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l 《影响力》作者西奥迪尼领衔主讲,用14堂课深度剖析史上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与事件,教你彻底了解社会群体行为背后的动机与目的。全美5大社会心理学强校联合采用。

l 行为背后的目的到底是什么?目的背后的人和环境发挥了怎样的作用?群体与社会如何影响自我?本书围绕两大问题,详解社会心理学的12个核心主题,揭开自我、环境、群体之间看不见的影响力。

l 上百幅实验图片配上详细解析,让你在轻松阅读中了解心理学知识,洞悉人类行为背后的心理秘密。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知名教授侯玉波鼎力推荐。

l 湛庐文化出品


【内容简介】

l 《西奥迪尼社会心理学(原书第5版)》是一本人们了解自身、了解社会、了解自己与社会关系的指南书。它代表了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新范式:不再单纯解释现象,而是试图探索社会现象背后、以人类目标需求为基础的行为机制。是从解释心理学迈向预测心理学的转型之作。这种大案例教学的方式也必将成为社会心理学应用领域教学的趋势。

l 本书有三大特点:

1.大案例:14个章节深度剖析历*具影响力的人物和历史事件,用哈佛经典案例式的大案例分析方法,将社会心理学的方法和应用融入故事。既可以激发读者兴趣,又能保留学习的过程。

2.新视野:全篇围绕两大问题“行为背后的目的到底是什么”“目的背后的人和环境发挥了怎样的作用”,详解社会心理学*核心的12个主题:个人与情境、社会认知、自我、态度、顺从、友谊、爱情、亲社会行为、攻击行为、偏见、群体、冲突与合作。

3.新趋势:从解释心理学迈向预测心理学的转型之作。不同于以解释社会现象为导向的传统社会心理学,更注重探索社会现象背后以目的为基础的行为机制,代表了社会心理学未来的趋势。


【作者简介】

罗伯特·西奥迪尼

l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终身校董事讲席教授(Regents Professor),也是研究生 特聘教授。他在威斯康辛大学获得了学士学位,在北卡罗来纳大学取得了研究 生学位。他曾任美国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协会的主席,并获得了协会颁发的突出科 学贡献奖。他的研究发表在许多杂志上,包括《社会心理学手册》(Handbook of Social Psychology)、《个性与社会心理学杂志》(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等。他的著作《影响力》已被翻译成30种语言,在全球售出了300万册。

道格拉斯·肯里克

l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一位教授。他在道林学院获得了学士学位,在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取得了博士学位。在回到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任教前,他曾在蒙大拿州立 大学执教四年。他的研究发表在许多杂志上,包括《心理学评论》(Psychological Review)、《美国心理学家》(American Psychologist)等。1994 年,他和约翰 · 西蒙 (John Seamon)共同执笔了《心理》(Psychology)一书。现在,他教授教学心理 学的研究生课程,也非常享受为本科生们开设的社会心理学课程,而后者为他赢 得了多项教学奖。

史蒂文·纽伯格

l 史蒂文·纽伯格在康奈尔大学获得了学士学位,在卡内基梅隆大学取得了研究生学位。他在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做了一年博士后研究,然后便一直在亚利桑那 州立大学执教。纽伯格的研究也发表在许多杂志上,包括《实验社会心理学进展》 (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心理科学》(Psychological Science) 等。他的研究曾获得美国国家精神卫生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 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的资助。他也获得了多项教 学奖,包括他所在大学的“杰出教学奖”以及“突出荣誉教师奖”。


【媒体评论】

[赞誉]

社会心理学和其他自然科学一样,从创建以来,一直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导向,本书则代表了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新范式:不再单纯解释现象,而是试图探索社会现象背后、以人类目标需求为基础的行为机制。这是从解释心理学迈向预测心理学的转型之作。

这种大案例教学的方式也必将成为社会心理学应用领域教学的趋势。每一位从事社会心理学教学的教师、学习社会心理学的学生以及喜欢社会心理学的人,都能从这本书中得到很多启发。

——彭凯平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终身教授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

