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致职场菜鸟:你的弯路我帮你走过了。6个月100家企业面试,0基础0人脉进入一线互联网公司,找到满意的工作短期迅速升职市场经理,总结出独门求职定位秘籍,帮你找到合适你的工作。知名作家祝小兔,艾明雅,古典联合推荐,前凤凰科技主编师北宸联合推荐。你还在为职业烦恼,为方向迷茫?深受90后喜爱的职场作家七芊用她的独门秘籍告诉你如何精准自我定位,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让你摆脱颓靡,变成更好的自己!”

知名的哲学大师福柯说过:职业是人一生都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这个社会的根基。这本书,鸡汤很少,更多的是一个在北京打拼的女孩,看到的真实的社会、真实的职场。她融入了很多她本人的实践教训,分享给更多的年轻人。作者的解析犀利而有趣,让人能不由自主地跟上她的节奏,思考这个世界真实的样子。


【内容简介】

《你怎样过一天,就怎样过一生》一书总结了作者毕业几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和所做所得,以年轻人的视角,阐述了年轻人的职场问题。《你怎样过一天,就怎样过一生》一书里讲述了从事各种行业的年轻人的社会经历、面临的危机等。作者七芊从自身和他人的经历里,不断地总结问题,不断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希望给迷茫无助的职场新人提供一些帮助。


【作者简介】

七芊
职场专栏作家,国内多家媒体特邀访谈撰稿人,插坐学院特约讲师。
先后任职新浪微博,搜狐视频,爱奇艺等知名互联网公司,担任市场经理一职。
致力于创作解决职场问题的干货文章。


【目录】

Chapter1 人生总要走些心满意足的弯路
年轻总要走些心满意足的弯路
毕业那年,我拿了23offer
别人可以说你年轻不着急,但你自己却不能这样想
你是什么水平的人,就进什么水平的公司
有什么样的面试官,就有什么样的企业
曾经比你差的人现在比你优秀有什么不可以
为什么大多数人都知道你的问题所在,却从不告诉你
如何利用跳槽,选择一条正确的路

Chapter2
残酷的世界要你假装毫不费力
残酷的世界为什么要你假装毫不费力
步入社会的你如何重新学习
职场上初遇见的人,是否轰炸过你的价值观
敬业是一个人好的底气
你折腾那么久,却不如原地精进的人
那些创业失败的人,后去了哪里?
曾经觉得很厉害的人不过如此而已
辞职要快,不要在一个岗位上消耗

Chapter3
生活,总是会给你带来一些小插曲
为什么你在职场中只有同事,没有朋友
年轻的你如何优化人脉圈子
你是总要和朋友闹掰的那种人吗
如果不联系,再好的朋友也会变成陌生人
朋友圈分组把我们变成了无聊的人
做人一定要聊天
父母培养你对爱情的审美能力有多重要
没想清楚这些,不要来北京

Chapter4
成长是要与自己握手言和
成熟并不是学会孤独,而是学会如何与孤独和解
你遇到的困难与颜值成正比
阅读偏好正在禁锢着你的思维
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目标
学习能力差的人走入社会是什么样子?
学习能力差的人走入社会该如何拯救?
你的言谈举止告诉别人,你处于0社交状态
工作异地恋,等待情侣的是不是只有分手
旧人勿见,旧事勿念

Chapter5
年轻人要大胆展现自己的才华
年轻人要大胆展现自己,没有人有义务挖掘你的才华
“没准备好的时候”就是“准备得好”的时候
有些事不要等想明白之后再去做
那么有理想的你,究竟输在了哪里?
你从不缺目标与实力,为什么过得不如庸庸碌碌的人?
没实力的时候,不要先学别人有气场
没方法,死撑也是没有用的
人对自己的标准有多高,日子过得就有多好

