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许多优秀文化典籍蕴涵着做人做事和治国理政的大道理。从学术传承与文化创新的角度看,“易学经世真诠丛书”具有重要的创新价值。本书作者李顺祥从事易学文化研究与教学三十多年,通过研读大量优秀传统文化书籍,汲收前人的智慧和经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在实践中创立了诸多适合现代应用的学术新观点,完善了周易应用理论,在学术应用的发展方面作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


【内容简介】

《人居地理学》对传统环境地理的主体与客体、形势与理气、空间与时间、砂水与飞星进行了全面而精辟的论证,辅以经典案例,极具实用与学术价值。

将峦头、理气、四柱、八卦综合运用,是增强传统环境地理效果的一项重要的高端技术,如何掌握与运用此项技术,本书进行了系统而详细的讲解。

当代著名易学家李顺祥根据自己从事环境地理应用研究三十多年的经验,集各家之长,首次提出传统环境地理必须“以人为本”和“几何太极点”与“人体太极点”如何区别应用的全新理论,使传统环境地理学的理论和应用得到高度升华。

本书是“易学经世真诠丛书”其中一册,立论严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我国易学泰斗、武汉大学哲学院教授唐明邦评价:“‘易学经世真诠丛书’在学术应用的发展方面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此套系列丛书实属易学研究的重要之作,定能作为易学经典世代流传;同时启示同仁深入研究先贤遗留的典籍,精益求精,崇德广业,树立高尚情操,以精湛技术服务社会。”


【作者简介】

李顺祥先生,当代 著名易学家、WBSA国际注册高级商务策划师、高级心理咨询师、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委员、国际易学联合会副会长、重庆市中华易学研究院院长。其从事文化作者从事易学文化研究与教学三十多年,在继承先贤易学精华的基础上独创了许多新的学术观点,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受到学界广泛关注与赞誉,为弘扬祖国传统文化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目录】