传统的社会心理学读物会列出一些你感兴趣的话题,但是却很少将事实与理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虽然这种方式能够抓住读者的兴趣点,但是却失去了学习的过程。由《影响力》作者罗伯特·西奥迪尼领衔撰写的这本书,从大案例出发,做足了功课,不仅提供了相关的调查资料和工具,还扩展、分析了理论与应用中的相关案例,提供了对异常行为的探究专区,让读者对社会心理学的具体研究如何实施这一问题有迹可循。

——侯玉波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



【目录】

[目录]

第1章.导论

本章案例:《三杯茶》的人生

1.1.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1.2.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视角

1.3.社会行为的基本准则

1.4.心理学家是如何研究社会行为的

1.5 社会心理学与其他知识领域的联系

第2章.个人与情境

本章案例:马丁•路德•金——从平凡到非凡

2.1.个人

2.2.情境

2.3.个人与情境的交互作用

第3章.社会认知:了解我们自己和他人

本章案例:希拉里•克林顿的“画像”

3.1.社会思考者

3.2.努力地保存

3.3.管理自我形象

3.4.寻求准确的理解

第4章.呈现自我

本章案例:弗雷德•德马拉的传奇人生

4.1.什么是自我呈现

4.2.表现得讨人喜欢

4.3.表现能力出色

4.4.传达地位和权力

第5章.态度和说服

本章案例:彼得•赖利的蜕变

5.1.态度的本质

5.2.什么是说服

5.3.对世界有一个准确的认识

5.4.维持态度和行为的一致性

5.5.获得社会认同

第6章.社会影响:从众、顺从和服从

本章案例:史蒂夫•哈桑的两次惊人转变

6.1.社会影响的分类:从众、顺从和服从

6.2.正确选择:向准确屈服

6.3.赢得社会认可:向被喜欢屈服

6.4.管理自我形象:向一致性屈服

第7章.归属与友谊

本章案例:两位囚犯的友谊

7.1.什么是朋友

7.2 获得社会支持

7.3.获得信息

7.4.获得地位

7.5.物质利益的交换

第8章.爱情与浪漫关系

本章案例:“大象与鸽子”的风流韵事

8.1.爱情与浪漫吸引的定义

8.2.获得性满足

8.3.建立家庭联系

8.4.获得资源和社会地位

8.5.分手还是在一起

第9章.亲社会行为

本章案例:杉原千亩的救人之举

9.1.亲社会行为的目标

9.2.提高我们基本的福利:获得基因与物质的收益

9.3.获得社会地位与认同

9.4.自我形象管理

9.5.管理我们的情绪与心境

9.6.纯粹利他主义存在吗

第10章.攻击行为

本章案例:一场无意义的暴力行为

10.1.什么是攻击

10.2.应对愤怒的情绪

10.3.获得物质和社会奖赏

10.4 获得或维持社会地位

10.5 保护自己或他人

10.6.减少暴力性行为

第11章.偏见、刻板印象和歧视

本章案例:安•奥特沃特和埃利斯的不可能之路

11.1. 浩如繁星的偏见

11.2.支持和保护自己的群体

11.3.寻求社会赞许

11.4.自我形象管理

11.5.寻求心理效率

11.6.减少偏见、刻板印象与歧视

第12章.群体

本章案例:揭露隐藏的群体病变

12.1.群体的实质

12.2.完成任务

12.3.做出正确的决策

12.4.获得领导地位

第13章.社会困境:是合作还是冲突

本章案例:两种截然不同的未来世界

13.1.定义社会困境

13.2.获得立即满足

13.3. 捍卫自己以及自己重视的人

第14章.整合社会心理学

本章案例:奥巴马的登顶之路

14.1.我们已经取得了什么样的进展

14.2.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视角

14.3.结合不同的观点

14.4.研究方法为什么重要

14.5.社会心理学是怎样嵌入知识网络的

14.6.社会心理学的未来

术语表 / 375

译后记 / 383

参考文献



【前言】

[作者寄语 ]

对学生们来说,一本有代表性的社会心理学读物,犹如一场精彩的马戏团演出,好戏连连,颇有些让人目不暇接。瞧,不同的花样轮番上阵——惊人的利他主义行为、骇人的攻击行为、不可思议的说服把戏、人类合作行为的金字塔架 构以及令人迷惑的自欺行为。在所有这些行为中是气定神闲的课程传授者——马戏团总指挥,他将学生们的视线交替引 向各种奇妙的场景。现在,女士们、先生们,请你们将视线从滑稽的自欺行为转向奋不顾身跃入湍急爱河的男男女女, 再转向攻击行为的血盆大口中!