Chapter6
不间断地努力,是你走向成功捷径
努力就是每天坚持做同一件事
打破死循环,从改变一件小事做起
年轻人不想做手艺人,放弃的究竟是什么?
说谎,骗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高效的人生从不做与理想无关的事
年轻的遗憾:因为害怕,终什么也没有做
不要动不动就来个间隔年
未经规划的美好,不会出现在生活中
天助自助者,人只能自渡彼岸


【前言】

年轻人的职业痛点:看到了广告却没有看到本质

古典

很多年轻人的职业痛点是,他们并不了解社会,只是看到了职业的表象,他们会误以为某一种工作,光鲜亮丽,钱多活少,可以周游世界。
有的年轻人甚至会以这种表象来判断自己要去找什么样的工作,当然事实是,他们非常失望。接触之后才知道之前所了解的这些内容其实只是职业的广告,而真实的职业,往往脱离不开艰难困苦的事实。
这时候,不少年轻人便会承受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这样的差距之中,他们焦虑、挣扎,不知道该去向何方,产生了深刻的职业发展问题。这种发展问题关乎他们的个人价值、社会身份,长久下去,会衍生出更多心理问题,让他们无法正常发挥自身的能力。
这个社会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好年轻人的职场问题,那么企业将无法吸纳优质的人才,各行各业都无法真正地高效运转。如何能促进人才的高效准确的分配,以及人才的自我规划和觉醒,是当今社会重要的发展问题。
我创办新精英的时候,正是基于这样的目标。单靠我一个人的能力,只能辐射很小一部分的学生,但是如果我培养出更多的职业规划师,那么就可以让更多的人去服务年轻人,去帮助他们化发挥个人价值。
七芊的这本书,以年轻人的视角,阐述了年轻人的职场问题:迷茫,焦虑,选择。有一篇文章我很震惊,名字叫《毕业那年,我拿了23个offer》。读完之后才知道,她为了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拼命面试了将近百家企业,总结出一套面试、找工作的技巧。
我问她为什么要这么坚持,她的回答很简单:“因为做不喜欢的工作会不开心,我不想凑合自己的生活。”
书里的很多故事,并不是灌输给年轻人怎样的态度,年轻人应该怎样怎样地生活工作,而是融入了很多她本人的实践教训,以女性温柔的视角分享给更多的年轻人:我看到的职场是这个样子的,我这样做后得到了不错的成果,你可以尝试这样的方法。
鸡汤的内容很少,更多的是一个在北京打拼的女孩,看到的真实的社会、真实的工作。这个时候她开始知道过去的很多认知是不正确的,在这种焦虑、挣扎中,她不断地在成长,在强迫自己改变;到后,她在与社会、与工作磨合出默契的态度和行动。在这个过程里,她很善于总结问题,并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比如“残酷的世界为什么要你假装毫不费力”“那么有理想的你,为什么过得不如庸庸碌碌的人”,她的解析犀利而有趣,让读者不由自主地跟上了她的节奏,思考这个世界真实的样子。
七芊很多次和我讲,她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年轻人,而鸡汤等态度没有办法去帮助年轻人,她说只有实践所获得的经验,才是纯金的,是由她亲测有效的,这样的文字让她觉得踏实有力量,并且是在做好事。
知名的哲学大师福柯曾经说:职业是人一生都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这个社会的根基。
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在读完这本书之后能够妥善地处理好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落差,更加了解这个社会真实的规则。