*章 对环境地理学的正确认识 1

*节 独立环境地理与人居环境地理 2

第二节 环境地理应用的主体 3

第三节 环境地理与命运之主次 4

第四节 环境地理的实际功效 5

第 五 节 本 章 结 语 7

本 章 习 题 7

第二章 传统环境地理学漫谈 8

*节 传统环境地理学是迷信还是一门高深且实用的学问 8

第二节 传统环境地理学观论战 13

第三节 传统环境地理学的理论依据与应用价值 15

第四节 传统环境地理学的自身价值与地理师的是非功过 16

第 五 节 本 章 结 语 17

本 章 习 题 17

第三章 环境地理学基础知识 18

第 一 节 阴 阳 学 说 19

第 二 节 五 行 理 论 25

第 三 节 八 卦 万 物 类 象 30

第 四 节 二 十 四 山 向 35

第五节 几何太极点与人体太极点 36

第 六 节 本 章 结 语 38

本 章 习 题 38

第四章 环境地理调整应以人为本 40

第 一 节 环 境 地 理 学 流 派 简 评 40

第二节 科学实用的传统地理技术系统 41

第三节 房屋环境地理与命局喜忌的矛盾 43

第 四 节 本 章 结 语 46

本 章 习 题 46

第五章 峦头 47

第 一 节 形 势 47

第 二 节 砂 49

第 三 节 水 51

第 四 节 风 与 气 53

第 五 节 宫 位 阴 阳 宜 忌 及 其 运 用 54

第 六 节 本 章 结 语 56

本 章 习 题 57

第六章 峦头与理气的辩证关系 58

*节 峦头的固定性与理气的变化性 59

第 二 节 峦 头 与 理 气 的 合 理 调 配 61

第 三 节 理 气 需 兼 顾 峦 头 形 势 64

第四节 元运变换与宅运旺衰的关系 66

第 五 节 本 章 结 语 71

本 章 习 题 72

第七章 地理形势精要 73

本 章 结 语 85

本 章 习 题 85

第八章 金锁玉关之应用 86

第 一 节 金 锁 玉 关 基 础 知 识 88

第 二 节 金 锁 玉 关 断 语 解 释 94

第 三 节 金 锁 玉 关 经 文 110

第 四 节 本 章 结 语 114

本 章 习 题 115

第九章 玄空地理 116

第 一 节 三 元 九 运 117

第 二 节 二 十 四 山 阴 阳 及 元 龙 120

第 三 节 九 宫 飞 星 轨 迹 图 122

第 四 节 玄 空 飞 星 排 盘 123

第 五 节 下 卦 与 替 卦 131

第 六 节 替 卦 排 盘 方 法 133

第七节 玄空飞星三元九运下卦尧替卦全图 140

第 八 节 本 章 结 语 213

本 章 习 题 214

第十章 九星组合 215

第 一 节 九 星 含 义 216

第 二 节 九 星 组 合 吉 凶 含 义 221

第 三 节 本 章 结 语 232

本 章 习 题 233

第十一章 四值紫白星的运用 234

第 一 节 四 值 紫 白 星 的 计 算 235

第二节 四值紫白星与环境地理调整 243

第 三 节 本 章 结 语 246

本 章 习 题 247

第十二章 住宅建筑传统环境地理应用 248

第 一 节 选 址 立 向 249

第 二 节 房 屋 定 向 255

第 三 节 地 运 长 短 258

第 四 节 旺 衰 格 局 与 收 山 出 煞 260

第 五 节 城 门 264

第 六 节 反 吟 伏 吟 271

第 七 节 正 神 零 神 论 275

第 八 节 三 般 卦 与 七 星 打 劫 局 276

第 九 节 合 十 284

第 十 节 本 章 结 语 288

本 章 习 题 288

第十三章 七运房的环境地理应用与调整 289

第 一 节 七 运 壬 山 丙 向 下 卦 290

第二节 七运子山午向渊癸山丁向同冤下卦 291

第 三 节 七 运 丑 山 未 向 下 卦 293

第四节 七运艮山坤向渊寅山申向同冤下卦 294

第 五 节 七 运 甲 山 庚 向 下 卦 296

第六节 七运卯山酉向渊乙山辛向同冤下卦 298

第 七 节 七 运 辰 山 戌 向 下 卦 300

第八节 七运巽山乾向渊巳山亥向同冤下卦 301

第 九 节 七 运 丙 山 壬 向 下 卦 303

第十节 七运午山子向渊丁山癸向同冤下卦 304

第 十 一 节 七 运 未 山 丑 向 下 卦 306

第十二节 七运坤山艮向渊申山寅向同冤下卦 308

第 十 三 节 七 运 庚 山 甲 向 下 卦 309

第十四节 七运酉山卯向渊辛山乙向同冤下卦 311

第 十 五 节 七 运 戌 山 辰 向 下 卦 313

第十六节 七运乾山巽向渊亥山巳向同冤下卦 314

第 十 七 节 本 章 结 语 316

本 章 习 题 317

第十四章 八运房的环境地理应用与调整 318

第 一 节 八 运 壬 山 丙 向 下 卦 319

第二节 八运子山午向渊癸山丁向同冤下卦 321

第 三 节 八 运 丑 山 未 向 下 卦 322

第四节 八运艮山坤向渊寅山申向同冤下卦 324

第 五 节 八 运 甲 山 庚 向 下 卦 326

第六节 八运卯山酉向渊乙山辛向同冤下卦 328

第 七 节 八 运 辰 山 戌 向 下 卦 329

第八节 八运巽山乾向渊巳山亥向同冤下卦 331

第 九 节 八 运 丙 山 壬 向 下 卦 333

第十节 八运午山子向渊丁山癸向同冤下卦 334

第 十 一 节 八 运 未 山 丑 向 下 卦 336

第十二节 八运坤山艮向渊申山寅向同冤下卦 337

