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洛阳是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又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先后有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含武周),五代后梁、后唐、后晋等十三个正统或中原王朝在这里建都,长期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在洛阳和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大地上,早期的河洛人在这里生息劳动,创造了灿烂的史前文化。河洛地区*早进入了阶级社会,出现了国家机构,从而促进了河洛地区文化的飞跃发展,形成了当时我国境内*的文化区域。其后,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这里曾经发生过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生活过众多历史名人,诞生过许多重大的科技文化成果。可以说,一部洛阳史,就是一部中国史的缩影。至今在河洛大地上,仍然留存有丰富多彩的文物胜迹和古代文化典籍。

【内容简介】
《天下洛阳》分华夏之光、历史风云、名人春秋、典故传说、名胜古迹五个部分。作者钩稽史实,考证典章,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详细记述了洛阳的地理文化、历史大事、名人大德、文史逸闻、文物遗迹等,是认识和了解洛阳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
【目录】

概 说

一、华夏之光

. 地处“天下之中”,是早的“中国”

.华夏文明之源

.中华民族圣地

.河洛文化——中华民族的根文化

.十三朝故都

.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

.隋唐大运河的中心

.客家人、闽南人的原乡祖地

.众多姓氏的起源地

.洛阳牡丹甲天下

二、历史风云

.夏启征伐有扈氏甘之战

.商汤灭夏之战

.八百诸侯会盟津

.周公营建洛邑

.周公制礼作乐

.周平王东迁洛邑

.弦高犒劳秦师

.孔子入周问礼

.周敬王迁居成周

.秦灭二周之战

.吕不韦封文信侯

.汉高祖洛阳论三杰

.函谷关东迁

.绿林、赤眉军与王莽洛阳之战

.更始帝都洛阳

.刘秀与绿林、赤眉军洛阳之战

.倭国遣使来洛阳

.黄巾起义与洛阳

.董卓祸乱洛阳城

.曹丕定都洛阳

.曹魏灭蜀

.西晋灭吴

.西晋八王之乱

.桓温北伐

.宋云西行取经

.河阴之变

.北魏的分裂

.北周以洛阳为东京

.日本遣隋使

.杨玄感之变

.瓦岗军与隋争夺洛阳之战

. 王世充与“郑国”

.李世民与王世充东都之战

.唐太宗修洛阳宫

.唐高宗、武则天迁洛阳

.唐玄宗与洛阳

.安史之乱与洛阳

.日本遣唐使

.颜杲卿血染天津桥

.黄巢入洛阳

.唐昭宗迁洛

.北宋西京城

.金中京

.徐达攻克洛阳

.洪洞县有棵大槐树

.伊王、福王封洛阳

.李自成攻克洛阳城

.元明清河南府

.汴洛铁路

.慈禧、光绪帝过洛阳

.民国豫西道、河洛道

.吴佩孚与洛阳

.国民政府洛阳行都

.西安事变与洛阳

.战区长官司令部

……


【前言】

洛阳是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又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先后有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含武周),五代后梁、后唐、后晋等十三个正统或中原王朝在这里建都,长期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2011 年,洛阳又被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署、世界城市科学发展联盟、国际姐妹城市联盟等三家国际级组织联合授予“世界文化名城”称号。在洛阳和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大地上,早期的河洛人在这里生息劳动,创造了灿烂的史前文化。河洛地区早进入了阶级社会,出现了国家机构,从而促进了河洛地区文化的飞跃发展,形成了当时我国境内*的文化区域。其后,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这里曾经发生过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生活过众多历史名人,诞生过许多重大的科技文化成果。可以说,一部洛阳史,就是一部中国史的缩影。至今在河洛大地上,仍然留存有丰富多彩的文物胜迹和古代文化典籍。所有这些,都对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是我们国家、我们民族极其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构建社会主义新文化的重要依托和重要源泉之一。

即将面世的《天下洛阳》一书,其内容包括五大部分:一、华夏之光;二、历史风云;三、名人天地;四、典故传说;五、名胜古迹。显然,这些内容都是洛阳历史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全书条理清楚,内容翔实,行文流畅,雅俗共赏,兼具科学性、知识性、可读性,并附有不少精美的图片,对于社会各界读者认识和了解洛阳,对于洛阳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核心区和示范市,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都将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书的部分,即“华夏之光”部分,是本书的重中之重,涵盖了地处“天下之中”、华夏文明之源、中华民族圣地、河洛文化——中华民族的根文化、十三朝故都、丝绸之路东方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客家人与闽南人的原乡祖地、众多姓氏的起源地、洛阳牡丹甲天下等十个方面的内容。虽然这些内容已经有不少研究者进行过研究,并有不少专著、论文刊行问世,但将这诸多内容集中在一起,通过丰富的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进行有理有据的论述,高扬这些内容与洛阳的渊源关系、洛阳的源头地位、洛阳的核心意义或洛阳的重大作用等,尚不多见。在这里,作者借助古今众多研究者的成果,又通过自己多年来的研究、积累、归纳,以不同的思路、不同的视野,对洛阳的历史与文化进行解读和阐释,从而进一步更为全面、深入地肯定和彰显了洛阳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华传统文化乃至整个世界古代文明发展中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和作用。在我看来,作者选取的这些内容,应该是触到了洛阳历史、洛阳文化研究中的要点和亮点,是值得认真、深入、细致研究并加以大力宣传的。其中的每一项其实都可以再写成一本书甚至几本书。这对我们进一步全方位、深层次地认识和了解洛阳,了解和认识中国,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无疑是具有重要启示作用的。

