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关于阅读、旅行、绘画和写作的散文随笔。 从意大利的中世纪小镇到印度的历史古城,从文学作品中描述的神奇历险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作品,诗人博纳富瓦以深邃的思想、生动的笔触为我们展现了一个隐匿的艺术国度。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述说图像又chaoyue图像的艺术史随笔。作者伊夫 ·博纳富瓦是法国当代zui重要的诗人。在书中,博纳富瓦纵笔于艺术与想象的国度,从中亚孤寂的黄沙到远西锈迹斑斑的铁轨,在谜一样的写作空间,他试图从意大利这片充满诱惑的土地,从乌切诺、皮耶罗、波提切利和普桑身上,发现图像的本质和功能,以及艺术与世界、与生活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


【作者简介】

作者 伊夫·博纳富瓦(Yves Bonnefoy, 1923—2016),法国当代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艺术史家、翻译家,法兰西公学院教授。早年攻读数学与哲学,1953年出版部诗集《论杜弗的动与静》而一举成名。他翻译了许多莎士比亚的作品, 1981年获得法兰西学院诗歌奖,1987年获得龚古尔诗歌奖,2007年获得卡夫卡奖。

译者 杜蘅,1993年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外语系法语专业,1995年获得法国鲁昂大学对外法语硕士学位,1996年硕士毕业于复旦大学外语系法国语言文学专业。1999—2002年在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现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任教,现于某法企从事翻译工作。主要译著有《谁动了国家的奶酪:避税天堂调查》等。


【免费在线读】

如果有谁在精神层面到达过托斯卡纳或者马尔凯的偏僻地带,在那儿寻寻觅觅,慵懒而自豪地打破简单的平日生活,去折断显而易见的现实,去逃避人们俗世命运中的困境,那么他在回程的途中会学到不少东西,不仅仅是在艺术方面。某一天,“旅行者”惊奇地发现,如果他没游览过卡梅里诺也不想去那儿,他至少去过佛罗伦萨,在美第奇小教堂的《夜》旁,领悟到了生活的真谛。佛罗伦萨,在紧迫的时光中,是急躁的,黑色的,对某些人而言是善于妥协的;常常沉醉于自己的梦中;但从不会对别人的痛苦熟视无睹;它无法承受皮耶罗不稳定之特质,为了消弭挥汗如雨的热忱而较之更为柔和——佛罗伦萨对他而言是一个受伤的、值得牢记的、学识渊博的女教师,一直以来他找寻的就是她,他需要她。她以闻所未闻的方式向他指出图像的可爱,即便是从每一幅中人们都看到了虚无:这些作品整体上不是相互诋毁的,而是各自向着纵深发展,来共同构建一种命运。

我还记得一个早晨,在阿雷佐的一个教堂里,我固执地在一幅残缺剥落的壁画中寻找一只手,我的守护神说它是巴尔纳的无限延伸。然后我忽然感到气馁。为什么是巴尔纳,我为何需要这样一个幻影?这堵废墟中的墙,于我而言只是我的视觉无意识的投影,我首先应该去弄明白这些。我从这座大概叫做圣多米尼科的教堂走了出来,在教堂前的广场上享受温暖的日光;我什么也没做,迈着悠闲的步子,若有所思,像一个参观完教堂后准备离开的外国旅行者;一个想法突然出现在我脑海里。我对自己说,旅行者又回到了阿雷佐。他假设自己从几天前迷失方向的一个壁画那儿重新启程。然而他突然放弃(这个词于我多么晦涩)了对形式的考证。然后他走出教堂,跌坐在青石板上。一个声音在他耳边嘟哝:还是老样子……之后他又开始赶路。不过这一次,他随心所欲地游荡。

这种双重人称意味着什么?为什么“我”变成了“他”?这种观察内心幻觉的外部目光又是从何而来?首先是魔鬼被征服了,至少在这段时间内。但它那诱惑是如此强大,经受的苦难是如此突然而艰巨,以至于在这稍歇的一瞬间我感觉到——或相信自己感觉到——我需要弄明白我自己。我拟定了计划,或者说,是去写一本书。在书里旅行者会重游旧地,更确切地说,是发誓要去那些我没有去过的地方,对那些作品进行一些我从未涉及的精心推理:从而经历那些我从未经历过的,可以这么说,梦一般的幻觉,发掘我所未知的存在理由和这个以中心为名义偏移中心的诀窍,找到我对生活的全新理解。一本书,又是一种暧昧。在文字中重新开始一场被现实打断的旅行,这可能需要我们去封存它,分析它,从而使它更为精炼。那么不如将伤害我的一切献给与时间无关的写作:从词语、有限性和时间中产生的恐惧;同时我也想到,与宿命作战,我对自己的拷问会越来越多。一本双重意义上的书,而非似是而非的暧昧。一本理智终照见梦境的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