【免费在线读】

人生总要走些
心满意足的弯路


年轻总要走些心满意足的弯路


你终将会遇到对的人、对的事,只因你犯的错误足够多。
—七芊







朋友毕业后进了联合利华做管培生,方向是渠道推广,用他的话说:始终在做地面活动,一会儿团购,一会儿推广,做得比农民工苦,像个销售小贩。
外企的流程线分明,管理制度等级规格健全,以至于他觉得在短期内升职无望,十分沮丧。他毕业时盲目追求了外在光环,没有对行业加以分析,到后才发现自己根本不适合这份工作,对传统快消行业很失望。
朋友本身是北京人,他觉得留在香港太辛苦,就心心念念地要回北京,结果仅一个多月就结束了联合利华的管培生工作。后来一鼓作气,去了一家创业公司,被人用得半死,才看穿这家创业公司的真面目就是捞完就跑,不管员工死活。
后来朋友灰溜溜地回到北京,想从事互联网行业。他完全没有工作经验,只有一个光环的噱头,在北京工作四处碰壁。内推均以没有工作经验作罢,又对行业内部状况非常不了解,时常不知道如何做选择,也没有认识的前辈可以交流,更多时候是自己焦虑。
那天,我们聊到很晚。我说了很多当初来北京的窘境,以及现在面临的问题。总结起来无外乎:人生总要走些心满意足的弯路才会知道自己价值真正能发挥的领域和职位,始终相信每一种经历都是一种积累,都是为持续努力的大方向在铺路。总要先站在合适的位置,然后才能做到。
理想的人生:名牌大学—名牌专业—上层次的工作—高不可攀的事业—权力和金钱。
真正的人生:哪怕名牌大学—名牌专业—low(低级的)的工作—坚持或放弃—不停地做选择—在选择中学习—不断尝试—不断失败—不断尝试—成功或依然失败。
RS是一家跨国教材公司的简称。我来北京的那段时间,由于错过了校招,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姑且在这家外企的国际部做了一段时间的外事工作。我负责一些往来邮件的简单翻译、相关文章的撰写,也包括来华留学生的夏令营活动,经常会跑一些国家的大使馆。
办公大厦在王府井东方广场的W3办公区,香港有很多办事处聚集在这里。从大厦出来的人都是一袭白领装束,十分讲究,连卫生间都是烫金印花的洗手盆,同组同事有留学五年以上的留学生、两个美国人、一个英国人、一个日本人。
那时候每天上班都很折磨,我和那些留美、留英五六年的人在能力上有相当大的差距,甚至我完全摸不清他们的笑点和泪点,挫败感猛增。
人从毕业到走入社会这个过程中,知道什么东西不适合自己远比知道什么东西适合自己要容易得多。
“尝误”是麦肯锡工作方法中蠢的一种,但在毫无人脉和经验的情况下,尝误是直接、有效的办法。
人无法在当下就确定自己做的选择是否正确和长远。只要你做出这个选择,你就会清晰一步,哪怕只是尝误,都可以为你排除一个错误的选项,让你的未来更加清晰。这一切的前提是你一定要给自己规定一个期限,在这个期限内你要给自己犯错误做选择的时间。
毕业后,我就从那家外企辞职了,面试了很多企业,把每个的心得都记下来。慢慢地,我有了行业的概念,有了职位的概念,知道了如何写简历,知道了如何回答HR(人力资源)的问题,如何展现自己的优势。
再后来,我非常感激现在的总监肯让我过来做市场方面的工作。有时候也会责怪自己为什么绕了那么一大圈才站在自己想要的位置上,为什么不能直达,羡慕那些一下子就站在自己梦寐以求位置上的人。
那时候认识了一位写技术帖的作者朋友,我问他:“我很想知道,清华毕业的人都会去哪里工作?”
他讲:“我们一般都会去国企,有点志向的都去当了村干部。”他对很多企业都给予了讲述,他好像对每个企业都很了解,后来我才知道,他也是在当初面试时不断积累经验,也走了不少弯路。
每个人走到今天这步,都是走了无数步才到这里。
这无数步不分多少,不分优劣,哪怕是谁努力十几年就为和谁一起喝咖啡,也是不可耻的。因为阅历这东西,终归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念名牌大学,出国留学,读尽可能多的书,目的不是一步登天,而是在你走出校园之后,在你回国之后,在周围的人向你传达无限负能量之后,在你面对种种挫败和质疑之后,依然能保持着平和的情绪,去做你想做的事。
你现在所有的困顿、难发挥价值的原因,除了你自己个性的问题,难道没有考虑到是因为你站在一个错误的位置上,遇见了一群错误的人吗?可如果你不走这一步,你连什么是错都不知道,又怎么会知道对是什么呢?
所以,人生总要走些心满意足的弯路,不走就会遗憾,走了会挫败、会痛苦、会挣扎,但是走过就是人生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有关阅历,有关胸怀,有关韧性,有关所有美好的品质。
那些初老的人已经老了,而你的人生还有机会。你应该知道,你和那些人是不一样的,因为你看过世界,因为你对生活还怀有更远大的希望和梦想。
毕业那年,我拿了23个offer