第 十 三 节 八 运 庚 山 甲 向 下 卦 339

第十四节 八运酉山卯向渊辛山乙向同冤下卦 341

第 十 五 节 八 运 戌 山 辰 向 下 卦 342

第十六节 八运乾山巽向渊亥山巳向同冤下卦 344

第 十 七 节 本 章 结 语 346

本 章 习 题 347

第十五章 住宅环境地理布局调理及注意事项 348

第 一 节 房 门 349

第 二 节 窗 户 355

第 三 节 阳 台 358

第 四 节 客 厅 361

第 五 节 厨 房 371

第 六 节 主 卧 室 374

第 七 节 书 房 378

第 八 节 小 孩 卧 室 381

第 九 节 老 人 卧 室 382

第 十 节 卫 生 间 383

第 十 一 节 储 藏 室 385

第 十 二 节 灯 光 的 宜 忌 385

第 十 三 节 办 公 室 环 境 地 理 386

第 十 四 节 店 铺 与 环 境 地 理 389

第 十 五 节 厂 房 环 境 地 理 选 择 394

第十六节 怎样选购环境地理好的房屋 397

第 十 七 节 本 章 结 语 404

本 章 习 题 405

第十六章 环境地理调理及其用品 406

第 一 节 形 煞 危 害 与 化 解 406

第 二 节 神 煞 危 害 与 化 解 418

第三节 各种环境地理用品的功用及用法 428

第 四 节 本 章 结 语 442

本 章 习 题 443

第十七章 八卦在环境地理学中的应用价值 444

本 章 结 语 452

本 章 习 题 453

第十八章 传统环境地理学操作实例分析 454

本 章 结 语 468

本 章 习 题 468

后 记 470


【前言】

序 一 唐明邦

改革开放新时期,神州大地涌现无穷新事物。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术数文化也乘机得以复苏,这绝非偶然。术数文化早在《汉书·艺文志》中就已定名。今天,有人称之为神秘文化,包涵四柱、环境地理、六爻、择吉、奇门遁甲等诸多分支,都深深扎根于民间,长期口耳相传,已有数千年历史。术数文化从来受到历代史学家的公正对待,历朝历代均将术数文化领域里不少著名奇人异士的事迹载入史册。可以说,当今术数文化的复苏,不止有其现实土壤,更有其深厚历史根源,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从现实土壤方面看,术数复苏有着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经济文化建设、市场经济发展力量的推动。神州大地经济文化建设日新月异,一天等于过去二十年。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导致人们的生活难免遭遇多重矛盾交织,言行举止、功利取舍等等诸多方面,往往是风险与机遇同在,必须深思熟虑,慎重决策。这时谋之领导、谋之师友、尚难决断时,谋之术数之士,亦不失为一种选择。故社会现实生活中的激烈竞争,乃是推动术数文化兴盛的动力之一,实非单纯的“周易热”所能引发。

其次,术数文化的兴起,还有两方面历史根源。一方面它是《周易》应用的一个侧面,可谓“易外别传”。《易》乃大道之源,是论道兴邦的宝典,然而数千年来,它却广被百家利用。易学与术数从来就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大体说来有三个层面,首先,它借用了《周易》的某些主导思想,如天人合一、三才统一、阴阳学说、常变思想等;其次,应用《周易》图像,《河图》《洛书》《太极图》、先天八卦、后天八卦、卦象图、纳甲图、爻辰图等;第三,借用易学的某些范畴、概念,如变卦、互体、吉凶、比应、中和、阴阳、刚柔、消息、常变等。术数借“周易热”之东风,乘势而兴,亦势所必然。术数之兴的另一历史根源,是它在中国二十四史、《四库全书》中,从来就有一席之地。《史记》有《日者列传》《龟策列传》;后来的正史中多有《方伎列传》,记载民间精通术数(包括医术)的奇人奇事,有的还高居庙堂,受到君王青睐。《汉书·艺文志》列有数十种或存或亡的术数类书籍目录。特别在清官修的《四库全书》中,子部列有术数一类。其中*部列入此类者,乃是宋思想家邵雍的《皇极经世书》。此书实为大谈经世之道的易学名著,之所以将其列入术数之首,足以发人深思,表明《四库全书》编纂者,将各种列入术数的典籍,均视为同《皇极经世书》一样,有着指导人们为善去恶、崇德广业、安定社会的经世作用,应予列入子类与诸子百家典籍同等看待,不应以其为“草根”文化而加以歧视。由此启示后世,对待神秘文化术数之书,应持正确态度。首先,重视它,研究它,应用它为人民隐恶扬善、趋吉避凶、指点迷津;其次,保持中立态度,认定术数之学本有神秘奥妙之处,今人尚难破译,不会永远无人破译。譬如男女生育遗传之妙,古人难以解析,今有遗传密码的发现,真相大明。记得20世纪90年代,在北京举行的“周易与科学”学术研讨会上,中国地震局研究员翁文波先生,特别向大会献赠他的科研论著《天干地支纪历与预测》。书中表明他本人利用天干地支预测地震,屡有奇效。与今之四柱、六爻预测何其相似,难道不值得深思、存疑?无可讳言,过去社会上有少数人,不能正确对待术数行业,将术数界人士视为散布宿命论的迷信者。《四库全书》的编纂者,却是将术数之士大多视为导人自求多福、指点迷津的良师,他们能教人做“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主人,免遭“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的恶运。

