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DK全球经典畅销成人科普,值得阅读和收藏的人文社科经典读物。

心理学、哲学、社会学、政治学入门读物。

平易近人的语言,活力四射的设计;

全面解读人类文明史上的经典思想,

精彩展现*伟大人物们的智慧之光。

与各领域的伟大灵魂对话!

适合10岁以上所有人士阅读。

精装、全彩,极具收藏价值。


【内容简介】
《DK心理学百科》:人到底是各不相同,还是千人一面?是什么让我们刻骨铭心,我们又为什么会被遗忘所扰?如何才能测试出真正的智慧?对这些问题的回答要依靠全世界思想家的努力和心理学的令人啧啧称奇的实验。在本书中,平易近人的语言拉近了我们和心理学的距离,简洁有力的解释破译了高深莫测的术语,清晰流畅的图表剖析了纠结不清的理论,发人深省的名家名言令我们拍案叫绝,诙谐灵动的插图调动了我们的感观和信念。无论你是心理学“小白”,还是已“混进圈子里”的学生,或是资深的业内人士,都会在本书中找到属于你的兴奋点。


《DK哲学百科》:宇宙是如何起源的?究竟什么才是真理?我们该如何过上幸福的生活?人类从古至今都在不断探讨着生活和存在的本质,诸多伟大的思想家们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用他们的思想影响着整个世界。《哲学百科》一书语言平实,以短小精悍的分析打破专业术语的桎梏,通过一目了然的图表梳理复杂的理论,借助经典的名人名言令哲学理论真正为我们所理解和记忆,采用诙谐的例证和图解将哲学家们的思想逐一剖析。无论你是刚踏入哲学大门的新人、充满求知欲的学生,还是已经具备一定哲学知识的业内人士,都会在本书中获得丰富的精神食粮。

《DK社会学百科》:社会的贫富差距能被消除吗?是什么诱导人们去犯罪?网络如何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历史长河中,人类始终都在探索如何治理社会这个重大问题,而社会学家们已经给出了一些方案,并持续塑造着今日的世界。本书通俗易懂,精炼有力的解释破译了高深莫测的社会学术语,清晰流畅的图表剖析了深奥难懂的理论,机智诙谐的例证燃起我们关于社会及其制度的思想火花。无论你是社会学的“热心份子”,还是深居书斋的“专家”,都会在《社会学百科》这本书中汲取到丰富的精神食粮。

《DK政治学百科》:自由与平等,究竟哪个更重要? 权力和权利,你能分得清吗?什么是*好的政治制度?这世上真有正义的战争吗?古往今来,人类始终在无休止地追问这些问题,而古今中外各家各派也都众说纷纭,政治的学说已蔚然大观。这本DK《政治学百科》语言通俗易懂,用短小精悍的诠释解析“高大上”的专业术语,用清晰明了的图表逐步攻破复杂的理论,引述的名家之言为你带来设身处地的体验,点睛之图丰富了文字之外的观感。无论你是政治学大门外的“小白”,门内徘徊的专业学生,还是大堂之中的名师高人,都能在这本书中享受一场政治学的饕餮盛宴。


【作者简介】

英国DK出版社是国际知名的出版社,全球视觉工具书的著名品牌,成立于1974年,其愿景是创作既有视觉冲击力又包含丰富信息的图书,使读者能够理解每一个主题。DK图书被认为是从生到老不断学习的生活指南,其科普、百科、生活等图书畅销全球。


【媒体评论】

《心理学百科》不同于一般的心理学入门读物,它以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取向为“经”,以不同时期的心理学家为“纬”,通俗、有趣、纵横交错、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心理学的重要分支、以及有代表性的心理学家们的生平、事迹、他们的重要贡献和著述,为读者敞开了一扇通往心理学世界的大门。

——彭聃龄,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

《政治学百科》以人类政治文明的演进为宏观背景,以主要政治思想家为线索,阐发政治思想发展的内在肌理和逻辑脉络,微言大义,概括清晰,是一本难得的政治思想探微的案头指南。

——周少来,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研究员

《“人类的思想”百科丛书》通过诙谐灵动的插图和简洁平实的语言,对高深的思想和杰出的智慧予以精准的诠释,让你在阅读与学习中体验一场盛大的视觉盛宴。

——美国观察者网站(Examiner.com)

本从书的精妙之处在于将专业深奥的知识和理论化为形象易懂的语言传递给读者,同时配有思想导图、示意图和插图,以易看易读易理解的方式,完美呈现了人类伟大智慧的结晶。

——美国《Booklist》杂志

每本书都展现了超过100个世界上*有影响力的思想以及它们的缔造者为人类所做的贡献。本丛书内容简洁有力,形式多样,可读性很强,超越了普通教科书的平铺直叙、枯燥乏味,能让青少年在轻松阅读的同时,享受一场人类智慧的饕餮盛宴。

——美国《青年之声》杂志

推动人类社会走向文明与现代化的是那些走在我们认知水平前列的先知先觉的思想家。他们的智慧和思想或者产生于千百年以前,或者正指导着当代的思想运动。相信,这套丛书会带给我们一抹抹人类*耀眼的智慧之光。

——罗先勇,中国报道杂志社副总编辑

如果阅读是一种风景,那么,《“人类的思想”百科丛书》就是浩瀚海洋。如果阅读是一种习惯,那么就请不要遗忘这套书。它以独特视角,诠释了人类的*尺度。

——张小强,《商务财经网》执行主编,资深平面媒体人


【目录】
《DK心理学百科》:

10 引言

哲学根源——萌芽中的心理学

18 人格的四种气质

克劳迪亚斯·盖伦

20 人类这台机器中有理性的灵魂

勒内·笛卡儿

22 睡吧!

阿毕·法利亚

24 思想在相互对抗中产生推动力

约翰·赫尔巴特

26 做真实的自己

索伦·克尔凯郭尔

28 人格是由先天和后天因素合成的

弗朗西斯·高尔顿

30 癔症是有普遍规律的

让-马丁·沙可

31 心灵内在结构的不可思议的紊乱

埃米尔·克雷佩林

32 有生命就有心灵

威廉·冯特

38 只要没有人让我们定义“意识”,我们就知道它是什么

威廉·詹姆斯

46 青春期是一次新生

斯坦利·霍尔

48 学习了24小时之后,我们就遗忘了三分之二

赫尔曼·艾宾浩斯

50 一个人的智力不是一成不变的

阿尔弗雷德·比奈

54 无意识看到了躲在窗帘后的男人

皮埃尔·让内

行为主义——我们对环境的反应

60 美食令人垂涎

伊万·巴甫洛夫

62 无益的行动淘汰出局

爱德华·桑代克

66 无论人们天性如何,都可以被训练成任何样子

约翰·华生

72 的迷宫就是人类的世界

爱德华·托尔曼

74 一旦被老鼠看到谷袋,我们就知道它会回来的

埃德温·格斯里

75 没有什么天性能阻挡猫爱上老鼠

郭任远

76 学习有无限可能

卡尔·拉什利

77 印刻是无法被遗忘的

康拉德·洛伦兹

78 行为是由正负强化塑造的

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

86 别想了,放松

约瑟夫·沃尔普

心理治疗——无意识决定行为

92 无意识是真正的心灵

西吉斯蒙德·弗洛伊德

100 神经病患者通常都心怀自卑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102 集体无意识是由原型构成的

