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每一位年轻父母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

这是一本写给所有年轻父母们的家庭教育亲子关系修炼书!

家庭教育的核心是陪伴孩子成长,真正的教育,发生在家庭,发生在孩子与父母之间——什么样的父母,教育出什么样的孩子;真正聪明的父母,不惩罚、不娇纵;不吼不叫、不急不躁,却能有效的管教孩子;想把孩子培养成你的骄傲,不如先让孩子引你为傲。

◆拥有千万注册用户的亲子APP【亲宝宝】诚意编著,1500000对父母读后感动推荐!

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父母重新成长的过程。爱是一场双向教育,你懂爱,你的孩子才能学会爱!多篇文章阅读量100000 ,单篇文章阅读量1000000 。

◆怎么养?怎么教?怎么爱?愿你和孩子把日子过诗!

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如同牵着蜗牛去散步。 慢下来,静下来,才能读懂孩子世界里的美妙。

《更优秀作品请进入嘉树联盟旗舰店》点击进入


【内容简介】
新手宝妈、宝爸!

写给所有宝妈、宝爸们的亲子精神修炼书!

怎么养?怎么教?怎么爱?

愿你和孩子把日子过成诗!
陪孩子成长的过程,如同牵着蜗牛去散步。

慢下来,静下来,才能读懂孩子世界里的美妙。

陪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我们重新成长的过程。

zui好的母(父)爱,经得起风吹雨打,也耐得住静候花开。

我们陪伴孩子长大,孩子也陪伴着我们变老。

爱是一场双向教育,你懂爱,你的孩子才能学会爱!

所有关于爱的困惑,zui终都能在爱里找到答案!


【作者简介】

亲宝宝

国内亲子服务类app*,主要面向有孩子的年轻家庭,为年轻家庭提供家人亲友私密共享的云空间,记录、共享家庭与孩子的成长历程,让所有亲友都能零距离关爱孩子成长。目前,有超过千万家庭在使用亲宝宝。

《别把撒手不管,当成静待花开》是亲宝宝给年轻爸妈们量身打造的一本家庭教育亲子关系修炼书。

在这本书里,用一个个亲子小故事告诉大家:家庭教育的核心是陪伴孩子成长,也是爸妈们与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爱是一场双向教育,爸妈懂得爱,孩子才能学会爱。


【媒体评论】

从事蒙氏教育50多年的白玛琳说过这么一句话:“真正的教育,发生在家庭,发生在孩子与父母之间,在他们生命的每一个瞬间。”这本书所传递的育儿理念与这句话的寓意不谋而合。家庭教育的核心是爸爸妈妈给予孩子爱,孩子从爸爸妈妈那儿学会爱的能力,好的家庭教育会让孩子与父母之间更懂爱,更懂爱的表达和传递。

——全脑教育集团 儿童教育专家 尹霞

通往幸福之路的*把钥匙:保持自信,保持感性,保持简单。看完这本书提倡的育儿理念,让我这位新手妈妈获益匪浅,因为书让我知道了该如何自信、感性以及简单养孩子。

——畅销书作家、新手妈妈(女儿一岁三个月) 宗柳伽

从这本书里参悟了:没有完美的亲子关系,忘掉完美孩子以及完美妈妈的存在,彼此之间做一对刚刚好的母子才是*的。在未来的亲子关系践行中,我会给予孩子更多的依赖感、安全感和满足感。

——电视台育儿节目编导(女儿二岁半) 李丫丫

*次很认真很仔细把亲宝宝写的这本书看完了,就如这个夏日里*清凉温柔的风,让我再次深深体会养育孩子的核心是好好陪伴,耐心引导,教育不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引导孩子,而是要和孩子一起成长。