所有属于毕业的迷茫都不能以逃避的形式度过,否则它们依然会出现在你未来的人生中。困难像雪球,躲开了小的,等待你的可能是一场雪崩。
—七芊







2014年,我从地方的一所知名外国语大学毕业。
毕业的时候,我在错过了校招的情况下,通过社招拿到了23个offer(工作机会),其中有优酷、联想、凤凰、瑞沃迪、大众、央广视讯、意林、新浪微博等,企业规模各异,职位也千奇百怪,有人力资源、行政、编辑、翻译……
我用了半年的时间,面试了将近100家企业,做过50多份简历。这么一看,拿到23个offer也不算多。
正是在这样量的积累下,我找工作的技能值暴涨,后锁定了自己非常喜欢的行业和工作。
迈出了正确的步,才有了之后正确的转型,工作两年后的我月收入有3万元左右。

1
时间计算法可以有效缓解找工作期间的焦虑。
目标的实现需要一个deadline(截止时间),否则人会陷入无尽的焦虑中。面对分工复杂的社会,人容易陷入迷茫和恐慌,对行业和职位不了解,无从下手。
这个时候有效的方法就是学会记录时间,把每天活动的时刻表全部记录下来,比如6:00—7:00洗漱,7:00—8:00学外语……
将每天的活动时刻表记下来,连续一个星期,就能总结出自己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哪里,时间用在哪里就会在哪里产生效果。
对于大部分找不到工作的人来说,用在自我放松、逃避、享受上的时间居多,还有就是重复无意义的行为,比如每天浏览相同的网站,检索同样的公司和职位等,其实这些都是很无效的。
当人学会监测自己的时间都花在什么地方时,很容易调整自己的战略布局,控制自己的行为导向,改变精神涣散、迷茫无助的状态。
时间计算法是非常有效的缓解焦虑、增加有效行动的办法。

2
培养不卑不亢的求职态度,比别人做得早,比别人做得多,比别人谦虚。
我在同清华、北大的学生竞争同一个岗位时,并没有因为学历自卑,因为我在大学时做了非常多的有效行动。大学一年级的假期,我就开始进入社会实习,四年下来尝试了许多喜欢的岗位,实习的单位有十余家。大二的时候,我的一篇人物访谈的稿费已经有7000元了,我给很多杂志写过人物访谈、广告软文,在培训机构做过外语培训教师等。人的自信是行动结果的累加,这些实践经验让我内心充实、坚定。
很多困难,当你不觉得是个事儿,它们就不是你前进路上的问题。多在社会中做一点,多给自己积累一些经验,做人的底气就足了。
求职成功与否其实和你的学校、学历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重点在于你做了多少让社会看到的,能让社会相信你的事。

3
信息搜集渠道要一专多能。
目前比较好的职业信息搜集渠道有:智联招聘、猎聘网、脉脉、领英、Boss直聘等。同时,各大公司会在官方招聘网站发布招聘信息,还有很多专门为行业内部人提供信息的网站,比如给互联网人士提供信息的拉勾网。
当时,我想找媒体方面的工作,就关注了一个叫媒体招聘信息的公众号。现在很多公司都是利用公众号招聘,有时候利用公众号更为便捷、快速,你只需要检索相关领域的关键字或公司名字,基本上就会有招聘认证的公众号出现。
好是盯准一个网站之后,每天规定自己拓展两三个网站或招聘信息来源,不要过于频繁地看同一个网站或同一家公司的招聘信息,那样是浪费时间。好是规定每天看哪个,然后几天一循环,否则只是在做重复的无用功。