为什么以整合的途径探讨社会心理学

这场社会心理学的马戏狂欢秀可能会掩藏着这样一层重要的含义:人类的社会行为是以相互关联的方式交织在一起 的。单独、孤立地呈现各章节主题——这里谈点儿攻击、说服、偏见,那里谈点儿人际关系,只能提供一些支离破碎的见 解。共同的概念、维度以及原则是所有社会行为的基础。我们相信,知晓它们会让学生们获益匪浅。毕竟,学习和记忆 的一个重要原则便是,当材料的不同部分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时,人们能够更轻易地掌握以及记忆更多的材料。

马戏表演让人眼花缭乱,但却不是学习的好方式。在剧院、电影院或是文艺作品中,我们能够欣赏到同样精彩的画 面,并且这些画面的结构更为周密。社会心理学这一学科更应该是一部生动的、有序的编年史,而不是一场混乱的马戏 表演。它是一部错综复杂的编年史,波澜起伏、柳暗花明,又不失连贯一致性:循环的人物、场景以及主题会将其各个 部分串联起来。我们撰写这本书的主要目的是为读者提供一个凝聚的框架:在保留社会心理学丰富趣味性的同时,融入 更多有益的理论整合。

我们如何达成整合

在决定写这本书之前的一年里,本书的作者们每周都会抽一个下午碰面,试图勾勒出一个真正整合了的理论框架。 我们知道,我们彼此分享着“甜蜜的酸涩”。我们基本意见一致,但是我们各自又拥有不同的社会心理学研究视角(社会认知、社会学习和进化心理学),有时这些视角会发生冲突。我们意识到,如果我们能够找到一个重要的理论框架,将所有这些不同的途径联结起来,它将为整合材料提供极为广阔的基础,即容纳并涵盖一系列的理论出发点。

我们多次的会面充满了善意的争论、令人大开眼界的洞察、错误的启程、盲目的摸索以及满意的突破,伴随这些的是我们的共同体会:我们对社会心理学的了解正在逐步加深。即使不写这本书,这些努力与付出也是值得的。通过一年的讨论与争辩,我们不仅拥有了一笔宝贵的中年学习经历,也就整合的框架达成了一致的见解,而这个框架正是我们的热情所衷。

这本书的英文副标题翻译成中文是“互动中的目标”,这正反映了我们联结本书内容(章节内以及章节间)的两条主要线索。

1.社会行为的目标导向特性。首先,我们会强调社会反应是目标导向的。目标本身可能难以用言语表达,甚至难以被觉察到,但是当人们服从权威人物、开始一段新恋情或是彼此间拳脚相加时,他们是出于某种目标才这样做的,比如获得某人的认同、确认自我形象或获取社会地位。在本书第1章中,我们会描述日常目标是如何源于基本的社会动机的,比如建立社会纽带、吸引配偶以及理解自己和他人。在第2章中,我们会检视目标是如何运作的。

2.个人–情境交互作用。其次,为了完全理解人们发生社会行为的原因,我们需要考虑个人的不同方面是如何与他所处的情境产生交互作用的。个体内部的一些特征,比如态度、特质、期望、归因、心境、目标、刻板印象以及情绪,是如何与情境特征产生交互作用以共同影响社会行为的?从库尔特·勒温(KurtLewin)开始,这种交互作用的主题就在这一领域极为突出。不幸的是,社会心理学的入门书籍往往低估了交互作用的解释效力。相对而言,在本书中,我们会持续邀请读者们考虑个体内部力量与外部力量的相互影响。

联结视角:认知、文化和进化

在过去的20年,社会心理学家们热衷于采用认知视角探讨人们加工社会情境信息的方式,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成果也进一步充实了社会学习视角下的研究发现。而近年来,研究者们在不同的人类文化和不同的动物种系间发现了许多令人振奋的社会行为,因此社会文化与进化论的视角正日益受到关注。

社会文化视角强调社会思想和行为是如何被囊括入我们所居住的庞大的社会情境中的。文化的力量可能会改变以下问题的答案:哪种说服的技术是有效的?一个人如何定义自己,是以群体中一员的身份还是以独立个体的身份?一个女人可以嫁给一个人,还是多个人?文化研究是令人着迷的,因为它经常强调差异性,会提醒我们“我们的方式”并不是的方式。