我于术数之学心仪已久,视其玄妙莫测,不敢涉足此玄圃,至今仍是门外汉。但置身易坛,深交不少术数名家,耳濡目染,亦略知皮毛。今又读到《易学经世真诠 1.人生信息学》(上下册)《易学经世真诠 2.时空信息学》(上下册)《易学经世真诠 3.中国姓名学》《易学经世真诠 4.人居地理学》《易学经世真诠 5.人生信息学答疑》《易学经世真诠 6.时空信息学解惑》系列丛书,作者乃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常委、国际易学联合会副会长、重庆市中华易学研究院院长、国际易学联合会易学应用研究会执行会长李顺祥同志。他从事术数文化研究与教学已三十多年,好学深思,广交师友,研读各派古典,心领神会,实践应用,去芜存菁,总结提炼,然后综合创新成此巨著。此套系列丛书立足实战应用,又有完善的理论架构,在实践中创立了诸多适合现代应用的学术新观点,完善了周易应用理论,极大地提高了周易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推动了易学应用的健康发展。他治学严谨,力求完美,每一个学术新观点,都是在实际预测中,经过千百次的实践验证而得出,每有心得,笔之于书,也毫无保留,尤其是在学术应用的发展方面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此套系列丛书实属易学实战应用的权威之作。

今欲将此套系列丛书,抛砖引玉,公之于世,冀于同好,共谋发展。作者能成此套系列丛书,显示他具有令人钦佩的钻研精神。首先,显示出海纳百川、博采众长的虚心好学精神。术数之学,向来派系甚多,各美其美,莫衷一是。作者勤学好问,不受派系思想束缚,博学慎思,广征博引,加以重新架构,力求授人一套“正确、合理、简捷、实用、有效”的自学思维方法,诱导读者开启智慧,洞悟玄机。其次,显示作者富有敢为天下先的综合创新精神。在旧社会,门派规矩甚严,只许师徒二人口耳相传,素有“六耳不传”的行规,令人莫测高深。作者撰此套丛书,将先人遗训同本人创新之处,和盘托出,不加保留,打破千年行规,顺乎当代潮流,肯定会广受读者欢迎。再者,从中亦可看出,作者更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语)的仁者心胸,乐于抛砖引玉。将此套丛书公之于众,必能广交同好,利于汲取不同意见,共同推进术数之学新发展。更愿用此套丛书鼓舞术数之学的爱好者,打消疑难情绪,热心自学成才;同时启示术数界同仁,深入研究先贤遗留的典籍,精益求精,崇德广业,树立高尚情操,以精湛技术服务社会。但愿此套丛书早日面市,乐以为之序,以就正于方家。

2017年5月9日定稿于云鹤书房

(唐明邦,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首届中国周易研究会会长)

序 二 韩 毅

2013年元旦,我应台湾中华炎黄蚩三祖文化研究会顾问、台湾禅机山易经大学校长、中华鬼谷子学术研究会会长混元禅师邀请,带领北京易学教授专家代表团赴台湾桃园县参加“中华民族联合祭祖大典”。就在这次祭祖大典仪式上,我首次观看了儿童学易经的舞蹈,这不仅让我心灵受到强烈震撼,更是让我耳目一新,感慨万千。