卡尔·荣格

108 生本能与死本能的争斗持续一生

梅兰妮·克莱因

110 “应该”的暴政

凯伦·霍妮

111 超我只有在与充满敌意的自我对峙时才会变得清晰

安娜·弗洛伊德

112 你只能容忍你自己发现的真理

弗里兹·皮尔斯

118 人尽皆知,被收养的儿童得不到真正的家和爱

唐纳德·温尼考特

122 无意识是“他者”的言说

雅克·拉康

124 人的主要任务是让自己重生

埃里克·弗洛姆

130 美好的人生是一种过程,而不是一种存在状态

卡尔·罗杰斯

138 一个人能成为什么,就一定能成为什么

亚伯拉罕·马斯洛

140 找到了痛苦的意义,就不再痛苦

维克多·弗兰克尔

141 不经历痛苦,不生而为人

罗洛·梅

142 合理的信念产生健康的情绪结果

阿尔伯特·艾利斯

146 家庭是塑造人的“工厂”

弗吉尼亚·萨提亚

148 激发热情,内向探索,脱离体制

蒂莫西·利里

149 领悟可能会导致盲目

保罗·瓦兹拉威克

150 疯狂不需要被全盘瓦解,它或许可以被突破

罗纳德·大卫·莱恩

152 我们的过去不决定我们的命运

伯里斯·西鲁尔尼克

154 只有好人才会抑郁

多萝西·罗伊

155 陷入沉默的父亲们

盖伊·科尔诺

认知心理学——计算机般的脑

160 直觉是一种动态的模式

沃尔夫冈·苛勒

162 打断任务极大程度上加深了对任务的记忆

布鲁玛·蔡加尼克

163 当婴儿听到脚步声时,一个细胞集合就会被激活

唐纳德·赫布

164 知道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个结果

杰罗姆·布鲁纳

166 信念坚定的人很难被改变

莱昂·费斯廷格

168 神奇的数字7±2

乔治·米勒

174 表面之下还有很多我们看不到的事实

艾伦·贝克

178 我们每次只能听到一个声音

唐纳德·布罗德本特

186 时光之水可以倒流

安道尔·托尔文

192 知觉是受外部信息引导的一种想象

罗杰·谢帕德

193 我们一直在不停地寻找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丹尼尔·卡尼曼

194 事件和情绪是一起被储存进记忆的

高尔顿·鲍尔

196 情绪是一列脱轨的火车

保罗·艾克曼

198 入迷让人进入另一种现实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

200 快乐的人都是高度社会化的

马丁·塞利格曼

202 我们全身心相信的东西并不一定是真实的

伊丽莎白·洛夫特斯

208 记忆的七宗罪

丹尼尔·夏克特

210 个体并非只是其想法的集合那么简单

乔·卡巴金

211 人们担心生物学会揭穿我们神圣的外衣

斯蒂文·平克

212 强迫性的行为仪式是个体试图控制闯入性思维的尝试

保罗·萨科夫斯基斯

社会心理学——与他人共处一个世界

218 只有试着改变一个系统你才能完全理解它

库尔特·勒温

224 从众的力量有多强

所罗门·阿希

228 生活就是一个戏剧化的表演过程

欧文·戈夫曼

230 你越常看到一样东西,就会越喜欢它

罗伯特·扎荣茨

236 谁喜欢女强人?

珍妮特·泰勒·斯宾塞

237 闪光灯记忆会被高情绪唤醒的事件所激发

罗杰·布朗

238 目标不是获得知识,而是为了成为知情人

塞尔日·莫斯科维奇

240 我们本质上都是社会动物

威廉·格拉瑟

242 我们坚信人都会得到应得的奖赏或惩罚

梅尔文·勒纳

244 那些做疯狂事情的人并不一定是疯子

埃利奥特·阿伦森

246 人们会做别人要求他们做的事

斯坦利·米尔格拉姆

254 当好人被推上恶魔的位置时,会发生什么?

菲利普·津巴多

256 个体创伤应从个体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角度去理解

伊格纳西奥·马丁-巴洛

发展心理学——从婴儿到成人

262 教育应该培养有能力做新事情的人

让·皮亚杰

270 我们通过与他人的互动成为今天的自己

利维·维果斯基

271 不是被特定父母养大的儿童

布鲁诺·贝特尔海姆

272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遵循一定的计划

艾瑞克·埃里克森

274 早期的情感联结是人性的组成部分

约翰·鲍尔比

278 接触所带来的安慰感极其重要

哈里·哈洛

279 我们在让孩子为我们完全不了解的未来做准备

弗朗索瓦兹·多尔多

280 敏感的母亲能够创造安全的依恋

玛丽·安斯沃斯

282 是谁教会孩子憎恨或畏惧另一种族的人?

肯尼斯·克拉克

284 女孩的成绩比男孩好

埃莉诺·迈克比

286 大部分人类行为都是通过模仿习得的

阿尔伯特·班杜拉

292 道德发展的六个阶段

劳伦斯·科尔伯格

294 语言器官的发展类似于其他身体器官的发展

诺姆·乔姆斯基

298 孤独症是男性大脑的形式

西蒙·巴伦科恩

差异心理学——人格和智力

304 牙签和名字一样,你都可以想出多种用途

保罗·吉尔福特

306 鲁滨逊在星期五到来之前是否缺乏某种人格特质?

高尔顿·奥尔波特

314 一般智力包含晶体智力和流体智力

雷蒙德·卡特尔

316 天才和疯子之间仅有一线之隔

汉斯·艾森克

322 三种核心动机驱动个体做出行动

大卫·麦克利兰

324 情绪本质上是一个无意识的过程

尼科·弗莱吉达

326 脱离环境线索去理解行为的做法是荒谬的

沃尔特·米歇尔

328 在精神病医院,我们无法区分正常人和精神病人

大卫·罗森汉

330 三面夏娃

科比特·西格彭

赫维·克莱克里

332 人名录

340 术语表

344 索引

351 致谢

《DK哲学百科》:

10 引言

古代哲学(公元前700年-250年)

22 水造万物

米利都的泰勒斯

24 道可 道,非常道

老子

26 数字是宇宙的统治者

毕达哥拉斯

30 诸法无我

悉达多·乔达摩

34 主忠信

孔子

40 万物皆变化

赫拉克利特

41 万物归一

巴门尼德

42 人是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

普罗塔哥拉

44 投桃报李

墨子

45 世间唯有原子和虚空

德谟克利特

留基伯

46 未加审视的生活不值得过

苏格拉底

50 世俗知识不过是影子

柏拉图

56 真理存在于我们周围

亚里士多德

64 死亡与我们无关

伊壁鸠鲁

66 知足常乐者富有

西诺普的第欧根尼

67 生命的目标是与大自然一致

基提翁的芝诺

中世纪哲学(250年-1500年)

72 上帝并非罪恶之源

圣奥古斯丁

74 上帝预测了人类自由的意志和行为

波伊提乌

76 灵魂有别于肉体

阿维森纳

80 只要想到上帝便可知其存在

圣·安瑟伦

82 哲学与宗教不可调和

阿维罗伊

84 上帝不具备任何属性

摩西·迈蒙尼德

86 别灰心,有失必有得

贾拉鲁丁·迪穆哈迈德·鲁米

88 宇宙并非恒久存在

托马斯·阿奎那

96 上帝并非他者

库萨的尼古拉

97 无知的人生幸福

德西德流斯·伊拉斯谟

文艺复兴及唯理主义时期(1500年-1750年)

