花前,曾醉离歌宴
2.江上哀筝遣谁听
3.十年生死两茫茫
4.佳人言语好,不愿求新巧
5.乐而不淫,是为才子
6.唯有朝云能识我
第二章 苏子呼朋醉
1.故人不见,旧曲重闻
2.亦师亦友老仙翁
3.竹溪花浦曾同醉
4.诗人相得古来稀
第三章 悲欢共手足
1.二陆初来俱少年
2.明月几时有
3.此生此夜不长好
4.世事一场大梦
第四章 身如不系舟
1.不做世间闲客
2.亲射虎,看苏郎
3.不忍轻别是徐州
4.寂寞沙洲冷
5.天涯何处无芳草
6.身如不系之舟
第五章 快哉明月夜
1.爱江山,不爱虚名
2.遥想公瑾当年
3.我欲醉眠芳草
4.快哉亭上快哉风
5.谁道人生难再少
6.人间有味是清欢
第六章 青山留不住
1.归去青山不易得
2.使君原是务农人
3.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
4.觉今是而昨非
第七章 何处安我心
1.一场大梦何时觉
2.蜗角虚名,蝇头微利
3.长恨此身非我有
4.又得浮生一日凉
5.此心安处是菟裘
6.问书生何辱何荣
第八章 花雨入梦来
1.水晶盐,为谁甜
2.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3.人比橘傲
4.花前对酒不忍触
5.万重云外有征鸿
6.一蓑烟雨任平生
7.补残词,漏残梦

【前言】

前言

有一种江海叫苏子

苏轼是世间不可无一,但难能有二的天才人物。他集儒

生、文学家、诗人、书法家、画家、建筑师、酿酒师、佛

教居士等于一身。生前与三教九流游戏,死后被三教九流尊

崇,所谓“大苏死去忙不彻,三教九流都拽扯”。

从东坡身上,能读出北宋的味道。这是一个精致典雅的

朝代,一个逞才斗巧的朝代,这是一个在沉思中追求新趣的

朝代,这是一个掌握不了自己命运的朝代。东坡只能属于北

宋,就像阮籍只能属于魏晋,李白只能属于盛唐。

东坡不刻意为文,而文绝千古;不刻意为人,而名重九

州。他“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

前言

2

于所不得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这是东坡的文章之

道,亦是他的人生之道。

于散文,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于诗,他站到了宋诗的

点;于书法,他与黄庭坚、米芾、蔡京合称北宋四大

家;于绘画,他早提出文人画概念;于词,他开创了一个

全新的流派……东坡的创造力让人羡慕而惊讶,赵翼说他:

“天生健笔一枝,爽若哀梨,快如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

显之情。”东坡自己也毫不谦虚:“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

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

自成江海的他,随意施出一瓢,便能灌溉许多田园。但

他成功的作品,不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不是

《赤壁赋》,也不是他画的墨竹,而是他自己——他那丰富

而别有趣味的人生。

不管他本人愿不愿意,在有着浓厚“彰善瘅恶”传统的

中国,一个人死后即自动成为楷模或者箭靶。从功利角度

看,史书留名是对生者的警诫,即使皇帝也要惮忌史官手中

的那支笔;对死者来说,这也是生命价值的再次体现。

东坡不幸,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但后人却因东坡

的不幸而幸。假设东坡逢圣朝,遇明主,无灾无难到公卿,

生前尊显富贵,死后备极哀荣,那么世间不过多了一位能诗

善词的富贵闲人,而错失的将不可估量:黄州东坡荒砺的田

3

地里,生长着在厄运中保全自我的法门;惠州瘴气弥漫的林

间,散布着从悲痛通往闲适的路径;儋州卑湿蒸溽的天地,

潜藏着“习而安之”、无失无得的人生哲学。

更凑巧的是,他没有一直倒霉,中间还走过几次运——

“三入承明,四至公卿”,命运多番捉弄,可不如此东坡便

没有条件演绎什么叫宠辱不惊。

东坡应对苦难和迫害的心灵资源来自于:儒家固穷的坚

毅精神、老庄对有限时空的超越和禅宗的平常心。东坡把它

们糅合起来,言传身教,传授给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林语

堂懂苏东坡对中国人的意义,他说“一提到苏东坡,在中

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这句话能概括苏东坡的

一切。

关于东坡的词,常人都以“豪放”称之,仿佛东坡所作

全是“老夫聊发少年狂”“大江东去”。可是如果翻一遍他

的词集,会发现这种印象与事实相差甚远。其实王国维的评

价才贴切:“东坡之词旷”。

旷,才是苏词的重要特点。东坡的清旷之气,让本为

“艳科”“小道”的词,“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

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

乎尘垢之外。”从此,词方可登大雅之堂。

有真性情,方有真文字。元好问说东坡词是“性情之

4

外,不知有文字”。他就像口无遮拦的孩子,心中所想,都

流入笔端。东坡一肚子不合时宜,到了词中,全成诗意。读

东坡词,可以爽口,可以怡情,可以遣怀。


【免费在线读】
正文试读章节


6.问书生何辱何荣

行香子•寓意(三入承明)
三入承明。四至九卿。问书生、何辱何荣。金张七叶,纨绮貂缨。无汗马事,不献赋,不明经。
成都卜肆。寂寞君平。郑子真、岩谷躬耕。寒灰炙手,人重人轻。除竺乾学,得无念,得无名。

