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1、 极富创意的空间想象视角
《草间居游》是由建筑师鱼山绘著的成人绘本,共收录两百余幅童趣盎然的水墨作品。在尺方大小的画中,人与器物、花草颠倒了大小,展现了一种想象空间的独特视角。作者通过画笔,将日常所见器物与自然改造为房屋空间,让笔下的小人们居住于器物中,畅游于花草间。

2、古典诗意巧妙的现代转化
《草间居游》中的画作继承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意境,但又有所创新,另辟蹊径,通过捕捉生活中事物流变的瞬间,由小见大,在有限的空间中构建了一个隐藏于现世的仙界、一个幻想的乐园,将传统审美意识融入现代生活,为读者们设计了一种居游于天地间的诗意生活方式。

3、用艺术重新想象、设计生活
《草间居游》旨在用艺术去重新想象生活、设计生活。作为建筑师,鱼山在研究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过程中,关注到被现代人遗忘的自然之趣与生活之道,借此思考人与空间、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引导人们重新发现、体会生活的趣味与意义。

4、温暖的情调润泽现代人的心灵

《草间居游》穿越现代与古代,其中有对古典爱情的动人描摹,有对雅致生活的细腻描绘,有对当代生活的谐谑戏仿,也有对山水拟人化的童话想象。鱼山通过对古典诗意的现代转化,展现了一种充满温情与趣味生活态度。天马行空的想象,山水人物的韵味,令人心生温暖。

5、让传统水墨画变得时尚、年轻
《草间居游》画风温柔、飘逸、诙谐,寥寥几笔便呈现出一幅幅自在浪漫的画面。画中小人儿的形象活泼可爱,脱离中国古代绘画中雅士高人的传统模样。贯穿全书的朱红色笔墨是点睛之笔,赋予水墨画以一种时尚、年轻的风格。


【内容简介】
《草间居游》是由建筑师鱼山绘著的成人绘本,共收录两百余幅童趣盎然的水墨作品。在尺方大小的画中,人与器物、花草颠倒了大小,展现了一种想象空间的独特视角。全书分为“案头居游”和“草间居游”上下两篇。

“案头居游”中,作者通过画笔,将日常所见的各类器物,包括瓶瓶罐罐、纸砚笔墨等改造为供人居住的房屋空间;“草间居游”共有十个小系列,其中,作者笔下的小人们走出器物,畅游于花草自然、天地万物间。

《草间居游》旨在用艺术去重新想象生活、设计生活。鱼山作为一位建筑师,在研究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过程中,关注到被现代人遗忘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进而通过捕捉生活中流变的东西,设计了一种人们在天地间诗意居游的生活方式。天马行空的想象,山水人物的韵味,令人心生温暖。

《草间居游》穿越现代与古代,其中有对古典爱情的动人描摹,有对雅致生活的细腻描绘,有对当代生活的谐谑戏仿,也有对山水拟人化的童话想象。鱼山通过对古典诗意的现代转化,展现了一种充满温情与趣味生活态度,并借此重新思考人与空间、人与现代生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草间居游》以画为主,一页一画;一个小系列配一段文字作为引子或点题。画风温柔、飘逸、诙谐,赋予传统的水墨画以一种时尚、年轻的风格;文字有明清笔记的情调。
【作者简介】
曾仁臻,号“鱼山”,建筑师,专注有关中国园林和绘画的研习,曾工作于北京百子甲壹建筑工作室,2014年创立幻园工作室,创作了大量有关中国园林、山水、空间与人的关系的研究性画作。 已出版《幻园》。
【目录】


上篇 案头居游
下篇 草间居游


【前言】

我是一名建筑师,喜欢中国传统山水园林,关注与山水画、造园相关的东西,希望能加深自己对中国传统自然观、居住观的理解,指导日后的建筑实践。2014 年,我辞去工作,开始逐一考察、寻访江南诸园和所能游及的山水名胜与古村落,积累了不少对园林和山水居游文化的直观认识。此间独自畅游林泉,日日皆似入画居游,羁困于尘世之心境渐别开生面,始觉天地巧蕴生机,自然别藏真趣,遂愿一生清守此业。

之后,因造园实践遇困,反省古人于中国传统造园一事,常视山水画创作训练为首要甚至直达门径,故而,我开始尝试将绘画作为设计研究的一种方式,凭借从小自学打下的一点书画底子,没日没夜地创作了大量研究性的绘画。其中大部分是与“山水画—园林—建筑”这一关系对应的作品;还有一部分则是研究主体之外的辅助补益,譬如想象于自然微观事物中居住、游玩,帮助自己从更多角度去推想与建筑学、造园有关的事情。这些辅助性的创作,或零零散散,或自成系列,汇集成了今天这本《草间居游》。而作为设计研究主体的创作,则已于2016 年初收录其中部分出版为《幻园》一书。这两本书的内容各有侧重,但同为探讨人与自然之关系,尝试将“山水居游”以一种个人理解的方式呈现给世人。或可比之为兄妹,一位沉静含蓄,一位则活泼淘气。