102 我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尼古拉·马基雅维利

108 名望与心灵的宁静永远无法共存

米歇尔·蒙田

110 知识就是力量

弗朗西斯·培根

112 人类是机器

托马斯·霍布斯

116 我思故我在

勒内·笛卡儿

124 想象力决定一切

布莱兹·帕斯卡

126 上帝是万物产生的内在因

贝内迪克特·斯宾诺莎

130 人类的知识无法超越经验

约翰·洛克

134 世间存在两种真理:一种是推理之真,一种是事实之真

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

138 存在就是被感知

乔治·贝克莱

法国大革命时期(1750年-1900年)

146 疑惑并不使人愉快,但确信则更为荒谬

伏尔泰

148 习俗是人类生活的优秀指南

大卫·休谟

154 人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让-雅克·卢梭

160 人是会交易的动物

亚当·斯密

164 世上存在两个世界:一个是我们的身体,一个是外在世界

伊曼努尔·康德

172 社会确实是一份契约

埃蒙德·伯克

174 为绝大多数人获得的幸福

杰里米·边沁

175 思维没有性别之分

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

176 选择何种哲学类型取决于做选择之人的类型

约翰·戈特利布·费希特

177 缺乏主题比缺乏哲学观更可怕

弗里德里希·施莱格尔

178 现实是一个历史过程

格奥尔格·黑格尔

186 人类总将自身眼光的局限视作世界的局限

亚瑟·叔本华

189 神学即人学

路德维希·安德烈斯·费尔巴哈

190 人类是自身肉体和思维至高无上的统治者

约翰·斯图尔特·米尔

194 焦虑是自由所导致的眩晕

索伦·祁克果

196 迄今存在的全部社会历史就是阶级斗争史

卡尔·马克思

204 公民的道德心必须向立法者屈服吗?

亨利·大卫·梭罗

205 考虑事物产生的效应

查尔斯·桑德斯·皮尔斯

206 行动起来就可以让事情有所改善

威廉·詹姆斯

现代哲学(1900年-1950年)

214 人类应该超越自身

弗里德里希·尼采

222 自信的人们终将获胜

阿哈德·哈姆

223 信息由符号组成

弗迪南·德·索绪尔

224 自成一体的经验不是科学

埃德蒙德·胡塞尔

226 直觉是生活的方向

亨利·伯格森

228 只有在面对问题的时候我们才思考

约翰·杜威

232 不能铭记历史的人注定要重蹈覆辙

乔治·桑塔亚那

233 苦难成人

米格尔·德·乌纳穆诺

234 相信生命

威廉·杜波伊斯

236 通往幸福之路在于有计划地减少工作

伯特兰·罗素

240 爱是丰富知识的桥梁

马克斯·舍勒

241 只有以个体身份才能成为哲学家

卡尔·雅斯贝尔斯

242 生活是一系列与未来的碰撞

荷西·欧德加·依·加塞特

244 要哲学化,首先要忏悔

田边肇

246 我的语言的极限就是我的世界的极限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

252 我们自身是需要被分析的实体

马丁·海德格尔

256 个人正确的道德选择是为社会牺牲自我

和辻·哲郎

257 逻辑是哲学的后一个科学成分

鲁道夫·卡尔纳普

258 了解一个人的方式是绝望地爱他(她)

沃尔特·本杰明

259 “这就是”不可能是正确的

赫伯特·马尔库塞

260 历史不属于我们,我们属于历史

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

262 关于现实的科学表述肯定是可证伪的

卡尔·波普尔

266 智慧属于道德的范畴

西奥多·阿多诺

268 存在先于本质

让–保罗·萨特

272 平庸之恶

汉娜·阿伦特

273 原因存在于语言之中

伊曼努尔·列维纳斯

274 为了认识世界,我们必须打破对它的已有认知

莫里斯·梅洛-庞帝

276 男人被定义为人类,而女人只是女性

西蒙·娜德·波伏娃

278 语言是社交艺术

威拉德·冯·奥曼·蒯因

280 自由的基本感觉就是解脱枷锁

以赛亚·伯林

282 像山一样思考

阿伦·奈斯

284 没有任何意义的生活将会更好

阿贝尔·加缪

当代哲学(1950年至今)

290 语言就是肌肤

罗兰·巴特

292 我们怎么会没有文明管理?

玛丽·米奇利

293 一般科学并非旨在发现新事物或者进行理论创新

托马斯·库恩

294 公正必须一视同仁

约翰·罗尔斯

296 艺术是一种生活方式

理查德·沃尔海姆

297 万物随它去吧

保罗·费耶阿本德

298 知识生来被售卖

让–弗朗索瓦·利奥塔

300 对于黑人来说,只有一种宿命,那就是成为白人

弗朗兹·法农

302 人是近代的产物

米歇尔·福柯

304 如果愿意,我们可以生活在舒适的幻觉中

诺姆·乔姆斯基

306 社会是基于对其自身传统的批判

尤尔根·哈贝马斯

308 文本之外别无他物

雅克·德里达

314 除了自己放置的东西,我们心底别无他物

理查德·罗蒂

320 每个欲望都与疯狂有关

露丝·伊利格瑞

321 每个帝国都告诉自己和世界,它不同于其他所有帝国

爱德华·萨义德

322 思想总是通过反对发挥作用

埃莱娜·西苏

323 当今的女权主义中谁是上帝

茱莉亚·克里斯蒂娃

324 哲学不只是记录的工作

亨利·奥德拉·欧路卡

325 在苦难面前,人与动物是平等的

彼得·辛格

326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构筑于对失败的分析之上

斯拉沃热·齐泽克

330 人名录

340 术语表

344 索引

351 致谢


《DK社会学百科》:

10 前言

社会学的基础

20 身体的挫败绝不意味着/标志着民族的灭亡

伊本·赫勒敦

21 在军队和公司中,人类总是徘徊或安定,同意或争吵

亚当·弗格森

22 科学可以被用来建设一个更好的世界

奥古斯特·孔德

26 《独立宣言》与一半的人类无关

哈里特·马蒂诺

28 “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都是不可避免的”

卡尔·马克思

32 共同体与社会

费迪南·滕尼斯

34 社会,就如同人的身体,拥有相互关联的部分、需要和功能

埃米尔·迪尔凯姆

38 理性的铁笼

马克斯·韦伯

46 许多个人困惑必须从公共议题的角度来理解

查尔斯·怀特·米尔斯

50 像关注重大事件一样关注平凡的日常活动

哈罗德·加芬克尔

52 有权力的地方就有反抗

米歇尔·福柯

56 性别是没有原型的模仿

朱迪斯·巴特勒

社会不平等

66 我谴责资产阶级的社会谋杀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68 20世纪的问题是肤色界线问题