——亲宝宝读者(儿子四岁) 火火妈


【目录】

*章

爱•孕育:你的花,让你自己开

聪明的妈妈,不吼不叫,不急不躁 / 002

二胎妈妈:一碗水端平?那不科学! / 007

你过得很“辛苦”是真的,但这跟孩子没有关系 / 012

放松一点, 你真的不必成为超人妈妈 / 018

“一拖二”的妈妈生活,并没有你想的那么难 / 023

别因为当了妈,就放弃自己的人生 / 031

没有平凡的父亲,只有不凡的父爱 / 036

聪明的父母先给自己花钱,再给孩子花钱 / 041

*美味的汤都是细火慢熬出来的,人生也一样 / 046

先爱自己,才有能力爱家人 / 053

第二章

爱•教养:一念繁花,一念深渊

爱与溺爱:一念繁花,一念深渊 / 060

别让你的抱怨 坑了孩子一生 / 065

孩子,钱袋穷没关系,千万别穷了心! / 070

孩子要爱,规矩也要教 / 076

想把孩子培养成你的骄傲,不如先让TA引你为傲 / 082

对待钱的健康心态,比钱和财商培养更重要 / 087

请把自主吃饭的权利还给孩子 / 094

宝宝在外面撒泼滚地,当妈的尴尬怎么破? / 098

妈妈,我不是在耍流氓! / 103

如何给孩子读绘本?我的6条亲子共读建议 / 109

第三章

爱•自由:不必完美,快乐就好

别再以爱之名,剥夺孩子担当的机会 / 116

孩子,你的狗狗不值钱,但独一无二 / 122

我为什么要培养一个和自己“对着干”的孩子? / 128

我就是要“惯”孩子啊! / 134

嘿,来和我儿子打一架吧! / 139

仪式感让你和孩子把日子过成诗 / 146

与其说NO,不如让孩子自己去试错 / 152

生女孩是福气,如何养、如何教更需用心 / 157

第四章

爱•陪伴:我陪你长大,你陪我变老

我陪你长大, 你陪我变老 / 164

别在孩子*需要你的时候暴跳如雷 / 169

可以让孩子独立,但别让孩子觉得孤立 / 176

你确定你养的是孩子,不是手机? / 184

低质量的陪伴,不如不陪伴 / 192

究竟是谁,让人贩子有机可乘! / 198

第五章

爱•围城:婚姻是一场漫长的旅行

父母反对的男人,到底能不能嫁? / 208

没有彩礼,你的婚姻就无法幸福了吗? / 212

婚后变得不幸福?变的是人,还是心? / 219

老婆的病,90%都是被老公气出来的? / 225

好老公还是好儿子,这是个问题 / 231

尊重,才是婚姻里*的平等 / 236

家一起养,钱分开放 / 243

讨不到好的架,我才不要吵 / 249

懂得接受他人的讨好,也是一种情商 / 255

婆婆不是妈,要把心放大 / 261

老人帮你带孩子是情分,不帮是本分 / 266

后记

致女儿:人生没有童话


【前言】
致女儿:人生没有童话


亲爱的女儿:*近,妈妈的淘宝购物车总是莫名多出些东西:各式各样的公主裙,花花绿绿的童话书,还有blingbling的高跟鞋……原来,都是你偷偷放进去的!才发现,你大了,不再是妈妈怀里的小奶娃了,你已经开始有自己的审美,自己的主见,自己的心愿单。 是的,你喜欢童话书,喜欢公主裙,喜欢一切闪亮的东西,你总是把自己装扮成小公主的样子,举着魔法棒又唱又跳。
妈妈欣喜你的成长,但也想早点告诉你:孩子,人生没有童话,没有公主与城堡,一切美好的结局,都必须要经过智慧的经营。

1.生活不会一帆风顺,处处美好

这个社会有很多险恶,要独自面对,父母做不到时时陪伴,处处保护。作为一个女孩子,自我保护永远比成绩更重要,做任何事情,安全都是*位的。
小红帽是不应该独自一人去外婆家的,更不能轻信别人的话,现实中的坏人,不都像大灰狼一样,会轻易露出尾巴……需要你多加留心,认真鉴别。
你要不断地学习,提高识别的能力、分辨的能力和应急处事的能力,这样,才能尽量避免被狭隘、恶意所侵犯,被暴力、算计所伤害。
人越长大,越会遇到挫折,越有太多愿望不能称心,人的一生,想要且得到的,终究是吉光片羽。就像去年你跳舞,辛苦练了那么久,*后却因生病,与“六一”的演出失之交臂;还有今年夏天,你被学校选送参加比赛,表现很棒,却因为一刀切的选拔方式,*终无缘决赛……
其实,爸爸妈妈在外面,也有太多的事不能如愿,所谓人生不如意者十有八九,即是如此。
但是,不要因此而伤心失望,生活不能让每个人都遂意称心,不要自暴自弃,也不要过于期冀,万事皆有其道理,努力过就不遗憾,至于结果,从容接受就好。

2.生活的面包,要自己去挣

每个人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欲望,就像你喜欢美味的蛋糕、漂亮的衣服,小的时候,爸爸妈妈会帮你实现,尽量满足你的小小心愿。
但是,随着你逐渐长大,心愿单上不再是简单的美食和玩具时,父母却不能像小时候一样对你有求必应,这一点,你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刚开始,你可能会不明白,就像你问妈妈,哈根达斯没有添加剂,为什么不能天天吃?好朋友欣欣家里,为什么有三辆车?为什么咱家买房的时候,不买一楼带院子还能荡秋千的那种?
童话里,美丽善良的女孩*后总是能得到仙女送来的水晶鞋、王子漂亮的城堡、享用不尽的珠宝……而在真实的世界里,没有哪样东西的获得,不需要付出汗水的辛劳。
如果你想拿到80分,就要付出100分的努力,这样,即使*后没有满分,但80分是可以得到的。
这世间,欲望沸沸扬扬,逐利者熙熙攘攘,有人为了金钱丧失了底线,有人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不惜牺牲长远,更有甚者,用自己的身体、名誉,去交换所谓的利益。
但无论怎样,妈妈的女儿,可以自己买水晶鞋、大步向前走,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取想要的东西,而不必为了王子的恩赐而低眉顺眼。也许过程很艰辛,也许蛰伏期很长,也许你已经非常努力却进展缓慢,但这个世界终究会善待努力的人。

3.爱情不仅仅是一种冲动

现在和你谈爱情似乎为时过早,但以后,我们早晚会谈到这个话题。爱情是什么?是不同于你和爸爸妈妈的亲情,也不同于你和学校小朋友的友情,爱情看不见摸不着,却强烈存在于人的心中,它是奇妙的缘分,更是一种责任,一份担当。
但是,并非所有的爱情都是美好的,有些人打着爱情的旗号,内里却带着强烈的目的性。他看重的,也许只是你的脸蛋,也许只是你的身体,也许只是你的家庭条件,也许只是一时之欢。
还有人,口口声声爱着你,但因为缺乏健全的人格与足够的安全感,会自带负能量,在一段感情之中,不停地索取,而不是付出。
有些人的存在,除了洗礼你的三观,没有任何意义。但任何一段感情的变坏,都不是突然发生的,之前会有种种迹象,所以你要细细甄别,而非一头扎进去,无法自拔。
同时,我也想早早告诉你一句话,叫“贫贱夫妻百事哀”,缺乏经济基础的感情,远比门当户对的感情,要承受更多的考验。
每个人都要给自己的决定买单,所以做选择之前,要周全考虑。当然,爱你的男孩子,不会舍得你受穷,而上进努力的男孩,也不会一辈子受穷。
感情产生的*初,只需要一点荷尔蒙,而支持它持续不断走下去的,永远是智慧的经营。
白雪公主嫁给了王子、灰姑娘嫁给了王子,他们都“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而童话不会讲的是,之后故事并未结束,他们还要面临三观的磨合,习惯的互适,他们也会吵架,会哭泣,但这是必经的过程,只有双方都逐渐涂掉一些原生家庭的印记,才能有机地契合在一起,重铸一个新的家庭。
终有一天,你会披上婚纱离开这个家,我们会真诚地祝福你,并且永远敞开大门、张着手臂,像幼时一样,随时准备着,给你*温暖的庇护。