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宝典,是世界三大著名经典之一。自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始,易经已经成为我国古代的群经之首。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易经在近现代的大陆社会中,曾经受到极大的冲击。令人欣慰的是,当代中国已经冲破了思想文化被牢牢禁锢的樊篱,十八大以后,党中央号召“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得民心,可谓顺天应时,易学文化的复苏和发展也一步一步迎来了春天。早在2007年,清华、北大、人大、北师大这样的高校,在总裁培训班的课堂里,已悄然开设了国学易经的课程,央视百家讲坛也有了易经的专题,作为国家*学术研究机构之一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更是于2010年在全国率先推出了《易经智慧运用实战高级研修班》,国家*学府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又于2014年元月开设了《北京大学易经管理智库研修班》。时任社科院研究生院、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易经研修项目负责人的我,在社科院研究生院继续教育学院董礼胜院长、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赵孝哲副院长、清华紫荆管理培训中心范庆骅副主任的带动下,使全国易经研修者有了系统学习易经知识的杏坛,而始终徘徊在民间的易学文化传承也由此登上了官方学术殿堂。

2013年6月9日,由中央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的中国专业人才库批复设立了全国易学考评管理中心,首次将易学专业人才职业能力和从业活动管理以及全国易学考评教材出版纳入官方体系。在中国专业人才库管理中心主任刘琅博士的指导下、在全国易学专业人才考评专家委员会顾问方克立、余敦康、唐明邦、成中英等教授的关怀下,我受命担任全国易学考评管理中心主任并负责全国易学人才库的建设。中国专业人才库全国易学人才标准体系(CITP)经委托北京乾元智库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已开始实施。CITP是根据国情下易学发展新理念和研究成果,按照“国学院 人才库 研究院”的模式,以胜任力为导向的易学专业人才职称系列。其中批准了“易学教育与研究、易学管理与咨询、易学建筑与设计、易学文化与传承”等专业职种,制定了“课程、教师、题库和证书”等专业职级,构建了一套用于提升易学人才核心素质、增加变革创新意识、提高交流合作能力以及实践应用水平的知识体系。至此,中国专业人才库全国易学考评与应用研究工作开始步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发展之路。

为进一步拓展全国易学考评与应用研究范围的广度和深度,尝试把中华环境地理学与中国建筑文化应用相结合,以肩负中国建筑环境地理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历史使命为己任,立足正本清源、传承正能量学术思想,挖掘建筑人文环境地理文化的核心价值,展现中国建筑文化原生态环境地理学的绿色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为初衷,2015年8月30日,由国家建设部批准、文化部主管、民政部注册的国家一级社团组织——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向上级部门申报,批准设立了人文环境风水研究院。2016年1月9日,在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文化中心,由全国各大学教授、博导和各省市易学研究机构学术带头人及专家学者,组建了*批拟承担*建筑人文环境地理选址、规划、咨询与科研项目的专家代表团,正式进入中国冬季奥运会艺术城项目的调研中。2016年3月7日,国家一级学术期刊《建筑与文化》杂志“建筑风水文化”专栏孕育而生。值得一提的是,九旬老人唐明邦教授的发刊辞意味深长、催人奋进!他写道:“人文环境风水研究院任重而道远。当前任务在进一步为传统地理文化正名,为传统地理文化揭去草根文化的帽子,使之升华为荣登大雅之堂的一门新式交叉学科。应将传统地理文化的核心价值研究透彻,作出掷地有声的论述,令专家教授、及广大群众都心服口服,公认它是一门值得注重的学科,不再投以歧视目光。还当进一步为传统地理文化作出一个名正言顺放之四海皆准的科学定义,使之正规地进入现代学科之列。更应在‘双百方针’指引下,允许不同的传统地理学著作范式竞长争高,使建筑人文环境地理学更上一层楼。”这一论断得到了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领导们的高度认可,激发了全国易学考评与应用研究工作要敢于趟过深水区和面向困难所具有的勇气与智慧。