W. E. B.杜博依斯

74 穷人被排斥在日常生活模式、习俗和活动之外

彼得·汤森

75 英国的国旗下没有黑人

保罗·吉尔罗伊

76 地位感

皮埃尔·布迪厄

80 东方是整个东方世界被幽禁其中的舞台

爱德华·萨义德

82 贫民区就是黑人居住区

以利亚·安德森

84 自由之手段变成了侮辱之根源

理查德·桑内特

88 男人对父权制的兴趣凝结在霸权式男性气质中

R. W. 康奈尔

90 白人女性已经成为这种白人至上的资本主义父权制帝国主义的同谋

贝尔·胡克斯

96 “父权制”的概念对分析性别不平等必不可少

希尔维亚·沃尔比

现代生活

104 陌生人并不是作为个体,而是某种特定类型被感知

乔治·齐美尔

106 自由地重塑我们的城市和我们自身

亨莉·列斐伏尔

108 街上一定要有很多双眼睛

简·雅各布斯

110 只有沟通能够沟通

尼克拉斯·卢曼

112 社会应该清楚指出什么是善

阿米泰·埃齐奥尼

120 麦当劳化几乎影响了社会的各个方面

乔治·瑞泽尔

124 社区中的联结已经衰落了

罗伯特·普特南

126 迪斯尼化用绚烂的经历替代世俗的平凡

艾伦·布莱曼

128 住在阁楼上就好像住在陈列柜里一样

雪伦·朱津

生活在全球化世界中

136 在流动的现代性世界中,须放弃所有总体性/整体性希望

齐格蒙特·鲍曼

144 现代世界体系

伊曼纽尔·沃勒斯坦

146 全球问题,本土视角

罗兰·罗伯逊

148 气候变化是一个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安东尼·吉登斯

150 没有全球认知公正,就没有社会公正

博温托·迪·苏萨·桑托斯

152 思维力所释放的生产力

曼纽尔·卡斯特尔

156 我们正生活在一个失控的世界中

乌尔里希·贝克

162 有时候全世界似乎都在移动

约翰·厄里

163 民族不需要通过太多的历史稻草来想象和建构

戴维·麦克隆

164 全球城市是新型运作的战略地点

萨斯基娅·萨森

166 不同社会的现代性表现各不相同

阿尔君·阿帕杜莱

170 变迁过程改变了人类和社区之间的关系

戴维·赫尔德

文化与认同

176 主我和客我

乔治·赫伯特·米德

178 现代性的挑战是无幻象地生活和无法摆脱幻象地生活

安东尼奥·葛兰西

180 文明化的过程持续地“向前”推进

诺贝特·埃利亚斯

182 大众文化强化了政治压制

赫伯特·马尔库塞

188 未来的威胁在于人可能会变成机器人

埃里希·弗罗姆

189 文化是通俗的

雷蒙·威廉斯

190 污名指的是一种非常丢脸的印记

欧文·戈夫曼

196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越来越多而意义越来越少的世界里

让·鲍德里亚

200 现代认同正在去中心化

斯图尔特·霍尔

202 所有共同体都是想象的

本尼迪克·安德森

204 在全世界,文化正坚定地将自己推向舞台中心

杰弗里·亚历山大

劳动与消费主义

214 贵重物品的炫耀性消费是有闲绅士取得名声的手段

托斯丹·凡勃伦

220 清教徒是应“天职”而主动去工作;我们是被迫工作

马克斯·韦伯

224 技术,如同艺术,是人类想象力的翱翔

丹尼尔·贝尔

226 机器变得越精密,工人所需技艺就越少

哈里·布雷弗曼

232 自动化增加了工人对劳动过程的控制

罗伯特·布劳纳

234 浪漫伦理促进消费主义精神

柯林·坎贝尔

236 对人进行加工,产品是一种精神状态

阿利·拉塞尔·霍克希尔德

244 自发的同意中包含强制

麦克·布洛维

246 事物塑造我们,就如同我们制造它们一般

丹尼尔·米勒

248 女性化在减少性别不平等方面只带来有限的影响

泰瑞·琳·凯拉韦

制度的角色

254 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

卡尔·马克思

260 寡头统治铁律

罗伯特·米歇尔斯

261 健康的人不需要官僚机构来结婚、生育和死亡

伊凡·伊里奇

262 有些人犯罪是他们对某种社会情境的反应

罗伯特·K. 默顿

264 总体机构剥夺了人们的社会支持系统以及他们的自我感

尔文·戈夫曼

270 治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处理

米歇尔·福柯

278 宗教已经丧失了其合理性和社会意义

布莱恩·威尔逊

280 我们的身份和行为是由他人对我们的描述和分类来决定的

霍华德·贝克尔

286 经济危机随即转化为社会危机

尤尔根·哈贝马斯

288 学校教育已经沦为一种面向穷人和为穷人服务的制度

塞缪尔·鲍尔斯和赫伯特·金蒂斯

290 社会时不时地遭遇道德恐慌

斯坦利·科恩

291 部落时代

米歇尔·马费索利

292 工人阶级子弟为何继承父业

保罗·威利斯

家庭与亲密关系

298 性别差异是文化的产物

玛格丽特·米德

300 家庭是生产人的性格的工厂

塔尔科特·帕森斯

302 西方人变成了一种忏悔的动物

米歇尔·福柯

304 异性恋必须作为一种制度来认识和研究

艾德里安娜·里奇

310 西方家庭设置是多元的、流动的和没有定论的

朱迪斯·斯泰西

312 婚姻契约是一种工作契约

克里斯汀·德尔菲

318 家务劳动与自我实现直接对立

安·奥克利

320 当爱 情终取得胜利,它不得不面对各种挫折

乌尔里希·贝克和伊丽莎白·贝克-格恩斯海姆

324 性就像关乎肉体那般关乎信仰和意识形态

杰弗瑞·威克斯

326 酷儿理论质疑认同的基础

史蒂文·赛德曼

334 人名录

340 术语表

344 索引

351 致谢


《DK政治学百科》:

10 前言

古典政治思想(公元前800年-公元30年)

20 子欲善而民善矣

孔子

28 兵者,国之大事

孙子

32 非士无与虑国

墨子

34 除非哲学家成为国王,否则城邦将贻害无穷、永无宁日

柏拉图

40 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

亚里士多德

44 独轮之车,无法前行

考底利耶

48 奸邪之臣安利不以功,此亡之本也

韩非子

49 政权就像皮球一样被人们交相传递

西塞罗

中世纪政治(30年-1515年)

54 如果没了正义,那政府与组织严密的强盗团伙何异?

希波的奥古斯丁

56 即使你们厌恶战争,但战争也已成为你们的定制

穆罕默德

58 凡人总不愿接受有德者的统治

法拉比

60 不经本国法律之审判,不得将任何自由人逮捕与囚禁

约翰王时期的封建贵族

62 正义战争必须具备一个正当的理由

托马斯·阿奎那

70 政治性的生活,就是遵从良善法律的生活

罗马的吉尔斯

71 教会应当谨遵耶稣基督的先例,放下手中世俗的权力

帕多瓦的马西利乌斯

72 政府欲阻止非正义,但却总在这一过程中制造非正义

伊本·赫勒敦

74 一名精明审慎的君主绝不能信守诺言

尼科洛·马基雅维利

理性与启蒙(1515年-1770年)

86 起初,万物乃世之共有

弗朗西斯科·德·维多利亚

88 主权是一个国家的、永久的权力

让·布丹

90 自然法是人类法的基础

弗朗西斯科·苏亚雷斯

92 政治是一门使人相联的艺术

约翰内斯·阿尔图修斯

94 自由就是掌控自我的权利

胡果·格老秀斯

96 自然状态就是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状态

托马斯·霍布斯

104 法律的目的是保护和扩大自由

约翰·洛克

110 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于同一个机构之时,自由将不复存在

孟德斯鸠

112 独立企业家就是优秀公民

本杰明·富兰克林

革命思想(1770年-1848年)