但是,跨文化研究也告诉我们,全世界的人们都拥有一些共同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进化论视角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不同的人类文化存在共性,甚至不同的物种之间也存在共性。乍一看,进化心理学似乎强调人类本性的黑暗面,即“自私基因”会驱动攻击行为、性侵犯以及两性间的斗争,但进化论的分析也显示,我们的祖先之所以能够存活,不仅取决于自私的竞争,也取决于一些积极的行为,比如形成友谊、与群体内的其他成员合作以及建立牢固的家族纽带等。

显然,这些不同的视角并非彼此的“附属品”,它们协同工作,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地理解社会这个世界。我们这些作者都受到认知、文化和进化论视角的长期浸润,我们也努力将它们的精华交织编入本书中。在这一版中,我们会强调社会心理学是如何发挥桥梁作用,联结心理学的不同领域(比如认知神经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以及其他行为科学(比如人类学、经济学、政治科学和动物学)的。
【免费在线读】

[精彩样章]

第4章 呈现自我

弗雷德·德马拉的传奇人生

情人节的早上,在阴冷的空气和凛冽的寒风中,一队缅因州州警穿越了佩诺布斯科特湾,前往北哈芬岛,他们的猎物是马丁·歌德卡特(MartinGodgart)。除了在高中教英语、拉丁语和法语,歌德卡特也是航海童子军的领队、浸信会教堂主日学校的导师,还为岛上的贫苦儿童扮演圣诞老人。虽然歌德卡特到岛上的时间很短,岛上的居民也往往对陌生人有所戒惧,但他却已赢得了这些居民的尊敬和赞赏。那天他被捕时,他的邻居们都震惊不已。

打斗不是他的作风,他束手就擒后由海岸警卫队快艇押回北美大陆。审讯当天,法庭内座无虚席,他犯了什么可怕的罪行?谋杀?强奸?不然。他的罪名是“利用虚假前提进行欺诈”,可判处七年监禁。这个自称马丁·歌德卡特的人,看起来不过是和你我一样的普通人,而事实上他是弗雷德·沃尔多·德马拉(Ferdinand Waldo Demara Jr.),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他一直是“伪装大师”。

德马拉并非是世界上个伪装者,还有许多人也一直在竞争“伪装大师”这个头衔。你也许看过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电影《猫鼠游戏》(Catch Me If You Can),片中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以戏说的方式演绎了小弗朗姬·阿巴内尔(Frank Abagnale Jr.)五年的人生。现实世界中阿巴内尔的故事同样引人入胜。他16岁离家出走,陆续伪装过航空公司飞行员、医务监督和法律学院研究生,在此期间他通过伪造支票诈骗了250万美元,终被捕入狱。如果说阿巴内尔是一个令人难忘的出色伪装者,那么德马拉则是真正的“大师”,他的故事也被拍成了一部自传体电影,还有电视剧《伪装者》(The Pretender)。让我们来看看德马拉的一些事迹:

●以罗伯特·林顿·弗润兹(Robert Linton French)博士的身份,德马拉是阿肯色州的一名自然课教师,是加努恩大学的哲学学院主任,还是圣马丁大学的副教务长、心理中心主任和教员。

●以塞西尔·博伊斯·哈曼(Cecil Boyce Hamann)博士的身份,德马拉在美国东北大学法学院受训成为一名牧师,并帮助建立了缅因州的莱美奈斯学院。

●以约瑟夫·塞尔(Joseph Cyr)硕士的身份,德马拉在朝鲜战争时加入加拿大皇家海军,在摇晃的战船上,他英勇地实施了几次起死回生的外科手术,而在这之前他还从未亲眼看过一个活人的身体内部。

●以本·琼斯(Ben W. Jones)的身份,他在得克萨斯州臭名昭著的亨茨维尔(Huntsville)监狱当起了看守,短短一个多月就升为安全监狱的助理典狱长,其平息纷争的出色能力受到了大家的敬重。

这一切(或者更多)事迹的演出者只是一个中学辍学,没有接受任何职业训练和取得合法学历证书的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