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为什么孩子变得不愿意读书,他们到底喜欢什么?为什么你在挑选名著时变得无从下手?
该从图书的装帧去选择,还是从内文的质量去把关?
有没有兼备翻译质量和图书印刷质量的优秀产品——从孩子的阅读角度出发,色彩鲜明活泼讨人喜欢、纸张柔软翻阅轻便、内文插图精美充满趣味、被出版社赞誉为“翻译相当精彩”的果麦版《汤姆·索亚历险记》也许可以成为你的不错选择。

【给男孩的勇气之书】
这里有一个男孩成长所需要的鬼机灵,所需要的英雄气概,所坚持的守口如瓶,所富含的正义感。这里活着一个小男子汉,他是勇敢男孩的伙伴,也有勇敢男孩的品质。
【可以边读边玩的冒险旅程】
内文中含一个跨页的彩色“杰克逊岛”地图,狂风骤雨、电闪雷鸣,捕鱼野炊、丛林穿越……为你还原书中汤姆和他的小伙伴在岛上历险的种种遭遇;
【轻松快乐的阅读体验】
从孩子阅读的体验考虑,选用130*184 mm的开本,更适合儿童的双手把持翻阅;精选80克双胶纸,轻便柔软,翻页不易伤手,走到哪里就可以读到哪里。


【内容简介】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小说家马克·吐温的代表作,以其浓厚的深具地方特色的幽默和对人物敏锐观察,一跃成为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品。故事讲述了:

一场从姨妈来的小小误会,让汤姆一气之下约上哈克贝里和乔逃到无人岛上,做起了自由自在劫富济贫的“海盗”,吃烤鱼、啃火腿,沐浴自然、大胆冒险,大人们以为他们出了意外,他们却神不知鬼不觉地出现在了自己的“葬礼”上。*后,心疼姨妈的小汤姆还是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一趟原本快活无比的野餐活动,汤姆与他*要好的姑娘贝姬却在一个岩洞里迷了路,整整三天三夜的饥寒交迫和着死亡的威胁,让汤姆成了懂得安慰、勇于承担责任的小男子汉,也终于凭借着他的机智成功脱险。
一次偶然的墓地玩耍,汤姆与好友哈克贝里目睹了一起凶杀案的发生,凶手的狡诈使两名少年不敢造次、紧张万分。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善良的汤姆终于勇敢地站出来,指证了凶手,还了被冤枉者一个清白。并且费尽心思和好友哈克一起找到了凶手埋藏的宝藏,成了小镇里的名人……
太多太多的故事,没法儿在这里一次讲完,只有在故事里慢慢经历啦!

本版《汤姆·索亚历险记》尊重马克·吐温原著,没有进行删减、变味地处理。并在每章末尾,附加“字词积累”“文本解读”“延伸拓展”三个板块的内容,帮助读者更好理解文本内涵,吸收这一世界名著的养分。


【作者简介】

马克·吐温,美国作家和演说家,真实姓名是萨缪尔·兰亨·克莱门(SamuelLanghorneClemens)。"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原是密西西比河水手使用的表示在航道上所测水的深度的术语。马克·吐温是色盲,他做过印刷所学徒、报童、排字工人、水手、淘金工人、记者等工作。于1910年4月21日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五岁,安葬于纽约州艾玛拉。

译者
雍毅,复旦大学外文学院副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硕士,纽约州立大学文学硕士。


【媒体评论】

  
  ◆我喜欢马克·吐温。有谁会不喜欢他呢?即使是上帝,也会钟爱他,赋予他智慧,并在他的心灵里绘画出一道爱与信仰的彩虹。--海伦·凯勒
  ◆一切当代美国文学都起源于马克·吐温一本叫《哈克贝利·芬》的书。--海明威





【前言】

译后记

马克·吐温(1835-1910)(原名萨缪尔·兰亨·克莱门)是美国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和演说家,也是19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在美国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有"幽默大师""文学史上的林肯""美国现代小说之父""美国文坛巨子"等美誉。他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的一个小镇,童年时因家境贫寒辍学,后来当过排字工、水手、新闻记者等,还参加过美国南北战争。其笔名MarkTwain便取自航海术语,直译为"标记船吃水深度两英寻"。马克·吐温丰富的生活阅历和他所接触的各类人物,为其小说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其作品风格以讽刺幽默为主,既有独特的个人机智和妙语,又不乏深刻的社会洞察和剖析。主要代表作有《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芬历险记》《镀金时代》《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涯》等长篇小说十余部,另有《苦行记》《百万英镑》《竞选州长》《卡县名蛙》)等短篇小说几十篇,此外他还创作了如《敬告青年》《高级音乐和低级音乐》等大量的优秀散文。马克·吐温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可从几位美国作家的评论中看出。比如海伦·凯勒就曾说过:"我喜欢马克·吐温。有谁会不喜欢他呢?即使是上帝,也会钟爱他,赋予他智慧,并在他的心灵里绘画出一道爱与信仰的彩虹。"威廉·福克纳说,他是"位真正的美国作家",我们都是继承他而来的。