118 放弃自由,就是放弃做人的资格

让-雅克·卢梭

126 幸福不能成为任何普遍有效的法律原理的基础

伊曼纽尔·康德

130 必须对人的激情加以束缚

埃德蒙·伯克

134 以财产为基础的权利 不牢靠

托马斯·潘恩

140 人生而平等

托马斯·杰斐逊

142 每个民族都在其自身之内存在自己幸福的中心

约翰·戈特弗雷德·赫尔德

144 政府只是在诸恶之中做选择

杰里米·边沁

150 人民有权持有和携带武器

詹姆斯·麦迪逊

154 值得尊敬的妇女所受的压迫深

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

156 奴隶会觉得自为存在只是外在的东西

格奥尔格·黑格尔

160 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延续

卡尔·冯·克劳塞维茨

161 废奴与联邦,不共戴天

约翰·C.卡尔霍恩

162 穷兵黩武的国家必将走向衰败

西蒙·玻利瓦尔

164 英明的政府必须认识到其社会向前发展的需求

何塞·马利亚·路易斯·莫拉

165 对“家庭”这个社会单位的批评是社会混乱的一种征兆

奥古斯特·孔德

大众的崛起(1848年-1910年)

170 美国是民主制度的典范

阿历克西·德·托克维尔

172 不要用“我”字,要用“我们”

朱塞佩·马志尼

174 今天敢于标新立异的人实在太少,这已然是这个时代主要的危机

约翰·斯图亚特·密尔

182 若不能得到他人的同意,一个人无论多优秀都不足以统治另一个人

亚伯拉罕·林肯

183 财产就是盗窃

皮埃尔-约瑟夫·蒲鲁东

184 权贵都是没有思想和心灵的人

米哈伊尔·巴枯宁

186 好的政府是根本不进行治理的政府

亨利·戴维·梭罗

188 共产主义是历史之谜的解答

卡尔·马克思

194 谁赞成共和制,谁就是在诛杀自由

亚历山大·赫尔岑

195 必须寻求我国的基轴

伊藤博文

196 权力意志

弗雷德里希·尼采

200 神话本身就具有独一无二的重要性

乔治·索雷尔

202 我们必须根据工人的现实状况来帮助他们

爱德华·伯恩施坦

204 我们虎视眈眈的强大邻居是拉丁美洲的威胁

何塞·马蒂

206 有必要为了成功而冒险

彼得·克鲁泡特金

207 要么让女人死,要么让女人投票

埃米琳·潘克赫斯特

208 那些反对建立犹太国的人简直不理喻

西奥多·赫茨尔

210 若让工人过得穷困潦倒,那这个国家已经无可救药

比阿特丽丝·韦伯

211 美国在保障性立法方面的缺失让人羞愧

简·亚当斯

212 耕者有其田

孙中山

214 人不过是这台不断运转的机器中的小小齿轮

马克斯·韦伯

意识形态的碰撞(1910年-1945年)

220 非暴力是我的信念

莫罕达斯·甘地

226 有群众的地方才有政治

弗拉基米尔·列宁

234 工人运动是一定社会条件下不可避免的必然结果

罗莎·卢森堡

236 绥靖主义者喂鳄鱼,只是祈望自己能成为后一个被吃掉的人

温斯顿·丘吉尔

238 法西斯主义就是由国家包揽一切

乔万尼·秦梯利

240 必须剥夺富农的生产资料

约瑟夫·斯大林

242 只要目的正当就可不择手段的话,那么怎样才能确保目的的正当性呢?

列夫·托洛茨基

246 我们将给农民和商人提供担保,从而团结全体墨西哥人

埃米利阿诺·萨帕塔

247 战争就是一门大发横财的生意

史沫特莱·D.巴特勒

248 主权不能靠施舍,而要靠夺取

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图尔克

250 欧洲的传统道德秩序已荡然无存

何塞·奥尔特加·伊·加塞特

252 吾等四亿人,齐声唤自由

马库斯·加维

253 印度脱离大英帝国殖民之日才是印度真正独立之时

罗易

254 主权者就是决断什么是例外情况的那个人

卡尔·施米特

258 后殖民时代非洲国家仍面临外部势力剥削的威胁

乔默·肯雅塔

259 政权必须要承担“教育者”的角色

安东尼奥·葛兰西

260 枪杆子里出政权

战后(1945年-现在)

270 无限政府乃是诸恶之首

弗雷德里希·哈耶克

276 议会政体与理性主义政治隶属不同的传统

迈克尔·欧克肖特

278 伊斯兰圣战的目标是消灭非伊斯兰制度的统治

赛义德·毛杜迪

280 除了他人的强制外,没有任何东西会剥夺一个人的自由

安·兰德

282 每一个已知的、确认的事实都可能遭到篡改

汉娜·阿伦特

284 女人是什么?

西蒙娜·德·波伏娃

290 任何自然物都不仅仅只是一种资源

阿伦·奈斯

294 我们不反对白人,只是反对白人至上主义

纳尔逊·曼德拉

296 只有弱者才会相信政治是合作的场所

吉安弗朗科·米利奥

297 在斗争的初级阶段,被压迫者有可能会转变为新的压迫者

保罗·弗莱雷

298 正义是社会制度的美德

约翰·罗尔斯

304 暴力是殖民主义的本质形态

弗朗茨·法农

308 给选票,还是吃子弹?

马尔科姆·X

310 我们要“砍下国王的头”

米歇尔·福柯

312 世上根本没有什么解放者,是人民自己解放了自己

切·格瓦拉

314 每个人都先得把富人们哄开心

诺姆·乔姆斯基

316 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比纯粹的无知更危险

马丁·路德·金

322 改革的实质在于把社会主义和民主结合起来

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

323 我们的知识分子们愚昧地反对着伊斯兰教

阿里·沙里亚蒂

324 战争的残酷性将驱使人们打破每一道道德的限制

迈克尔·沃尔泽

326 比“小政府”拥有其他任何多余职能的政府形式都是非正义的

罗伯特·诺齐克

328 没有哪条伊斯兰教义写过妇女的权利可以被侵犯

希尔琳·艾芭迪

329 自杀式恐怖袭击是对外国侵略者的回击

罗伯特·佩普

330 人名录

340 术语表

344 索引

351 致谢


【前言】

在公众眼里,心理学在所有的学科中可能是神秘的,同时恐怕也是受误解多的。虽然心理学的声音和思想渗透在每一种文化的日常生活中,但是大多数人依旧搞不清楚这个学科到底是关于什么的,以及心理学家到底是做什么的。有的人一提到“心理学”就会联想到穿白大褂的人,他们可能是精神病院的医生,也可能是拿小白鼠开刀的实验员。有的人脑海中可能会浮现出一个满嘴中欧口音的人,正在对躺椅上的病人进行精神分析,或者像电影里演的那样,实施着心灵操控术。

虽然这些形象过于夸张,但是它们的背后却有着真实的成分。心理学这把大伞覆盖了范围相当广泛的分支学科,也难怪人们会困惑于心理学到底是做什么的(光是以psych为前缀的词就够让人眼花缭乱的了),心理学家自身对于某个术语的定义可能也存在着争议。“psychology”(心理学)这个词源于古希腊语中的psyche(意为灵魂或心灵)和logia(意为研究和解释),两个词合起来就组成了这个学科初的涵义,而今天对“心理学”更为准确的描述是“心智与行为的科学”。