4
人脉关系维护。
投递简历找工作永远是笨的一种办法,机会是需要人去争取的,应该去找可以帮助你的人。国内比较好的平台是新浪微博、脉脉、Boss直聘、领英等。找到与你职场中领域相关的前辈,让他帮你内推才是王道,当然你的校友也是你的资源。
多一个朋友就多一个信息源,靠人找机会永远是靠谱的,一个不行就找两个。面对难以解决的事情,若有坚持找到一百个人寻求帮助的毅力,基本上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5
简历制作得要有美感。
模板好选择简单清晰一点的,可以按照个人信息、自我评价、工作经验、项目经验、所获奖项来排序。
证件照一定要拍好,不要自己用手机拍,一定要找专业的证件照公司拍。
简历好做成彩色的,比较显眼。
简历好一页到两页,不要太多。一些不上台面的实习经历和奖项就不要写了。工作跳槽,学校里取得的成绩就不要写在简历里了,显得太low。留邮箱好不要留QQ邮箱,很多人和我说他们看到留QQ邮箱的就不想要,原因还是太low。
审美很重要。多做简历,提高审美。

6
锁定目标。
你需要了解十种行业才能锁定一个行业。先确定行业再确定职位,一定要注意打破自己的偏见。
多去网站查找行业细分,通过周围的人去了解行业,主要的是选择你感兴趣的行业,再选择适合你的职位,后再加入你的专业。
在不同行业,即便是叫着相同名字的岗位也是有区别的。这个过程中,建议你去和专业领域的猎头顾问聊聊,脉脉、领英、猎聘这些网站上都有很好的猎头资源。
不要为了生计选择一份工作,到头来发现干几年就没有了兴致,后动力不足混日子。

7
面试技巧。
面试之前要做准备,了解岗位需求,为了岗位应该不断调整简历,不可把一份简历当成万金油。全程保持谦虚,不要自作聪明,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不要和面试官起正面冲突。
好留下面试官的微信或其他联系方式,方便日后咨询和推荐,哪怕只有一个邮箱也好。当年面试腾讯新闻的时候没有被录取,我留下了当时主编的邮箱,两年后跳槽的时候给她发了一封邮件,关于自己两年间的成长,于是我又争取到一次面试的机会。
不要小看细节。细节决定成败。
面试不通过,不要自我怀疑。有时候不是你的原因,有些可能是公司出不起你要的工资,有些可能是你本身真的不适合这个岗位,还有的原因是你太好了,公司觉得留不住你。很多原因在其中,所以不要因为面试不通过就自怨自艾。
总结面试中遇到的问题,积极弥补,比如问你需要问面试官什么问题,我一般都是问公司的结构、部门所处的位置、业务发展方向和前景,这三个比较保险且专业。比如问到你想要多少薪资,你说了之后对方说达不到这些的时候,要阐述自己的原因,以及可以商量的余地,不可过分妥协,也不可过于激进。毕业之后,你永远没有你想象得那么值钱。