4.好好读书,这是成功的捷径

这个时代,越来越多元,无论你有怎样的价值观,只要能自圆其说,与人无害,就能存在,包括:读书无用论。
确实,现如今,读书和读书人,已经不像上一个时代那样,能得到至高无上的礼遇,甚至身边还有很多反例。
但这里,我们只谈一个词:概率。同等条件下,*终能够进入较好阶层,过上不错生活的群体中,到底是努力读书的人多,还是不读书的人多?有数据统计,社会人群中,大学以上文化程度人群的平均收入,是高中文化劳动者平均收入的2.5倍,就是说,知识改变命运这一真理,现在仍然成立。
而且,尽管高考制度有种种弊端,但它仍然是*公平的选择未来生活的机会,是社会阶层流动的重要通道。
特别是对于普通家庭的孩子,不论你有钱没钱,漂亮与否,只要足够努力,就有机会提升层次,跨越阶级。
这一点是多么酷炫,等你离开学校就会知道。
而今后,几乎所有的考试与竞争,都再不会这般公平。
而且,很多时候,高考对你的定性是极其深远的,高考形成的差距,也许之后要用千百倍的努力才能弥补。所以,珍惜读书的机会吧,它能让你改变命运,让你内外兼修,让你开阔视野,让你提升素质。
总之,人生没有坦途,没有童话,走过平湖烟雨,岁月山河,才更懂得生命的意义。而无论怎样,妈妈爱你,也愿这爱赋予你勇气和力量,想清楚,活明白,便是人生*赢家。

【免费在线读】

可以让孩子独立,但别让孩子觉得孤立

1

我七岁时,曾经干过一件大事儿。

记得那是一个黄昏,太阳西沉至山顶,马上就要藏身到乌沉沉的山后面了。我披着一身碎金,雄赳赳气昂昂地走在村里的小路上,手里拿着一块沉甸甸的石头。

——我要去砸班里一个男生家的玻璃。他下午打了我,没等我还手就跑了。就算我还手,我也打不过,只好想出砸玻璃这样的损招。

可当我终于到达,站在他家没有围墙的简陋院子里,手却忽然举不起来了。那一刻我的脑海里,站着爸爸和妈妈的无数个分身,他们黑着脸,一句接一句地指责我,说我这么大人了做事不过脑子,说我给他们丢人,让村里人觉得我们是有钱人欺负穷人……

石头在我手里拗了很久,*终还是随着地球引力无力掉落。

我回转身,艰难地迈着步子回家,眼泪吧嗒吧嗒落下,洒在来时的路上。

2

九岁时,我*讨厌的人是前院的女孩。

可是孩子不和,大人们会觉得别扭,面子上挂不住。于是两个妈妈总是想撮合我们,尤其是我妈。

可强扭的瓜不甜,每次凑到一起都会以打架收尾。

有次我俩又打起来,她下手很黑,脱下鞋子来用塑料鞋底抽我,当我怒发冲冠抢过鞋子正准备打回去时,我妈大声喊我名字,要我停下。

我停手了,真的停了。跟在妈妈身后灰溜溜回家,瞪着她背影的眼睛里满是恨意,恨自己有她这样一个妈妈。如果不是她搅和,我才不会这么窝囊。

可能是真的被打狠了,妈妈回家后说了她这辈子对我说过的*一句软话:“你怎么不趁妈在使劲打她?”

我没抬头,没张嘴,只在心里狠狠地说:就是因为有你在,我才不敢啊!我怕你会觉得伤面子,怕麻烦你处理棘手的邻里关系,怕给你丢人!

3

我父母信奉中庸之道,践行吃亏是福,在村里人缘*。村民们提起他俩,全都竖起大拇指夸他们温和、善良、体贴周到。

所以如果我胆敢不温和、不善良、不体贴周到,就是丢他们的脸,抹黑他们的声誉,他们也理当放弃中庸棍棒相向。

每次在外面和人打架,不管输赢,回来肯定还会再挨一通胖揍。

后来,每每遇到与人有争执起冲突,我总会*时间想到父母,害怕给他们丢人,害怕他们劈头盖脸的指责,害怕变成他们眼里的坏孩子,于是*时间败下阵来。

屡战屡败,不战而败,真沮丧啊。

4

读柴静的《看见》,里面有一章是关于药家鑫案,我看哭了。

药家鑫开车撞了人,可他没报警,反而拿刀把人捅死了。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说以为对方在记他的车牌号,怕对方没完没了地纠缠他的父母。