绍圣元年(1094),太皇太后高氏已经去世,宋哲宗行“绍述”之政,恢复神宗新法。“三入承明,四至九卿。”至此,东坡已三次进入朝廷做皇帝的近侍之臣。但这一年,东坡失去端明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两个官职。已经过了八年太平日子的东坡嗅到一丝不安的气息,于是写下这首《行香子•寓意》,自问“书生何辱何荣?”
东坡在仕途上的遭遇与中国古代其他士人别无二致,荣辱不定,充满各种不可测,且与皇帝的喜怒紧密相连。面对荣辱沉浮,东坡早就不是乌台诗案发生时被吓得魂飞魄散的那个太守,他已学会了如何与命运相处。
在古代中国,百姓们分作士农工商四类。士为四民之首,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每个寒士的心愿,东坡曾说自己年少时也唯以读书中举为业。
宋朝又是士大夫地位受尊崇的一个黄金时代。北宋第三位皇帝真宗亲作《劝学文》,以“书中自有黄金屋”劝诱世人读书。以皇帝九五之尊,躬操吆喝之业,读书之事不可谓不贵。但竟有读书人对此并不买账,曾任明代内阁首辅的高拱写道:

偶遇一学究,其壁上有宋真宗《劝学文》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予取笔书其后云:“诚如此训,则其所养成者,固皆淫逸骄侈、残国蠹民之人。使在位皆若人,丧无日矣。而乃以为帝王之劝学,悲夫!”

士人“富贵不能淫”的气节于此清晰可见。比宋真宗更高尚的是北宋大儒张横渠,他说读书人的使命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煌煌斯言,声震古今!明代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有一副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则是在一片诗意中道出万千士人的家国情怀。
可读书人的命运,果真如孔庙中的青烟一样肃穆而典雅?如孔府中的青松一样劲直而骄傲?
“天下可忧非一事,书生无地效孤忠。”陆游这句诗,道尽书生对参政的渴望和悲愤。“学而优则仕”,朝廷以此为标榜,学子以此期望,但何者为“优”却无固定标准。“屡试不第”一词在历朝史书中高频率的出现,已经可以说明一切问题。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天下传颂的只是少数幸运儿的一朝成名,无数寒窗下默默苦读的身影则湮没无闻。据后人考证,“寒窗苦读致疾”并非夸张的形容,风寒外感、中气下陷、心肾不交都是常发的“苦读病”。
明清才子佳人小说中,动辄安排主人公高中状元,不是因为中状元易如反掌,而是由于及第艰难导致写小说的穷酸书生对“状元”格外热衷与渴望。
虚构的人物有中举后疯癫的范进,现实的人物则有十试不第、终生潦倒的蒲松龄。四十八岁那年,蒲松龄第六次参加乡试。文思如注、运笔如风的他,在誊写试卷时一时大意,竟然“越幅”(误隔一幅,不相接连)。蒲松龄在词《大圣乐•闱中越幅被黜,蒙毕八兄关情慰藉,感而有作》中,将考场里发现自己“越幅”后的震惊和颓丧表露无遗:

得意疾书,回头大错,此况何如!觉千瓢冷汗沾衣,一缕魂飞出舍,痛痒全无。痴坐经时总是梦,念当局从来不讳输。所堪恨者:莺花渐去,灯火仍辜。
嗒然垂首归去,何以见、江东父老乎?问前身何孽,人已彻骨,天尚含糊。闷里倾樽,愁中对月,欲击碎王家玉唾壶。无聊处,感关情良友,为我欷歔。

一个偶然的差池,就惊得人魂飞魄散、如丧考妣。此时的书生,安敢以“为天地立心”“治国平天下”自命?科举是君王收缚天下英雄的罗网,而多少寒门子弟自缚而进却被逐出门外,就像待价而沽却无人问津的家禽。
即使在偶然中遇偶然,幸运后又幸运,过关斩将,顺利地将学成的诗书礼仪“贩与帝王家”,换来一官半职,前途就注定一帆风顺吗?
杜甫用“炙手可热势绝伦”讥讽兄以妹贵的杨国忠,但功名利禄只流向莺歌燕舞的杨家,而对书香门第的杜家不感兴趣。富贵的逻辑,不同于文章的道理。这是再入木三分的诗句也改变不了的事情。
何况,君恩难测,伴君如伴虎。“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是韩愈的命运,他纵然“文起八代之衰”,“九重天”上的主儿又怎会在乎?
而遭贬谪的厄运若与焚书坑儒、党锢之争、文字狱等不时出现的浩劫相比,又是小巫见大巫了。李国文说过:“文人越位的结果,无非两道,一是春秋战国屈原跳进汨罗江的自杀,一是秦始皇‘焚书坑儒’式的坑杀。”
“百无一用是书生”可不是挖苦,而是前人的教训,后人的警示。
问书生,何辱何惊?看透尘世游戏规则的东坡,后停眼在佛学上:“除竺乾学,得无念,得无名。”可怎么样算“无念”“无名”呢?他在接下来的另一首《行香子》中说得很透彻: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有人说:读书人的命运在外人看来是崇高的,在自己看来则是凄凉的。其实许多读书人把生命过得太过凄凉,是因为之前没有看透,所以太执迷。佛家讲:“烦恼障品类众多,我执为根。”这句话意思是说,我执是痛苦的根源。
关于“我执”,梁文道的一段话能醒人:你所见到的,只不过是自己的想象;你以为是自己的,只不过是种偶然。握得越紧越是徒然。此之谓我执。
东坡懂得,只有放下浮名浮利,那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才属于你。

【书摘与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