本书取名“天下洛阳”,是颇具深意的,也是很容易理解的。其一,古人认为,古代的中华大地就是“天下”,洛阳地处“天下之中”,是古代中国人心目中的中心。《史记•封禅书》云:“昔三代之君(居)皆在河洛之间。”《史记•周本纪》载周公言:“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在古代,所谓“天下之中”“中国”“中土”“土中”,皆指洛阳。其二,从全球的视野、现在的“天下”来看,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中原大地是形成华夏族、汉族、中华民族的摇篮,河洛文化是华夏文化、汉族文化、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是中华民族的“祖型”文化、核心文化,而中华文化或中华文明,是世界东方、西方两大文明体系之一的东方文明体系的中心与根脉所在。

……


【免费在线读】

嵇康

嵇康(224—263),字叔夜,谯郡铚县(今安徽宿州西南)人,魏晋时期的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是曹魏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与阮籍、阮咸、山涛、向秀、王戎、刘伶等人并称“竹林七贤”。

嵇康先祖原姓奚,家居会稽上虞,因避仇而迁居铚县,改姓为嵇。嵇康早年丧父,家境孤贫,曾经靠打铁维持生计,但他天赋极高,“学不师受,博览无不该通”,特别喜欢老子、庄子的养性之术。后来娶曹操的曾孙女为妻,官拜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在当时,嵇康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和名望,但他的行为却与当时倡导的“礼教”“礼法”格格不入,终日饮酒作乐,不修边幅,身上甚至长出了虱子,而他依然我行我素,丝毫不在意别人的看法。

东平(今山东东平县)名士吕安与嵇康交情莫逆,每次想到他的高情雅致,都会不远千里到洛阳拜会嵇康。一次恰逢嵇康外出未归,嵇康的兄长嵇喜热情邀请吕安到他家做客,吕安在他家大门上写了个斗大的“凤”字,然后独宿车中。嵇喜以为吕安是在恭维自己,其实古体“凤”字拆开为“凡鸟”,吕安的意思是凤凰不与凡鸟为伍。嵇康回来后,吕安与他畅饮数日,兴尽乃归。

嵇康生活的时代,司马懿父子已经当权,当时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篡魏之势已成定局。山涛、王戎等人都先后顺从了司马氏,只有嵇康不愿依附,并对司马氏的残暴虚伪非常反感。司马昭的心腹钟会年轻气盛,自以为才子,久慕嵇康之名,前去拜访。嵇康正在大树下和向秀一起打铁,见钟会到来,两人故意视而不见。钟会站了很久,见嵇康不理他,非常恼怒。临走,嵇康故意问他:“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气急败坏地答道:“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嵇康的好友山涛,字巨源,推荐他到朝廷做官,嵇康就此写下了著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文中开宗明义,陈列出自己不能为官的原因,总述自己“纵逸来久,情意傲散”的性格。且声明“自卜已审”,断然不改的决心。文章写得形象生动,锋芒毕露。以“辞荐”为由,借题发挥,旁敲侧击,对当时的统治者作了无情的嘲讽与批驳。这篇“绝交书”,与其说是写给山涛看的,不如说是写给司马昭看的,与山涛的绝交实际上就是与司马氏的绝交。嵇康也因此为自己埋下了祸根。

魏元帝景元四年(263),嵇康的好友吕安之妻被其兄吕巽(字长悌)奸污,为了掩盖罪行,吕巽诬告吕安“不孝母亲”。当时,司马昭正标榜“以孝治天下”,“不孝”是很大的罪名,吕安因此下狱。为了辩解冤情,吕安找嵇康做证,嵇康也主动出来为其仗义执言,结果也被抓入牢狱。钟会借机向司马昭进言,说嵇康是卧龙式的人物,他言论放荡,诋毁圣人经典,留着迟早是祸害,不如将他杀掉,以正风俗。司马昭早就对嵇康不满,钟会的提议正中他的下怀,于是就决定将嵇康和吕安一并处死。

嵇康要被处死的消息一经传出,立即激起了许多人的不满,当时有三千多名洛阳太学的学生联名上书,向朝廷请愿,要求赦免嵇康,还要请嵇康到太学教他们读书,但未获批准。嵇康被绑赴洛阳东市斩首时,神情自若,他从哥哥嵇喜手里拿过来琴,弹奏了一曲《广陵散》,音调优雅悲壮,围观者无不怆然涕下。弹毕,嵇康惋惜地说:“当初袁准(字孝尼)请求我将此曲传授于他,我却很吝惜不肯教,从此《广陵散》就算绝迹了!”

嵇康死时年仅40 岁,海内人士莫不痛惜。其传世作品有《与山巨源绝交书》《与吕长悌绝交书》《管蔡论》《声无哀乐论》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