采访中,他说,我爸爸是不允许我犯错的,还说他觉得压力大,看不到希望,常想自杀。

他的父母也说,小时候只要和小朋友打架了,回来都挨骂;在学校有个男孩要药家鑫背,不背就得给一块钱,爸爸被叫到学校后的处理方式是:那就让他背吧,一点都没有支持自己的孩子;爸爸还说虽然对他很满意,但是怕他骄傲,从不夸他,还总是敲打敲打他,说世界之大,比你强的人多了去了。

于是药家鑫总是压抑着自己,遇事总是先害怕不知道怎么向家里交代。

我哭是因为那种感受我太懂了:爸妈知道了,肯定饶不了我,那是天大的恐惧。

我哭也是因为庆幸自己安全地度过了那个时期,长大后开始懂得父母内心真正的大爱,他们只是不懂表达,也欠缺正确的教育方法。

可是无法否认,这样的家长因为自己教育理念的片面和缺失,不仅没能在孩子脆弱时安慰一番,没能在孩子跌倒时扶上一把,还让自己变成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绊脚石。

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没能力前进,却也不敢退回来,因为父母的指责和失望更伤人。于是渐渐变得无助、软弱、抑郁,不知道人生的意义。

5

我成为妈妈之后,也犯了相同的错误。

总是坚持小朋友的事情就要自己去处理,不要求助于大人。儿子与小朋友发生冲突的时候,我只冷静地站在一旁,看他孤军作战,占便宜或者吃亏。

虽说在家把“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道理说了无数次,可他亲临“战场”时,还是怯懦。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不管大获全胜还是败北,他都会号啕大哭。

一度我认为那是他对“战争”的厌烦和恐惧,对“敌方”不遵守规则的控诉。直到有一次,他被别的小朋友用金属汽车砸了头,一边哭一边看着我,眼睛里全是“你为什么不支持我”的控诉。

那一刻我歉疚极了。

他并不是没有还手,只是我教给了他太多理智,即使怒气上头,他也明白那些“重武器”会致伤致害,不可以用来对付朋友,于是只用拳脚对付别人的野蛮攻击。

那一刻,我怀疑自己不是个好妈妈。

我问他,你怕吗?

他说怕。

想到在他怕的时候,我却冷眼旁观,心都碎了。

抱着他安慰了很久,然后决定不再做一个那么“冷静理智”的妈妈。

6

有一次在游乐场,儿子找到一辆车,正要坐进去,旁边插出一个孩子抢了去。

那个孩子的父母跟在后面看着,无动于衷。我有些气恼,可看那个孩子已经走远,也就抱着息事宁人的态度把儿子的注意力转移了。

等儿子再次坐进那辆车的时候,那孩子又冲了过来,要抢车被我阻止,他的父母说那是他们孩子刚在玩的,我据理力争,他们没再坚持。那孩子却在后面已经用力推着我儿子往前冲了。

儿子有些害怕,大喊不要。

他的父母仍然无动于衷。

我只好冲过去对那孩子说:“我们不喜欢这样,你放开!”

这时候他的爸爸冲上来,五大三粗一个男人,伸出食指指着我鼻子,说我有病。什么?自己不教好孩子还跑来攻击别人?对不起你找错对象了!姐读了那么多心理学的书此时不用待何时?于是发动我的三寸不烂之舌,言辞激烈地把他家两口子在游乐场的斑斑劣迹抨击了个够!壮男差点儿恼羞成怒要对我动手,好在保安们已及时赶来。

我知道那样做太冲动,可让孩子知道妈妈为了他会变成猛虎,知道这个世界上不只有委曲求全,太值了。每次孩子提起这件事,都会说妈妈厉害,妈妈不怕坏人。有小朋友和他说“我爸爸可厉害了,我让我爸爸打你”,他也敢回来要求我去打那个小朋友。

“一切你都自己去面对”已经不再是我的原则。

我终于变成他可靠的妈妈了。

7

世界很大。

可对于孩子来说,他的全世界只有爸爸和妈妈。

从孕育起,孩子就不是独立的,只是父母的依附;父母控制他,他唯有服从,父母放手了,他才能独立。

他也是空白的,父母写了什么,就会成为他一生的三观导向。写了勇敢,他就会所向披靡;如果写的是“父母面子*”,他便会为了父母的面子委曲求全;而写了“尽善尽美”的话,做不到的他只能极力逃避、掩饰。

要求不独立的他去独自面对世界,要求未成年的他去遵守成年人的行为准则,都是拔苗助长似的伤害,沮丧、挫败、愧疚会绊倒孩子,甚至会摧毁孩子。

所以,当小朋友的父母只有一个选择:无条件做孩子的靠山、港湾、后路。

他只是一个孩子,他需要坚强、勇敢、独立面对的路还很长很长,而你可以帮他遮风挡雨、扫尽不平的日子,只有短短几年。

所以得让孩子知道,他的靠山很硬、港湾很暖、退路很宽。

所有的教育宝典育儿心经,都没这一点重要。

文摘二

别在孩子*需要你的时候暴跳如雷

1

《血战钢锯岭》中*让我动容的,是戴斯蒙德•道斯小时候与哥哥打架的往事。

道斯在与哥哥打闹中,一时失去理智,拿起砖头砸向了哥哥的头。哥哥瞬时昏厥,父母手忙脚乱地施救。知道自己闯了大祸的他,不安地站在神像前面,默读上面的戒条。

他面色惨白,神情恐慌,甚至连听觉都失灵了,周围的声音像幻觉一般在他的耳朵里重复播放着。

确定哥哥脱离危险后,道斯的爸爸拿着皮鞭走来,大声恫吓他,扬起鞭子准备抽他。那一刻我紧张极了,因为我知道,此时任何责罚,对他来说都是二次伤害。

妈妈拦下狂躁的爸爸,抱住道斯,温柔地告诉他,哥哥会没事的。

“哥哥会没事的。”

