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王敏 中央美院设计学院院长、奥运艺术中心主任

宋协伟 中央美院设计学院副院长、国家博物馆形象识别系统设计者

肖勇 中央美院教授、北京奥运会奖牌主创设计师

刘波 中央美院教授、北京奥运会二级标志设计师

联袂推荐!!!

经典商标背后的爆料故事,未曾曝光的一手资料,满足人们的猎奇心。

书中的每一个商标都可以作为标识设计、品牌营销的真实案例,是不可多得的学习资料。

来自专业团队的评选,值得信赖的内容。


【内容简介】

无论你是否是专业设计师,只要你对标识设计感兴趣,马克•辛克莱尔的这本书都能在成功的道路上助你一臂之力。——国际知名创意网站“设计出租车”(Design Taxi)

本书精选29枚世界知名的商标,介绍它们的设计历程、发展历史、使用方式以及在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效果。本书主要展现标识背后的设计故事,讨论图标与企业文化的关系,并从美学角度赏析这些视觉标识。

对商标全面而深入的研究,权威性的一手信息,以及精美的图片,促成了这本经典读物的诞生。相信在在阅读此书时,无论你是专业设计师,还是对商标及品牌营销感兴趣,都将会惊叹于设计师是如何将丰富的信息巧妙地融入到一个小小的图标中。


【作者简介】

马克·辛克莱尔来自英国,是世界知名设计杂志《创意评论》(Creative Review)的副主编


【免费在线读】

本书萌芽于《创意评论》(Creative Review)杂志特刊,我和我的同事们在其中尝试讲述了这些举世闻名的徽标背后的创意故事。与此刊的选题一样,本书也收集了那些备受喜爱的作品,而非限定于“*好”的名录。这些徽标不按任何顺序排名,虽然它们在现实世界中各自竞相吸引眼球,但在这里选用不是为了进行竞赛。

  我使用“徽标”这一术语是全方位的,包括标识语 ( 排版印刷或文字标识 ) 和符号 ( 图画标识 )。譬如这 29 个特定作品中,有13 个是自然属性的象征,13 个是基于字符的编排,其余 3 个则是这两者结合的*案例,然而它们都很与众不同。其中一个构思于出租车后座上,是在碎纸片上的随手涂鸦(我爱纽约),一个则是灵感闪现于淋浴中(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博物馆);一个归功于它所处的 19 世纪后期的书法(可口可乐),一个则诞生于游览伦敦动物园(企鹅图书)。它们中的任何一个都风格独特,富有故事性。

  本书选择的徽标设计,除了企业产品之外,也涵盖了交通服务,例如伦敦地铁和加拿大国家铁路,以及各类文化和社会慈善组织,从位于巴黎的奥赛博物馆,到位于伦敦、利物浦和圣艾夫斯的泰特艺术馆,再到世界自然基金会以及废除核武器运动。

  一些具有开放性的实体组织的实验设计也纳入了我们的视野,例如,英国国家歌剧院富有表现力的标识形象,奥斯本饮料品牌引人注目的公牛轮廓,以及灯饰企业欧科照明(ERCO)的徽标所展现的曼妙照明过程,因为这三个例子强调了徽标设计对于企业业务具有的重大影响,同时又可以唤起记忆,达到有趣的效果,愉悦眼睛和心灵。毕竟,标识的目的是在它所代表的服务或公司、机构或组织与受众之间创建一个视觉捷径。

  本书中大部分的标识出现在很多年前,一些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早期,一些出自 20 世纪中期,一小部分在接近千禧年之际出现。在传播过程中,受众反响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徽标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在世界上获得其所期望的地位,它的一些价值观念也需要许多年才能被正确认识。许多徽标演变到现在,可以从多个视角解读,因为已经尘埃落定。这里出现的许多徽标已经在其国内或国际范围的大众视觉文化中站稳了脚跟,有些标识使用多年已经退休 , 其余的仍然在继续工作,被应用于众多种类的媒体,在屏幕上也经常显现,一如它们被印刷在平面媒体。

  然而,面对徽标的地位在 21 世纪下滑的情形,一些当代设计师直言不讳地宣称,当今企业组织的整体“品牌体验”系统及其语言表达的方法,是落后于视觉沟通渠道的。

  新技术的动态影像、卡通片和互联网使静态徽标得以重振,贝尔公司的徽标设计师索尔·巴斯作为先行者,就是一个例子。当今世界有各种各样的标识系统,从美国在线(AOL)到麻省理工学院(MIT),都有助于重新组合“形象设计”的这片领域。

  但这些新方法反映的依然是我们自己的时代及真象征、标识、 商标一一不管我们如何命名徽标,白总是在那里, 依然承担着自己的功能。这样全新的工作角度,只是概念更宽泛的徽标圄片的一部分,真攘,创乍用并没奋改变,从*旱的设计出现直到现在,依旧故我。

  当然,这些标识总是呈现在一个特定的时间点,虽然随着妖时间的传播,官们中有许多初始设计的表意巳经固化了,但外形上简单的改变就可以反映时代的发展。 比如米真林的徽标人物不再昭著雪茄,世界自然墓金组织的熊猫徽标的演化,则展示了该组织在保护范围上的广度。

  与此同时,一些商标受到新→t的设计师们的热情拥抱,使官们重获新生。比如,三套氧 T「oika 江作室设计的动态徽标“V&A飞位于读博物馆在地铁通道的入口上万并不断旋转。艾伦·弗莱彻抹去字母 A 的一条腿,让 “ &” 符号昔代了短横,这一神来之笔在1989 年掀起了字母组合的热潮。20 年后,芭变成了一个回文雕塑,

  字母沿着自己的轴心缠绕,每次旋转部解构和重建着徽标。你可以想象, 艾伦·弗莱彻会以这种方式享受他工作的乐趣,兴致盎然地等待着他的设计中所包含的另一个惊喜出现,只需要合适的时机。

  我在本书中所做的这些内窑补充,力求为案例添加生动的内涵和外延。战希望真他的 28 个徽标之外的故事,也会以自己的方式提供类似的启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