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次完全胜利,书写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反抗侵略、争取独立的壮丽史篇,在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史上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正如*总书记所指出的,这一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重新确立了我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这一伟大胜利,也是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维护世界和平做出的重大贡献。

在这场救亡图存的伟大斗争中,黄埔军校师生是一支重要力量。在抗战期间,黄埔军人,包括本校及各分校的教官和学生参战的就以数十万计,在正面战场、敌后战场、印缅战场上浴血奋战,英勇抗日。有关资料显示,在抗战时期的国民革命军中,有200多名黄埔师生担任师长以上职务,指挥着全国三分之二的精锐之师,在中国战区各战场上抗击日本侵略者。共产党、国民党的抗日将领,许多出自黄埔军校。如左权、刘志丹、赵尚志、谢晋元、罗芳珪、戴安澜等著名抗日英烈,都是黄埔军校的毕业生。抗日战争中牺牲的黄埔军校及各分校毕业生共有两万多人。黄埔师生用自己的行动践行孙中山先生的教诲,他们在寸土寸血的鏖战中奋勇拼杀、舍生忘死,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民族大义和浩然之气,以“奋斗、牺牲”的英雄气概,为“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注入了坚实而活鲜的内涵,为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争取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与所有在抗日战争中流血牺牲的英烈们一起,永远受到中国人民及世界上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与怀念。


【内容简介】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赢得的自鸦片战争以来百余年抵御外侮的*次完全胜利,谱写了中华儿女不畏强暴、反抗侵略、争取独立的壮丽史篇。黄埔军校为长达10多年的中国持久抗战培养了众多的军事指挥官,共有20余万黄埔师生战斗在抗日前线。由黄埔师生统领的中央军以及敌后战场的八路军、新四军部队是抗战的主力军。在全民族抗战中,无论在正面战场,还是在敌后战场,乃至印缅战场,他们继承和发扬黄埔精神,指挥部队,浴血奋战,舍身忘我,终于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又一次做出重大贡献。这段历史,既是中华民族被侵略的屈辱史,也是中华儿女的抗争史、战斗史,更是国共合作中黄埔师生的光荣史、成功史。

为缅怀为抗战胜利做出巨大牺牲和杰出贡献的广大黄埔师生,黄埔军校同学会组织相关力量,广泛搜集、整理黄埔师生抗战史料,生动再现黄埔师生抗击日寇、抵御外侮的历史片段,系统总结黄埔师生在抗战中的重要作用和历史功绩,形成《黄埔师生与抗日战争》一书。本书采用先总论后分述的体例。总论部分综述黄埔师生参战情况、在战场上的表现、发挥的作用、建立的历史功绩及付出的牺牲等,作为概貌和总体展示。分述部分选取了黄埔师生中有代表性的500余名将士,按照先教官后学生、先本校后分校、依期别先后的顺序予以展示。总分结合,群像与个体并呈,共同构成黄埔师生在抗战中的壮阔画卷。我相信,该书问世将有助于增进海内外读者对抗战史实的了解和感悟,有助于诠释黄埔师生在抗战史上用血与火书写的业绩和精神,有助于挖掘和弘扬抗日战争的伟大意义和抗战精神、黄埔精神的时代价值,激发民族自信心和使命感,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广泛智慧和力量。


【作者简介】
黄埔军校同学会是由黄埔军校同学组成的爱国群众团体。是在邓小平等中央领导的亲切关怀下,经中共中央批准于1984年6月16日成立的。黄埔军校同学会宗旨是:发扬黄埔精神,联络同学感情,促进祖国统一,致力振兴中华。黄埔军校同学会主要任务是:宣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政策,团结祖国大陆的黄埔同学,联络台湾、港澳和海外的黄埔同学和黄埔组织,弘扬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为促进两岸交流交往,推进祖国和平统一事业和中华民族的繁荣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目录】

目录

总 论............................................. 1

教 官............................................ 51

期............................................ 109

第二期............................................ 271

第三期............................................ 327

第四期............................................ 391

第五期............................................ 531

第六期............................................ 577

第七期............................................ 611

第八期............................................ 621

第九期............................................ 629

第十期............................................ 639

第十一期.......................................... 647

第十二期.......................................... 653

第十三期.......................................... 659

第十四期.......................................... 665

第十五期.......................................... 671

第十六期.......................................... 675

第十七期.......................................... 695

第十八期.......................................... 705

第十九期.......................................... 711

高教班............................................ 713

战干团............................................ 757

分 校........................................... 763

后 记........................................... 853

参考文献.......................................... 855


【免费在线读】

积极参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1936年8月,中共中央派叶剑英作为中共中央常驻代表秘密赴西安,开展对东北军、西北军和整个西北地区的统一战线工作。到1936年冬,由于叶剑英在西安卓有成效的工作,张学良对共产党的认识提高了一大步,使红军与东北军、十七路军的关系得到了进一步改善。西北地区初步形成了红军、东北军和十七路军“三位一体”的新局面。