新的科学

心理学可以被看作是哲学与生理学之间的桥梁。生理学描述和解释的是大脑和神经系统的生理结构,而心理学考察的是发生在其中的心理加工过程及其如何在思想、观念和行动中体现出来。哲学关注的是思想和观念,而心理学研究的是我们怎样产生出思想和观念以及我们的心灵是如何工作的。

所有的科学都起源于哲学,起源于想用科学的方法去解释哲学问题,但是像意识、知觉和记忆这类问题,它们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性预示了心理学要想将哲学观点转变为科学实践势必有很长的路要走。在一些大学里, 特别是在美国,心理学系起初都是哲学系的分支,而在其他一些国家,尤其是德国,心理学系建立之初就完全是科学类的科系。但是直到20世纪后期,心理学才凭借自身的力量屹立于科学之林。

世界上个实验心理学实验室是由莱比锡大学的威廉·冯特于1879年建立的,这标志着心理学作为一门真正的科学受到认可,同时也开拓了尚未被探索过的新的研究领域。到了21世纪,心理学进入繁盛时期;它的主要分支和思潮纷纷开始涌现。心理学的历史和所有科学一样,建立在后继者的理论和发现之上,当代的心理学家仍然与许多古老的理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些学术研究领域的主题来源于心理学发展的初期,不同思想学派都对它们进行各自的解释,而另一些则在人们的视线中来了又去,但是每次它们都会对后继的思想产生重要的影响,并且有时候还可能孕育出崭新的探索领域。初学者想要了解如此广泛的心理学领域有一个简单的办法,那就是按照年代的顺序看看所发生过的重大事件和变革,正如本书这样:从心理学的哲学根源开始,经过行为主义、心理治疗、认知、社会、发展心理学的研究,直到差异心理学。

两种取向

即使是在发展的早期,心理学对不同人也有着不同的意味。在美国,它依附于哲学,所以其取向是思辨和理论性的,关注的是意识和自我这样的概念。在欧洲,心理学研究植根于科学,所以强调的是检验实验室控制条件下的感知或记忆等心理加工过程。然而,即便是偏科学取向的心理学家,他们的研究仍局限于内省的方法:像艾宾浩斯这样的先驱以自己为调查对象,大大限制了他们所能观察到的事物的范围。虽然他们使用了科学的方法并且他们的理论为新的科学奠定了基础,但是许多后辈的心理学家都发现他们的研究过于主观,于是便开始寻找更为客观的方法。

19世纪90年代,俄国心理学家伊万·巴甫洛夫做出了被认为是对欧洲和美国的心理学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的实验。他证明了动物能够产生条件性的反应,这一观点后来发展为众所周知的行为主义。行为主义者认为客观地研究心理加工过程是不可能的,但是测量行为就相对简单多了,而行为正是那些心理加工过程的体现。他们开始设计实验来操纵各种控制条件,起初用动物做实验来推断人类的心理,后来干脆直接用人类做实验。行为主义者的研究几乎只关注于行为如何被环境所塑造;“刺激—反应”理论因约翰·华生的工作而变得家喻户晓。新的学习理论在欧洲和美国的发展势如破竹,大大吸引了普通民众的目光。

然而,当行为主义刚开始在美国崭露头角时,维也纳一位年轻的精神病医生开始提出关于心灵的理论,这一理论颠覆了同时代的思想并开辟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基于对病人的观察以及对病史资料的分析,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又扭头转向主观经验的研究,而非实验室实验。他关注记忆、儿童发展和人际关系,强调无意识对行为的决定性作用。虽然他的思想在当时令人震惊,但是它们迅速而广泛地被人们所接受,并且“谈话治疗”一直延续并存在于今天的各种心理治疗中。

新的研究领域

20世纪中叶,随着一股研究心理加工过程的科学思潮的回归,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渐渐没落。这就是著名的认知心理学的兴起,这一思想运动又起源于以研究知觉为主的格式塔心理学家的整体观。认知心理学的工作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美国;到了20世纪50年代后期,认知心理学变得举世瞩目。通信和计算机领域的飞速发展为心理学家提供了一种有用的类比;他们用信息加工模型来深化多个领域的理论,例如,注意、知觉、记忆和遗忘语言和语言获得问题解决和决策以及动机。

甚至由原始的“谈话治疗”衍生出的形式多样的心理治疗都受到了认知取向的影响。认知疗法和认知行为疗法被称为精神分析的代替品, 催生了人本心理学,注重人类生活的质量。这些治疗师将他们的注意力从治疗疾病转向引导健康的人过上更有意义的生活。

心理学的早期阶段主要关注与个体的心智和行为,而现在,却对我们如何与环境及他人互动更感兴趣;社会心理学应运而生。和认知心理学一样,社会心理学在相当程度上也得益于格式塔心理学,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从纳粹德国逃到美国的科特·勒温。社会心理学统一了20世纪后半叶的步调,其研究揭示了许多新的发现,包括我们的态度和偏见、我们对权威的服从以及我们具有攻击性和利他主义的原因,这些都与现代都市生活以及更有效的沟通交流有密切的关系。

弗洛伊德的后续影响主要体现在发展心理学这个新领域上。这一领域的研究起初只关心儿童的发展,后来慢慢地扩展到整个人一生的变化,从婴儿直到老年。研究者勾勒出人类如何进行社会、文化和道德的学习,以及如何形成依恋。发展心理学对教育和培训的贡献也是非常突出的,同时,也影响着我们如何思考儿童发展中的人际关系及对种族和性别的态度。

几乎每一个心理学分支都会涉及人类的独特性的问题,但是,20世纪后期心理学被单独看作是差异心理学的天下。在试图确认和测量人格特质及智力元素的同时,心理学家们也检验了正常与异常的定义及测量方法,并着眼于我们的个体差异在多大程度上是环境的结果还是遗传的产物。

一门影响深远的科学

留存到今天的众多心理学分支覆盖了心智生活及人类与动物行为的全部内容。其研究范围又因与许多其他学科交叉而进一步扩展,包括医学、生理学、神经科学、计算机科学、教育学、社会学、人类学,甚至政治、经济和法律。心理学或许是包罗万象的科学。

心理学持续影响着其他科学,同时也被其他科学所影响,特别是神经科学和遗传学。延续至今的先天和后天的争论可以追溯到19世纪70年代的高尔顿的观点;近年来,进化心理学对此争论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它发现心理特质是先天和生物学的现象,服从遗传规律和自然选择法则。

心理学是一个巨大的主题,它的发现和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或多或少,它都在影响着政府、商业和工业、广告业以及大众传媒的决策。它影响着群体中的我们,也影响着身为个体的我们,它介入了对社会的一般性讨论,也指导着对心理障碍的诊断和治疗。

心理学家的观点和理论融入了我们的日常文化,从某种程度上讲,他们关于行为和心理加工过程的许多发现都被视为“共识”。心理学所提出的一些观点确认了我们的直觉,仅是让我们做出再一次的思考而已;但是心理学家也经常令公众震惊和震怒,因为他们的发现动摇了人们传统的、长久的信念。

在其简短的历史上,心理学带来的许多观念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帮助我们更能够理解自己、他人和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它深深地质疑旧有的观念,发掘出令人不安的真相,同时也为复杂的问题提出令人惊叹的见解和解决之道。作为一门大学课程,它的受欢迎程度不断提升,这不仅显示出当代心理学的流行,而且显示出这门探索人类神秘心灵世界的学科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以及给人们带来的欢欣和鼓舞。