为什么易学饱经磨难却从未消失?说到底,易学文化与老百姓的生活及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起着不可或缺的滋养作用,故而才能生生不息。比如传统人居地理学,完全没有必要使之复杂化或神秘化,因为传统人居地理学是介于科学和哲学之间的一种交叉学科,无论是阳宅还是阴宅,都是在研究“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的环境规划学。只不过这种规划绝不是风和水的简单组合,而是恰到好处地揉进了易经理论中阴阳通气与五行制衡的关系,这种环境包括肉眼能够看到和不能看到的两大部分。在人类生活的环境中,无论是城乡建设还是居家住宅,人们都很注重绿化、美化以及一些基础设施的合理配置,这是能够用肉眼看到的部分。由于大多数人的认知有限,他们只相信眼见为实,因而对看到的部分往往容易接受,认为是科学的。而对那些普通人用肉眼看不见的则一概认为是不存在的。其实看不到的东西并不等于不存在,比如电流、空气等,人们每天都在利用但却看不到是什么样子。由此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阴阳宅位置的改变而使地理环境发生了变化,其人生轨迹也悄然发生了变化,这是普通人看不到的气场变化所引起的必然趋势。可见,人生现象多姿多彩,人生轨迹起落沉浮,似乎都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召唤。如何正确认识这只“看不见的手”?既要尊重规律又要不致于落入“宿命论”的泥坑,这需要用天人之学来定位人生,用易学思维来规划人生,以求顺势而为,有所作为。

李顺祥老师是中国专业人才库全国易学专业考评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人文环境风水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是当代易学界公认的领军人物。他的易学著作学术性与实用性兼备,极具权威性,经全国易学专业人才考评专家委员会教材编审组评议通过,决定将李顺祥老师撰写的《易学经世真诠》丛书选入中国专业人才库《全国易学考评与应用研究丛书》,作为中国专业人才库易学文化传承师培训教材和考评题库在全国认证推广,目的在于培养更多合格的易学文化传承人和创新一代,让易学应用这一中华传统文化的“奇葩”,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大众,为“中国梦”的实现尽一份心力。

三十多年来,李顺祥老师敢于试错,敢于创新,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从1996年开始,先后撰写了含金量极高的许多易学应用研究丛书,深受广大易学爱好者和易学专家的赞誉与推崇。《易学经世真诠》丛书,涵盖了人生信息学、时空信息学、中国姓名学和人居地理学等当今*热门的四大易学应用板块,这四门大宗之法在丛书中既各成体系,又融会贯通,相辅相成,形式和内容如此完美结合,在当今易学专著中实属少见。初学者研习此书,能够迅速入门,进入实战;中级预测师研习此书,可使卦技大步精进,登堂入室;高级预测师精研此书,则可醍醐灌顶,更上新台阶。丛书的出版对易学应用研究有着划时代的贡献。此套丛书创新亮点很多,应用价值极大,无疑是易学应用研究的*之作。

作为易学应用研究者,从学术传承与文化创新的角度看,我认为《易学经世真诠》这套丛书有以下重要的创新价值:

*,思想创新,发扬光大

思想创新和观念更新是对原有的思想和观念的发扬光大,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研究出更有实用价值的东西。本套丛书体现了破除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保守思想,树立大胆创新、敢闯敢试的学术创新精神,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在实践中大胆探索,敢于突破常规、突破前人、突破自我,从理论到实践都对易学的发扬光大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第二,理论创新,不断升华

理论创新是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新的理性分析研究,找出研究对象的内在规律和发展变化趋势,从而形成新的理论体系。此套丛书的理论创新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对传统易学理论进行了修正和完善。比如:

卦爻进退之真假、五行生克之真假、长生之真假、五行系统的调节机制、生克与制化的区别、岁运君臣理论、早晚子时理论、真太阳时与北京时间的具体运用等。

2. 打破陈规,创立了诸多全新理论。比如:

【人生信息学方面】合之反化、干支的相对阴阳、同类异性的干支区别、大运替代月柱的法则、十神的复合含义、用神变化、战和法则、格局变化、人为的优化造命等。

【时空信息学方面】汉字五行如何判定、四值综合预测法、姓名加四值起卦法、纳干的运用、三会局在六爻中的运用、用神向背的具体运用、六爻的从格、竞争新论等。

【中国姓名学方面】命理五格综合起名法、六爻预测起名法等。

【人居地理学方面】人体太极点、命理与人居地理学体系、形势综合传统地理、理气与砂水兼顾理论、以人为本传统地理理论等。

3. 打破旧框架,创立新模式。比如:

