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潘雨廷为近代研究传统文化为数不多的,真正有传承、有体验、有创新的人物之一,其学问力求贯通儒释道、和会中西,至少当得上成一家之言,特别在易学领域,必将成为后来者绕不过去的人物。近年来,他的价值日益为学界所认识和重视。
对于想全面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者,读潘雨廷的著作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对于欲精研易学,会通中西者,潘雨廷先生是绕不过的人物。
【内容简介】

《过半刃言》、《黻爻》、《衍变通论》是潘雨廷先生的遗稿,三书所观乃历史和时代之象,不就某一时代而言,而时代之象亦自然合入。

本书是丛书“潘雨廷著作集”中的一种。该丛书是潘雨廷著作的首次集中出版,历经数年,对此前出版过的内容作了全面修订,并增加了几种新整理的内容。经重新组合,共分十三册,每册内容简介如下:
*册《周易表解》:本书用表解形式阐释《周易》经传,共分四卷百表,每表辅以解说。卷一: 《说卦》、《序卦》、《杂卦》;卷二: 上经(《彖》上、《象》上);卷三: 下经(《彖》下、《象》下);卷四: 《系辞》、《文言》。本书可以作为理解《周易》经传的入门,是基础读本。
第二册《易学史发微》:《易学史发微》是作者撰写《易学史》中的主题论文汇编。本书从历史的角度综述了从先秦至近代易学典籍和人物的核心思想,勾勒了中华易学象数发展的主要线索,是简明的易学史纲要。
第三册《易学史丛论》:《易学史丛论》收入了从上古至清的易学史论文,如果和作者的另一著作《易学史发微》合观,已然勾勒出了中华易学史的整体面貌。
第四册:《读易提要》:本书提要钩玄,揭示西汉至近代有代表性的易学典籍的要义。共分十卷:一、两汉(附先秦),14篇;二、魏晋,12篇;三、南北朝隋唐,12篇;四、宋(上),16篇;五、宋(下),51篇;六、元,19篇;七、明,14篇;八、清(上),45篇;九、清(下),39篇;十、近代,22篇。本书介绍易学典籍约二百余种,可作为读《易》者的参考书之一。
第五册:《周易虞氏易象释》:《周易虞氏易象释》全面解析《周易集解》中的虞氏注,使传统易学繁难的部分重新成为可读。
第六册:《过半刃言 黼爻 衍变通论》:《过半刃言》、《黼爻》是易学上的玩辞之作,《过半刃言》玩的是卦辞,《黼爻》玩的是爻辞。《衍变通论》穷追玩占的原理,详述筮法的变化,阐明了筮占的精义。
第七册:《易与佛教 易与老庄》:《易与佛教》、《易与老庄》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方面,对深入理解佛道两家的核心思想提供了线索。
第八册《易老与养生》:《易老与养生》是作者论述中国养生学的专著,分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论易老,分别介绍三千年前、二千年前、一千年前易学思想和黄老道教的关系。后半部分阐述了《参同契》、《胎息经》、《黄庭经》、《入药镜》、《悟真篇》五部典籍的功法。
第九册《道教史发微》:《道教史发微》是作者拟撰《道教史》中的主题论文汇编。本书论述先秦至近代道教史的核心内容,介绍仙与道各种流派的修行方法。
第十册《道教史丛论》:《道教史丛论》收入了从上古至今的道教史论文及一本小册子《道教文化》,如果和作者的另一著作《道教史发微》合观,已然勾勒出中华道教史的整体面貌。
第十一册《道藏书目提要》:《道藏书目提要》择取《道藏》286种文献写作提要,每篇提要介绍该文献的史实和内容,并阐明其意义,对编撰道教史和研习道教文献者提供了有用的线索。
第十二册:《易则 神形篇 〈内经〉七篇大论述义》:《易则》展示了河图、洛书的先后天体用变化,其中的《易范合论》尤其有重要价值。《神形篇》是以五进制撰写的“拟经”,堪比汉代扬雄的《太玄经》。《〈内经〉七篇大论述义》阐发了《易》与中医的关系,追溯了中医的理论根源。
第十三册《易学史入门 论吾国文化中包含的自然科学理论》:《易学史入门》关注易学如何为初学者所理解。《论吾国文化中包含的自然科学理论》思考易学如何与西方学术相融合。
【作者简介】
潘雨廷先生(1925—1991),上海人,当代著名易学家。生前担任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中国《周易》研究会副会长、上海道教协会副会长。潘雨廷先生早年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教育系,毕业后师从周善培、唐文治、熊十力、马一浮、杨践形、薛学潜等先生研究中西学术,专心致志于学问数十载,融会贯通,自成一家,在国内外有相当的影响。潘雨廷先生毕生研究的重点是宇宙与古今事物的变化,并有志于贯通东西方文化之间的联系,对中华学术中的《周易》和道教,有深入的体验和心得。潘雨廷先生著述丰富,其研究涉及多方面内容,具有极大的启发性。他的著作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化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本书由张文江根据潘雨廷夫人金德仪女士保存的遗稿整理而成。
【目录】