这天籁般的声音,简直是天一样大的宽慰。

闯了大祸的道斯,以为自己会大难临头,结果却得到妈妈春风般的安慰。正是那种如释重负般的极乐,为他后面的一生,写下温暖的前奏。

道斯入伍之后,坚守信仰拒绝拿枪,因此拖了队伍的后腿,遭到太多排斥和欺辱。可他不妥协、不抱怨,仍然保持一颗宽厚的心,在战场不遗余力冒死拯救那些毫不留情嘲笑他的人。

导演在一部战争主题的电影里,插了这样一段温暖的童年旧事,想必就是要为道斯日后的宽厚埋下伏笔。

父母的温情,能够成就孩子的一生。

温情体现在日常,更体现在孩子*“魔鬼”的时候。

2

我有个外甥,是表姐的孩子,从小是个蔫瓜,不爱学习,但也不捣蛋。成绩偏差、性格内向。

小学四年级时,外甥与同班同学结伴出走,留书说不混出个样子不回来。

他走后,表姐全家出动四处寻找,搜寻范围越来越大,却毫无收获,大家心力交瘁。

八天后大家正陷入绝望时,孩子回来了,蓬头垢面,精神萎靡。他站在门口,怯怯地说:“妈,出租车在下面等着,我没钱付了。”

表姐和表姐夫一起去付了车钱,回到家里,孩子正垂着头坐在沙发上。看到他那副落拓没出息的样子,两口子气不打一处来,指着孩子说:“你有本事走就别回来啊,还回来干吗!”

孩子困顿的眼睛里忽然冒出凶光,站起来拎了脏包又往门外冲去。

爷爷眼疾手快把孩子拦了回来,可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都不愿意和父母讲哪怕一句话。

表姐和表姐夫愧悔不已,说当时应该抱抱孩子的,看他那副可怜的样子,都不知道在外面经历了什么,一定过得很辛苦。

然而他们不会知道了,因为孩子被伤了心,什么都不愿意给他们知道。

在他*脆弱时给他再次施加痛苦的父母,他又怎敢将痛苦拿出,与他们分担呢?

3

听过一个睿智的小故事。

攒了数年钱的父亲,终于买下了自己梦寐以求的那款车。他美滋滋地开车回家,然后到水房提水准备清洗一下。

五岁的儿子看到了,很想帮父亲一把。于是跑到厨房,把妈妈平常洗碗用的钢丝球拿了出来,就着父亲刚提来的水,开始擦拭父亲的新车。父亲心情很好,一边吹着口哨一边摇着手里的抹布,向这边走来。

等走到车前,才发现自己的儿子在干什么。他心疼地叫了起来,只见车身被儿子手中钢丝球的运动轨迹显示出一道又一道的花纹。听见父亲的叫声,儿子高兴地抬起头来,“爸爸,我要帮你一起擦车。你看!”

儿子的小手指着刚擦过的地方,当他的小脑袋随着转过去时,才发现那些刺眼的花纹。儿子显然是吓坏了,他惊恐地垂下头去,两条小腿不停地打着战,心惊肉跳地等着即将到来的惩罚。

“这可是我新买的车!”父亲攥起拳头,心里的怒火不停翻滚着。但是突然,他蹲下身去抱住了哭泣的儿子,“傻孩子,谢谢你帮爸爸擦车,爸爸爱车,但是爸爸更爱你。”

儿子停止颤抖,如释重负般哭了起来,哭声中夹杂着喃喃的“对不起”。

不管父亲是否惩罚他,儿子都知道自己做错了。而父亲及时压抑住自己的怒火,孩子免去经受一次狂风骤雨。

是否应该惩罚孩子标准在于他做事的初衷,而非事情的结果,因为这两者如果不统一的话,他其实已经受过了惩罚。

4

多斯举起砖头,不过是为了打赢哥哥,看到哥哥昏厥,他已经知错,并且预估了*差的结果,他甚至在心里把自己打入地狱。哥哥没获救时,正是他*恐惧时。

表姐的儿子离家出走,是怀着理想主义的心情,想去闯荡一番,想打一个属于自己的天下再回来。他铩羽而归,是因为*次知道世界残酷,*次发现自己在广阔的世界面前,如此渺小无助,他失落地退回家庭,心上满是伤痕。

而那个用钢丝球擦车的儿子,他是满心喜悦地去帮父亲的,甚至还有可能为自己钢丝球擦车的主意扬扬得意呢,毕竟这不是每个孩子都具备的常识呀!他甚至在等着一顿奖赏呢!车被划伤,对于他来说也是出乎意料、触目惊心的。

当孩子做了意料之外的“错事坏事”,父母们总是会在*时间暴跳如雷。但是父母*狂躁时,往往是孩子*需要安慰的时候,他们被违背于初衷的结果惩罚,内心充满挫伤,渴望得到安慰、拥抱。

5

当你暴跳如雷时,心里的想法也许是“这孩子怎么变成这样了!”,感觉这孩子如果不暴揍一通非得变得无法无天了。

而这时,孩子恐怕也正在惊讶:“我怎么会做了这样的事情,我的想法不是这样啊!”