西安事变爆发后,叶剑英积极协助周恩来进行紧张的谈判工作。叶剑英还以抗日联军临时西北军事委员会参谋长身份参加西北联军参谋团,与东北军、十七路军将领一起制订了抵抗亲日派“讨逆军”的作战计划和军事部署。12月25日,张学良没有同周恩来、叶剑英等商量,亲自陪同蒋介石飞回南京,结果遭到扣留。叶剑英尽力协助周恩来奔走于东北军、西北军和国民党留守西安人员之间,维护团结,稳定局势。叶剑英陪同周恩来看望蒋介石侍从室主任钱大钧、邵力子(事变前任陕西省主席,事变时也被张、杨拘留),希望钱大钧、邵力子两人以大局为重。同时,又劝说杨虎城派人到南京、奉化与蒋介石会谈。为了防止“战祸起于萧墙之内”,叶剑英在周恩来领导下,多次同东北军、十七路军的主战、主和两派交谈,开导他们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认清形势和前途,终平息了风波,保护了和谈果实。

创办游击干部培训班

1938年,国民党当局接受中国共产党建议,决定在湖南南岳衡山举办游击干部训练班(简称南岳游干班)。蒋介石兼任训练班主任,白崇禧、陈诚兼副主任,汤恩伯任教育长,叶剑英任副教育长。在主办训练班过程中,叶剑英采用红军军事教育的一些办法,实行民主管理,坚持启发式教学,同教职工、学员打成一片,大力开展学习竞赛和实践活动,加强政治工作和思想工作。叶剑英不仅负责筹划训练班的全盘教育工作,而且亲自讲授“游击战争概论”课程。叶剑英每星期讲课两次,听众很多,有时达二三千人,连国民党第九战区的一些军官也慕名从长沙、衡山赶来听课。叶剑英非常注重实践,为了锻炼学员在游击战争中开展政治工作和民运工作的能力,他倡议各队利用节假日到乡间去,并且常常亲自带队前往,训练学员掌握实地宣传组织民众的方法,密切与当地群众的联系。

后来,训练班中的一些顽固分子常常散布流言,制造摩擦。面对这种情况,叶剑英领导代表团全体成员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争取团结更多的抗日爱国军官学员,扩大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影响。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训部专员程兆熊在对游干班的《视察报告书》中写道:“学员曾向余言及游击战术一课之实地演习情形,谓绝非纸上谈兵之可比,该班训练切实,当可想见。”

参谋长会议上“舌战群儒”

1940年3月,蒋介石在重庆召开各战区军以上参谋长会议,企图借机宣布共产党、十八集团军的“罪状”,进而发动更大规模的反共高潮。叶剑英为了更好地应付复杂局面,赢得这场“交战”胜利,组织军事组和有关人员日夜加班,搜集资料,分析形势,研究对策。会议开始后,国民党有关人员立即抛出所谓十八集团军“袭击友军”“掩护叛军”“破坏政权”“强征粮食”“滥发钞票”“贩卖毒品”等罪名,对八路军大肆攻击。叶剑英沉着应对,作了题为《作战与摩擦问题》的长篇发言,有针对性地阐述了八路军的战略指导思想以及如何按照统帅部命令艰苦奋战并获得伟大战果的情况,有力地驳斥了所谓十八集团军“游而不击”的论调,粉碎了蒋介石借检查冬季攻势作战失败为名,加罪于十八集团军的阴谋。关于军事摩擦问题,他提出从政治上、战略上正确解决这一问题的四个原则。,认真研究,找出摩擦原因,以正确方法消除摩擦,而不是扩大摩擦。第二,许多摩擦都是由于政治意见、战略思想分歧和奸人挑拨造成的,不能仅从武装冲突本身来解决。第三,有人把十八集团军当作异军看待,这是许多摩擦发生的根源。第四,十八集团军和友军之间的摩擦不是敌我矛盾,不应把局部摩擦扩大为全面内战。叶剑英的发言大义凛然,有理有据,使许多人心悦诚服,被誉为“舌战群儒”。

同中外记者参观团友好交往

1941年2月,叶剑英返回延安,任中央军委参谋长兼十八集团军参谋长,协助、朱德指挥我军对日作战。1944年初,美、英等国向共产党方面提出派记者到延安和其他解放区做些实地考察。中共中央同意了这一要求。6月9日,中外记者参观团到达延安。叶剑英受党中央的委托,先后向中外记者参观团和美军观察组介绍我军在敌后各抗日根据地的作战情况和战绩,有力地驳斥了国民党顽固派对我军的污蔑,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6月22日,叶剑英在王家坪礼堂向中外记者参观团作了题为《中共抗战一般情况的介绍》的长篇报告。中外记者听后反应十分强烈,认为是“流的报告”“掷地有声”,是“集、周恩来、朱德与中共高层意见于一身的谈话”。通过此次采访活动,国内外舆论对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给予了新的评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