8
工作后要多学,掌控资源。
不要觉得自己毕业后就该拿多少元以上的工资,如果你展现了真正的价值,企业是愿意出这个钱的。很多时候都是你自以为你有这个价值,但是对于企业而言你的价值微乎其微。
在北京从事文娱职业,硕士毕业能拿到5000元就已经很不错了,非国企、外企之类的企业,硕士毕业生和本科毕业生的工资差距不是很大,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达不到自己的工资预期的。
其实这是好事,一开始给你充足的工资,人反而会自傲、自大、懈怠,见过很多毕业生毕业拿到了五位数的薪水后就开始骄傲,两年下来处在飘飘然的状态里,什么都没有积累下来。我十分欣赏大熊老师的一句话:不是比谁笑得声大,是比谁笑得久。
这就像蚕蛹破茧成蝶,经历过艰难就会有日后的亮丽,相反你没经历过那种艰难,一直很顺遂,就会懈怠。人生中,有些弯路要走,有些苦要吃,因为这个有关阅历,有关胸怀,有关眼光。
工作后需要踏实积累资源,资源和能力同样重要。多接触人,多提升实际的业务水平,两者缺一不可。
不要妄自评论一个行业的走势和发展前景,不要被前辈负能量的话干扰,多做多聊多学,掌控资源和核心业务,培养专业性。
当你的技能高到一定程度,资源够优秀时,你很容易在一个衰败的行业里发现新的生机。
没有谁天生就有好工作,好工作都是靠自己努力争取的。
别人可以说你年轻不着急,但你自己却不能这样想


当我们总把自己摆在年轻人的位置上时,很容易忽略掉自身存在的问题:年轻人犯错上帝都可以原谅,却忘了我们已经是一个成年人,担负着成年人的责任。
—七芊






世界上的话分两种:一种叫别人说的客套话,一种叫你真的要听的话。
别人说的很多话,大多是为了宽慰你的情绪。忠言逆耳,那些让你觉得舒服的话未必是真的。
你找不到工作的时候,别人说:“你还年轻,不着急。”
你对爱情求而不得的时候,别人说:“还有更好的,不着急。”
你失去机会的时候,别人说:“还有机会,不着急。”
你思维局限痛苦异常的时候,别人说:“没关系,不着急。”
所有的不着急,所有的没关系,不过是让你尽的可能平静下来,思考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而你却天真地认为:是的,我还年轻、不着急,我还有的是时间,我要快乐地生活。你不过是快乐地逃避着,问题依旧在那里,你的内心依旧戴着隐匿的枷锁,得不到解脱。
朋友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决定出国留学,考了两次雅思都没有达到过分数线,内心焦躁不安。家人劝她:别着急,今年不行明年再考,你还年轻,有的是时间。
她还真是瞬间心情就好了起来。是啊,她还年轻,然后每天看电视打网游,年没考过,第二年接着考。同龄同学有的已经工作两年了,有了社会经验跳槽到更好的公司,有的人研究生毕业有了更好的出路……
大家的人生都进入了下一个阶段,只有她还在貌合神离孜孜不倦地考雅思,后屡考屡败,不得不去公司上班,终日陷入没能实现出国目标的自我怀疑中。
很多人都告诉年轻人:不要着急,你还年轻。
那不过是句客套话。
大多数过于相信这句话的年轻人都恍恍惚惚虚度了时光,他们似乎有了所谓平和的心态,也在短暂地放下中得到了某种所谓智慧的参悟,可却渐渐失去了主动性,失去了改变自己、改变生活的可能,失去了人生重要的紧迫感。