马克·吐温的幽默主要体现在细节描写和用词上。前者的翻译相对说来比较容易处理,译文也易被读者理解并接受。然而后者的处理,即词汇翻译,却是一个很大的难题。有的大词小用,有的小词大用,有的一词多义,书中的隐喻表达比比皆是。如果直译,由于中英文两种文化的差异,读者可能感到莫名其妙。如果意译,又会失去原文的幽默,而这恰恰又是作者的独特风格。因此,如何平衡二者,既不失原著的幽默,又能让读者接受,是一个很大的难题。有时,为了翻译一句话,竟在地上转来转去,琢磨十几分钟,颇有"一名之立,旬月踯躅"的感觉。

《汤姆·索亚历险记》发表于1876年,距今已有一百四十年的历史,但仍不失为一流的世界名著。小说出版的年代正值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时期,也是美国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的时期。不过,书中所描写的人和事,却早于这个时期,因为从小说中可以看出,当时"火柴"在美国西部还是一件奢侈品,而且奴隶制尚未彻底废除。作品以美国西部的一个名叫圣彼得堡的小镇为背景(根据原注,作者虚构这个地名,借指他的故乡密苏里州汉尼拔镇),以一个小男孩的"历险"为线索,向人们讲述了一个多世纪前美国西部的人和事。

小说主人公汤姆·索亚活泼好动,调皮捣蛋,足智多谋,却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他无法忍受枯燥乏味的学校生活,经常逃学,又富于幻想,喜欢冒险,崇拜英雄,对漂亮女同学也有一丝朦胧的爱情,总想去当海盗,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于是便和好友哈克贝利·芬一起离家出走,想学绿林好汉,占山为王,劫富济贫。小说通过主人公的一系列冒险经历,以欢快细腻的笔调和讽刺幽默的语言风格,对美国社会的陋习、伪善的宗教、司法者的玩忽职守、附庸权贵的虚荣心、流浪儿的遭遇,以及刻板陈腐的学校教育等等,进行了有力的讽刺和无情的鞭笞,也深情描绘了家乡的壮美,从而使这部小说成为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品,也是一首美国"黄金时代"的田园牧歌。

很多读者认为《汤姆·索亚历险记》仅是儿童文学,但其实不然。正如作者在序言中所言,他写此书的目的,除了"为少年儿童提供一个娱乐天地"之外,还"希望成人不要嫌弃",他希望成人读到此书也能"唤起童年的美好回忆,想起自己儿时的感受和言行,以及当初偶尔有过的怪念头和做过的荒唐事",而且这也是他"创作计划的一部分"。因此,这部小说也适合成人阅读。如果你读英文原著,就会发现书中有丰富的词汇,而且有些句子晦涩难懂,并非简易英语写成,估计美国儿童也未必都能轻松读懂每一句话。可见马克·吐温在写此书时,的确考虑到成人读者的阅读需求。

小说中的人物描写注重细节,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人物对话更是生动逼真,符合各自的性格和身份,尤其是书中的一些航海术语,没有专业知识或工具书很难读懂,从中亦可见做过水手的作者的身影。小说的语言特色在它的姊妹篇《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难怪美国另一位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海明威曾说:"一切当代美国文学都起源于马克·吐温一本叫《哈克贝利·芬》的书。"读者面前的这个译本采用的原著是WordsworthClassics出版社《汤姆·索亚历险记与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二合一的版本。