看,父母和孩子的认知,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你因一件偶然发生的事件,而担心孩子变成必然的坏人;而在孩子的认知里,它就只是一个偶然事件。

此时,如果你任由自己的怒火燃烧,对孩子施以责罚,就等于是在和他强调,“你就是这样的坏人”,孩子在受到二次伤害的同时,也会对自己的坏身份做出进一步肯定。

而且,每当你察觉自己要发脾气时,都应当强迫自己先冷静下来,思考下到底是孩子真的应该被惩罚,还是你只是发泄自己的情绪。任何时候,父母向孩子发泄情绪都是禁忌。

相反,如果你及时刹车,明白这只是一个偶然,而在这偶然的错误,孩子已经因为结果和初衷的不一致,受到了惩罚和打击,你就会知道,此刻孩子更需要的,是宽慰。

你的宽慰,会换来孩子的宽厚。

等你和孩子的情绪都平复了,再去“复盘”,他也容易接受。

6

你因为孩子的错误而暴跳如雷时,恰恰是孩子*需要你安慰的时候。

其实很多时候,表面上孩子是“犯罪者”,可事实上他们已经在“犯罪”中受到了惩罚,因此更是受害者。

此时是去指责他们的“犯罪”,还是安慰他们受到惩罚的苦楚,全在于父母的选择。

横加指责,会压垮孩子。

而*脆弱时的宽慰,会照亮孩子的整个人生。


【书摘与插画】

文摘一

可以让孩子独立,但别让孩子觉得孤立

1

我七岁时,曾经干过一件大事儿。

记得那是一个黄昏,太阳西沉至山顶,马上就要藏身到乌沉沉的山后面了。我披着一身碎金,雄赳赳气昂昂地走在村里的小路上,手里拿着一块沉甸甸的石头。

——我要去砸班里一个男生家的玻璃。他下午打了我,没等我还手就跑了。就算我还手,我也打不过,只好想出砸玻璃这样的损招。

可当我终于到达,站在他家没有围墙的简陋院子里,手却忽然举不起来了。那一刻我的脑海里,站着爸爸和妈妈的无数个分身,他们黑着脸,一句接一句地指责我,说我这么大人了做事不过脑子,说我给他们丢人,让村里人觉得我们是有钱人欺负穷人……

石头在我手里拗了很久,*终还是随着地球引力无力掉落。

我回转身,艰难地迈着步子回家,眼泪吧嗒吧嗒落下,洒在来时的路上。

2

九岁时,我*讨厌的人是前院的女孩。

可是孩子不和,大人们会觉得别扭,面子上挂不住。于是两个妈妈总是想撮合我们,尤其是我妈。

可强扭的瓜不甜,每次凑到一起都会以打架收尾。

有次我俩又打起来,她下手很黑,脱下鞋子来用塑料鞋底抽我,当我怒发冲冠抢过鞋子正准备打回去时,我妈大声喊我名字,要我停下。

我停手了,真的停了。跟在妈妈身后灰溜溜回家,瞪着她背影的眼睛里满是恨意,恨自己有她这样一个妈妈。如果不是她搅和,我才不会这么窝囊。

可能是真的被打狠了,妈妈回家后说了她这辈子对我说过的*一句软话:“你怎么不趁妈在使劲打她?”

我没抬头,没张嘴,只在心里狠狠地说:就是因为有你在,我才不敢啊!我怕你会觉得伤面子,怕麻烦你处理棘手的邻里关系,怕给你丢人!

3

我父母信奉中庸之道,践行吃亏是福,在村里人缘*。村民们提起他俩,全都竖起大拇指夸他们温和、善良、体贴周到。

所以如果我胆敢不温和、不善良、不体贴周到,就是丢他们的脸,抹黑他们的声誉,他们也理当放弃中庸棍棒相向。

每次在外面和人打架,不管输赢,回来肯定还会再挨一通胖揍。

后来,每每遇到与人有争执起冲突,我总会*时间想到父母,害怕给他们丢人,害怕他们劈头盖脸的指责,害怕变成他们眼里的坏孩子,于是*时间败下阵来。

屡战屡败,不战而败,真沮丧啊。

4

读柴静的《看见》,里面有一章是关于药家鑫案,我看哭了。

药家鑫开车撞了人,可他没报警,反而拿刀把人捅死了。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说以为对方在记他的车牌号,怕对方没完没了地纠缠他的父母。

采访中,他说,我爸爸是不允许我犯错的,还说他觉得压力大,看不到希望,常想自杀。

他的父母也说,小时候只要和小朋友打架了,回来都挨骂;在学校有个男孩要药家鑫背,不背就得给一块钱,爸爸被叫到学校后的处理方式是:那就让他背吧,一点都没有支持自己的孩子;爸爸还说虽然对他很满意,但是怕他骄傲,从不夸他,还总是敲打敲打他,说世界之大,比你强的人多了去了。

于是药家鑫总是压抑着自己,遇事总是先害怕不知道怎么向家里交代。

我哭是因为那种感受我太懂了:爸妈知道了,肯定饶不了我,那是天大的恐惧。

我哭也是因为庆幸自己安全地度过了那个时期,长大后开始懂得父母内心真正的大爱,他们只是不懂表达,也欠缺正确的教育方法。

可是无法否认,这样的家长因为自己教育理念的片面和缺失,不仅没能在孩子脆弱时安慰一番,没能在孩子跌倒时扶上一把,还让自己变成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绊脚石。

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没能力前进,却也不敢退回来,因为父母的指责和失望更伤人。于是渐渐变得无助、软弱、抑郁,不知道人生的意义。

5

我成为妈妈之后,也犯了相同的错误。

总是坚持小朋友的事情就要自己去处理,不要求助于大人。儿子与小朋友发生冲突的时候,我只冷静地站在一旁,看他孤军作战,占便宜或者吃亏。

虽说在家把“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道理说了无数次,可他亲临“战场”时,还是怯懦。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不管大获全胜还是败北,他都会号啕大哭。

一度我认为那是他对“战争”的厌烦和恐惧,对“敌方”不遵守规则的控诉。直到有一次,他被别的小朋友用金属汽车砸了头,一边哭一边看着我,眼睛里全是“你为什么不支持我”的控诉。

那一刻我歉疚极了。

他并不是没有还手,只是我教给了他太多理智,即使怒气上头,他也明白那些“重武器”会致伤致害,不可以用来对付朋友,于是只用拳脚对付别人的野蛮攻击。

那一刻,我怀疑自己不是个好妈妈。

我问他,你怕吗?