生活里有很多人打着“年轻”的名义,拖延责任和成长,成为长不大的巨婴,在原地停滞不前。
我刚工作的时候,很多人迁就新人。久而久之,在做事情上很多人会以新人自居,觉得新事物不懂不会也不要紧,慢慢学嘛,优哉游哉地在工作中虚度了一个月的时光。
有位长我几岁的同事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二十三岁还很年轻吗?很多和你一样大的人已经自己开了公司,在领域里做得很好了。”那一刻醍醐灌顶。
当我们总把自己摆在年轻人的位置上时,很容易忽略掉自身存在的问题:年轻人犯错上帝都可以原谅,却忘了我们已经是一个成年人,担负着成年人的责任。
二十三岁的时候你认为自己还年轻,二十五岁的时候你认为自己还年轻,三十岁、四十岁的时候你认为自己依然年轻……是的,今天永远是你人生中年轻的一天,但这并不是拖延成长、放缓速度的借口。因为对于过去而言,这也是你人生中老的一天,你需要比过去更有责任,更有态度,更加进步。
读者群有一位一心想成为作家的读者,他总是热络亲切地来请教如何成为作家,张口闭口一堆行业名词,看似很懂书圈子里的事情,却不见他写一篇文章。我建议他尝试着每天写一篇,多写多练,主动联系编辑。他却说自己坚持不住,不知道要写些什么,日后慢慢积累吧。
有一天,他又热络地发给我一张作家排行榜的截图,得意扬扬地说:你看,大多数成名成功的人都在三十岁左右,所以我不着急。
排行榜中的很多人都是我过去的同事和朋友,他们在二十几岁的时候就开始写,有的写了五年才出书,才一举成为畅销书作家。
很多人三十岁会成功,并不是因为三十岁那个节点适合成功,而是缘于他从二十岁到三十岁之间这十年来的积累。
如果你二十几岁什么都不做,没有持续有针对性的努力,三十岁还是会和二十岁一样一无所有,时间除了把你变老,什么也没有改变。
韩寒说:“世界上有太多的能人,你以为的极限弄不好只是别人的起点,只有不停地进取才能不丢人,人可以不上学,但是一定要学习。我的高中老师听到我这么说一定会很欣慰的,但当时我也是这么想的,只是他们不懂我。”
因为不懂,所以盲目地让年轻人安静、沉淀、积累。
急躁和急切是不一样的。急躁之人,目标锁定在困扰本身,沉溺在困扰所带来的痛苦之中,不去尝试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急切之人,目标锁定在问题背后的矛盾,他们更关注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不会因为急躁而放弃解决问题。
人们总是过于迷信时间的积累,不愿相信年轻人的努力。
《女王乔安》里男主人公对乔安说:“你为什么不能和她们一样,老老实实地进入公司上班,然后按部就班地工作,等着升职加薪?”
乔安说:“等牙掉了才去吃龙虾,满脸皱纹了才去用护肤品?我必须着急,因为大多数人都错过了他们人生中好的时光。”
我们总是在思想意识中偏激地认为,人越早成功越容易登高跌重。很多年轻人心存畏惧,打着我到什么年龄才配成功的旗号,拖延着努力,总是不能拼尽全力得以释放。
如果你拼尽全力,为什么不能在好的时光拥有人生的美好呢?
你是什么水平的人,就进什么水平的公司