过半刃言 自序 凡例 卷首 六十四卦消息图 两端消息用中图 卷上(凡二十八卦) 卷上之一 时端消息十二卦 乾 坤 垢 复 遜 临 否 泰 观 大壮 剥 夹 卷上之二 位端消息十二卦 既济 未济 蹇 睽 井 噬嗑 习坎 离 困 贲 解 家人 卷上之三 阴阳刚柔用中四卦 中孚 小过 随 蛊 卷下(凡三十六卦) 卷下之一 周流六虚本末二五十二卦 同人 师 颐 大过 大有 比 需 晋 明夷 讼 归妹 渐 卷下之二 周流六虚中互上下参十二卦 无妄 升 损 咸 小畜 豫 屯 鼎 丰 涣 兑 艮 卷下之三 周流六虚中互下上参十二卦 益 恒 大畜 萃 履 谦 革 蒙 震 巽 节 旅 跋 再跋 黼爻 自序 凡例 卷一 用九 乾 初九 乾° 夹 大有 大壮 小畜 需 大畜 泰 履 兑 睽 归妹 中孚 节° 损 临 同人 革 离 丰 家人 既济 贲 明夷 无妄 随 噬嗑° 震 益 屯 颐 复° 九二 乾° 夹 大有 大壮 小畜 需 大畜 泰 履 兑 睽 归妹 中孚° 节 损 临 垢 大过 鼎 恒 巽 井 蛊 升 讼 困 未济 解 涣 习坎 蒙 师 九三 乾° 央 大有 大壮 小畜 需 大畜 泰 同人 革 离 丰 家人 既济 贲 明夷 垢 大过 鼎 恒 巽 井 蛊 升 遜 咸 旅 小过 渐 蹇 艮 谦° 九四 乾° 央 大有 大壮 履 兑 睽 归妹 同人 革 离 丰 无妄 随 噬嗑 震 垢 大过 鼎° 恒 讼 困 未济 解 遜 咸° 旅 小过 否 萃 晋 豫 九五 乾° 夹 小畜 需 履 兑 中孚 节 同人° 革 家人 既济 无妄 随 益 屯 垢 大过 巽 井 讼 困 涣 习坎 遜 咸 渐 蹇 否° 萃 观 比 上九 乾° 大有° 小畜 大畜 履 睽 中孚 损 同人 离 家人 贲 无妄 噬嗑° 益° 颐 垢 鼎 巽 蛊 讼 未济 涣 蒙 遜 旅 渐 艮 否 晋 观 剥 卷二 用六 岫 初六 坤° 剥 比 观 豫 晋 萃 否 谦 艮 蹇 渐 小过 旅 咸 遜 师 蒙 习坎 涣 解 未济 困 讼 升 蛊 井 巽 恒 鼎 大过° 垢 六二 坤° 剥 比 观 豫° 晋 萃 否 谦 艮 蹇 渐 小过 旅 咸 遜 复 颐 屯 益 震 噬嗑 随 无妄 明夷 贲 既济 家人 丰 离 革 同人 六三 坤° 剥 比 观 豫 晋 萃 否 师 蒙 习坎 涣 解° 未济 困° 讼 复 颐 屯 益 震 噬嗑 随 无妄 临 损° 节 中孚 归妹 睽 兑 履 六四 坤° 剥 比 观 谦 艮 蹇 渐 师 蒙 习坎 涣 升 蛊 井 巽 复 颐 屯 益 明夷 贲 既济 家人 临 损 节 中孚 泰 大畜 需 小畜 六五 坤° 剥 豫 晋 谦 艮 小过 旅 师 蒙 解 未济 升 蛊 恒 鼎 复 颐 震 噬嗑 明夷 贲 丰 离 临 损 归妹 睽 泰 大畜 大壮 大有 上六 坤° 比 豫 萃 谦 蹇 小过 咸 师 习坎 解° 困 升 井 恒 大过 复 屯 震 随 明夷 既济 丰 革 临 节 归妹 兑 泰 需 大壮 夹 注:加圈之爻,《易传》有释。
跋 衍变通论 自序 引言 一、生蓍释义 二、四象释义 三、述挂仂之变 四、论生蓍之概率 五、释操蓍之象 六、四营论 七、策数释义 八、卦爻辞溯源 附录一 易学的时空结构 附录二 论《周易》大衍筮法与正则六维空间的——对应关系 附录三 易学象数与现代数学 后记 张文江 补记 张文江 修订本补记 张文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