他说怕。

想到在他怕的时候,我却冷眼旁观,心都碎了。

抱着他安慰了很久,然后决定不再做一个那么“冷静理智”的妈妈。

6

有一次在游乐场,儿子找到一辆车,正要坐进去,旁边插出一个孩子抢了去。

那个孩子的父母跟在后面看着,无动于衷。我有些气恼,可看那个孩子已经走远,也就抱着息事宁人的态度把儿子的注意力转移了。

等儿子再次坐进那辆车的时候,那孩子又冲了过来,要抢车被我阻止,他的父母说那是他们孩子刚在玩的,我据理力争,他们没再坚持。那孩子却在后面已经用力推着我儿子往前冲了。

儿子有些害怕,大喊不要。

他的父母仍然无动于衷。

我只好冲过去对那孩子说:“我们不喜欢这样,你放开!”

这时候他的爸爸冲上来,五大三粗一个男人,伸出食指指着我鼻子,说我有病。什么?自己不教好孩子还跑来攻击别人?对不起你找错对象了!姐读了那么多心理学的书此时不用待何时?于是发动我的三寸不烂之舌,言辞激烈地把他家两口子在游乐场的斑斑劣迹抨击了个够!壮男差点儿恼羞成怒要对我动手,好在保安们已及时赶来。

我知道那样做太冲动,可让孩子知道妈妈为了他会变成猛虎,知道这个世界上不只有委曲求全,太值了。每次孩子提起这件事,都会说妈妈厉害,妈妈不怕坏人。有小朋友和他说“我爸爸可厉害了,我让我爸爸打你”,他也敢回来要求我去打那个小朋友。

“一切你都自己去面对”已经不再是我的原则。

我终于变成他可靠的妈妈了。

7

世界很大。

可对于孩子来说,他的全世界只有爸爸和妈妈。

从孕育起,孩子就不是独立的,只是父母的依附;父母控制他,他唯有服从,父母放手了,他才能独立。

他也是空白的,父母写了什么,就会成为他一生的三观导向。写了勇敢,他就会所向披靡;如果写的是“父母面子*”,他便会为了父母的面子委曲求全;而写了“尽善尽美”的话,做不到的他只能极力逃避、掩饰。

要求不独立的他去独自面对世界,要求未成年的他去遵守成年人的行为准则,都是拔苗助长似的伤害,沮丧、挫败、愧疚会绊倒孩子,甚至会摧毁孩子。

所以,当小朋友的父母只有一个选择:无条件做孩子的靠山、港湾、后路。

他只是一个孩子,他需要坚强、勇敢、独立面对的路还很长很长,而你可以帮他遮风挡雨、扫尽不平的日子,只有短短几年。

所以得让孩子知道,他的靠山很硬、港湾很暖、退路很宽。

所有的教育宝典育儿心经,都没这一点重要。

文摘二

别在孩子*需要你的时候暴跳如雷

1

《血战钢锯岭》中*让我动容的,是戴斯蒙德•道斯小时候与哥哥打架的往事。

道斯在与哥哥打闹中,一时失去理智,拿起砖头砸向了哥哥的头。哥哥瞬时昏厥,父母手忙脚乱地施救。知道自己闯了大祸的他,不安地站在神像前面,默读上面的戒条。

他面色惨白,神情恐慌,甚至连听觉都失灵了,周围的声音像幻觉一般在他的耳朵里重复播放着。

确定哥哥脱离危险后,道斯的爸爸拿着皮鞭走来,大声恫吓他,扬起鞭子准备抽他。那一刻我紧张极了,因为我知道,此时任何责罚,对他来说都是二次伤害。

妈妈拦下狂躁的爸爸,抱住道斯,温柔地告诉他,哥哥会没事的。

“哥哥会没事的。”

这天籁般的声音,简直是天一样大的宽慰。

闯了大祸的道斯,以为自己会大难临头,结果却得到妈妈春风般的安慰。正是那种如释重负般的极乐,为他后面的一生,写下温暖的前奏。

道斯入伍之后,坚守信仰拒绝拿枪,因此拖了队伍的后腿,遭到太多排斥和欺辱。可他不妥协、不抱怨,仍然保持一颗宽厚的心,在战场不遗余力冒死拯救那些毫不留情嘲笑他的人。

导演在一部战争主题的电影里,插了这样一段温暖的童年旧事,想必就是要为道斯日后的宽厚埋下伏笔。

父母的温情,能够成就孩子的一生。

温情体现在日常,更体现在孩子*“魔鬼”的时候。

2

我有个外甥,是表姐的孩子,从小是个蔫瓜,不爱学习,但也不捣蛋。成绩偏差、性格内向。

小学四年级时,外甥与同班同学结伴出走,留书说不混出个样子不回来。

他走后,表姐全家出动四处寻找,搜寻范围越来越大,却毫无收获,大家心力交瘁。

八天后大家正陷入绝望时,孩子回来了,蓬头垢面,精神萎靡。他站在门口,怯怯地说:“妈,出租车在下面等着,我没钱付了。”

表姐和表姐夫一起去付了车钱,回到家里,孩子正垂着头坐在沙发上。看到他那副落拓没出息的样子,两口子气不打一处来,指着孩子说:“你有本事走就别回来啊,还回来干吗!”