【免费在线读】

在大众的眼中,哲学是一片唯有聪慧而又古怪的思想家方能开垦的土地。可事实却并非如此。当人类摆脱了日常琐事的烦恼,获得思索生活和宇宙真谛的契机时,我们实际上正漫步于哲学的天地。人类天生具有好奇心,总会不由自主地对世界以及自己在世界中所处的位置产生好奇。与此同时,人类又是极其聪慧的,这使得人类能够在产生兴趣之余还能做出辩证推理。而推理的实质其实就是哲学思考,虽然我们大多数人可能并未察觉到这一点。

哲学的真谛不在于发现关键问题的答案,也不在于不假思索地接受普遍观点或是传统权威,而在于通过运用理性推理寻找答案的过程。由于不满足于宗教和权威所给予的既定解释,历史上的批哲学家,即希腊和中国的先哲们开始试图探索更为合理的答案。正如我们会跟朋友和同事交流看法一般,这些先哲们互相探讨观点,建立各种不同的“学派”以传授其参透到的结论以及悟道的方式。这些先哲们鼓励弟子反对和批判那些可能束缚思想的观点,通过自己的思索寻求崭新、不同的答案。很多人认为哲学家都是在与世隔绝的环境里参悟出哲学思想的,这是极大的误会,事实上这种情况鲜少发生。新思想是通过讨论、检验、分析以及批判他人的思维产生的。

辩论和交流

此派哲学家的代表人物是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没有任何书面著作传世,甚至没有留下一条总结其伟大思想的观点。苏格拉底确实将自己视作有智慧的人类,因为他清楚地了解自己有多么无知。苏格拉底的学说扎根于他所建立的哲学辩论和交流实践中,通过质疑他人的设想明确并扩大对基本真理的深层理解。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的著作也几乎全部是以对话的形式组成的,苏格拉底在这些对话中则扮演主要的角色。其后的许多哲学家同样采用对话的形式,通过提出论点和反论点而非简单的陈述其推理和结论的形式来呈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任何将自己的看法公之于世的哲学家所遭遇的都绝不会是被大众完全接受,而是受到“是的,但是……”或者“如果……”这样的质疑。事实上,哲学家之间在哲学的每个领域内皆持有强烈的分歧意见。比如,柏拉图和他的弟子亚里士多德,在哲学的基本问题上就持完全相悖的意见,从那时起二人的不同观点成为了其他哲学家理论思想的分水岭,激发了越来越多的讨论,也催生了更多更新的思想。

然而为什么这些先哲的观点在现今仍受到我们的探讨和辩论呢?为什么哲学家们还没有给出确定的答案呢?几千年来以来困扰着哲学家们的“基本问题”究竟是什么?

存在与知识

大约2500年前,古希腊出现了批真正意义上的哲学家,而世界则成了唤醒其哲学好奇的契机:他们关注地球以及所有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的各种生存形态,他们关注太阳、月亮、恒星和行星,他们关注包括天气、地震以及蚀相等在内的各种自然现象。他们为以上事物的存在寻找解释——不是宗教学说中有关上帝创造世界这类的神话传说,而是真正能满足这些哲学家的好奇和智慧的解释。先哲们关注的个问题就是“宇宙由什么组成?”,这一问题随即被扩展成“存在的本质为何?”

这一问题构成了哲学的一个分支,我们现在称其为形而上学,又称玄学。虽然早期的哲学问题现在大都得到了现代科学上的解释,然而相关的形而上学问题,如“世界为什么不是虚无缥缈,而是客观存在”却一直无法得到解答。

由于人类同样生存在宇宙之中,因此,形而上学同样研究人类存在的本质,以及何为“有意识的存在”。如何理解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物质是否是独立于人类思维的客观存在?大脑和肉体的关系为何?不朽的灵魂是否存在?形而上学中关注存在、本体的领域庞大而宽泛,是大多数西方哲学流派的理论基础。

一旦哲学家们将收获的知识放诸理智的检验之下,另一个基础性的问题也浮出水面:“我们如何得知?”而对本质以及知识局限性的研究则成为了哲学的第二种主要分支——认识论。

认识论的核心在于了解人类如何获得知识、理解知识的途径。人类是否生而具备部分(乃至全部)知识,还是说经验才是学习的途径?人类能通过单纯的推理理解事物吗?这些问题对哲学思考来说至关重要,因为人类需要依靠自身的知识来做出正确的判断,同时也需要决定知识的范围和界限。否则,我们将会对之前所了解的一切产生怀疑,认为已知的一切不过是由于受到了感官的欺骗而盲目跟从而已。

逻辑和语言

推理建立在论述的真实性之上,一旦建立,人类就能够运用理性推理构建一系列思想,终得出结论。这一点对所有人而言似乎都是显而易见的事实,然而也正是“建立一种合理论述”这一想法将哲学与批哲学家出现前的迷信和宗教学说区分开来。先哲们必须找到一条证实其思想合理性的途径。他们想到了逻辑学,一种随着时间的流逝不断打磨精致的推理技巧。起初,逻辑不过是用于判断某一观点是否站得住脚的得力工具,然而在运用的过程中,这一工具使得规则和习俗不断向前发展演变,逻辑学终成为哲学衍生学科中的又一分支。

如同哲学的大多数分支一样,逻辑学与科学,尤其是数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逻辑学论证的基本结构——提出假设,然后通过一系列步骤得出结论——与数学证明的过程完全一致。因此,哲学家们经常借助数学为那些显而易见的、无可争议的真理进行证明;许多伟大的哲学家,从毕达哥拉斯到勒内·笛卡儿,再到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也是成就斐然的数学家,这丝毫不令人惊讶。

虽然逻辑学看上去似乎是哲学所有分支中为精确、也是为“科学”的一支。在逻辑学的领域里只存在对与错,然而倘若我们深入研究哲学,就会发现事实远非如此简单。19世纪数学领域的发展使人们开始质疑亚里士多德所建立的逻辑学规则,即便是在远古时期,埃利亚的芝诺著名的悖论也是从很多明显错误的论点中得出荒谬的结论的。

问题的主要症结在于哲学上的逻辑,它不同于数学,是用语言而非数字或符号表达的,因而需要经受语言所固有的含糊与精妙的考验。建立一条经得起推敲的论点需要精确严谨地运用语言核查言论和观点,以确保该论点如实传达出我们的想法;而在研究他人观点的时候,我们不仅需要分析他人观点的逻辑思维过程,还需要分析他们所使用的语言,以判断其结论是否站得住脚。在这一过程中又产生了在20世纪中繁荣发展的又一哲学分支——语言哲学,旨在检验哲学言论中的词汇及其含义。

道德、艺术和政治

由于语言具有不准确性,因此哲学家们尝试在解答哲学问题时通过详细阐明的方式克服这一弊端。苏格拉底对雅典民众的提问就试图直击其传统观念的根本。他提出了一些看上去简单明了的问题,如“公平是什么?”、“何为美丽?”,目的不只为引出问题的答案,更在于引导民众自己探索答案。在讨论此类问题时,苏格拉底勇敢地向我们固有的生活方式以及传统价值观发起挑战。

过上“好”日子是什么意思,公平和幸福究竟意味着什么、如何收获、我们要怎么做才能获得幸福,这些问题组成了伦理学(或道德哲学)这一哲学分支的根本;而由“美和艺术由什么组成”这一问题衍生的相关分支则发展为现在的美学。