将四柱预测学、八卦预测学融入传统地理学中,创立了一套全新的人居地理布局调整规则,弥补了传统地理学自身的不足与缺陷。

第三,探索真理,精益求精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李顺祥老师在长期的易学研究中,对任何一种新理论的创立,都通过了大量的、反复的实践验证。书中的实例都是他在实践中积累的真实案例,有理有据,真实可信。

成语有云:“人才辈出。”在任何学科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总是遵循着后浪推前浪的铁律,易学也不例外。每一代宗师都是站在前辈的肩膀上树立起来的,文王站在伏羲、黄帝的肩膀上而树《周易》,在文王的肩膀上站着孔孟之道,在往后的易学进程史上,京房、邵子、伯温、郭璞、筠松、赖公都是易学史上划时代的圣人,他们既是易学应用的实践者,更是传承者。不可否认,每位先贤的背后莫不站着无数易学传承推动者,才使得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不失根基。李顺祥老师致力于易学应用和易理的探究,求真务实、拨乱反正,形成一套以阴阳变化、五行生克为主线的预测系列体系,成果斐然。在科学倡明、大兴易学、人才辈出的今天,不失为站在历代先贤肩膀之上传承易学的又一代明师,但他一贯推崇“德艺双馨”的治学之本,以传承易学为己任,从不以“大师”自居;他是我心中的易学文化巨人,但他却自谦为一个“吃易学百家饭长大”的普通易学文化传承者。古有邵子《皇极经世》流芳百世,今有顺祥《易学经世真诠》谱写新篇!《易学经世真诠》丛书的出版,必将在当代易学文化传承与创新历程中起到里程碑的作用!

2017年5月于北京

(韩 毅:中国专业人才库全国易学考评管理中心主任,文化部·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人文环境风水研究院院长)


【免费在线读】

序 一 唐明邦

改革开放新时期,神州大地涌现无穷新事物。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术数文化也乘机得以复苏,这绝非偶然。术数文化早在《汉书·艺文志》中就已定名。今天,有人称之为神秘文化,包涵四柱、环境地理、六爻、择吉、奇门遁甲等诸多分支,都深深扎根于民间,长期口耳相传,已有数千年历史。术数文化从来受到历代史学家的公正对待,历朝历代均将术数文化领域里不少著名奇人异士的事迹载入史册。可以说,当今术数文化的复苏,不止有其现实土壤,更有其深厚历史根源,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从现实土壤方面看,术数复苏有着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经济文化建设、市场经济发展力量的推动。神州大地经济文化建设日新月异,一天等于过去二十年。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导致人们的生活难免遭遇多重矛盾交织,言行举止、功利取舍等等诸多方面,往往是风险与机遇同在,必须深思熟虑,慎重决策。这时谋之领导、谋之师友、尚难决断时,谋之术数之士,亦不失为一种选择。故社会现实生活中的激烈竞争,乃是推动术数文化兴盛的动力之一,实非单纯的“周易热”所能引发。

