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内容简介】
张庆熊著的《社会研究中的良知与认知》以宽广的学术视野,深厚的学术积累,多角度多层次地梳理和评述了现代社会哲学研究的学术进路、理论短长及其产生的影响和意义,内容涉及实证主义、结构主义、理性选择理论等学术流派,马克思、哈贝马斯、海德格尔、涂尔干、熊十力、冯友兰等中外著名思想家的思想,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中外社会哲学思想的比较性研究。
【目录】

总序

*章 寻求“说明”与“理解”的整合——论近二百年来社会研究的发展线索
*节 哈贝马斯的“走向社会科学的逻辑”
第二节 “文化科学”、“精神科学”与实证科学的对峙
第三节 涂尔干的“社会事实概率”与韦伯的“诠释性理解”
第四节 结构功能论的整合之路和遗留问题
第五节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贡献
第二章 实证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与启蒙辩证法
*节 以实证方法清凉启蒙思潮的狂燥
第二节 以逻辑和语义分析担当科学理论的建构工作
第三节 实证主义与启蒙辩证法
第三章 理性选择理论与批判理论对其的批判
*节 理性选择理论的理论构架
第二节 理性选择理论的实际应用
第三节 “批判理论”对“理性选择理论”的批判
第四章 辩证地对待宗教的两重性:评宗教市场论
*节 宗教市场论的由来和依据
第二节 宗教市场论的理论困境
第三节 辩证地处理宗教的两重性
第五章 公共领域中的“交往理性”与“政治神学”
*节 “宗教在公共领域中的力量”
第二节 政治神学的来龙去脉
第三节 反对政教一体的神权国家模式
第四节 民主的合法性是当今*可行的合法性
第六章 良知与认知:在中西文脉比较中探讨
*节 熊十力与冯友兰有关良知之争的学案
第二节 中国语境中的良知概念
第三节 西方语境中的良知概念
第四节 良知与认知方式
第五节 反思性总结
第七章 从海德格尔论诗看中文诗中的存在关怀和人文意境
*节 “诗”与“愁”——“愁”与“存在”和“时间”
第二节 “客”与“回归故乡”
第三节 “返乡”的宗教和哲学的意蕴
第四节 “道”在语言的“破碎处”
第五节 “诗者,天地之心”
第八章 “劳动光荣”的唯物史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节 劳动及其价值:唯物史观中的实然与应然的统一
第二节 政治正义的立足点: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
第三节 理想与现实、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第四节 可持续发展和子孙万代的责任
第五节 文化作为传承和培育的人的价值观念的生命机制
第九章 从生态学角度探讨繁荣中华文化之道
*节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文化生态环境
第二节 和谐共生的文化发展之道
第三节 东西方文化各自的特点和相互借鉴的可能性
第四节 在“自观”与“他观”的结合中明确自己的方向
主要参考文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