你是什么水平的人,就在什么位置。不管你多么自命不凡,多么不甘心,正视自己此时真正的水平,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突破。
—七芊







刚毕业的时候不知道社会是什么,对这个妖魔化的词充满恐惧的同时,又要装作十分勇敢的样子,恐怕是每个毕业生的必经之路。
每个人都会在毕业时面临迷茫,因为我们不清楚社会的需求,不清楚自己的发展方向。不管是一流名校毕业学生还是普通学校毕业学生,我们都面临同样的问题:我该去做些什么?
我采访知名博主Scalers的时候,他对我说,当他清华研究生毕业的时候,比本科毕业的时候更加迷茫。因为看似可以做很多事情,可究竟能去做什么,谁也不知道,也没人告诉你。那时候他能做的就是各种实习,各种面试,一个一个尝试,多去了解。后选择的工作反而是之前没有尝试过的,这也不算是弯路,只能说是排除了很多不适合自己的选择,后做了一个稳妥的选择罢了。
我当时追加了一个问题:你觉得人在面临选择迷茫的时候应该怎样做?
Scalers回答:不要多想,做得快一点儿,就算一个一个排除,也能尽快找到答案。
我发现社会是公平的,在很多问题上,处在同一阶段的人面对的问题都是相同的,但是每个人的视野决定他们选择不同,后结果也不同。
仔细思索,社会公平的地方就是它可以摘除人身上许多掩饰自己虚空的光环,你会发现真正重要的从来不是名校,从来不是你过往骄傲的成绩和作为。
真正重要的是你这个人身上真真正正积累下来的品格、习惯、审美、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这些才决定了你一开始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层次。
毕业的时候心心念念想进的大公司总以各种各样的理由拒绝了我,事后想想自己当年确实不具备那样的实力和审美,不够那个层次,就到不了那个位置。
工作几年后,领悟到一些东西的时候,再回头看那个职位,也觉得没有什么过于执着的必要了。当你超越了这个职位所需要的技能时,就能看到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你的目标就会转移到下一阶段。你的能力在什么层次,你的审美和要求就在什么层次,你就进什么样的公司,遇见什么样的人。
朋友是一家小型互联网公司的记者,底薪很低。他觉得自己特别棒,不断地想跳槽,在求职面试中总是被拒绝,后来悲观不已,觉得自己怀才不遇。我帮他推荐过几次工作,所有的面试官朋友给我的反馈大同小异。
作为记者而言,他的稿子毫无新意,没有与时俱进的阅读习惯。他从不深入研究写作方法,所以没有自己的写作风格。他有严重的拖延症,情绪悲观,不思进取。在做事的方面,他不是一个很聪明很会做事的人,经常是自己努力一番,完全不借助外界的任何力量,瞎琢磨一番,然后没有结果就自怨自艾。
这样的人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没有名校的头衔,社会不平等、不科学。换句话说,你就是这个水平的人,不要幻想自己西装革履参加商业酒会成为首席发言人,你同那个形象之间差了无数个行为习惯、思维方式、态度方法、做事结果。
所以朋友想进知名公司却进不去的原因是:他不具备那样的能力。
公司不以大小论层次,人以思维方式和行动方式产生的结果论高低。
认识一位1994年的毕业生,刚毕业就做了公司的主管。小姑娘毕业后进入了一家创业小公司,公司环境差,创业艰苦,但她硬是在几个月内就将公司的新媒体账号从十几万粉丝运营到了几百万粉丝。小小年纪,刚毕业就和那些工作五六年的人平起平坐,这背后离不开对工作方法的研究。
相反,很多毕业生走入工作岗位的时候,向我阐述求职困惑的时候,件考虑的事情就是公司的光环,我要进××公司,非常骄傲,感觉像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自己的实力被证实了一般。
如果只是出于公司的名声,不考虑职位的实际匹配,日后也没有太多的成绩。你不是做事的人,你只看中了光环,就算把你放在做事的公司,你也改变不了懒散的状态,慢慢也会成为被淘汰的人。
你是什么样层次的人,你就在什么样的位置,因为做选择的初衷和犹豫点就是一个人层次水平的体现。
虽然现在的一切很可能不是你想要的,但是当你仔细观察周围的人,还是会发现你和他们身上有相同的劣根性,从某种意义上讲:人都是因为某些相同的东西才会在一起。
一位咨询者经常抱怨所在公司的不好,同事没有眼界,没有共同语言,为此她几乎觉得自己是个很失败的人。但是聚在一起的人只能说层次相近,水平仍然有高下之分,每个人各自的优势决定了自己将会走多远,走多高。
水平是可以提升的。你可以选择换个环境,换到你心仪的位置上,但等你换到了同等认知水平上你能选择到的好的位置时,你会发现,再往上走,除了主动,除了改变,除了学习,没有其他方法。
江疏影在演讲里说:真正充实的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在逼你主动的过程。
我听过很多人抱怨他们不属于眼下的生活,但他们往往忽略了自己真实的水平,这种水平包括的就是他们日常的思维习惯、情绪管理、业务能力等,其实就是人的人格属性。
人格属性就是摘除了那些虚无的光环后,你是个怎样个性和行为的人。
正视自己的人格属性,正视现在所处的阶段,有很多事情是有转机的。可怕的是一辈子都在憧憬别人来拯救自己,一辈子都与周遭的环境格格不入,却从不考虑自己的水平问题。
承认眼下的生活是因为你是这个水平的人,不抱有高于眼下的众生的视角才有可能在真正意义上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更进一步。
有什么样的面试官,就有什么样的企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