雍毅

2015年8月于复旦大学文科楼



【免费在线读】

离圣彼得堡镇三英里远的地方,是密西西比河的下游,那里水宽约有一英里。水上有个草木丛生的狭长小岛,小岛前方有一片浅滩,正是集结的好去处。岛上荒无人烟,离对岸很远。岸边有茂密的树林,人迹罕至。于是,他们选中了这个名叫“杰克逊岛”的地方,至于当海盗后,该打劫谁,那是以后的事,他们暂时不去想。
后来,他们又找到哈克贝利·芬,邀他入伙,他爽快答应,因为对他来说,干哪一行都一样,反正他也无所谓。不久,他们暂时分手,约定在时机,也就是半夜时分,在离镇两英里处上游河岸一个僻静的地方碰头。
那里有只小木筏,他们打算占为己有,还规定每个人必须带上钓鱼钩和钓鱼线,以及用隐秘的手段偷来的东西作为给养,就像海盗常干的那样。后半晌时,趁天没黑,他们开始得意洋洋地四处散布消息,说不久全镇将会“听到特大新闻”,还警告受到这一微妙暗示的人格外小心,叫他们“保持沉默,静候音讯”。
大约半夜时分,汤姆带着一条煮熟的火腿和其他一些小物品赶来,他在悬崖上一片茂密的灌木丛停住脚步,俯瞰崖下他们约好的集合地。夜空星光灿烂,四周一片寂静。大河悄无声息,就像深沉的海洋一般平静。汤姆侧耳细听,没有任何声音打破这一片岑寂。
于是,他吹了一声口哨,声音虽低,却也清晰可辨。悬崖下方立刻有人回应。汤姆又吹了两声,又听到同样的回应。接着一个声音警觉地高叫:
“来者何人?”
“我乃加勒比海黑衣侠盗汤姆·索亚。尔等何人?”
“血手恶煞哈克贝利·芬,海上凶神乔·哈珀。”这两个名号是汤姆从他喜爱的故事书中挑出来封给他俩的。
“甚好,报上口令!”
在静谧的暗夜,两个低沉沙哑的嗓子同时发出一个可怕的字音:
“血!”
汤姆把火腿抛下悬崖,自己也跟着滑下来,这一滑不要紧,结果划破了衣服,蹭破了皮。其实,悬崖下方有一条易行的小道直达岸边,但对一个无所畏惧的海盗而言,走这条小道太舒坦,不能显示自己的英雄本色。海上凶神提来一大块咸猪肉,这块猪肉几乎把他累垮。
血手恶煞偷来一个平底锅和许多烤得半干的烟叶,他还弄来几个玉米棒芯,准备拿它们做烟斗。不过,除他之外,另外两个海盗不抽烟叶也不“嚼”烟草。加勒比海黑衣侠盗说什么“无火不起事”。
这个建议实在是高明明!--在那个年代,人们几乎没听说过火柴这个东西。他们看见上游一百码处的一只大木筏上燃着一堆火,便偷偷溜过去,取了一块火炭。接下来,他们煞有介事地开始搞冒险活动,时而嘴里发出“嘘”的一声,手指压住嘴唇,示意停止前进,继而手握想象中的短剑向前冲锋,嘴里低声发出森严的命令,说什么只要“敌人”胆敢来犯,一定“让他死于剑下”“杀人灭口”等等。他们明知撑筏人一定是到镇里赌钱或者寻欢作乐去了,但仍按海盗的做法来偷木筏。
不久,他们把木筏推离岸边,由汤姆指挥,哈克划后桨,乔划前桨。汤姆站在木筏中央,愁眉蹙额,紧抱双臂,声音低沉地发出严厉的命令:
“转舵,逆风行驶!”
“得令,头领!”
“稳住……稳住!”
“已稳住,头领!”
“束帆绳!”
“帆绳已束,头领!”
三个孩子平稳而又单调地划着木筏往中流驶去,这些命令毫无疑问纯粹是为了耍“派头”,而不表示特定的意义。
“现在起的是什么帆?”
“大横帆,中桅帆,三角帆,头领!”
“起上桅帆!全部张开。嗨,你们六个一起上,起前中帆!使劲,快点!”
“得令,头领!”
“嘿,伙计们!张开上桅帆!系帆脚索和操帆索!”
“得令,头领!”
“鬼天气,我们在风口下……不好!风要来了,稳住!左转,左转!嗨,伙计们!加把劲!稳住!”
“已稳住,头领!”
木筏驶过中流,孩子们转正筏头,继续划桨。水位不高,顶多只有二三英里长的流域。他们谁也不吭声,这样足足过了四十五分钟。
这时,木筏已划过远处的镇子。宽阔的河面上繁星点点,放眼望去,对岸的镇上只有两三家灯火在夜空下隐隐闪烁。
人们都已安然入睡,对这里发生的非常事件丝毫没有觉察。
黑衣侠盗抱着双臂,站在木筏上纹丝不动,他把“后一眼”投向给过他欢乐和苦恼的地方。但愿此刻“她”能一睹他的雄姿--昂首挺立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勇敢面对凶险和死亡,嘴角挂着一丝冷笑,毫无惧色,从容走向“不归路”。
--节选自《汤姆·索亚历险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