对个人道德品质问题的思考会自然而然地引导我们进一步探索社会——如何治理社会、公民权利与责任等。政治哲学作为哲学的后一条主要分支,研究的便是上述问题。从柏拉图的共和式到卡尔·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制度,政治哲学家们已然找到了他们认定的社会形态模式。

东方宗教与西方宗教

哲学诸多分支间不仅相互关联,还在很大程度上相互重叠,有时甚至很难界定某一理论究竟归属于哪一分支。与此同时,哲学的触角还深入到了包括科学、历史以及艺术在内的诸多截然不同的领域中。由于起源于对宗教和神学教条的质疑,哲学也会检视宗教领域,尤其会对如下问题产生质疑,如“上帝真的存在么?”、“不朽的灵魂是否存在?”上述问题根植于形而上学领域,又与伦理学有所牵扯。比如,有些哲学家曾问过这样的问题:人类的道德感是由上帝赋予的,还是生而具有的?——这一问题随后引起了人类是否具备自由的意志这一问题的大过论。

产生自中国和印度的东方哲学体系(尤其是中国的道教以及印度的佛教)中,哲学和宗教的界限比较含混,至少与西方思维方式比较起来是这样。这也成为了区分中西方哲学体系的主要特征之一。虽然东方哲学并非完全是神示或宗教教条的产物,但这些东方哲学理念却经常与我们所认定的宗教信仰错综交织。即使哲学推理经常被用于为犹太基督教以及伊斯兰教信仰辩护,信仰与信念仍然成为东方哲学体系中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这种现象在西方哲学中是不存在的。此外,东西方哲学还在起源问题上有所区别。西方哲学起源于古希腊哲学家的形而上学问题,而批中国先哲们则认为这些问题已在宗教信仰中得到充分解决,转而关注更多道德和政治方面的哲学问题。

追随理性推理

哲学在历史上为人类提供了很多重要且影响深远的观念。本书为各位读者呈现的便是诸多知名哲学家观点和理念的集合,同时附上他们的名言及其哲学理念的精髓总结。其中著名的便是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这句话位列哲学历史中重要的理念之一,被大多数人视为哲学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正是这句话带领着人类走向现代新纪元。然而,这句话本身所携带的意义却并没有这么厚重,不过是对一系列有关必然性本质论点的总结,只有当我们审视其思维推理产生过程时才能够言之成理。只有在我们关注笛卡儿运用这一观念的领域,即这一结论会产生什么影响时,我们才会发现这句话的重要性。

本书中的许多观点初看来可能会令您迷惑不解。其中有些看起来不言而喻,而有些则相互矛盾,甚至向人类常识发起挑战。有些观点看起来甚至像是在为伯特兰·罗素对哲学的无礼评论“哲学的意义在于把某些不值一提的简单事物变成没有人会相信的复杂难辨的东西”提供依据。那么,这些观点的重要性在哪?

思想体系

本书会为您呈现思想史上某些流派的始祖理论。虽然这些理论现在在我们看来是不言而喻、平淡无奇的,可回想起来,它们的出现对当时的年代而言是既新奇,又令人震惊的。尽管简单,这些思想却很可能会引导我们重新审视那些看上去理所当然的东西。本书所记录的各种哲学理论看上去或许复杂、与一般语感相悖,却能真正令我们开始质疑和思考各种对自身和世界的设想,同时改变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式。书中的某些思想会引出许多哲学家至今还在思索的问题;某些观点可能与同一哲学家背道而驰的思想理论相关联,或是源自对另一哲学家理论成果的分析或批判。这几种观念组成了推理流派的一部分,其影响力横跨几代甚至是几世纪,或称为某一特定哲学“学派”的核心思想。

许多伟大的哲学家以其相互关联的哲学理念组成了完整的哲学“体系”。比如,人类如何获得知识的观点激发了有关宇宙以及人类灵魂的特定形而上学观。这一形而上学观随即向我们展示了哲学家心中的人类生活模式,以及理想的社会形势。然后,这一整套思想体系又成为了哲学后辈们的哲思之始。

我们需谨记,这些哲学思想永远都不会过时。即使这些哲思的结论已由哲学后辈或是科学家们证实为错误的,也仍可对现如今的我们有所启迪。事实上,许多几百年来都为人所误解的思想终却被后人证实是极具先见之明的,如古希腊的原子论。更重要的是,这些思想家建立起了哲学、思考方式以及如何将各种想法组织起来的实践过程。我们必须谨记,这些思想不过是某位哲学家庞大思想体系的冰山一角而已,它们通常是其冗长推理过程的结论。

科学和社会

哲学的影响已超越了哲学领域本身,根植到主流科学界、政界以及艺术运动等领域之中。科学和哲学之间的关系往往是循环往复的,一种领域内的思想会触动另一领域的思想。已经存在一个固定的研究科学方法以及科学实践背后哲思的哲学分支。逻辑思考的发展影响了数学的发展,并成为依靠对世界的系统观察以解释世界的科学方法的思想基础。有关本我和意识实质的思想发展成了哲学的科学分支。

哲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所有伦理道德观都能在历史上的政治领袖身上找到缩影,它们塑造了我们如今生存的社会,甚至能促进社会变革。所有职业领域所做的决定都有其受伟大哲学家思想所影响的道德标准。

思想理论的背后

本书所传递的思想来自于各种社会和文化之中的人们,并受到各种社会和文化的影响与塑造。我们在审视这些观念时会对特定的民族或是宗教特色以及这些哲学家们所生活的时代风情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书中所记载的各位哲学家都有其鲜明的个性特质——有些天性乐观,有些悲观;有些谨慎勤勉,有些思想深远;有些会用清晰、精准的语言阐述思想,有些则诗意无限,更多的则是使用稠密而又抽象的语言,令人不得不花时间理解其真正内涵。如果能阅读并记载这些思想的原文,那你将不只会肯定或否定这些思想,追随这些哲学家们的逻辑推理过程,更会对这些思想背后所体现出来的哲学家、本性特质有所了解。比如,你可能会喜欢诙谐而又极富魅力的休谟,欣赏其清晰美丽的散文式语言,却不会对他所说的每一句话完全赞同;你可能一方面认为叔本华的语言富于雄辩性,令人乐于阅读,另一方面却又清楚地感觉到他应该不是个讨人喜欢的人。

上面提到的思想家是非常诙谐,非常具有启发性的(时至今日也仍然如此)。伟大的思想家同时也是伟大的作家,阅读他们的著作能够像阅读文学作品一样让人收获良多;我们不仅能欣赏其文学风格,更能品评其哲学风格,及其呈现论点的方式。哲学不仅激发思考,也像伟大的艺术一样令人振奋,像数学推导一样优雅高贵,像餐后演讲者一样诙谐幽默。

哲学所关注的不仅是思想——哲学是一种思考的方式。哲学领域中的答案没有对和错之分,哲学家们对问题的探索往往会走向完全不同的解答,这些问题是科学以及宗教所无法解释的。

享受哲学

如果好奇是人类的天性,那么由探索发现带来的乐趣以及战栗也只属于人类。人类可以从哲学中获得参与到体育活动中的快感,以及欣赏艺术作品时的快乐。毕竟,我们从实现信仰中所获得的满足感并非来自社会、教师、宗教甚至是哲学家们,而是来自于我们个人的判断推理。


【书摘与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