孩子困顿的眼睛里忽然冒出凶光,站起来拎了脏包又往门外冲去。

爷爷眼疾手快把孩子拦了回来,可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都不愿意和父母讲哪怕一句话。

表姐和表姐夫愧悔不已,说当时应该抱抱孩子的,看他那副可怜的样子,都不知道在外面经历了什么,一定过得很辛苦。

然而他们不会知道了,因为孩子被伤了心,什么都不愿意给他们知道。

在他*脆弱时给他再次施加痛苦的父母,他又怎敢将痛苦拿出,与他们分担呢?

3

听过一个睿智的小故事。

攒了数年钱的父亲,终于买下了自己梦寐以求的那款车。他美滋滋地开车回家,然后到水房提水准备清洗一下。

五岁的儿子看到了,很想帮父亲一把。于是跑到厨房,把妈妈平常洗碗用的钢丝球拿了出来,就着父亲刚提来的水,开始擦拭父亲的新车。父亲心情很好,一边吹着口哨一边摇着手里的抹布,向这边走来。

等走到车前,才发现自己的儿子在干什么。他心疼地叫了起来,只见车身被儿子手中钢丝球的运动轨迹显示出一道又一道的花纹。听见父亲的叫声,儿子高兴地抬起头来,“爸爸,我要帮你一起擦车。你看!”

儿子的小手指着刚擦过的地方,当他的小脑袋随着转过去时,才发现那些刺眼的花纹。儿子显然是吓坏了,他惊恐地垂下头去,两条小腿不停地打着战,心惊肉跳地等着即将到来的惩罚。

“这可是我新买的车!”父亲攥起拳头,心里的怒火不停翻滚着。但是突然,他蹲下身去抱住了哭泣的儿子,“傻孩子,谢谢你帮爸爸擦车,爸爸爱车,但是爸爸更爱你。”

儿子停止颤抖,如释重负般哭了起来,哭声中夹杂着喃喃的“对不起”。

不管父亲是否惩罚他,儿子都知道自己做错了。而父亲及时压抑住自己的怒火,孩子免去经受一次狂风骤雨。

是否应该惩罚孩子标准在于他做事的初衷,而非事情的结果,因为这两者如果不统一的话,他其实已经受过了惩罚。

4

多斯举起砖头,不过是为了打赢哥哥,看到哥哥昏厥,他已经知错,并且预估了*差的结果,他甚至在心里把自己打入地狱。哥哥没获救时,正是他*恐惧时。

表姐的儿子离家出走,是怀着理想主义的心情,想去闯荡一番,想打一个属于自己的天下再回来。他铩羽而归,是因为*次知道世界残酷,*次发现自己在广阔的世界面前,如此渺小无助,他失落地退回家庭,心上满是伤痕。

而那个用钢丝球擦车的儿子,他是满心喜悦地去帮父亲的,甚至还有可能为自己钢丝球擦车的主意扬扬得意呢,毕竟这不是每个孩子都具备的常识呀!他甚至在等着一顿奖赏呢!车被划伤,对于他来说也是出乎意料、触目惊心的。

当孩子做了意料之外的“错事坏事”,父母们总是会在*时间暴跳如雷。但是父母*狂躁时,往往是孩子*需要安慰的时候,他们被违背于初衷的结果惩罚,内心充满挫伤,渴望得到安慰、拥抱。

5

当你暴跳如雷时,心里的想法也许是“这孩子怎么变成这样了!”,感觉这孩子如果不暴揍一通非得变得无法无天了。

而这时,孩子恐怕也正在惊讶:“我怎么会做了这样的事情,我的想法不是这样啊!”

看,父母和孩子的认知,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你因一件偶然发生的事件,而担心孩子变成必然的坏人;而在孩子的认知里,它就只是一个偶然事件。

此时,如果你任由自己的怒火燃烧,对孩子施以责罚,就等于是在和他强调,“你就是这样的坏人”,孩子在受到二次伤害的同时,也会对自己的坏身份做出进一步肯定。

而且,每当你察觉自己要发脾气时,都应当强迫自己先冷静下来,思考下到底是孩子真的应该被惩罚,还是你只是发泄自己的情绪。任何时候,父母向孩子发泄情绪都是禁忌。

相反,如果你及时刹车,明白这只是一个偶然,而在这偶然的错误,孩子已经因为结果和初衷的不一致,受到了惩罚和打击,你就会知道,此刻孩子更需要的,是宽慰。

你的宽慰,会换来孩子的宽厚。

等你和孩子的情绪都平复了,再去“复盘”,他也容易接受。

6

你因为孩子的错误而暴跳如雷时,恰恰是孩子*需要你安慰的时候。

其实很多时候,表面上孩子是“犯罪者”,可事实上他们已经在“犯罪”中受到了惩罚,因此更是受害者。

此时是去指责他们的“犯罪”,还是安慰他们受到惩罚的苦楚,全在于父母的选择。

横加指责,会压垮孩子。

而*脆弱时的宽慰,会照亮孩子的整个人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