与《幻园》中苦苦经营出来的园子相比,《草间居游》所录小画,更像闲时戏笔,似乎随手拾来一个瓶罐或偷来一片花草,点以几个居游其中的小人儿,画面便充满乐趣。这些小画脱胎于山水园林之研习,主要是山水居游思考之衍义,但有时也为记录生活或排遣苦闷而作。它们就像是我的童年,无忧无虑又逍遥自在,画中每一笔似都带出一点记忆中和家人在大山、田园中生活的乐趣和温情。每当提笔时,莫不先使自己的心神聚于生机流转之自然、旷奥明晦之山水间,愉悦澄明。而这些乐趣和温情,有时也会掺入一些对家人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仿佛在寻觅着什么。常有朋友说,看了这些画,在见到我真人之前,还以为我是个老头儿—除却常与古人神交之缘故,大概仍是年纪尚浅,未能透悟人生所致吧。画中那些看似无边的想象,那些微小的触动,则多少源于对自然山水和现实生活的零星体悟,来自游逛古寺时山道上偶见的一地黄花,来自探访残园时惊闻的一声猫啼……

我常说,*喜欢别人对自己这些画的评价是:“我想住进你的画里。”是否令人有入画居游之意,应是我在轻谈感受之外,更为在意的事情。宋人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强调山水画的创作者和鉴赏者有着共用的标准:“可行、可望、可居、可游。”这也是我在所有绘画中一直使用的标尺。画得好或不好,要看读者是否愿意进入画中居游一番。所以,这些画中的小人儿,基本不画眉目,喜怒哀乐,全看身体姿态。有了对身体的生动刻画,有了环境经营对身体的密切关照,已足够反映居游之乐,此乐自不限于眉目。这些画中人,虽仍白袍长袖,却早已不是古代画中雅士高人枯槁温儒的模样。他们时而上蹿下跳,时而调皮捣蛋——就当他们是忘记了时间的逍遥自在之人吧。这些简单勾描、简单敷色的草间事物,所表之意,与“山水之乐”并无二致。

山水之乐,应是我的心灵故土。于我而言,把熟悉的宏阔山水置换为微小的花草世界,率性付诸粗简笔墨,点以上天入地的弹丸人物,一为体悟自然之趣、造园之理,二则愿居游于天地万物间而无所缚羁,以稍抚长年在外漂泊的不安,在自己画笔创造的自由世界里,或能安于困苦。

2017 年春


【免费在线读】

“母亲带着年幼的我在大山深处一个春花遍地的山头编织草帽,寻摘蕨菜;父亲拉着我的小手在山道上徐徐游走,一路都能闻到大山里独有的杂草香气;山上邻居家院里有一个小潭,潭上有架,结了不少黄瓜,味道甜美;家里养过几只冬茅老鼠,似也曾逃跑过,还记得那扇被咬破的木门……”这些是我开始记事后*早的记忆片段。母亲说那是我两岁的时候,正值父亲大学毕业,被调到湖南老家某矿区的大山里做医生兼职夜校老师——那是一家人居游于偏远山区的一小段静好时光。我曾试图回想那时的家,是什么样的墙体和屋顶,什么样的家具摆设,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了。*早的家,或早已被那大山中弥漫的花草香气替代。

我考上大学离家远游前漫长的少年时光,多少日子都是在湖南这样的山林乡野里度过:爬过许多种树,蹚过许多条小溪,养过许多只小动物,也还清晰记得稻田的气味,耳畔犹闻家乡夜间细碎的虫鸣…… 成年后游历各地山水名胜,似也延续了自己对自然如故土般的念想,遇一草一木皆感有情。此情不离,终聚于笔头,变成了今日这些个草间趣事。

说起童年对草间事物的印象,我很喜欢清人沈复在《浮生六记》里的描述:“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在儿时的沈复眼中,夏日的蚊子是腾云驾雾的白鹤,墙边凹凸的土堆和丛草是丘堑和树林,其间的虫蚁则有如山中野兽…… 这是孩童借由微小事物,用以小见大的视角,来想象更为广阔的外部世界的生动方式,是一种由小及大的认识过程。现在,我已成年,读《庄子• 逍遥游》中论说鲲鹏蟪蛄“小大之辩”,又感今日我虽知世界之广大至浩浩宇宙,对身旁微小却日渐不察,则沈复所言“物外之趣”当真只能是童年记忆么?如庄子之“与天地精神往来”,其往来难道又仅限于宏阔之物么?当自己开始以笨拙的笔触慢慢画下草间这些微小的人事往来,并未觉得对认识天地之精神有碍,倒为理解现实之事物多添了一种有趣的方式。

“草间居游”一篇所录小画,人物已不止活动于案头器物之间,而是畅游于天地万物之中,并遭遇各种事情。作为一个建筑师,与其说是在设计房子,不如说是在设计生活。我想借此系列创作来尽量补益自己对生活、对人生的认识。与“案头居游”相似,我在此篇的画作中也尝试想象以各种事物来营造可供人居游之处:或结草为台以容膝,或衔枝捆叶以成庐,或把书本架成了轩室,甚至把手机变成了轿船…… 无论何物,或举或抬,或围或遮,总归要关照到人的身体,使之合理而舒适,令读者唯愿入画居游一番。

草间居游,不拘所涉,内容渐广,遂以不同的小系列进行创作,以图加深所识而能致知。 这两三年,不知不觉已用粗毫杜撰过一生所历,用水墨轻染过春夏秋冬,借红花绿叶想象过爱情,拿手机调侃过时代,躲进书山中嬉戏,联合虫子们比赛,还以五岳为主角想象了一个家庭故事…… 画了许多,像是已构建了一个隐藏于现世的仙界,一个幻想的乐园,里面住着自己熟悉的家人和朋友,各个都有着鲜活的性格。通过这画中人事,虽身处困顿,然终可心安于生机蓬勃之自然,经营起人间闲趣,借一枝一叶以游心遣怀,实乃我幸。


【书摘与插画】

返回顶部