其次,术数文化的兴起,还有两方面历史根源。一方面它是《周易》应用的一个侧面,可谓“易外别传”。《易》乃大道之源,是论道兴邦的宝典,然而数千年来,它却广被百家利用。易学与术数从来就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大体说来有三个层面,首先,它借用了《周易》的某些主导思想,如天人合一、三才统一、阴阳学说、常变思想等;其次,应用《周易》图像,《河图》《洛书》《太极图》、先天八卦、后天八卦、卦象图、纳甲图、爻辰图等;第三,借用易学的某些范畴、概念,如变卦、互体、吉凶、比应、中和、阴阳、刚柔、消息、常变等。术数借“周易热”之东风,乘势而兴,亦势所必然。术数之兴的另一历史根源,是它在中国二十四史、《四库全书》中,从来就有一席之地。《史记》有《日者列传》《龟策列传》;后来的正史中多有《方伎列传》,记载民间精通术数(包括医术)的奇人奇事,有的还高居庙堂,受到君王青睐。《汉书·艺文志》列有数十种或存或亡的术数类书籍目录。特别在清官修的《四库全书》中,子部列有术数一类。其中*部列入此类者,乃是宋思想家邵雍的《皇极经世书》。此书实为大谈经世之道的易学名著,之所以将其列入术数之首,足以发人深思,表明《四库全书》编纂者,将各种列入术数的典籍,均视为同《皇极经世书》一样,有着指导人们为善去恶、崇德广业、安定社会的经世作用,应予列入子类与诸子百家典籍同等看待,不应以其为“草根”文化而加以歧视。由此启示后世,对待神秘文化术数之书,应持正确态度。首先,重视它,研究它,应用它为人民隐恶扬善、趋吉避凶、指点迷津;其次,保持中立态度,认定术数之学本有神秘奥妙之处,今人尚难破译,不会永远无人破译。譬如男女生育遗传之妙,古人难以解析,今有遗传密码的发现,真相大明。记得20世纪90年代,在北京举行的“周易与科学”学术研讨会上,中国地震局研究员翁文波先生,特别向大会献赠他的科研论著《天干地支纪历与预测》。书中表明他本人利用天干地支预测地震,屡有奇效。与今之四柱、六爻预测何其相似,难道不值得深思、存疑?无可讳言,过去社会上有少数人,不能正确对待术数行业,将术数界人士视为散布宿命论的迷信者。《四库全书》的编纂者,却是将术数之士大多视为导人自求多福、指点迷津的良师,他们能教人做“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主人,免遭“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的恶运。

我于术数之学心仪已久,视其玄妙莫测,不敢涉足此玄圃,至今仍是门外汉。但置身易坛,深交不少术数名家,耳濡目染,亦略知皮毛。今又读到《易学经世真诠 1.人生信息学》(上下册)《易学经世真诠 2.时空信息学》(上下册)《易学经世真诠 3.中国姓名学》《易学经世真诠 4.人居地理学》《易学经世真诠 5.人生信息学答疑》《易学经世真诠 6.时空信息学解惑》系列丛书,作者乃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常委、国际易学联合会副会长、重庆市中华易学研究院院长、国际易学联合会易学应用研究会执行会长李顺祥同志。他从事术数文化研究与教学已三十多年,好学深思,广交师友,研读各派古典,心领神会,实践应用,去芜存菁,总结提炼,然后综合创新成此巨著。此套系列丛书立足实战应用,又有完善的理论架构,在实践中创立了诸多适合现代应用的学术新观点,完善了周易应用理论,极大地提高了周易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推动了易学应用的健康发展。他治学严谨,力求完美,每一个学术新观点,都是在实际预测中,经过千百次的实践验证而得出,每有心得,笔之于书,也毫无保留,尤其是在学术应用的发展方面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此套系列丛书实属易学实战应用的权威之作。

今欲将此套系列丛书,抛砖引玉,公之于世,冀于同好,共谋发展。作者能成此套系列丛书,显示他具有令人钦佩的钻研精神。首先,显示出海纳百川、博采众长的虚心好学精神。术数之学,向来派系甚多,各美其美,莫衷一是。作者勤学好问,不受派系思想束缚,博学慎思,广征博引,加以重新架构,力求授人一套“正确、合理、简捷、实用、有效”的自学思维方法,诱导读者开启智慧,洞悟玄机。其次,显示作者富有敢为天下先的综合创新精神。在旧社会,门派规矩甚严,只许师徒二人口耳相传,素有“六耳不传”的行规,令人莫测高深。作者撰此套丛书,将先人遗训同本人创新之处,和盘托出,不加保留,打破千年行规,顺乎当代潮流,肯定会广受读者欢迎。再者,从中亦可看出,作者更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语)的仁者心胸,乐于抛砖引玉。将此套丛书公之于众,必能广交同好,利于汲取不同意见,共同推进术数之学新发展。更愿用此套丛书鼓舞术数之学的爱好者,打消疑难情绪,热心自学成才;同时启示术数界同仁,深入研究先贤遗留的典籍,精益求精,崇德广业,树立高尚情操,以精湛技术服务社会。但愿此套丛书早日面市,乐以为之序,以就正于方家。

2017年5月9日定稿于云鹤书房

(唐明邦,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首届中国周易研究会会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